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接式自上料搅拌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8197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铰接式自上料搅拌罐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罐车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铰接式自上料搅拌罐车。



背景技术:

搅拌罐车主要用于输送混凝土拌合料,混凝土搅拌罐车实际上是在载重汽车的运载底盘上安装可转动的罐体,通过罐体的转动使得整车兼有载运和搅拌双重功能,可以在运送混凝土的同时对其进行搅拌或扰动。搅拌罐车在运输途中,车上的罐体能进行低速旋转从而使罐体内的拌合料不停地搅动,这样就能保证被输送的混凝土拌合料不会产生初凝和分层离析。搅拌罐体内部设置螺旋叶片,通过螺旋叶片使得罐体能以正转的方式进料并通过反转的方式卸料。

现有的搅拌罐车均为一体式结构,即驾驶室、搅拌罐体均安装在同一个车底盘上,使得整车的车身较长,转弯半径大,导致装卸料作业难度大,同时,作业时需要开阔的场地环境,一旦场地空间狭小,会进一步增加作业难度甚至会导致装卸料作业无法进行的状况。除了上述问题,在整车结构布局上,由于操作人员一般在前部的驾驶室内操作,无法直观观察到后端罐体开口处的卸料或者装料情况,往往需要操作者前后往返多次才能最终完成装料和卸料,从而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以及劳动强度增加。另外,现有的搅拌罐车一般不配置自动上料机构,尽管某些搅拌罐车配置了简单的自上料机构,但是具体使用中容易出现物料洒落现象。

基于上述各种问题,本实用新型在整车结构上重新布局,并配置专用装料机构,使得搅拌罐车在操作便捷性上以及工作效率上得到极大的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操控灵活方便、装卸料作业简单且工作效率高的搅拌罐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铰接式自上料搅拌罐车包括搅拌罐、驾驶室和车底盘,其结构特点是所述车底盘包括前底盘和后底盘,后底盘通过连接架且由转向油缸驱动可左右摆转的连接在前底盘的后端,前底盘的底部安装前驱动桥和前轮,后底盘的底部安装后驱动桥和后轮,后底盘上安装发动机和双输出变速箱,双输出变速箱通过万向传动机构与前驱动桥和后驱动桥动力连接;搅拌罐通过罐体托架安装在前底盘上且罐体开口朝向前上方,驾驶室设置在前底盘前部的一侧且靠近罐体开口的位置处,前底盘的前端部安装有平衡托举式自上料机构。

所述连接架包括固接在前底盘后端的前连接架和固接在后底盘前端的后连接架,前、后连接架的中部铰接,转向油缸在靠近车底盘两侧的位置上各安装一个,转向油缸铰接在后连接架与前底盘之间或者铰接在前连接架与后底盘之间。

所述前连接架在前底盘的上部和下部各设置一个,后连接架在后底盘的上部和下部各设置一个,位于上部和位于下部的前、后连接架对应铰接。

所述万向传动机构包括后传动轴、中间传动轴和前传动轴,后传动轴的后端与后驱动桥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后传动轴的前端与双输出变速箱的后输出轴连接,前底盘的后端安装有转动支撑套,转动支撑套上转动安装有转动轴,中间传动轴的后端与双输出变速箱的前输出轴连接、前端与转动轴的后端连接,转动轴的前端与前传动轴的后端连接,前传动轴的前端与前驱动桥的输入端连接,各轴之间以及轴与驱动桥之间均通过万向节连接。

所述平衡托举式自上料机构包括铲斗、动臂和翻斗油缸,铲斗转动连接在动臂的前端,动臂的后端铰装在前底盘的前端部,前底盘上铰装有可驱动动臂上下摆转的举升油缸;前底盘的前端部铰接有平衡拉杆,动臂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平衡摇臂,平衡拉杆的末端与平衡摇臂的底端铰接,翻斗油缸铰接在平衡摇臂的顶端部,翻斗油缸活塞杆的端部铰接在铲斗上。

所述铲斗为向前敞口的箱体结构,箱体的后部开设出料口,出料口上滑动安装有由出料油缸驱动的出料挡板。

罐体开口的上部安装有向上敞口的上料斗、下部安装有向下敞口的卸料斗,罐体托架上安装有位于卸料斗下方的淌料槽。

所述淌料槽通过支臂连接在罐体托架的后端,支臂上通过转动销转动安装有摆转臂,支臂上固定安装有与转动销同轴设置的定位圆盘,定位圆盘靠外侧的弧形边沿上间隔开设多个定位卡槽,摆转臂上转动安装有可向下翻转并能卡入其中一个定位卡槽中的翻转卡板;淌料槽的顶部铰接在摆转臂的顶端,淌料槽的底部与转动销的底端部之间铰接有角度调整油缸。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效果:

1)采用分体式的结构,转弯半径小,通过控制转向油缸并配合转向机构可进行灵活转向,可精确调整停车位置,降低了装料和卸料作业的难度;

2)驾驶室和搅拌罐共同设置在前底盘上且驾驶室设置在靠近罐体开口的位置处,使得驾驶员的视野更广,能直观观察装料或卸料作业过程,操控更灵活方便;

3)将动力机构单独设置在后底盘上,并通过万向传动机构传递前后动力,且前底盘和后底盘通过摆转式的连接架铰接,前、后底盘可拆分使用,当前底盘部分或后底盘部分出现故障时,可单独对故障部分进行更换,整车使用更加灵活方便;

4)采用平衡托举式自上料机构,可使得铲斗水平上升,方便了操纵着对各油缸进行操纵,提高了工作效率;

5)通过摆转臂带动淌料槽转动,从而可灵活调整淌料槽出口的摆转范围,利用摆转定位机构将淌料槽的摆转角度定位,不需人工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且能减少操作风险;通过控制角度调整油缸可自动调整淌料槽的倾斜角度,从而控制淌料槽出口的高度,以适应各种复杂的卸料环境,使用更加灵活方便;使用定位圆盘定位淌料槽的摆转角度,具体的在定位圆盘上设置定位卡槽,通过手动操作翻转卡板与其中一个定位卡槽配卡装配合,从而定位淌料槽的其中一个摆转角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稳定、操控灵活方便、装卸料作业简单和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前、后底盘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前、后底盘之间的动力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平衡托举式自上料机构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铲斗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前底盘部分在上料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淌料槽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支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铰接式自上料搅拌罐车包括搅拌罐1、驾驶室2和车底盘,车底盘包括前底盘3和后底盘4,后底盘4通过连接架且由转向油缸5驱动可左右摆转的连接在前底盘3的后端,前底盘3的底部安装前驱动桥6和前轮7,后底盘4的底部安装后驱动桥8和后轮9,后底盘4上安装发动机10和双输出变速箱11,为了美观和保护发动机10,后底盘4上扣设有可将发动机罩入其内的机罩38,双输出变速箱11通过万向传动机构与前驱动桥6和后驱动桥8动力连接;搅拌罐1通过罐体托架12安装在前底盘3上且罐体开口朝向前上方,驾驶室2设置在前底盘3前部的一侧且靠近罐体开口的位置处,前底盘3的前端部安装有平衡托举式自上料机构。

上述结构中,驾驶室2设置在前部,可方便在前驱动桥8上布置转向机构,整车采用分体式的结构,转弯半径小,通过控制转向油缸5并配合转向机构可进行灵活转向,从而可精确调整停车位置,降低装料和卸料作业的难度;驾驶室2和搅拌罐1共同设置在前底盘3上且驾驶室2设置在靠近罐体开口的位置处,使得驾驶员的视野更广,能直观观察装料或卸料作业过程,操控更灵活方便;将动力机构单独设置在后底盘4上,并通过万向传动机构传递前后动力,且前底盘3和后底盘4通过摆转式的连接架铰接,前、后底盘可拆分使用,当前底盘部分或后底盘部分出现故障时,可单独对故障部分进行更换,整车使用更加灵活方便。

参照附图,连接架包括固接在前底盘3后端的前连接架13和固接在后底盘前端的后连接架14,前、后连接架的中部铰接,转向油缸5在靠近车底盘两侧的位置上各安装一个,转向油缸5铰接在后连接架14与前底盘3之间或者铰接在前连接架13与后底盘4之间。为了保证转向稳定,前连接架13在前底盘3的上部和下部各设置一个,后连接架14在后底盘4的上部和下部各设置一个,位于上部和位于下部的前、后连接架对应铰接。设置两个转向油缸5,分别用于左右转向,设置双层连接架的结构,前、后底盘连接更牢固且能保证转向更平稳。

参照附图,万向传动机构包括后传动轴15、中间传动轴16和前传动轴17,后传动轴15的后端与后驱动桥8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后传动轴15的前端与双输出变速箱11的后输出轴连接,前底盘3的后端安装有转动支撑套18,转动支撑套18上转动安装有转动轴19,中间传动轴16的后端与双输出变速箱11的前输出轴连接、前端与转动轴19的后端连接,转动轴19的前端与前传动轴17的后端连接,前传动轴17的前端与前驱动桥6的输入端连接,各轴之间以及轴与驱动桥之间均通过万向节连接。

参照附图,平衡托举式自上料机构包括铲斗20、动臂21和翻斗油缸22,铲斗20转动连接在动臂21的前端,动臂21的后端铰装在前底盘3的前端部,前底盘3上铰装有可驱动动臂21上下摆转的举升油缸23;前底盘3的前端部铰接有平衡拉杆24,动臂21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平衡摇臂25,平衡拉杆24的末端与平衡摇臂25的底端铰接,翻斗油缸22铰接在平衡摇臂25的顶端部,翻斗油缸活塞杆的端部铰接在铲斗20上。 动臂带动铲斗升降,在动臂上升过程中,平衡拉杆拉动平衡摇臂的底端,平衡摇臂摆转并带动其顶端的翻斗油缸整体前伸,使得铲斗在上升中保持平衡,避免物料洒落,在靠近罐体开口时,翻斗油缸活塞杆回缩,将铲斗中的物料倒入罐体内。通过采用平衡托举式自上料机构,可使得铲斗能够水平上升,避免物料在上升过程中洒落,同时,由于采用平衡拉杆和平衡摇臂与动臂联动式的结构,使得翻斗油缸的安装位置更接近铲斗,而不是直接安装在车底盘上,翻斗油缸使用小型油缸即可,操控更方便且装料效率更高。

参照附图,铲斗20为向前敞口的箱体结构,箱体的后部开设出料口,出料口上滑动安装有由出料油缸36驱动的出料挡板37。出料口上设置出料挡板37并利用出料油缸36驱动以调整出料口的大小,从而有效控制入料量,避免因入料量过多而造成罐体入口处堵塞。

参照附图,罐体开口的上部安装有向上敞口的上料斗26、下部安装有向下敞口的卸料斗27,罐体托架12上安装有位于卸料斗27下方的淌料槽28。在罐体开口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上料斗26和淌料槽28,可分别与上料机构和卸料机构配合,避免物料在罐体开口处洒落或堵塞。

参照附图,淌料槽28通过支臂29连接在罐体托架12的后端,支臂29上通过转动销30转动安装有摆转臂31,支臂29上固定安装有与转动销30同轴设置的定位圆盘32,定位圆盘32靠外侧的弧形边沿上间隔开设多个定位卡槽33,摆转臂31上转动安装有可向下翻转并能卡入其中一个定位卡槽33中的翻转卡板34;淌料槽28的顶部铰接在摆转臂31的顶端,淌料槽28的底部与转动销30的底端部之间铰接有角度调整油缸35。通过摆转臂31带动淌料槽28转动,从而可灵活调整淌料槽28出口的摆转范围,利用摆转定位机构将淌料槽28的摆转角度定位,不需人工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且能减少操作风险。通过控制角度调整油缸35可自动调整淌料槽28的倾斜角度,从而控制淌料槽28出口的高度,以适应各种复杂的卸料环境,使用更加灵活方便。在定位圆盘32上设置定位卡槽33,通过手动操作翻转卡板34与其中一个定位卡槽33卡装配合,从而定位淌料槽28的其中一个摆转角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做若干的更改和修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