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可靠性的防盗控制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6006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强可靠性的防盗控制器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发动机防盗锁止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这就对汽车中各系统的可靠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发动机防盗锁止系统(IMMO)功能是否正常直接影响汽车能否启动。传统的发动机防盗锁止系统中,线圈回路的电阻会受到温度影响。而回路的电感值和电容值却几乎不改变,如此一来回路的品质因数会受温度的影响。最终影响转发器与防盗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可靠性。

因此,需要一种增强可靠性的防盗控制器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增强可靠性的防盗控制器系统;该系统增加了防盗控制器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强可靠性的防盗控制器系统,包括转发器、防盗线圈回路、防盗控制器和引擎控制模块;

所述防盗线圈回路设置于转发器与防盗控制器之间用于实现转发器和防盗控制器的通信认证;所述防盗线圈回路通过线束与防盗控制器相连;所述防盗控制器和引擎控制模块连接。

进一步,所述防盗线圈回路包括防盗线圈、谐振电容、匹配电阻、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和信号转换IC;

所述防盗线圈一端与谐振电容和匹配电阻串联;所述防盗线圈另一端与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串联;所述匹配电阻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另一端与信号转换IC连接,从而形成环形回路。

进一步,所述转发器安装在钥匙的塑料手柄内。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本实施例提供的增强防盗控制器系统,通过在线圈回路增加一个适当阻值的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NTC)。当车内温度升高是,线圈的电阻值会增加,而热敏电阻(NTC)的阻值会减小,总体表现为整个回路的电阻几乎不改变。线圈回路的品质因数基本保持不变,降低了在极端条件(高温和低温)下,引擎无法启动的风险,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防盗锁止系统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后的线圈回路构成图。

图中:1为转发器;2为防盗线圈回路;3为防盗控制器;4为引擎控制模块;21为防盗线圈、22为谐振电容、23为匹配电阻、24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25为信号转换I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增强可靠性的防盗控制器系统,包括转发器1、防盗线圈回路2、防盗控制器3和引擎控制模块4;

所述防盗线圈回路设置于转发器与防盗控制器之间用于实现转发器和防盗控制器的通信认证;所述防盗线圈回路通过线束与防盗控制器相连;所述防盗控制器和引擎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防盗线圈回路包括防盗线圈21、谐振电容22、匹配电阻23、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24和信号转换IC25;

所述防盗线圈一端与谐振电容和匹配电阻串联;所述防盗线圈另一端与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串联;所述匹配电阻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另一端与信号转换IC连接,从而形成环形回路。

所述转发器安装在钥匙的塑料手柄内。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增强防盗控制器系统,包括控制器、线圈、转发器;线圈直接通过线束与防盗控制器相连;通过线圈,实现转发器和防盗控制器的通信认证。转发器安装在钥匙的塑料手柄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线圈一般是由细铜丝绕成,其长度可达数十米,温度的变化将明显的引起线圈电阻的改变,而且随着温度升高,线圈电阻会增加。电阻改变超过一定范围会导致转发器与防盗控制器通信异常,从而导致发动机无法启动。

本实施例通过补偿的方式,减小通信异常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可靠性。本实施例通过在线圈回路增加一个适当阻值的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NTC)。当车内温度升高是,线圈的电阻值会增加,而热敏电阻(NTC)的阻值会减小,总体表现为整个回路的电阻几乎不改变。线圈回路的品质因数基本保持不变。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盗线圈回路的构成:防盗线圈、谐振电容、匹配电阻,信号转换IC,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

线圈回路中:防盗线圈(电感)与谐振电容、匹配电阻、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串联起来,最终和信号转换IC形成环形回路。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阻是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器件或装置;因此,降低了在极端条件(高温和低温)下,引擎无法启动的风险,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