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涉及雨刮器配件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是一种雨刮胶条。
背景技术:
所谓的雨刮胶条是指雨刮器上与车辆的挡风玻璃接触的部分,其通过雨刮驱动器的带动不断做往复摆动从而实现对车辆的前后挡风玻璃表面的清理,由此提供驾驶人员良好的视线。但是仅通过雨刮胶条在挡风玻璃表面刮擦,其清理的效果差,尤其对于存在砂粒的杂质,容易划伤玻璃表面。因此,现有技术的雨刮器一般还配有用于喷涂清洁剂的喷头,从而增加雨刮器的清洁能力,喷头安装于前挡风玻璃下方的雨水槽内,其从下往上朝前挡风玻璃的外表面喷射水柱。但是这一现有技术的雨刮器,其喷头只能朝前挡风玻璃上固定位置喷射柱状的水柱,不仅使清洁剂喷涂不均匀,清洁效果差,而且大量的清洁剂随着水柱的自然下落而进入雨水槽内,造成清洁剂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雨刮胶条,其无需额外的增设清洁剂喷头同时清洁效果好、使用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雨刮胶条,它包括胶条本体,胶条本体的上部是安装端,胶条本体的下部是工作端,所述安装端和工作端为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端内设有气腔和用于供给气腔高压空气的进气管,进气管的一端与气腔连通,进气管的另一端沿竖直方向延伸至安装端内,且贯穿安装端的上端面,工作端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气嘴,气嘴通过出气管与气腔连通,各气嘴均沿水平方向且朝下倾斜设置。
所述的工作端内位于气腔和进气管之间设有一水平设置的环形气腔,进气管的下端与环形气腔之间通过第一斜管连通,第一斜管的轴线与环形气腔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60°,气腔与环形气腔之间通过第二斜管连通,第二斜管的轴线与环形气腔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60°,所述第一斜管与环形气腔的连接处和第二斜管与环形气腔的连接处分别位于环形气腔的两端,所述环形气腔内设有滚珠,环形气腔的内壁上外凸或内凹形成用于与滚珠碰撞的撞击面,当滚珠随气流滚动时滚珠与所述的撞击面碰撞。
胶条本体内位于工作端所在位置设有内腔,内腔沿胶条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长条形结构,所述胶条本体内设有用于供给内腔清洁液的进液通道,进液通道的一端与内腔连通,进液通道的另一端延伸至安装端内且与安装端上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工作端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喷嘴孔,全部喷嘴孔均通过支管与内腔连通。清洁剂直接通过雨刮胶条上的喷嘴孔喷出,因此随着雨刮胶条的摆动,自然均匀的涂覆于挡风玻璃上,其清洁的效果好,同时清洁剂的利用率高。
所述工作端的宽度为上大下小,且工作端宽度较大的上部与安装端下部连接。
所述工作端位于宽度较大的上部和宽度较小的下部之间的外侧壁上沿工作端的宽度方向朝内内凹形成弧面。
所述工作端沿宽度方向所对应的两侧均各自设有一弧面,各弧面上分别设有喷嘴孔。通过在胶条本体的两侧面均设置喷嘴,可以在雨刮胶条往复摆动的时候,通过弹性的胶条本体一面变形受压使喷嘴孔闭塞,而另一面拉伸使喷嘴孔扩张的原理,达到胶条本体往复摆动的过程中一面出水一面闭塞的目的,提高了清洁效率。
胶条本体的工作端内位于各弧面所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一均压腔,均压腔与各自对应的弧面上的全部喷嘴孔连通,各均压腔分别通过各自的支管与内腔连通。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雨刮胶条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首先,通过气嘴产生高压气流可以对挡风玻璃进行清理,提高清洁效果,其次,通过喷嘴孔可以将清洁剂均匀的喷涂于挡风玻璃上,清洁剂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雨刮胶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1、胶条本体,2、安装端,2.1、进液口,3、工作端,4、内腔,5、进液通道,6、喷嘴孔,7、支管,8、弧面,9、均压腔,10、气腔,11、进气管,12、气嘴,13、出气管,14、环形气腔,15、第一斜管,16、第二斜管,17、滚珠,18、撞击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文中所述的上部、下部均是指附图1中的方向,其旨在便于技术人员的理解,而不应当解读为对本专利技术方案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刮胶条,它包括胶条本体1,胶条本体1的上部是安装端2,胶条本体1的下部是工作端3,所述安装端2和工作端3为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端3内设有气腔10和用于供给气腔10高压空气的进气管11,进气管11的一端与气腔10连通,进气管11的另一端沿竖直方向延伸至安装端2内且贯穿安装端2的上端面,工作端3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气嘴12,气嘴12通过出气管13与气腔10连通,各气嘴12均沿水平方向且朝下倾斜设置。
所述的工作端3内位于气腔10和进气管11之间设有一水平设置的环形气腔14,进气管11的下端与环形气腔14之间通过第一斜管15连通,第一斜管15的轴线与环形气腔14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60°,气腔10与环形气腔14之间通过第二斜管16连通,第二斜管16的轴线与环形气腔14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60°,所述第一斜管15与环形气腔14的连接处和第二斜管16与环形气腔14的连接处分别位于环形气腔14的两端,所述环形气腔14内设有滚珠17,环形气腔14的内壁上外凸或内凹形成用于与滚珠17碰撞的撞击面18,当滚珠17随气流滚动时滚珠17与所述的撞击面18碰撞。
胶条本体1内位于工作端3所在位置设有内腔4,内腔4沿胶条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长条形结构,所述胶条本体1内设有用于供给内腔4清洁液的进液通道5,进液通道5的一端与内腔4连通,进液通道5的另一端延伸至安装端2内且与安装端2上的进液口2.1连通,所述工作端3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喷嘴孔6,全部喷嘴孔6均通过支管7与内腔4连通。
所述工作端3的宽度为上大下小,且工作端3宽度较大的上部与安装端2的下部连接。
所述工作端3位于宽度较大的上部和宽度较小的下部之间的外侧壁上沿工作端3的宽度方向朝内内凹形成弧面8。
所述工作端3沿宽度方向所对应的两侧均各自设有一弧面8,各弧面8上分别设有喷嘴孔6。
胶条本体1的工作端3内位于各弧面8所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一均压腔9,均压腔9与各自对应的弧面8上的全部喷嘴孔6连通,各均压腔9分别通过各自的支管7与内腔4连通。
以上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