后风挡玻璃和车辆尾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2251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后风挡玻璃和车辆尾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配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后风挡玻璃和使用该后风挡玻璃的车辆尾门。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后风挡玻璃上,印刷有对其提供加热除霜功能和收音机天线功能的加热丝,在加热丝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加热丝母线。现有技术如图1至图2所示,加热丝2为在后风挡玻璃体1上水平且间隔布置的多条,加热丝2一端连接于第一加热丝母线3,加热丝2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加热丝母线4,其中加热丝2既充当加热除霜功能的导体作用,又充当收音机天线功能的导体作用。

为了避免第一加热丝母线3和第二加热丝母线4干扰天线6接收信号,影响收音机的接收效果,第一加热丝母线3与后风挡玻璃体1的左侧尾门外板8的距离需保持例如9mm的间距,这就使得遮挡第一加热丝母线3的黑边5的宽度较大,同理,第二加热丝母线4与后风挡玻璃体1的右侧尾门外板8的距离需保持间距,这就使得遮挡第二加热丝母线4的黑边5的宽度较大。这样,导致玻璃的透明区变小,从而造成驾乘人员的查看视野狭隘,不利于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后风挡玻璃,能够增加后风挡玻璃在宽度方向上查看区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尾门,该车辆尾门安装本发明提供 的后风挡玻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后风挡玻璃,包括后风挡玻璃体、固定在该后风挡玻璃体上的加热丝、用于连接该加热丝一端的第一加热丝母线和用于连接该加热丝另一端的第二加热丝母线,所述第一加热丝母线和所述第二加热丝母线同时位于所述后风挡玻璃体的下边缘或上边缘,或者分别位于所述后风挡玻璃体的下边缘和上边缘。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热丝母线和所述第二加热丝母线同时位于所述后风挡玻璃体的所述下边缘,所述加热丝包括多条第一加热丝和多条第二加热丝,所述多条第一加热丝接近所述后风挡玻璃体的所述下边缘间隔布设并且串联在所述第一加热丝母线和所述第二加热丝母线之间,所述多条第二加热丝远离所述后风挡玻璃体的所述下边缘间隔布设并且相互并联在所述第一加热丝母线和所述第二加热丝母线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热丝母线和所述第二加热丝母线同时位于所述后风挡玻璃体的所述上边缘,所述加热丝包括多条第一加热丝和多条第二加热丝,所述多条第一加热丝接近所述后风挡玻璃体的所述上边缘间隔布设并且串联在所述第一加热丝母线和所述第二加热丝母线之间,所述多条第二加热丝远离所述后风挡玻璃体的所述上边缘间隔布设并且相互并联在所述第一加热丝母线和所述第二加热丝母线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热丝母线和所述第二加热丝母线同时位于所述后风挡玻璃体的下边缘或上边缘且分别位于所述后风挡玻璃纵向中心线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一加热丝母线和所述第二加热丝母线的宽度分别沿远离所述纵向中心线的方向逐渐变宽。

优选地,所述加热丝形成为连接在所述第一加热丝母线和所述第二加热丝母线之间的弧形加热丝。

优选地,所述加热丝形成为连接在所述第一加热丝母线和所述第二加热 丝母线之间的圆弧形加热丝,所述第一加热丝母线和所述第二加热丝母线关于所述圆弧形加热丝的圆心对称地沿所述后风挡玻璃体的所述下边缘延伸。

优选地,所述后风挡玻璃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圆弧形加热丝间隔设置的天线,该天线为两个且远离所述后风挡玻璃体的所述下边缘对称地位于所述后风挡玻璃体透明区的两个角部。

优选地,并联在所述第一加热丝母线和所述第二加热丝母线之间的每条第二加热丝与串联在所述第一加热丝母线和所述第二加热丝母线之间的第一加热丝的电阻值大致相等。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尾门,该车辆尾门上安装有本发明提供的后风挡玻璃。

优选地,该车辆尾门还包括相互连接的尾门内板、尾门外板、尾门内饰板和所述后风挡玻璃,该尾门内饰板自前向后依次形成有朝向所述后风挡玻璃延伸的固定部和遮挡部,所述遮挡部的延伸末端由所述黑边遮挡,并且所述遮挡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朝向所述后风挡玻璃的边缘倾斜延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第一加热丝母线和第二加热丝母线同时设置在后风挡玻璃体的上边缘或下边缘,或者分别设置在后风挡玻璃体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即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设置在后风挡玻璃体沿宽度方向的两侧的方式,这样,在设计后风挡玻璃体沿宽度方向的两个边缘的黑边时,可以不用考虑遮挡第一加热丝母线和第二加热丝母线的功能,因此可以使得后风挡玻璃体沿宽度方向的两个边缘的黑边变窄,从而增加后风挡玻璃在宽度方向上的查看区域,使得驾驶者的查看视野变广。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 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后风挡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图1中线A-A截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后风挡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图3中线B-B截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后风挡玻璃体 2 加热丝

21 第一加热丝 22 第二加热丝

3 第一加热丝母线 4 第二加热丝母线

5 黑边 6 天线

7 尾门内板 8 尾门外板

9 尾门内饰板 91 固定部

92 遮挡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后风挡玻璃,包括后风挡玻璃体1、固定在该后风挡玻璃体1上的加热丝2、用于连接该加热丝2一端的第一加热丝母线3和用于连接该加热丝2另一端的第二加热丝母线4,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第一加热丝母线3和第二加热丝母线4同时位于后风挡玻璃体1的下边缘或上边缘,或者分别位于后风挡玻璃体1的下边缘和上边缘。其中 本发明中所设计的“上、下”为本发明提供的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的高度方向上的上和下。

在本发明提供的后风挡玻璃中,通过将第一加热丝母线3和第二加热丝母线4同时设置在后风挡玻璃体1的下边缘或上边缘,或者分别设置在后风挡玻璃体1的下边缘和上边缘,即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设置在后风挡玻璃体1两侧的方式,这样,在设计后风挡玻璃体1沿宽度方向的两个边缘的黑边5时,可以不用考虑遮挡第一加热丝母线3和第二加热丝母线4的功能,因此可以使得后风挡玻璃体1沿宽度方向的两个边缘的黑边5变窄,从而增加后风挡玻璃在宽度方向上的查看区域,使得驾驶者的查看视野变广。提升车辆行车的安全系数。其中,本文中所提及的“宽度方向”为后风挡玻璃体1安装到车辆上的宽度方向。

其中,加热丝2包括多条第一加热丝21和多条第二加热丝22,当第一加热丝母线3和第二加热丝母线4同时位于后风挡玻璃体1的上边缘时,多条第一加热丝21接近后风挡玻璃体1的上边缘间隔布设并且串联在第一加热丝母线3和第二加热丝母线4之间,多条第二加热丝22远离后风挡玻璃体1的上边缘间隔布设并且相互并联在第一加热丝母线3和第二加热丝母线4之间。

此外,第一加热丝母线3和第二加热丝母线4还可以同时位于后风挡玻璃体1的下边缘,以下对第一加热丝母线3和第二加热丝母线4同时位于后风挡玻璃体1的下边缘时,对加热丝2在后风挡玻璃体1上的结构和布置方式进行阐述说明。其中所涉及的特征和有益效果同样适用于第一加热丝母线3和第二加热丝母线4同时位于后风挡玻璃体1的上边缘时的布局形式,为了避免重复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具体地,如图3所示,加热丝2包括多条第一加热丝21和多条第二加热丝22,多条第一加热丝21接近后风挡玻璃1的下边缘间隔布设,多条第 二加热丝22远离后风挡玻璃1的下边缘间隔布设,以尽可能地覆盖后风挡玻璃,令后风挡玻璃体1整体受热均匀,加热除霜效果好。

加热丝2在后风挡玻璃体1上可以设置为各种形状,只要保证加热丝2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加热丝母线3上,加热丝2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加热丝母线4上即可。优选地,加热丝2形成为连接在第一加热丝母线3和第二加热丝母线4之间的弧形加热丝。使得加热丝2在延伸方向上避免拐折死角而圆滑延伸,从而使得每条加热丝对后风挡玻璃体1的加热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加热丝2形成为连接在第一加热丝母线3和第二加热丝母线4之间的圆弧形加热丝。第一加热丝母线3和第二加热丝母线4关于圆弧形加热丝的圆心对称地沿后风挡玻璃体1的下边缘延伸。更进一步地,第一加热丝母线3和第二加热丝母线4同时位于后风挡玻璃体1的下边缘或上边缘且分别位于后风挡玻璃纵向中心线的两侧,第一加热丝母线3和第二加热丝母线4的宽度分别沿远离后风挡玻璃体1纵向中心线的方向逐渐变宽。换言之,沿接近后风挡玻璃体1左右两侧边缘的方向逐渐变宽。

以如此方式布局,第一加热丝母线3和第二加热丝母线4最宽段接收供电,防止第一加热丝母线3和第二加热丝母线4的充电量过大而烧坏,另外,第一加热丝母线3和第二加热丝母线4各自的最宽段,布设于后风挡玻璃体1的下边缘靠近后风挡玻璃体1左右两侧的方式,使得在设计后风挡玻璃体1沿高度方向的两个边缘的黑边5时,位于靠近后风挡玻璃体1纵向中心线的黑边5的覆盖面小于远离后风挡玻璃体1纵向中心线的黑边5的覆盖面,即,保证后风挡玻璃体1的中心区域更少的被遮挡,从而更加利于驾驶人员查看车辆后方交通情况。

更具体地,为了使后风挡玻璃体1受热均匀,并联在第一加热丝母线3和第二加热丝母线4之间的每条第二加热丝22与串联在第一加热丝母线3和第二加热丝母线4之间的第一加热丝21的电阻值需大致相等。从而使得 每条第二加热丝22和第一加热丝21的发热量大致相同。其中,由于多条圆弧形加热丝随所呈圆弧形的直径的增加而长度增加,这使得加热丝2的阻值从设置在接近后风挡玻璃体1的下边缘的加热丝2到远离后风挡玻璃体1的下边缘的加热丝2具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为了避免出现发热量不同的问题,本实施方式中的加热丝2的宽度从设置在接近后风挡玻璃体1的下边缘的加热丝2到远离后风挡玻璃体1的下边缘的加热丝2也逐渐增加,从而保证每条第二加热丝22与第一加热丝21的电阻值大致相同。其中此处“大致相同”的范围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出于满足后风挡玻璃体1受热均匀的目的而确定的范围。

另外,通过将靠近后风挡玻璃体1的下边缘的多条圆弧形第一加热丝21串联在第一加热丝母线3和第二加热丝母线4之间,能够使该多条较短的圆弧形第一加热丝21串联合并成一条加热丝2,即,串联后的第一加热丝21的长度增加,则不用降低接近圆心的第一加热丝21的宽度,以使得每条第二加热丝22与第一加热丝21的电阻值大致相同。这样,相比多条圆弧形加热丝仅采用并联的布置方式,能够减小接近后风挡玻璃体1的下边缘的加热丝到远离后风挡玻璃体1的下边缘的加热丝2的宽度跨度,从而不会使司机查看时产生眩晕感。

此外,为了充分利用后风挡玻璃的面积,在后风挡玻璃体1上还设置有与多条圆弧形加热丝间隔设置的天线6,该天线6为两个且远离后风挡玻璃体1的下边缘对称地位于后风挡玻璃体1透明区的两个角部。分开布置的天线6和加热丝2不仅充分利用了后风挡玻璃的面积,而且能够分别对车辆提供收音机天线功能和加热除霜功能,使得彼此的信号不受到干扰。

如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辆尾门,包括相互连接的尾门内板7、尾门外板8、尾门内饰板9和后风挡玻璃,该尾门内饰板9自前向后依次形成有朝向后风挡玻璃延伸的固定部91和遮挡部92,其中,后风挡玻璃为根 据本发明提供的后风挡玻璃,在遮挡部92与尾门外板8之间形成供第一加热丝母线3或第二加热丝母线4装配的空间,因此,遮挡部92与尾门外板8之间的间隔较大。其中,“前、后”方向是以车辆正常向前行驶的方向为基准定义的。

具体地,装配空间相对于遮挡部92位于靠近后风挡玻璃沿宽度方向的左侧边缘或者右侧边缘中的一侧,后风挡玻璃的边缘设置有用于遮盖遮挡部92的末端的黑边5,当第一加热丝母线3和第二加热丝母线4设置在后风挡玻璃体1的下边缘后,遮挡部92与尾门外板8之间不必留设供第一加热丝母线3或第二加热丝母线4装配的空间,使得遮挡部92相对于固定部91朝向后风挡玻璃的边缘进一步倾斜延伸,即,遮挡部92与尾门外板8之间相比现有技术的间隔进一步缩小,由此缩短了黑边5在后风挡玻璃沿宽度方向两侧的覆盖面宽度,使得黑边5进一步变窄,对应地,后风挡玻璃在宽度方向的透明区域增加。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后风挡玻璃,通过将后风挡玻璃体1上的第一加热丝母线3和第二加热丝母线4同时设置在后风挡玻璃体1的下边缘或上边缘,或者分别设置在后风挡玻璃体1的下边缘和上边缘。另外,可以使得遮挡部92朝向后风挡玻璃体1的边缘倾斜延伸,因此在设计黑边5时,能够使后风挡玻璃体1沿宽度方向的两个边缘的黑边5变窄,增加后风挡玻璃的透明区域,使得驾驶者的查看视野变广。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