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车顶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4280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车顶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套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多功能车顶箱。



背景技术:

随着家用汽车的普及,人们携带大件行李时常常采用车顶箱来安放行李。现有的车顶箱功能十分单一,并不能解决用户在实际用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夏季车内温度过高,驾驶员初进驾驶室时并不舒适,并且也有发生过夏季高温天气父母将小孩忘记在车内而致使小孩受到伤害甚至死亡的案例;其次,现有的车辆行车记录仪大多是设置在车辆驾驶座的前方,只能拍摄车辆前方的景象,对于车身侧边以及后面的景象却无法摄取,造成监控盲区,当车辆发生擦刮或者追尾时车主难以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再次,现有的车辆,在下雨天用户上下车开门时常常会被雨水淋湿,让人很不舒服,可是现有的技术中却没有对此做有效的改进;最后,在行车过程中,马路上的灰尘及汽车尾气直接对城市的大气环境造成了污染,也直接关系到驾驶人员的健康。由于各个车型的设计理念与生产厂商的不同,上述问题并不能有效的通过对车辆本身的改进加以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实际运用中车顶箱功能单一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功能车顶箱,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车顶箱,包括车顶箱本体及连接车顶箱本体与车体之间的连接件,车顶箱本体包括:

电源;

车内温度调节装置,包括设于车顶箱本体上,用于遮蔽车体以减少阳光对车体的辐射热传导的车衣及其车衣收纳装置,以及与车体内部相连通,当车体内部温度超过预设值时用于向车体内部输送冷气的制冷装置;

车体安全装置,包括设于车顶箱本体边缘上的多个示廓灯以及设于车顶箱本体四周的影像摄录装置,所述示廓灯受控于移动控制端的控制信号开始工作,所述摄录装置摄取车身四周的环境景象并将其传送至本地存储器或云端存储器;

置伞系统,包括设于车顶箱本体两侧边上的用于放置雨伞的置伞槽,所述置伞槽上设置有密封盖体,所述密封盖体受控于一取伞控制信号开启以方便雨伞被取出;

空气过滤装置,设于车顶箱中,用于吸收车体周围的空气并将其进行过滤后排出;

储水系统,包括一储水器,分别通过调节阀与车内温度调节装置、置伞系统及空气过滤装置相连通,接收各个装置或系统生成的水并向各系统供应工作所需用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可以利用设置在车顶箱中的车衣以及冷风机等对车体内的温度作进一步的调节,避免由于车内温度过高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其次通过设置车体安全装置,使得车体的行车记录仪能够对车体周围的环境进行全面的摄取,避免出现摄影死角,并且通过设置示廓灯,能够有效地提高夜间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刮擦,通过设置置伞系统,可以降低用户上下车时被雨淋湿的风险,提高乘车的舒适性。

进一步的,所述车衣收纳装置包括一设于车顶箱顶部的车衣收纳盒及设置于车衣收纳盒内部的收卷电机,所述收卷电机接收并响应于移动控制端的控制信号,收卷所述车衣至收纳盒内部或将车衣展开覆盖车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外部阳光强烈热辐射高时,用户可以将车衣打开罩住车体,可以有效地降低车体内部的温度,当用户需要将车衣收起时,可以通过手机或遥控器之类的远程控制端遥控收卷电机将车衣收起,方便快捷。

进一步的,所述制冷装置包括:

冷风机,与车体内部与车体外部相连通,用于将外部空气制冷后输送至车体内部;

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车体内部,用于检测车体内部的温度,输出温度采集信号;

控制器,接收所述温度采集信号,当接收到的温度高于预设值时,则输出温度控制信号;

所述冷风机,接收并响应于所述温度控制信号,用于向车体内输送冷风。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车体内部的温度过高时,触发控制器控制冷风机工作,降低车内的温度,由于冷风机独立工作,因此不受车辆启动状态的限制,可以在汽车处于熄火未使用状态下时对车体内部进行降温。

进一步的,所述示廓灯设置于车顶箱的四周侧壁上,包括多个LED灯组件,与移动控制端控制连接且与电源电连接,用于显示车体的宽度及高度并对车体周围进行照明。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不仅可以使得夜间行车更为安全,还能够在用户上下车时看清车身侧边的路面情况。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摄录装置分别包括摄像头以及存储摄取到的影像资料的存储器,所述摄像头分别等间隔设置于车顶箱的侧壁上,用于摄取车身四周的景象并将其存储至存储器。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行车记录仪能够对车身周围的环境做全方位的记录。

进一步的,所述存储器包括本地存储器及云端存储器,所述本地存储器包括SD卡或数据硬盘,所述云端存储器通过无线通信装置与摄录装置通信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SD卡为本地存储器,用户可以随时现场读取,而云端存储器可使得用户在任何地点查询摄录装置拍摄到的影像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过滤装置包括设置于车顶箱前侧壁上的进气口、第一空气过滤器、第二空气过滤器、PM2.5净化器以及PM2.5更换盒,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器及第二空气过滤器包括一冷却管、旋风分离室和/或过滤膜,空气经进气口经冷却后进入到旋风分离室中进行杂质分离,所述旋风分离室杂质中的水分经过滤膜后输出至所述储水系统的储水器中,所述PM2.5净化器接收经粗过滤后的空气并滤除其中的PM2.5杂质,所述PM2.5更换盒收集PM2.5颗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车辆在行进过程中,空气由进气口进入到车顶箱内部,由于车辆与空气的相对速度较快,因此进入到旋风分离室中的空气自动发生旋转,空气中冷凝的水分及杂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富集在旋风分离室的内壁上并顺流而下,经过滤膜过滤后水分进入到储水系统的储水器中供加湿器或PM2.5净化器使用,经过两次过滤,排出的空气大颗粒杂质已经被滤除,而后PM2.5净化器进一步对空气进行净化并且将收集到的PM2.5颗粒放置到一PM2.5更换盒中整合回收,上述方案使得车辆在行进的过程中能够对城市的空气加以净化,并且无需额外的水电消耗,节能环保。

进一步的,所述置伞槽的数量与车门数量相对应,分别沿车顶箱长度方向设置于车体箱两侧壁,位于车门上方位置,所述密封盖体与置伞槽同轴设置且与置伞槽转动连接,所述置伞槽的一端部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与密封盖体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受控于取伞控制信号驱动密封盖体绕其轴向转动,开启所述置伞槽。

上述技术方案,在雨雪天气,车辆司乘人员可以方便地获取雨伞,避免自身被雨雪淋湿。

进一步的,所述车顶箱本体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顶层、功能层、储水层以及连接层,

其中,所述顶层包括一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所述车内温度调节装置、车体安全装置、置伞系统、空气过滤装置均设置于功能层中,其中,所述车衣收纳装置设置于功能层位于车体后座位置的上方,所述车体安全装置设置于功能层的各个侧壁的中间位置,所述空气过滤装置沿车顶箱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功能层的两侧、且位于功能层前端部分设置有用于方便外部空气进入的扩口;

所述储水层设置于功能层与连接层之间,包括一储水空腔,与所述储水器相连通;

所述连接层包括一与车身顶部贴合设置的软性塑胶垫,所述软性塑胶垫的表面自适应于车身顶部形状,与车身顶部粘接或机械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整个车顶箱本体所需的电源由太阳能电池板提供,使得各个功能模块的运行摆脱了对车载能源的依赖,独立性强;通过设置储水层,在外部温度过高时吸收热量,在外部温度过低时释放热量,可以缓冲外部温度变化对车体内部温度的影响,也可以为各个功能模块供水,并且可以有效地保护功能层的各个部件不受高温低温影响而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功能层中还包括音响设备,所述音响设备与车体内部音控系统信号连接;所述顶层位于车衣收纳装置及车体天窗的正上方开设有供车衣收纳装置伸出以及方便空气流通的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在车顶箱上设置独立的车体温度调节装置,使得车体内的温度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提升用户的驾车体验并防止儿童车内中暑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2)通过设置车体安全装置,可以对车体周围进行全方位监控,提升车辆的安全性,并且通过设置示廓灯,可以有效地在黑暗环境中显示出车体的轮廓,避免车辆之间发生剐蹭;

(3)通过设置空气过滤装置,可以在车辆行进过程中对道路空气进行净化,减少城市的空气污染;

(4)通过设置置伞系统,可以使得用户在上下车时取伞方便、不会被雨淋湿,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各个功能层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储水层与储水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志:1、车顶箱本体;2、车衣收纳装置;3、制冷装置;4、示廓灯;5、影像摄录装置;6、置伞槽;7、密封盖体;9、储水系统;81、进气口;82、第一空气过滤器;83、第二空气过滤器;84、PM2.5净化器;85、PM2.5更换盒;11、顶层;12、功能层;13、储水层;14、连接层;111、太阳能电池板;112、通孔;15、音响;16、支架条;17、储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与现有技术中的车顶箱不同,本实用新型中的车顶箱主要用作方便车主驾驶车辆,提升车辆的安全性为主,兼以节能环保的理念。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多功能车顶箱,包括车顶箱本体1及连接车顶箱本体1与车体之间的连接件,车顶箱本体1主要包括:电源、车内温度调节装置、车体安全装置、置伞系统、空气过滤装置以及储水系统9,由上至下依次分为顶层11、功能层12、储水层13以及连接层14。

其中,在顶层11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111,太阳能电池板111与所述电源电连接,用于将接收到的光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在电源中。本实用新型中,电源采用蓄电池。上述方案使得车顶箱本体1所需的电源由太阳能电池板111提供,使得各个功能模块的运行摆脱了对车载能源的依赖,独立性强,可以不依赖汽车的车载电源对车体内部的温度进行调控,避免儿童留在停放的车辆内部而导致儿童中暑现象发生,当驾驶员在高温天气进入到车体内部便能享受到清凉。

整个车顶箱本体1通过连接层14与车身顶部固定连接,连接层14优选为软性橡胶,避免对车身顶部造成损伤。连接的方式为粘接或者采用机械连接,例如利用卡扣等部件固定连接车顶箱本体1及车身本体。连接层14亦可选择磁性材料制成,例如软性磁条,利用连接层14本身的磁力吸附在车身上方。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连接层14与储水层13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如图3所示,在连接层14上固定设置有两根支架条16,上述支架条增大了储水层13与连接层14之间的固定面积,使得储水层13与连接层14之间的连接更为牢靠稳固。

在连接层14的上方设置有一储水层13,储水层13设置于功能层12与连接层14之间,包括一储水空腔,与所述储水系统9相连通。设置储水层13,在外部温度过高时吸收热量,在外部温度过低时释放热量,可以缓冲外部温度变化对车体内部温度的影响,也可以为各个功能模块供水,并且可以有效地保护功能层12的各个部件不受高温低温影响而正常工作。

对于车顶箱本体1中的各个功能模块,主要集中设置于功能层12中,其中,车内温度调节装置主要包括设于车顶箱本体1上,用于遮蔽车体以减少阳光对车体的辐射热传导的车衣及其车衣收纳装置2,以及与车体内部相连通,当车体内部温度超过预设值时用于向车体内部输送冷气的制冷装置3。车衣可以有效地屏蔽来自外部阳光直射造成的车体内部温度升高,也可以在汽车停放过程中对车体起到防护作用。工作过程简单,当外部阳光强烈热辐射高时,用户可以将车衣打开罩住车体,可以有效地降低车体内部的温度,当用户需要将车衣收起时,可以通过手机或遥控器之类的远程控制端遥控收卷电机将车衣收起,方便快捷。

顶层11位于车衣收纳装置2及车体天窗的正上方开设有供车衣收纳装置2伸出以及方便空气流通的通孔112。

进一步详述的,所述车衣收纳装置2包括一设于车顶箱顶部的车衣收纳盒及设置于车衣收纳盒内部的收卷电机,所述收卷电机接收并响应于移动控制端的控制信号,收卷所述车衣至收纳盒内部或将车衣展开覆盖车体。由于自动式车衣收纳盒在现有技术中已经有许多公开,对于其中的具体连接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上述制冷装置3包括:与车体内部与车体外部相连通,用于将外部空气制冷后输送至车体内部的冷风机;设置于车体内部,用于检测车体内部的温度输出温度采集信号的温度传感器;接收所述温度采集信号,当接收到的温度高于预设值时,则输出温度控制信号的控制器,所述冷风机,接收并响应于所述温度控制信号,用于向车体内输送冷风。上述冷风机的工作原理类似于冰箱或者空调的制冷原理,主要目的在于独立调节车内的温度,当车体内部的温度过高时,温度传感器触发控制器控制冷风机工作,降低车内的温度,由于冷风机独立工作,因此不受车辆启动状态的限制,可以在汽车处于熄火未使用状态下时对车体内部进行降温。

对于车体安全装置,包括设于车顶箱本体1功能层12边缘上的多个示廓灯4以及设于车顶箱本体1功能层12四周的影像摄录装置5,示廓灯4受控于移动控制端的控制信号开始工作,摄录装置摄取车身四周的环境景象并将其传送至本地存储器或云端存储器。

所述示廓灯4设置于车顶箱的四周侧壁上,包括多个LED灯组件,与移动控制端控制连接且与电源电连接,用于显示车体的宽度及高度并对车体周围进行照明。上述技术方案,不仅可以使得夜间行车更为安全,能够有效地提高夜间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刮擦,还能够使得司乘人员上下车时看清车身侧边的路面情况。

多个所述摄录装置分别包括摄像头以及存储摄取到的影像资料的存储器,所述摄像头分别等间隔设置于车顶箱的侧壁上,用于摄取车身四周的景象并将其存储至存储器。对于存储器而言,包括本地存储器及云端存储器,所述本地存储器包括SD卡或数据硬盘,所述云端存储器通过无线通信装置与摄录装置通信连接。上述设置,使得行车记录仪能够对车身周围的环境做全方位的记录,通过设置SD卡为本地存储器,用户可以随时现场读取,而云端存储器可使得用户在任何地点查询摄录装置拍摄到的影像信息。

对于空气过滤装置,如图2所示,详述的,所述空气过滤装置包括设置于车顶箱前侧壁上的进气口81、第一空气过滤器82、第二空气过滤器83、PM2.5净化器84以及PM2.5更换盒85,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器82及第二空气过滤器83包括一冷却管、旋风分离室和/或过滤膜,空气经进气口81经冷却后进入到旋风分离室中进行杂质分离,所述旋风分离室杂质中的水分经过滤膜后输出至所述储水系统9的储水器中,所述PM2.5净化器84接收经粗过滤后的空气并滤除其中的PM2.5杂质,所述PM2.5更换盒85收集PM2.5颗粒。

该空气过滤器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如下:车辆在行进过程中,空气由进气口81进入到车顶箱内部,由于车辆与空气的相对速度较快,因此进入到旋风分离室中的空气自动发生旋转,空气中冷凝的水分及杂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富集在旋风分离室的内壁上并顺流而下,经过滤膜过滤后水分进入到储水系统9的储水器中供加湿器或PM2.5净化器84使用,经过两次过滤,排出的空气大颗粒杂质已经被滤除,而后PM2.5净化器84进一步对空气进行净化并且将收集到的PM2.5颗粒放置到一PM2.5更换盒85中整合回收,上述方案使得车辆在行进的过程中能够对城市的空气加以净化,对于改善城市的大气环境有着十分有益的效果。

在雨雪天气,司乘人员上下车时容易被雨雪淋湿,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车顶箱本体1的功能层12边缘设置有置伞系统,置伞系统包括设于车顶箱本体1两侧边上的用于放置雨伞的置伞槽6,所述置伞槽6上设置有密封盖体7,所述密封盖体7受控于一取伞控制信号开启以方便雨伞被取出。所述置伞槽6的数量与车门数量相对应,分别沿车顶箱长度方向设置于车体箱两侧壁,位于车门上方位置,所述密封盖体7与置伞槽6同轴设置且与置伞槽6转动连接,所述置伞槽6的一端部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与密封盖体7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受控于取伞控制信号驱动密封盖体7绕其轴向转动,开启所述置伞槽6。上述技术方案,在雨雪天气,车辆司乘人员可以方便地获取雨伞,避免自身被雨雪淋湿。

在各个功能模块的运行过程当中有些需要用到水,例如空气过滤装置中需要用到水雾除去空气中的发颗粒灰层等。因此,在车顶箱本体1中还设置有一储水系统9,包括储水器,分别通过调节阀与车内温度调节装置、置伞系统及空气过滤装置相连通,接收各个装置或系统生成的水并向各系统供应工作所需用水。储水器与所述储水层13相连通。储水器的水分来源包括雨水、空气净化时生成的水以及用户自行加注的水分。在储水层13中对水进行不同的区域划分,纯净水储存在一处,循环用水储存在一处等,在特殊紧急情况下可实现对车辆水箱,甚至人体进行补水操作。如图4所示,储水层13位于车顶后部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出水口,各个出水口均连通有用于储水的储水箱17,储水箱17通常放置于车辆的后备箱中,用于存储在储水层13中收集的水分。

除上述各个功能模块外,在车顶箱本体1的功能层12中还包括:音响15设备,所述音响15设备与车体内部音控系统信号连接,用以方便司乘人员在车辆熄火状态下享受音乐。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