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座椅姿态调整装置及儿童安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9143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儿童安全座椅姿态调整装置及儿童安全座椅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儿童行车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姿态调整装置及儿童安全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儿童安全座椅日益普及。目前,因为乘坐的舒适性大大高于固定式的安全座椅,姿态可调整的儿童安全座椅越来越受人青睐。

儿童安全座椅包括座椅骨架和底座。所谓姿态可调整是指座椅骨架相对于底座的倾角可以改变。申请号为201420374502.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一种姿态可调的儿童安全座椅,其在座椅骨架和底座之间设置了摇臂机构,通过摇臂的动作,使得伸缩杆与底座锁定或解除锁定。在解除锁定的状态下,可以转动座椅骨架,使得座椅骨架相对于底座移动,以实现姿态调整。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下述问题:该方案通过摇臂实现座椅骨架相对于底座的解锁或锁定状态,需要精确设置各部分的结构才能保证摇臂机构工作的可靠性。其结构过于复杂,所要求的精度过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姿态调整装置及儿童安全座椅,用以优化儿童安全座椅姿态调整装置的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姿态调整装置,包括座椅骨架、底座和姿态调整装置;所述座椅骨架与所述姿态调整装置固定,所述 姿态调整装置包括连杆机构;其中,所述姿态调整装置通过所述连杆机构实现与所述底座的锁定或解锁。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开设有档位孔,所述姿态调整装置还包括档位杆和操作机构;所述连杆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操作机构连接,所述连杆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档位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档位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档位孔配合;

其中,拉动所述操作机构能带动所述连杆机构将位于所述档位孔中的档位杆拉出,所述姿态调整装置与所述底座之间解锁。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姿态调整装置还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空腔;

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座椅骨架固定,所述连杆机构位于所述空腔中,所述档位杆伸出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侧壁,所述操作机构伸出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邻。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操作机构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档位杆通过长圆孔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二壳体铰接。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都为两根,所述第二连杆各自与一所述档位杆通过长圆孔铰接,两根所述档位杆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的两个第一侧壁伸出。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儿童安全座椅姿态调整装置还包括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与所述操作机构连接,用于将被拉出的所述操作机构复位至所述档位杆插入到所述档位孔中的位置。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操作机构固定。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设有安装凹腔,所述锁定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凹腔中,所述安装凹腔的侧壁设有弧形导槽,所述弧形导槽内设有所述档位孔;

其中,当所述档位杆弹出所述档位孔后,继续拉动所述锁定装置能带动所述档位杆能在所述弧形导槽中滑移。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档位孔至少为两个,各所述档位孔的排列方式与所述档位杆的移动轨迹匹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包括座椅骨架以及本发明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儿童安全座椅姿态调整装置,所述座椅骨架与所述锁定装置固定;

所述座椅骨架和所述底座两者其中之一设有内弧形滑槽,其中另一设有弧形滑轨,所述弧形滑轨设在所述内弧形滑槽中;

其中,所述座椅骨架和所述底座其中之一上还设有弧形槽,其中另一设有轴杆,所述弧形槽的结构与所述内弧形滑槽的结构匹配,以使得所述轴杆能相对于所述内弧形滑槽滑移。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上述儿童安全座椅姿态调整装置,座椅骨架与锁定装置固定,锁定装置与底座锁定,则座椅骨架与底座固定;锁定装置与底座解锁,则座椅骨架与底座解锁。通过连杆机构实现锁定装置和底座之间的锁定或解锁,操作简单,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儿童安全座椅姿态调整装置应用在儿童安全座椅上的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座椅骨架与姿态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姿态调整装置的分解示意图一;

图4为图1中姿态调整装置的分解示意图二;

图5为图1中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操作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座椅骨架;4、底座;5、锁定装置;

13、弧形滑轨;14、弧形槽;43、凸台;

44、内弧形滑槽;45、轴杆;46、安装凹腔;

51、操作机构;52、第一连杆;53、第二连杆;

54、档位杆;55、档位孔;56、壳体;

57、复位弹簧;431、弧形导槽;511、把手槽;

512、铰接轴;513、型腔;561、第一壳体;

562、第二壳体;563、凸台;564、开口;

565、锁柱;566、导向孔;567、弹簧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7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姿态调整装置,包括底座4和锁定装置5;座椅骨架1与锁定装置5固定,锁定装置5包括连杆机构;其中,锁定装置5通过连杆机构实现与底座4的锁定或解锁。

底座4和锁定装置5之间的配合面可以设置锁合件和被锁合件,此处将锁合件设置在锁定装置5上、被锁合件设在底座4上为例,通过连杆机构带动锁合件动作,以实现锁合件与被锁合件的锁定或解锁。锁合件比如为杆、被锁合件比如为孔。连杆机构驱动锁合件动作,以实现锁定装置5与底座4之间的锁定或解锁。

上述儿童安全座椅姿态调整装置,设置了底座4,儿童安装座椅安装到车上之后,由底座4承载座椅骨架1的重量,承载能力好;座椅骨架1与锁定装置5固定,锁定装置5与底座4锁定,则座椅骨架1与底座4固定;锁定装置5与底座4解锁,则座椅骨架1与底座4解锁。通过连杆机构实现锁定装置5和底座4之间的锁定或解锁,操 作简单,结构简单。

参见图1和图3,底座4开设有档位孔55,锁定装置5还包括档位杆54和操作机构51。档位孔55作为被锁合件,档位杆54作为锁合件。连杆机构的一端与操作机构51连接,连杆机构的另一端与档位杆54的一端连接;档位杆54的另一端与档位孔55配合。档位杆54的另一端伸入到档位孔55中,则锁定装置5与底座4之间锁定。其中,拉动操作机构51能带动连杆机构将位于档位孔55中的档位杆54拉出,锁定装置5与底座4之间解锁。

参见图1和图3,为便于设置连杆机构,锁定装置5还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壳体561和第二壳体562,第一壳体561和第二壳体562之间形成空腔。第一壳体561与座椅骨架1固定,连杆机构位于空腔中,档位杆54伸出第二壳体562的第一侧壁,操作机构51伸出第二壳体562的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邻。参见图3,以车辆向前行驶方向作为参照,第二侧壁为第二壳体562的前壁,第一侧壁为第二壳体562的左或右壁。通过向前拉动操作机构51,改变档位杆54在左右方向的位置,以实现解锁。在复位弹簧57的作用下或回推操作机构51,使档位杆54回位则实现锁定。

参见图1和图3,下面介绍连杆机构的具体结构。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52和第二连杆53,第一连杆52的第一端与操作机构51铰接,第一连杆52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53的中部铰接,第二连杆53的第一端与档位杆54通过长圆孔铰接,第二连杆53的第二端与第二壳体562铰接。前后拉动操作机构51,档位杆54在左右方向伸缩,以伸入或伸出档位孔55。

为使得锁定装置5锁定稳固,第一连杆52和第二连杆53都为两根,第二连杆53各自与一档位杆54通过长圆孔铰接,两根档位杆54从第二壳体562相对的两个第一侧壁伸出。

对于每一根档位杆54而言,能与其匹配的档位孔55至少为两个,这些档位孔55的排列方式与档位杆54的移动轨迹匹配。

参见图3,儿童安全座椅姿态调整装置还包括复位机构,复位机 构与操作机构51连接,用于将被拉出的操作机构51复位至档位杆54插入到档位孔55中的位置。

参见图3和图4,进一步地,复位机构包括复位弹簧57,复位弹簧57的一端与第二壳体562固定,复位弹簧57的第二端与操作机构51固定。这种结构不会过于增加儿童安全座椅姿态调整装置的重量。

参见图1,座椅骨架1和底座4两者其中之一设有内弧形滑槽44,其中另一设有弧形滑轨13,弧形滑轨13设在内弧形滑槽44中。本实施例中,以座椅骨架1上设置弧形滑轨13、底座4上设置内弧形滑槽44为例。其中,座椅骨架1和底座4其中之一上还设有弧形槽14,其中另一设有轴杆45,弧形槽14的结构与内弧形滑槽44的结构匹配,以使得轴杆45能相对于内弧形滑槽44滑移。

解锁后,弧形滑轨13沿着内弧形滑槽44滑移,以实现座椅骨架1姿态的调整。设置轴杆45可以在座椅骨架1和底座4之间形成支撑,保证了姿态调整的稳固性,提高了儿童安全座椅的安全性。

参见图1,底座4设有安装凹腔46,锁定装置5安装在安装凹腔46中,安装凹腔46的侧壁设有弧形导槽431,弧形导槽431内设有档位孔55。其中,当档位杆54弹出档位孔55,档位杆54能在外力作用下沿着弧形导槽431滑移。

下面介绍一个具体实施例,以将该姿态调整装置应用在儿童安全座椅上为例。

如图1、2所示,儿童安全座椅具有座椅骨架1和底座4,该底座4位于座椅骨架1的下方。座椅骨架1与底座4之间设有锁定装置5。如图1至图6所示,锁定装置5包括操作机构51、第一连杆52、第二连杆53及档位杆54;底座4上设有档位孔55。

参见图4,操作机构51可以前后移动地安装在座椅骨架1底部,为了方便操作,可以在该操作机构51上设置一个把手槽511。第一连杆52一端铰接在操作机构51上,另一端与第二连杆53铰接在一起。

参见图1和图4,第二连杆53一端直接或间接铰接在座椅骨架1上,该第二连杆53还与档位杆54连动。

参见图1,每个档位杆54对应对个档位孔55,档位杆54端部与档位孔55的其中一个配合卡固。座椅骨架1底部设置有弧形滑轨13,底座4上设置有与该弧形滑轨13同轴并可相对滑移的内弧形滑槽44。该座椅骨架1底部还设有弧形槽14,轴杆45穿过该弧形槽14。弧形槽14可以开设在弧形滑轨13上。再者,档位孔55的各档位孔圆心绕一弧形线排布,且其弧形和弧形槽14的弧形均与弧形滑轨13的弧形同轴。

参见图3,可选地,为了使档位杆54自动复位,可以进一步在操作机构51及座椅骨架1之间设置一复位弹簧57。

参见图1和图3,为了增加平稳性及牢固性,档位杆54可以设置左右对称地两个,相应地,档位孔55设置左右对称的两组。具体地,在底座4上方前侧,左右对称地设置有两个凸台43,两组档位孔55设置在两凸台43相对的内侧面。

参见图3,因设置了两个档位杆54,相应地第一连杆52及第二连杆53也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两组,而两个第一连杆52的一端可以铰接在操作机构51上同一个铰接轴512上。为了方便铰接轴512的加工,铰接轴512与操作机构51可以分体制造,如图7所示。

参见图1和图6,进一步地,凸台43内侧面相对档位孔55位置设置有弧形导槽431,这样,档位杆54在回缩调节时,可以在该弧形导槽431内滑行以方便调节操作。

参见图5,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固定操作机构51以及各杆件,可以设置一个壳体56,该壳体56与座椅骨架1固定在一起,操作机构51、第一连杆52、第二连杆53及档位杆54安装在该壳体56内,该壳体56侧壁设有开口564以供操作机构51具有往前移动的自由度,进而实现其操纵作用。该壳体56的侧壁还设有导向孔566,以供档位杆54的一端伸出壳体56之外。

参见图3至图5,具体地,该壳体56可以主要由第一壳体561及第二壳体562组合而成。参见图5,第二壳体562内设有一凸台563,其侧壁设有一开口564。操作机构51上设有可以与该凸台563相配合 滑移的型腔513,该操作机构51安装在该第二壳体562内,其一端(即把手槽511)从开口564伸出壳体56之外。

参见图4和图5,该第二壳体562内还设置有锁柱565,第二连杆53的一端铰接在该锁柱565上,从而将该第二连杆53间接铰接在座椅骨架1上。第二壳体562侧壁还设有导向孔566,档位杆54从该导向孔566内穿出。第一壳体561和第二壳体562之间通过止口、卡勾等进行初步固定,从而将操作机构51及各杆件隐藏在该壳体51之内,并成为一个整体安装在座椅骨架1底部。固定座椅骨架1与第一壳体561的螺钉同时与第二壳体562进行连接固定,进一步对第一、第二壳体之间的连接固定加强。进一步设置复位弹簧57,优选地,该复位弹簧57一端可以套在第一连杆52与操作机构51的铰接轴512上,其另一端则套在设置于第二壳体562内的弹簧柱567上,参见图3和图5。

参见图1,此外,座椅骨架1底部设置有弧形滑轨13,底座4上设置有与该弧形滑轨13同轴并可相对滑移的内弧形滑槽44。弧形滑轨13上开设有弧形槽14,底座4上设置轴杆45穿过该弧形槽14。再者,档位孔55的各档位孔圆心绕一弧形线排布,且其弧形和弧形槽14的弧形均与弧形滑轨13的弧形同轴。

座椅骨架1进行姿态调节时,一只手以大拇指按住座椅骨架1底部边缘,以其余四指伸入操作机构51的把手槽511内,拉动操作机构51,从而带动第一连杆52运动,第一连杆52带动第二连杆53旋转,第二连杆53则带动档位杆54移动,使档位杆54脱离相应的档位孔55,这样就解除了座椅骨架1与底座4的锁定状态。这时再拖动座椅骨架1,使其弧形滑轨13在底座4的弧形滑槽44上滑移,在滑移过程中,轴杆45在弧形槽14内移动,档位杆54在弧形导槽431内移动;当调节到所需位置且档位杆54与另外的档位孔相对时,回推操作机构51或者在复位弹簧57的作用下,使档位杆54回位,卡入到另一个档位孔内,完成换档动作,进而达到座椅姿态调节的目的。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座椅骨架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完全匹配的弧形滑轨及内弧形滑槽,而且弧形滑轨与内弧形滑槽为同轴设置,这样弧形滑轨与内弧形滑槽始终接触,因此,座椅骨架在任何一个姿态以及在姿态调节的过程中,均由整个弧形滑轨面支撑,安全可靠。

2.在座椅骨架与底座之间设置了轴杆与弧形槽,轴杆与弧形槽的配合,加上档位杆与档位孔的配合,限制了座椅骨架的旋转自由度,这样无论是整个儿童安全座椅具有向前或向后翻转的趋势,均会被两点所限制,使座椅的使用更安全。且轴杆采用与座椅骨架上长条状的弧形槽配合,达到限制作用的同时,不会影响姿态的调节。

3.锁定装置中采用的各零件,如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档位杆以及复位弹簧等,均可以采用市面上可以直接购买到的零件,其他的零件(如操作机构和壳体)可以采用简单的注塑件,因此制造简单,可降低成本。

总之,本发明实施例从简化结构、方便制造出发,又能达到稳固支撑及安全可靠的目的。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款实用性强、性能稳定、提高乘用车中儿童安全舒适的座椅,丰富了儿童安全座椅的功能,特别适用于乘用车座椅装置,适用年龄段为9个月-12岁。相比现有其他儿童安全座椅,本发明实施例其结构稳定,便于加工,性能优良,功能丰富,适用性强。此安全座椅加工方法简单,主要是模具注塑,椅面骨架、底座均采用模具注塑的方法进行加工。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内容的限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