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故障警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1028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车用故障警示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车用故障警示器,尤指一种当车辆故障停靠于路边或路肩时,能以无人方式进行警示器置放,以维持驾驶人的安全,并可通过折收缩小其体积,以方便收纳于车后车厢而不占空间的车用故障警示器。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已为人类依赖度相当高交通工具,然而即便车辆都有定时保养,但甚至是新车,也难免会遇到在路上抛锚的窘境,车辆万一在路上抛锚,依照多数驾驶人的习惯都会尽量将车辆移置到路肩,以避免影响其他用路人的路权,也能避免追撞等意外事故的发生,道路交通管理处罚条例便有明定,汽车若故障停靠于路肩时,应在故障车辆后方50-100公尺处设置故障警示标志,然由许多路肩的追撞车祸都是在故障车车主还来不及摆放警示器就发生意外,且一般的车用故障警示器必须以人力的方式放置车辆后方位置,当在放置该车用故障警示器时,人体会暴露于车体之外,就有机会造成因车用故障警示器还被后方车辆撞及而受伤或丧命,很显然的,摆放车用故障警示器实有危险性,且必需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摆置,才能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机率。



技术实现要素:

缘此,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基于其从事各种车用零组件设计及制造多年的经验,鉴于已知人工徒步摆置故障警示标志的方式,存有很大的缺点,实有迫切改进的必要性乃积极加以研究改良,经由多次的试样及改变,终得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提供一种通过遥控单元控制警示器移动,而无需人力徒步置放警示器,以降低意外事故发生机率的车用故障警示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乃在通过该警示可折收,以缩小其体积,方便收纳于车后车厢而不占空间之车用故障警示器。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是于一车体中设有一容室,该容室底端设有从动轮及传动轮,该传动轮通过传动机构所传动,该传动机构包含有一小型马达、一传动轴、一传感器及一电池,而于该车体近传动轮的一端设有第一枢结孔、第二枢结孔及第三枢结孔,该第三枢结孔供一支撑座近底端二侧的第一套结柱套设枢结,该支撑座略呈U型,于该支撑座的中央为一容置槽,并于该支撑座近顶端设有一第四枢结孔;一上限位座以其第二套结柱枢结于支撑座的第四枢结孔中,且令上限位座的宽度小于支撑座的容置槽的宽度,使上限位座得以以其第二套结柱为中心而翻转,通过可翻转的上限位座可凸伸于支撑座或收合于支撑座的容置槽中,而于该上限位座近顶端二面设有一第一限位件;一左限位座,该左限位座以其第三套结柱枢结于车体的第一枢结孔中,而异于第三套结柱的一端则设有一第二限位件;一右限位座,该右限位座以其第四套结柱枢结于车体的第二枢结孔中,而异于第四套结柱的一端则设有一第三限位件;一左反光条及一右反光条是由软性材质制成并于其表面涂布有反光涂层,该左反光条的上下二端分别设有一第一透孔及第二透孔,而右反光条的上下二端分别设有一第三透孔及第四透孔。

其中该传动机构包含有一小型马达、一传动轴、一传感器及一电池。

其中该上限位座的宽度小于支撑座的容置槽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可提供以下的优点:

1.该组装完成的车用故障警示器,于其容室内取出遥控器,发送前进信号,即可启动车体下方的传动轮,使车体得以往前方位移,至所需位置,而无需人力徒步置放警示器,以降低意外事故发生机率的车用故障警示器。

2.该车用故障警示器的左限位柱及右限位柱可分别折收于车体的左右二侧,而上限位座则容置于支撑座的容置槽中,该支撑座置于车体的容室内,反光条组则置于容室内,并置于上限位座的下方,而收纳不会掉出,以达到折收缩小体积,以方便收纳。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折收后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动作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动作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达上述的目的,就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内容及其特征,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相信能就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及其产生的功效,作更进一步的了解。

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创作车用故障警示器,其主要包含一车体1、一支撑座2、一上限位座3、一左限位座4、一右限位座5及反光条组6,其特征在于:

一车体1,该车体1中设有一容室11,该容室11底端设有从动轮12,异于从动轮12的一端为一传动轮13,该传动轮13通过其上的传动机构14所传动,该传动机构14包含有一小型马达、一传动轴、一传感器及一电池,而于该车体1近传动轮13的一端设有第一枢结孔15、第二枢结孔16及第三枢结孔17;

一支撑座2,该支撑座2略呈U型,于该支撑座2的中央为一容置槽21,而于该支撑座2近底端二侧分别设有第一套结柱22,该第一套结柱22可套结于车体1的第三枢结孔17而枢结限位,并于该支撑座2近顶端设有一第四枢结孔23;

一上限位座3,该上限位座3以其第二套结柱31枢结于支撑座2的第四枢结孔23中,且令上限位座3的宽度小于支撑座2的容置槽21的宽度,使上限位座3得以以其第二套结柱31为中心而翻转,通过可翻转的上限位座3可凸伸于支撑座2或收合于支撑座2的容置槽21中,而于该上限位座3近顶端二面设有一第一限位件32;

一左限位座4,该左限位座4是以其第三套结柱41枢结于车体1的第一枢结孔15中,而异于第三套结柱41的一端则设有一第二限位件42;

一右限位座5,该右限位座5是以其第四套结柱51枢结于车体1的第二枢结孔16中,而异于第四套结柱51的一端则设有一第三限位件52;

反光条组6,该反光条组6由左反光条61及右反光条62所组成,该左反光条61及右反光条62由软性材质制成并于其表面涂布有反光涂层,该左反光条61的上下二端分别设有一第一透孔611及第二透孔612,而右反光条62的上下二端分别设有一第三透孔621及第四透孔622。

请参阅图5所示,其为折收收纳的车用故障警示器,此时的车用故障警示器其左限位柱4及右限位柱5分别已折收于车体1的左右二侧,而上限位座3则容置于支撑座2的容置槽21中,该支撑座2则置于车体1的容室11,反光条组6则置于容室11内,并置于上限位座3的下方,而收纳不会掉出,并可将该车用故障警示器置于后车厢内。

当车辆故障停放于路边或路肩时,打开后车厢,将折收状态的车用故障警示器取出,将左限位柱4以其第三套结柱41为轴心转动,右限位柱5以第四套结柱51为轴心转动,使其左限位柱4与右限位柱5转动而呈同一水平面,再将支撑座23以其第一套结柱22为轴心转动,可使支撑座23由车体1的容室11内转出(如图6所示),并使上限位座3与左限位柱4及右限位柱5间呈相对垂直位置,再将上限位座3以其第二套结柱31为轴心,由支撑座2的容置槽21中翻转(如图7所示),此时,可由容室11内取出左反光条61及右反光条62,并将左反光条61的第一透孔611套结于上限位座3一侧的第一限位件32,第二透孔612套结于左限位柱4的第二限位件42,而右反光条62的第三透孔621套结于上限位座3另一侧的第一限位件32,第四透孔622套结于右限位柱5的第二限位件52,即可组合而成一反光的三角架警示器。

将组装完成的车用故障警示器,于其容室11内取出遥控器,发送前进信号,即可启动车体1下方的传动轮13,并受从动轮12的支撑,使车体1得以往前方位移,至所需位置,而无需人力徒步置放警示器,以降低意外事故发生机率的车用故障警示器。

当车辆故障排除后,启动遥控器,使车体1呈反方向位移,并回到操作者的位置后,用户可将左反光条61、右反光条62取下并折迭(该反光条为软性材质所制成),缩小其长度并置于车体1的容室11内,此时的遥控器亦可一并放入容室11内,扳动左限位柱4及右限位柱5,使左限位柱4及右限位柱5分别折收于车体1的左右二侧,再将限位座3翻动置于支撑座2的容置槽21后,再翻转支撑座2至容室11内,而可达到收纳该车用故障警示器,再将车用故障警示器置入于后车厢内,以备下次的使用。

上述本实用新型仅以最佳实施例作举例说明,对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员,当可进行各变化实施,惟此变化实施,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可与车体折收的左右限位柱、支撑座及上限位座,可达到缩小体积,并通过传动轮的带动,而无需人力徒步置放警示器,以降低意外事故发生机率其不论是结构上的改变,抑或是功效上的增进,皆已毋庸置疑,且本实用新型于申请前未见于刊物,亦未公开使用,实已符合专利申请条件,故依法提出专利申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