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用于气体发生器的安装结构的气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85736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囊,所述气囊具有一个背面的充气口、两个彼此对置的侧壁、分别与充气口邻接的下壁和上壁以及朝向乘员的前壁,所述气囊在侧壁、下壁和上壁的与充气口邻接的区域内由一体的织物裁切片的各部段组成,并且至少上壁或下壁在所述与充气口邻接的区域内由所述织物裁切片的两个部段形成,这两个部段沿从充气口出发的连接部相互连接。



背景技术:

由ep2358568b1已知一种具有上述特征的气囊,在该气囊中,上壁和下壁由一体的织物裁切片的两个部段形成,从而各部段的连接部分别延伸经过上壁和下壁。此外,用于穿过气体发生器的定位螺栓的孔直接在气囊的上壁和/或下壁中构成,所述孔在展开时被张紧,从而在这些孔的区域内出现特别大的载荷。此外,这些孔较为靠近用于构成上壁或下壁的部段的边缘,这会导致对这个区域的进一步弱化。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部分地解决参考现有技术说明的问题并且特别是给出一种气囊,所述气囊能承受更高的载荷。

所述目的通过具有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的气囊来实现。所述气囊有利的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和说明书中给出,这些有利的改进方案的特征能够以技术上合理的方式任意组合。

所述目的特别是通过具有开头所述特征的气囊来实现,其中,这样剪裁和折叠所述织物裁切片,使得在邻接充气口的区域只有上壁或只有下壁由所述一体的织物裁切片的两个部段形成,并且从充气口出发只有一个连接一体的织物裁切片的两个部段的连接部朝前壁的方向延伸,所述一体的织物裁切片在充气口的区域内附加地利用至少一个安装部段构成用于气体发生器的安装结构,所述至少一个安装部段在织物裁切片的平坦展开的状态下与织物裁切片的两个部段相邻地设置,所述两个部段在与充气口邻接的区域内或者构成上壁或者构成下壁。

由此实现了,只有唯一的从充气口出发的连接部可以设计成搭接缝,所述搭接缝在受到载荷时能够承受极大的力。这特别是这样来实现的,即这样来剪裁和折叠所述织物裁切片,使得只有恰好一个连接部从充气口出发。此外,通过利用一体的织物裁切片构成安装结构还实现了,气体发生器的定位螺栓不仅被引导穿过织物裁切片的构成壁的部段,还通过一体的织物裁切片的在气囊充气状态下不会张紧的部段。由此,在织物裁切片在充气膨胀的状态下受到的载荷减小。此外还实现了,在气囊的与充气口邻接的区域附近(在激活情况下,气体发生器的较热的气体在此冲击该织物裁切片)只构成一条接缝。该接缝特别是搭接缝并且因此是特别结实的。

搭接缝特别是指这样的接缝,其中,相互叠置并相互缝合的部段的边缘设置在接缝相反的侧面。这种接缝也称作剪切缝。相反,在剥离缝()中,相互叠置并彼此缝合的部段的边缘相对于接缝设置在相同侧。这种接缝也称作剥离缝。

在折叠的并且与自身连接的状态下,所述一体的织物裁切片构成至少在与充气口邻接的区域内的气囊,织物裁切片的不同的部段特别构成与充气口直接邻接的侧壁、下壁和上壁以及安装结构。优选地,一体的织物裁切片也可以构成前壁。备选地,气囊的不与充气口邻接的区域由第二织物裁切片构成。特别是,前壁由第二织物裁切片形成。在将织物裁切片折叠并与自身连接之前,将形成安装结构的安装部段设置在织物裁切片的在折叠后在与充气口邻接的区域内构成上壁或下壁的各部段旁边或之间。在安装状态下,气体发生器的定位螺栓特别是既穿过由安装部段形成的安装结构,也穿过由所述一体的织物裁切片形成的壁的一个或多个部段中的一个。安装结构在最简单的情况下通过所述一体的织物裁切片的一个单层的安装部段形成。但优选的是,所述一体的织物裁切片的安装部段折叠在其本身上并且安装结构因此构造成多层。

可以设定,形成上壁或下壁的部段在织物裁切片平坦展开的状态下设置在安装部段的侧面,并且在折叠织物裁切片时,为了构成上壁或下壁特别是以其主延伸方向相互平行地定向,从而其边缘可以通过搭接缝相互连接。所述构成上壁或下壁的部段在平坦展开的状态下优选以其纵向延展从安装部段出发沿相反方向延伸并且这样折叠以构成气囊,即,使得所述部段相互平行地延伸。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设定,所述织物裁切片的形成上壁或下壁的部段具有不同的宽度。这里宽度是横向于相应的形成上壁或下壁的部段的纵向延展确定的。由于所述不同的宽度,所述一体的织物裁切片构造成不对称的。这特别也是指,在上壁或下壁中构成的连接结构相对于相应壁的中心偏置地构成。这特别有这样的优点,即,相应的连接部不是直接对准安装结构的中央区域延伸,由此强化了安装结构。此外,在下壁或上壁中不是居中设置的连接部能被更简单地制造。可以由剪裁出所述一体的织物裁切片的织物面料在由于不对称性产生的空闲区域内剪裁出气囊的其他组成部分。

此外可以设定,在折叠织物裁切片时,在构成上壁或下壁的所述两个部段之间构成的安装部段特别是向气囊的内部折叠,以构成三角形或梯形的安装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由安装部段构成的安装结构构造成多层的,特别是两层的并且因此更为稳固。

从气体发生器排出的气体首先冲击的并且与充气口邻接的气囊区域由所述一体的织物裁切片形成。侧壁、下壁和上壁优选完全由所述一体的织物裁切片构成。就是说这里设定,特别是前壁的一部分由第二织物裁切片组成,所述第二织物裁切片与所述一体的织物裁切片缝合。

特别是可以设定,一体的织物裁切片与第二织物裁切片的连接接缝相对于用于缝合气囊的且与连接接缝邻接的接缝倾斜地延伸,特别是以20度至80度、优选在30度至60度之间的角度倾斜延伸。这也尤其意味着,第二织物裁切片具有这样的侧边,所述侧边以与相邻的侧边相对应的角度定向。这样设置具有这样的优点,即可以从织物面料中在也剪裁出所述一体的织物裁切片的相应位置处剪裁出第二织物裁切片,从而只出现很少的边角料。在织物面料中第二织物裁切片与一体的织物裁切片的构成侧壁的部段之一相邻设置的情况中尤其如此。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定,形成上壁或下壁的部段利用搭接缝相互连接,而其余的连接各部段的接缝形成为剥离缝。特别地,所有其余的接缝由恰好一个连贯的剥离缝构成。就是说,气囊可以利用恰好两个接缝缝合而成。这特别是可以在如下情况下实现,当第二织物裁切片通过剥离缝缝合在一体的织物裁切片上时,并且无中断地过渡到连接其余部段的接缝中。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上壁或下壁中的接缝通过特别牢固的搭接缝构成。

但备选地也可以设定,只有织物裁切片的直接相邻的边缘通过剥离缝相互连接,而一体的织物裁切片相互折叠到一起的边缘通过搭接缝相互连接。

可以设定,在构成上壁或下壁的两个部段之间的安装部段通过一体的织物裁切片中的切口限定并且为了构成安装结构被压入气囊内部。接着安装部段尤其直接连接至织物裁切片的构成与通过所述两个部段形成的壁相对置的壁的部段。

备选地也可以设定,所述织物裁切片这样剪裁和折叠,使得安装结构构造成梯形的,此时,在安装结构折叠并翻转到特别是气囊内部之后,气体发生器通过在安装结构中构成的开口导入气囊内部。此时通过使定位螺栓穿过安装部段中的孔并将气体发生器附接在气囊模块的壳体上来封闭气体发生器导入气囊内部所通过的开口。这里特别可以设定,构成安装结构的安装部段的一部分在气体发生器导入之后翻折到气囊的外侧上并利用孔翻扣到气体发生器的已经穿过安装部段的另一部分的定位螺栓上。

备选地可以设定,安装部段在外面折叠到气囊的上壁或下壁上。

备选地可以设定,在织物裁切片平坦展开的状态下,构成上壁或下壁的部段的位于外侧的边缘形成平坦展开的织物裁切片的平齐的侧边。在这种情况下,所述两个部段构造成具有相同的宽度并且特别是关于安装部段是对称的。

当在织物裁切片中设有用于构成安装部段的切口时,特别是可以设定,在织物裁切片平坦展开的状态下,构成上壁或下壁的部段的位于外侧的边缘相互成120°至175°之间的角度,织物裁切片的形成侧壁的各部段的分别与前壁连接的边缘具有圆弧形的走势,从而前壁在气囊的充气状态下具有朝向乘员的隆起的外形。

在气囊的一个实施例中设定,织物裁切片构成侧壁的各部段为了构成前壁延伸出来遍布侧壁并在前壁中特别是通过搭接缝相互连接。由此也可以在前壁上实现特别牢固的连接接缝。

为了不在朝向乘员的前壁上构成连接接缝,可以设定,两个部段形成下壁,并且织物裁切片形成气囊上壁的部段为了构成前壁延伸出来遍及所述上壁。

为了在触发的情况下使得气囊的各壁不会直接受到从气体发生器流出的气体的冲击,可以设定,气体发生器设置在由一体的织物层折叠而成的扩散器中,所述扩散器与气体发生器一起附接在所述安装结构上,并且在充气口的区域内与气囊的由侧壁、上壁和下壁构成的形状相适配。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设定,扩散器的出气口在充气状态下朝向前壁的方向定向。

用于构成扩散器的织物层特别是在平坦展开的状态下是矩形的,但也可以基于矩形形状具有突起或裁切口。所述织物层特别是这样折叠并与自身缝合,使得所述织物层在折叠状态下是六角形的,此时可以仅在一个侧边上构成出气口。扩散器的织物层本身也可以构成连接部段,从而扩散器在气体发生器的定位螺栓从扩散器中导出的区域是多层的。通过这种六角形的设计,扩散器在气囊的充气口的区域内与气囊的形状相适配,这里通过所述出气口确保了,气囊的各壁在初始的展开阶段之后至少不直接受到气体发生器的热气体冲击。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特别是可以设定,为了安装,首先将气体发生器插入扩散器中,从而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定位螺栓从扩散器中突出。接下来将扩散器绕气体发生器折叠合拢并通过安装结构中的开口导入气囊内部。气体发生器的定位螺栓此时通过气囊的安装结构中的孔并且可选地通过气囊的壁从气囊中导出用于组装。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以及技术背景,其中要指出的是,各附图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示意性地:

图1示出织物裁切片的第一实施例;

图2示出由根据图1的织物裁切片制成的气囊;

图3示出织物裁切片的第二实施例;

图4示出由根据图3的织物裁切片制成的气囊;

图5示出织物裁切片的第三实施例;

图6示出织物裁切片的第四实施例;

图7示出用于扩散器的织物层;

图8至图11示出用于由图7所示织物层构造扩散器的折叠和缝合步骤;

图12示出织物裁切片的第五实施例;以及

图13示出织物面料,从该织物面料中剪裁出图12所示的织物裁切片。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的织物裁切片7具有多个部段8,这些部段构成气囊1的各壁。能由图1的织物裁切片7制成的气囊1在图2中示出。在图1中向上延伸的织物裁切片部段8构成气囊1的上壁5。织物裁切片7的倾斜向右上和向左上定向的部段8形成气囊1的侧壁3,并且遍及侧壁3延伸出来进入前壁6中,这里,这些部段在其边缘上通过搭接缝相互连接。此外,织物裁切片7还具有两个侧向向外延伸的部段8,这两个部段构成下壁4并沿其边缘上的连接部9通过搭接缝相互连接。在构成下壁4的各部段8之间构成安装部段10,所述安装部段通过切口11与构成下部侧壁4的部段8分隔开。安装部段10形成为与构成上壁5的部段8连接。

为了构成在图2中示出的气囊1,织物裁切片7沿点划线折叠并沿虚线利用相应的接缝与自身连接。安装部段10这里在充气口2的区域内折叠到气囊1的内部并且用于安装未示出的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的定位螺栓穿过构成安装结构的安装部段10并且穿过气囊1的至少一个壁从气囊1中引导出来。气囊1的连接接缝在图2中用虚线示出。

在图3中示出织物裁切片7的第二实施例,其中,由该织物裁切片形成的气囊1在图4中示出。这里,在后面仅说明与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的区别。一方面,在该实施例中,织物裁切片7向上延伸的部段8设计成具有这样的长度,使得该部段附加于上壁5还构成前壁6,从而前壁6设计成没有接缝。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个区别在于,安装部段10没有通过切口与织物裁切片7的其余部段分隔开。相反,安装结构在折叠织物裁切片7时通过安装部段10构成。这样形成的安装结构是两层的并且构造成三角形的。就是说,在折叠时,构成下壁4的部段8(在图3中在下面在安装部段10旁边构成的部段8)沿安装部段10中的通过点划线示出的折叠线折叠,从而各部段8相互平行定向。这样形成的三角形的安装结构接下来可以翻转到气囊1的内部中。

在图5中示出织物裁切片7的另一个实施例,这里主要说明与第二实施例的区别。构成下部侧壁4的部段8横向于其纵向延展方向具有不同的宽度13。就是说,织物裁切片7在这方面是不对称的。此外,安装部段10所示出的实施例使得可以在折叠织物裁切片7并将构成下壁4的各部段8的边缘14连接之后首先将气体发生器穿过在安装结构中保留的开口导入气囊1中,这里构成安装结构的安装部段10的一部分在导入气体发生器之后可以在外部翻折到气囊1上,由此,此时基本上封闭了为了导入气体发生器而存在的开口。这里,安装部段10在外部折叠到气囊1上的区域套到气体发生器的从气囊1中导出的定位螺栓上。为此,在织物裁切片7的安装部段10中构成多个孔12。

在图5中还示出,织物裁切片7的环绕的边缘19的哪些区段相互缝合。由此,形成下壁4的部段8沿边缘19a利用搭接缝相互连接。在图5中,侧面的边缘19b与构成前壁的部段8的边缘19b通过搭接缝相互连接。

其余的边缘19c至19h分别通过剥离缝相互连接。

在图12中示出一个实施例,其中,气囊由一体的织物裁切片7和第二织物裁切片20构成。织物裁切片7具有如在图5的实施例中那样具有两个不同的宽度13的部段8,用于构成气囊1的下壁4。作为与根据图5的实施例的主要区别,构成前壁6的织物部段通过第二织物裁切片20构成,所述第二织物裁切片缝合在所述一体的织物裁切片7上。第二织物裁切片20的连接边缘23相对于第二织物裁切片20的相邻接的边缘倾斜延伸。这具有以下优点,即,所有由织物制成的用于气囊1的元件都可以在不产生大量边角料的情况下从一张织物面料21中剪裁出来。相应的织物面料21在图13中示出。通过连接边缘23相对于第二织物裁切片20的其余边缘的倾斜定向,第二织物裁切片20在织物面料21中可以直接与所述一体的织物裁切片7的构成气囊1的侧壁3的各部段8相邻接。此外,在图13中还可以看到,由于构成下壁4的部段8的不同宽度13,可以在由此导致的织物面料21的空闲区域内剪裁出用气囊1的限制带22。

在根据图12的实施例中,首先,形成下壁4的部段8沿其相互平行的边缘19a通过搭接缝相互连接。接着,沿连接边缘23通过剥离缝将第二织物裁切片20与织物裁切片7连接,这里剥离缝接下来无中断地继续延伸,使得为了构成气囊1其余各边缘同样利用恰好一个连续的剥离缝分别相互连接。

在图6中示出织物裁切片7又一个实施例,其中,构成气囊1的下壁4的各部段8的边缘14在织物裁切片7的平坦展开的状态下不是相互对齐地设置,而是在它们之间成一个角度15。安装部段10通过切口11与构成下部侧壁4的部段8分隔开。织物裁切片7的从安装接部段10向上延伸的部段8构成上壁5和前壁6。在这个实施例中,织物裁切片7构成侧壁3的部段8具有圆弧形的边缘14,由此使得在充气状态下气囊1的前壁6具有较大的朝向乘员的隆起。

在图7中用展开和剪裁状态示出织物层16,由该织物层制成扩散器17。在安装状态下,气体发生器设置在扩散器17中并且与扩散器17一起在充气口2的区域内安装在气囊中。

织物层16首先沿水平的线折叠到其自身上,然后在侧向边缘处与自身缝合,如在图8中示出的那样。在下面的步骤中,将左上角和右上角向内朝折叠线折叠,同时将织物层16具有切口的区域向下拉,从而此前形成的连接接缝竖直定向(见图9)。在此后的步骤中,将向上突出的区域向下折叠(见图10)。

接着,将指向外面的角部分别向内折叠,从而扩散器17构成出气口18。此时,可以从下面将气体发生器导入扩散器17中。扩散器17因此具有基本上六角形的形状,这里,在安装位置中,出气口18指向气囊1的前壁6的方向。在气囊1中,扩散器17在充气口2的区域中具有基本上与通过气囊1的各壁形成的形状相同的形状。

附图标记列表

1气囊

2充气口

3侧壁

4下壁

5上壁

6前壁

7织物裁切片

8部段

9连接部

10安装部段

11切口

12孔

13宽度

14边缘

15角度

16织物层

17扩散器

18充气口

19边缘

20第二织物裁切片

21织物面料

22限制带

23连接边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