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混合动力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8992发布日期:2018-10-09 21:53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p2混合动力模块。



背景技术:

p2混合动力模块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可安装在内燃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p2混合动力模块中包括离合器和电动机,电动机和离合器容纳在同一壳体内部,从而具有高集成度。车载电源通过动力控制单元(powerelectronicunit,简称peu)与电动机实现电连接,peu实现电动机通电或断电等控制。

其中,p2混合动力模块还包括:设于壳体上的电盒,电盒为壳体的一部分,电盒围成收容室,收容室具有开口;及具有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的接线。输入端子容纳在收容室内,输出端子与电动机电连接。其中,电盒还设有盒盖,盒盖固定盖设于收容室的开口,对收容室进行密封,从而阻挡外界水分等杂质进入收容室内,而影响到输入端子的正常电连接。

其中,动力控制单元具有控制端子。在p2混合动力模块安装于汽车中时,先拆下盒盖,控制端子置入收容室内并与输入端子进行电连接。之后,再安装并固定盒盖,对收容室进行密封。这种拆卸及安装盒盖会产生操作复杂的问题,时间成本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解决p2混合动力模块和控制端子之间安装操作复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p2混合动力模块。该p2混合动力模块包括:壳体及容纳在所述壳体内部的电动机;电盒,位于所述壳体外且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电盒围成收容室;具有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的接线,所述输出端子与电动机电连接;所述壳体和电盒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端子槽,所述端子槽贯通所述收容室的内壁面,所述输入端子容纳在所述端子槽中。

可选地,所述电盒属于所述壳体的一部分;或者,所述电盒与所述壳体为分体式构成。

可选地,所述内壁面包括内周面及连接所内周面的底面,定义所述收容室;所述端子槽贯通所述底面。

可选地,所述收容室的内周面与控制端子的侧壁的形状相同,从而适于与控制端子形成密封配合。

可选地,在所述收容室内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固定连接控制端子。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形成于所述收容室的内周面。

可选地,所述电盒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所述电盒通过第一盒体围成所述收容室;所述接线埋设于所述第二盒体,所述端子槽设于所述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电盒中,至少所述第二盒体和所述壳体为分体式构成。

可选地,所述收容室具有内周面,所述第一盒体具有背对所述内周面的外周面;在所述外周面突出有卡凸,所述卡凸适于与控制端子形成卡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为一体结构。

可选地,所述电盒还包括支撑座;所述第一盒体固定支撑于所述支撑座,且所述第二盒体延伸于所述支撑座,所述电盒通过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壳体。

可选地,所述电盒中至少所述第二盒体为塑料制成,所述接线与所述第二盒体之间通过嵌件成型工艺固化为一体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p2混合动力模块。该p2混合动力模块包括:壳体及容纳在所述壳体内部的电动机;控制端子;电盒,位于所述壳体外且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电盒围成收容室,所述控制端子位于所述收容室内;具有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的接线,所述输出端子与电动机电连接;在所述壳体和电盒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端子槽,所述端子槽贯通所述收容室的内壁面,所述输入端子容纳在所述端子槽中,并电连接所述控制端子,且所述控制端子与所述收容室形成密封配合。

可选地,所述控制端子包括从所述收容室内向外依次排布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控制端子通过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输入端子电连接;所述控制端子通过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收容室形成密封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输入端子容纳在端子槽中,可以不占据收容室内的空间,这舍弃了将输入端子伸入收容室内而固定于收容室内壁面的方案。因此,收容室的内壁面具有充分的空余区域与控制端子形成密封配合。因此,电盒可以不配置盒盖,省略了在安装过程中拆卸盒盖及安装盒盖的步骤,给控制端子的安装带来极大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的p2混合动力模块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的p2混合动力模块中的电盒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的p2混合动力模块中的电盒的立体图,其中该立体图被剖切以显示出收容室的内部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发明人尝试在舍弃盒盖的前提下,利用控制端子与收容室之间形成密封配合,控制端子起到阻隔外界水分的效果。但是,发明人发现,由于现有技术中的输入端子与收容室的内壁面通过螺栓电连接,螺栓占据了内壁面的空间,阻挡控制端子与内壁面之间形成密封配合。因此,本技术方案提出了对电盒进行改进以使控制端子和内壁面之间能够形成密封配合。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p2混合动力模块包括:壳体1及容纳在壳体1内部的电动机2,其中壳体1围成容纳电动机2的收容室(图中未示出);电盒3,位于壳体1外且固定于壳体1。其中,壳体1和电盒3为分体式构成,电盒3与壳体1为两个独立部件,电盒3能够单独制作,并固定于壳体1。

结合参照图2,电盒3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盒体31和第二盒体32,电盒3通过第一盒体31围成收容室3a,控制端子4至少一部分位于收容室3a内。其中,控制端子4为动力控制单元的接线端子,用来电连接电动机2。p2混合动力模块还包括具有输入端子5a和输出端子5b的接线5,其中,输入端子5a及输出端子5b各自包括u,v,w三相高压线端。接线5埋设于第二盒体32,具体地,在第二盒体32内部形成埋线通道来埋设接线5。输出端子5b从第二盒体32伸出,并与电动机2电连接。

结合参照图3,在第一盒体31设有端子槽3b,端子槽3b贯通收容室3a的底面310。其中,输入端子5a容纳在端子槽3b中,这包括:输入端子5a全部容纳在端子槽3b中,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输入端子部分容纳在端子槽中。因此,输入端子5a不占据收容室3a内部空间,尤其是在端子槽3b设于底面310的情况下,在收容室3a上方容留出较大空间来容纳控制端子4。

在这种情况下,收容室3a的内壁面具有充分的空余区域与控制端子4形成密封配合,控制端子4与收容室3a之间形成良好密封配合,控制端子4在电连接输入端子4的同时,有效阻挡外界水分等杂质进入收容室3a内而影响到输入端子5a的正常电连接。因此,电盒3可以不配置盒盖,省略了在安装过程中拆卸盒盖及安装盒盖的步骤,给控制端子4的安装带来极大便利性。

其中,收容室3a的内壁面定义了收容室3a,内壁面包括沿一周向环绕一周的内周面311及连接内周面311的底面310,而收容室3a的开口3aa面向底面310,因此,底面310和内周面311共同作为收容室3a的边界。底面310为内壁面的一部分,因此,底面310贯通收容室3a的内壁面。在这种情况下,收容室3a的内周面311完全空余出来,操作控制端子4从开口3aa进入收容室3a,进而能够与控制端子4形成更好的密封配合。

其中,用来埋设接线5的埋线通道穿过端子槽3b的槽壁,接线5通入端子槽3b,从而电连接输入端子5a。输入端子5a可以固定附着在端子槽3b的槽壁上,端子槽3b为螺纹孔,利用螺钉6(图2和图3未示出)连接控制端子4和端子槽3b,螺钉6与输入端子5a及控制端子4均接触电连接,从而使输入端子5a和控制端子4电连接。在控制端子4上设有第一安装孔4a(参照图1),螺钉6穿过第一安装孔4a并和端子槽3b形成螺纹配合。

尤其是,端子槽3b形成于底面310,底面310的上方能够预留出操作空间,从而提供螺钉6的旋拧操作空间。在一种变形例中,在能够有效实现控制端子与输入端子电连接的情况下,端子槽可以贯通内周面。

端子槽3b设于第一盒体31,这包括端子槽3b全部形成于第一盒体31,或者,除此之外,端子槽从第一盒体延伸至第二盒体。

其中,控制端子4包括从收容室3a内向外依次排布的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42。在装配时,先操作第一端子41容纳于收容室3a内且与输入端子5a连接,能够在收容室3a的上方形成操作空间,第一安装孔4a形成于第一端子41。之后,将第二端子42与第一端子41电连接,并且第二端子42固定于第一盒体31。

其中,在收容室3a内设有安装部34,电盒3适于通过安装部34固定连接控制端子4。其中,控制端子4通过第一端子41固定连接安装部34,这可以保持控制端子4的连接稳定性。安装部34凸出于内周面311,在安装部34中形成有第二安装孔3c。在第二安装孔3c具有内螺纹时,利用螺钉(图中未示出)穿过第一端子41中的相应通孔,从而与第二安装孔3c形成螺纹配合。

第二端子42的一部分伸入收容室3a内,并连接第一端子41,第一端子41和第二端子42之间可以通过插头配合插孔的插接方式固定连接。同时,第二端子42的另一部分位于收容室3a外,且固定连接第一盒体31。

第一盒体31还具有背向内周面311的外周面312,在外周面312突出有卡凸313,卡凸313适于与控制端子4形成卡接。具体地,卡凸313具有支承面3130,支承面3130的面朝方向和收容室3a的开口方向相反,支承面3130适于与第二端子42形成卡接。如图1所示,第二端子42具有截面为三角形的卡块420,卡块420支承于支承面3130,支承面3130通过限制卡块420来阻挡第二端子42脱离。这种卡接配合方式简单,易于操作。除此之外,可以选择其他可行的连接方式。

参照图1,控制端子4与收容室3a之间形成密封配合,这包括:控制端子4通过第二端子42与收容室3a的内周面311形成密封配合。

结合参照图2,内周面311的形状与第二端子42的侧壁的形状相同,从而确保第二端子42与收容室3a形成良好地密封配合。此时,内周面311和第二端子42的侧壁的形状相同,内周面311的轮廓和第二端子42的侧壁轮廓相同,而不包括尺寸完全相同。

在一种实施例的密封配合中,在内周面311和第二端子42之间设有密封圈7,提升内周面311和第二端子42之间的密封效果。其中,内周面311的轮廓和第二端子42的侧壁的形状相同,沿收容室3a的周向,密封圈7与内周面311及第二端子42之间均能够保持均衡密封。

在一种变形例的密封配合中,内周面和第二端子的侧壁的形状相同,密封面与第二端子的侧壁之间能够形成接触密封。

其中,内周面311在靠近开口3aa的部分形成密封面3110,内周面311通过密封面3110和第二端子4之间形成密封配合。其中,密封面3110比安装部34和端子槽3b靠近开口3aa。

参照图1和图2,第一盒体31和第二盒体32为一体结构,可以利用一套模具直接制造完成。这省略了各个部分之间的安装固定步骤。其中,第一盒体31和第二盒体32之间具有一定夹角,适应于p2混合动力模块的安装空间。

电盒3可以为塑料电盒,因此接线5与第二盒体32之间能够通过嵌件成型工艺固化为一体结构。具体地,嵌件成型指在电盒3的模具内装入预先准备的接线5后注入电盒3的制作材料,熔融的材料与接线接合固化,制成一体结构。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

其中,电盒3可以使用ppa(中文名称为:聚对苯二酰对苯二胺)塑料制作,这种塑料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及绝缘性能,能够避免接线5及控制端子4漏电。

在一种变形例中,电盒中仅第二盒体和壳体为分体式构成,从而实现第二盒体为塑料制成,接线和第二盒体之间通过嵌件成型工艺固化为一体结构。进一步地,第一盒体可以属于壳体的一部分,第一盒体的材料和壳体的材料相同,例如均为金属。

因此,综合上述两种实施例,在电盒中,至少第二盒体和壳体为分体式构成。进一步地,电盒中至少第二盒体为塑料制成,接线与第二盒体之间通过嵌件成型工艺固化为一体结构。

参照图1和图2,第一盒体31位于第二盒体32远离壳体1的一侧,输出端子5b位于第二盒体32靠近壳体1的一侧。从而,第一盒体31和输出端子5b位于第二盒体32的两侧,结构布局合理。第一盒体31远离壳体1,从而避免壳体1对控制端子4的安装形成干涉。输出端子5b靠近壳体1,从而更靠近电动机2,可以较为方便地连接电动机2的输入端。例如,输出端子5b与电动机2之间能够插接在一起,从而实现良好电连接。其中,为实现稳定电连接,第二盒体32在输出端子5b的两侧分别设有卡扣320,利用卡扣320与电动机2中对应的卡槽(图中未示出)实现卡接。

电盒3具有第三安装孔3d,通过第三安装孔3d,电盒3能够利用螺钉连接于壳体1,实现固定。具体地,电盒3还包括支撑座33,第一盒体31固定支撑于支撑座33,且第二盒体32延伸于支撑座33。第三安装孔3d形成于支撑座33,电盒3通过支撑座33固定于壳体1。

支撑座33支撑在壳体1上,可以在壳体1上形成支撑平台来支撑支撑座33,从而维持电盒3的稳定性。第二盒体32可以为板状,与壳体1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其安装稳定性高。

第二实施例

与第一实施例相比,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电盒属于壳体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壳体中形成埋线通道,将接线固定埋设于埋线通道内,从而实现埋设于壳体中。此时,接线外包覆有漆包线,起到与壳体之间的绝缘隔离作用。

进一步地,可以在电盒及壳体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端子槽来容纳输入端子。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