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洗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控压吸尘洗车器,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城市化的加快, 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使得汽车的用量也在增加,随着而来的洗车也成为了困扰广大车主的一个麻烦问题,控压吸尘洗车器能很好解决困扰广大车主的洗车问题,不仅节省了出门洗车和等待洗车的宝贵时间,而且极大的降低了综合洗车的成本。
但是对于市面上存在且被各大洗车场使用的吸尘洗车器,均为大型不可移动的设备,且没有控压功能,不仅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不便,还浪费了洗车用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控压吸尘洗车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压吸尘洗车器,包括无泄漏密封机、转接套具、喷吸水管、电机、散热排风扇、控制器、缓冲平台、减震脚凳、整装机架、便捷滑动轮、控压水箱、前行控制架、控压水泵、便捷提手和注水口,所述无泄漏密封机与转接套具连接,所述转接套具与喷吸水管连接,所述无泄漏密封机右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前侧设置有散热排风扇,且电机右侧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电机下侧安装有缓冲平台,且电机与减震脚凳连接,所述减震脚凳下侧设置有整装机架,所述整装机架下侧安装有便捷滑动轮,且整装机架上侧安装有控压水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喷吸水管从转接套具右侧穿出,且喷吸水管的长度可以调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无泄漏密封机和电机在同一水平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减震脚凳与电机焊接,且减震脚凳与整装机架通过膨化螺栓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整装机架和前行控制架为整体围焊,且整装机架上侧设有预留孔洞。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控压吸尘洗车器,不仅节省了您出门洗车和等待洗车的宝贵时间,还极大的降低了综合洗车的成本,可以轻松的冲洗车上的泥沙,使得冲、刷和洗一次性完成,节能环保,方便快捷,还兼顾吸尘的优点,集多功能于一体的设备,给用户的使用了增加了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控压吸尘洗车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控压水箱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无泄漏密封机;2、转接套具;3、喷吸水管;4、电机;5、散热排风扇;6、控制器;7、缓冲平台;8、减震脚凳;9、整装机架;10、便捷滑动轮;11、控压水箱;12、前行控制架;13、控压水泵;14、便捷提手;15、注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控压吸尘洗车器,包括无泄漏密封机1、转接套具2、喷吸水管3、电机4、散热排风扇5、控制器6、缓冲平台7、减震脚凳8、整装机架9、便捷滑动轮10、控压水箱11、前行控制架12、控压水泵13、便捷提手14和注水口15,所述无泄漏密封机1与转接套具2连接,所述转接套具2与喷吸水管3连接,所述无泄漏密封机1右侧设置有电机4,所述电机4前侧设置有散热排风扇5,且电机4右侧设置有控制器6,所述电机4下侧安装有缓冲平台7,且电机4与减震脚凳8连接,所述减震脚凳8下侧设置有整装机架9,所述整装机架9下侧安装有便捷滑动轮10,且整装机架9上侧安装有控压水箱11,所述整装机架9与前行控制架12连接,所述控压水箱11上侧设置有控压水泵13,所述控压水泵13后侧设置有便捷提手14,所述控压水箱11前侧设置有注水口15。
所述喷吸水管3从转接套具2右侧穿出,且喷吸水管3的长度可以调节,可以满足不同距离的需要,增加了设备的实用性;所述无泄漏密封机1和电机4在同一水平面上,符合人体机械学原理,可以实现更好的操作;所述减震脚凳8与电机4焊接,且减震脚凳8与整装机架9通过膨化螺栓固定,可以保护整装机架9不会被压坏,增加了使用时的稳固性;所述整装机架9和前行控制架12为整体围焊,且整装机架9上侧设有预留孔洞,方便水管或线路的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控压吸尘洗车器,使用时,首先通过便捷滑动轮10将设备移动到所需位置,通过控压水箱11前侧的注水口15,注入洗车所用专用水,并堵紧注水口15,根据实际距离选择并安装合适的喷吸水管3,然后将控压水箱11放在整装机架9上,通过整装机架9上侧预留的孔洞,穿过输送管到无泄漏密封机1中,最后打开电机4和控压水泵13,开始进行自动控压洗车操作,若是用户仅仅想进行吸尘操作,则直接打开电机4即可操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