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身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衣帽架结构。
背景技术:
衣帽架安装于汽车行李箱内,主要用途是承载衣物类的小件物品。行李箱前端两侧通过卡槽与内饰板延伸出的限位柱相配合,实现衣帽架可翻转功能。衣帽架通过后端拉绳与尾门相连,当汽车尾门开启时,衣帽架由于连在尾门上的拉绳受拉伸向上翻转,便于从行李箱存取物品。
如图1至图3所示,衣帽架拉绳02与衣帽架本体01连接;具体是在衣帽架本体01上开孔011,衣帽架拉绳02穿过衣帽架本体01的开孔011后打结,利用打结后绳结021的直径大于开孔的直径,实现衣帽架拉绳02与衣帽架本体01的连接。
现有技术的缺点是,目前采用绳结和开孔配合方式,在长期使用后会出现开孔因衣帽架拉绳磨损衣帽架的开孔,使开孔变大,导致衣帽架拉绳脱落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衣帽架结构,以解决衣帽架拉绳脱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衣帽架结构,包括衣帽架本体和与所述衣帽架本体连接的衣帽架拉绳总成;
所述衣帽架本体上设置有开孔;
所述衣帽架拉绳总成包括拉绳和拉绳卡扣;所述拉绳的一端与所述拉绳卡扣固定连接;所述拉绳卡扣卡入所述开孔内。
所述拉绳卡扣包括底座、支撑柱及两个卡爪;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固定于所述底座的下表面;两个所述卡爪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柱的下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卡爪以所述支撑柱为对称轴左右对称。
在两个所述卡爪的上端面近所述支撑柱的一侧各设置有一个延伸部。
在所述底座的下表面所述支撑柱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限位块。
在所述开孔的周边设置有两个非贯通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开孔连通;所述限位块一一对应卡入所述凹槽内。
还包括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套于所述拉绳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通过拉绳总成与衣帽架本体的配合连接,通过拉绳卡扣结构,消除拉绳受力时对衣帽架本体上的开孔的磨损,避免拉绳从开孔中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衣帽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拉绳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拉绳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拉绳总成与衣帽架本体的卡接配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拉绳卡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01衣帽架本体,02衣帽架拉绳,011开孔,021绳结,1衣帽架拉绳总成,2衣帽架本体,11拉绳,12拉绳卡扣,13橡胶套,21开孔,121底座,122支撑柱,123卡爪,124延伸部,125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衣帽架结构,如图4至图6所示,包括衣帽架本体2和与所述衣帽架本体2连接的衣帽架拉绳总成1;在本申请中,衣帽架本体2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申请人不对衣帽架本体进行详细说明。
所述衣帽架本体2上设置有开孔21;在本实施例中,开孔21的位置基本与现有技术的开孔位置相同。
所述衣帽架拉绳总成1包括拉绳11和拉绳卡扣12;所述拉绳11的一端与所述拉绳卡扣12固定连接;所述拉绳卡扣12卡入所述开孔21内。
所述拉绳卡扣12包括底座121、支撑柱122及两个卡爪123;拉绳11的下端与底座1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在本申请中,拉绳的下端与底座体注塑成型的方式连接;在本申请中,上表面和下表面为相对概念,在本申请中,以底座为例,底座与拉绳固定连接的表面为上表面,与支撑柱连接的表面为下表面,其它部分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均参照底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设定。
所述支撑柱122的上端固定于所述底座121的下表面;两个所述卡爪123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柱122的下端固定连接,两个卡爪的上端不固定;两个所述卡爪以所述支撑柱为对称轴左右对称。
在两个所述卡爪123的上端面近所述支撑柱的一侧各设置有一个延伸部124。当将拉绳卡扣12卡入开孔21后,这两个延伸部位于开孔内,通过弹性用于固定拉绳卡扣,以防止拉绳卡扣活动。
在所述底座121的下表面所述支撑柱122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限位块125。
在所述开孔的周边设置有两个非贯通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开孔连通;所述限位块一一对应卡入所述凹槽内。限位块与凹槽结构用于防止拉绳卡扣转动。
还包括橡胶套13,所述橡胶套13套于所述拉绳11上,橡胶套用于遮盖拉绳上端的绳结,具有美观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在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