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真空吸附底面式汽车紧急制动及防翻车、漂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3571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抽真空吸附底面式汽车紧急制动及防翻车、漂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外挂制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抽真空吸附底面式汽车紧急制动及防翻车、漂移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制动,主要依靠轮胎与地面的摩擦获得制动阻力实现。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要求轮胎与地面的摩擦阻力越小越好,而制动距离则会越来越长,二者难以兼顾。为增加制动时的摩擦力,轮胎表面纹理设计已优化到极致,因此,通过増加地面粗糙度和轮胎摩擦系数的办法增加制动阻力的办法已不可行。而且现有的依靠轮胎和地面摩擦进行制动的技术,不仅制动阻力有限,制动距离长,而且无法解决汽车制动时轮胎受力不均出现的侧方漂移,翻车,以及冰雪路面的制动失灵等问题。这也是目前大部分汽车祸发生的主要因素和困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利用空气负压原理的抽真空吸附底面式汽车紧急制动及防翻车、漂移装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抽真空吸附底面式汽车紧急制动及防翻车、漂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体、主真空泵和升降连接装置,所述真空体通过竖直设置的所述升降连接装置固定在汽车的底盘上,所述真空体的主负压口通过管路与所述主真空泵的抽气口连通。

进一步,所述装置还包括真空罐和副真空泵,所述真空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真空罐连通的副负压口,所述真空罐与所述副真空泵的抽气口连通。

具体地,所述真空体包括阻隔体、上部密封层、隔离层和支撑架,所述阻隔体通过支撑架与所述升降连接装置固定连接,所述阻隔体的上侧面通过所述上部密封层固定密封,所述隔离层与所述阻隔体的边框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上部密封层、所述阻隔体、所述隔离层和地面组成密闭腔体,所述主负压口设置在所述阻隔体的上侧面。

进一步,所述真空体还包括软物质层、粘质液体输送管和粘质液体输送泵,所述软物质层固定设置在所述隔离层的下端面,所述粘质液体输送管水平设置在所述隔离层内,所述粘质液体输送管的进液口穿过所述阻隔体与所述粘质液体输送泵连通,所述粘质液体输送管的下部设置有多个位于所述软物质层内的出液口。

再进一步,所述真空体还包括承压柱,所述承压柱竖直设置在所述阻隔体内,且所述承压柱的上端与所述阻隔体的上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承压柱的下端面设置多个用于增大与地面摩擦力的锥形体。

具体地,所述主真空泵与所述真空体之间的气路、所述真空罐与所述副真空泵之间的气路、所述粘质液体输送泵与所述粘质液体输送管之间的液路上均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所述主真空泵、所述副真空泵、所述粘质液体输送泵和所述升降连接装置均与与所述汽车的制动系统联动的控制系统的控制端电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抽真空吸附底面式汽车紧急制动及防翻车、漂移装置利用空气负压原理,在汽车制动时,快速下降内空体与地面接触形成密闭空间,同时抽出密闭空间内空气,形成对地面的压力,通过装置与地面形成摩擦力达到制动目的,同时增加向下的吸附力,有效防止汽车翻车和漂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抽真空吸附底面式汽车紧急制动及防翻车、漂移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真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阻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粘质液体输送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抽真空吸附底面式汽车紧急制动及防翻车、漂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体、主真空泵8、真空罐6、副真空泵7和升降连接装置3,真空体通过竖直设置的升降连接装置3固定在汽车的底盘上,真空体的主负压口11通过管路与主真空泵8的抽气口连通,真空体上设置有与真空罐6连通的副负压口12,真空罐6与副真空泵7的抽气口连通。

内空体地面接触后形成封闭空间。主真空泵8,用于抽出内空体内的空气,真空罐6平时处于负压状态,内空体与地面接触后立即与内空体连通,快速抽取内空体内空气,使内空体最快时间形成负压状态。副真空泵7用于抽取真空罐6内空气。

如图2和图3所示,真空体包括阻隔体1、上部密封层、隔离层2和支撑架4,阻隔体1通过支撑架4与升降连接装置3固定连接,阻隔体1的上侧面通过上部密封层固定密封,隔离层2与阻隔体1的边框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上部密封层、阻隔体1、隔离层2和地面组成密闭腔体,主负压口11设置在阻隔体1的上侧面。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比,其不同点在于,真空体还包括软物质层13、粘质液体输送管15和粘质液体输送泵9,软物质层13固定设置在隔离层2的下端面,粘质液体输送管15水平设置在隔离层2内,粘质液体输送管15的进液口10穿过阻隔体1与粘质液体输送泵9连通,粘质液体输送管15的下部设置有多个位于软物质层13内的出液口16。

如图4所示,粘质液体输送泵9用于将粘质液体通过相应的管道和喷口软物质层13输送到地面,填充缝隙。当汽车制动时,隔离层2与地面接触,使内空体形成封闭空间,当隔离层2与地面接触时,粘质液体输送管15通过隔离层2的夹层空间,向地面高压输入粘质液体,填充因地面凸凹不平形成的缝隙。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不同点在于,真空体还包括承压柱14,承压柱14竖直设置在阻隔体1内,且承压柱14的上端与阻隔体1的上侧面固定连接,承压柱14的下端面设置多个用于增大与地面摩擦力的锥形体。

承压柱14主要承受内空体负压形成的对地面的压力,其地面接触摩擦体(承压柱14与地面接触端)用硬质材料(金属、橡胶)制成多个锥型体组成的接触面,最大限度地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如果在冰雪路面行驶使用时,还可使用钢钉状的接触面。

另外的,上述多个实施例均通过控制系统控制。

主真空泵8与真空体之间的气路、真空罐6与副真空泵7之间的气路、粘质液体输送泵9与粘质液体输送管15之间的液路上均设置有控制阀,控制阀、主真空泵8、副真空泵7、粘质液体输送泵9和升降连接装置3均与与汽车的制动系统联动的控制系统的控制端电连接。

控制系统安装在驾驶室便于操作的位置,与汽车制动系统联动,系统由专门的计算机软件控制,在紧急制动时,控制内空体下降与地面接触,开启主真空泵8、副真空泵7,以及真空罐6与内空体连接阀门,抽取内空体空气,制动结束后,收起内空体。

下面提供几个具体的应用实例:

在小型车辆上的运用。安装一个内空体,一般把内空体吸地面积设计成0.2m2~0.5m2大小,按达到0.3个负压计算,可形成600公斤到1500公斤的对地吸附压力,加之承压柱14与地面接触端的特殊构造(与轮胎比较,有更大的摩擦系数),形成很大的摩擦阻力。内空体安装在汽车尾箱下面,以便形成一个向后的拖动力,防止汽车向两侧漂移。

在货车、客车等大型车辆上的运用。一般安装两个内空体,一个在汽车中部下面,一个在汽车箱尾下面,防止汽车两侧漂移。一般把内空体吸地面积设计成1.0m2~2.0m2大小,按达到0.3个负压计算,可形成3000公斤到6000公斤的对地吸附压力,两个内空体就可形成6000公斤到12000公斤的对地吸附压力。

在冰雪冰冻路面上的使用。在比较平整的冰冻路面使用时,不考虑路面被破坏因素,可将地面接触摩擦体(承压柱14与地面接触端)更换成金属针型体,以最大限度増大摩擦力。在路面不平整,无法形成封闭的内空体时,可增大支撑架4升降连接向下的压力,利用汽车自身的重量下压地面接触摩擦体,因地面接触摩擦体与地面的摩擦系数远远大于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系数,产生很大的摩擦阻力,从而达到制动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