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车架夹持自行车的快速拆卸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8960发布日期:2018-10-09 21:53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器材的附加设备,尤指汽车车尾端为了连接携车架,在携车架上设置一夹持携车架与自行车的携车架夹持自行车的快速拆卸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在车体尾端可配合设置一夹球座,利用夹球座供一携车架连接,在携车架上安置自行车,达到汽车可附载自行车的目的。携车架会设置一夹持构造,该夹持构造一端夹固于携车架的架杆,另一端则夹持住自行车适当位置处的车管(比如是上管或是座管),夹持构造可如中国发明专利第zl201310497307.2号,该夹持装置包括一支持杆、一夹持携车架架杆的第一抓持装置、一夹持自行车的第二抓持装置、一拉紧装置,支持杆一端设置第一抓持装置,另一端设置第二抓持装置,拉紧装置迫使第一抓吃装置、第二抓持装置在一起,特征在于第一抓持装置的改变。其中,支持杆两端分别安装一塞头,支持杆两端抵靠于第一抓持装置、第二抓持装置,第一抓持装置包括两个可开合的活动夹爪与固定夹爪,固定夹爪的受拉紧装置定位,活动夹爪的背侧凹设一抵槽,供支持杆定位,并且在底侧对应设置缺口,以跨设拉紧装置一侧;因此,只要松退拉紧装置,并且推动支持杆以离开第一抓持装置,即能开启活动夹爪来夹持或松开携车架架杆,携车架架杆外径即使稍大,支持杆仍能推向活动夹爪一侧,使活动夹爪、固定夹爪可靠地夹持携车架架杆。

该案件推出后,大受市场欢迎,然而该案件将支持杆产生一退后行程,接着将该第一抓持装置松脱后,以反钩的方式夹持在携车架架杆上,然而,以这种反钩的方式操作过程较为复杂,使用者无法直觉反应正确的使用方式,需要多次练习才能够顺利操作,因此该案件的结构需要进一步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改善现有结构使用上较为复杂的缺点,其主要的技术手段在于:携车架夹持自行车的快速拆卸夹持装置具有一支持杆、一第一夹持装置、一第二夹持装置、一拉紧装置,该支持杆的一端设置该第一夹持装置,另一端则组装该第二夹持装置,以及该支持杆内具有一塞体,该拉紧装置包括一栓件、一弹簧以及一旋钮,该栓件具有一头端与一螺纹端,该头端组合在该第一夹持装置上,并依序轴向穿入该支持杆、该第二夹持装置内,并穿套该弹簧,并以该旋钮组装在该螺纹端上,强迫该拉紧装置紧密的固定在该第一夹持装置以及该第二夹持装置之间,其中,该第一夹持装置上设有一具有缺口的夹槽,并在该夹槽下方设置有一剖槽,通过该缺口能将该第一夹持装置扣合在一携车架架杆上,该夹槽一侧设置有一枢转端,该枢转端的同一侧上设置有一狭槽,该狭槽的顶端与该夹槽之间形成一顶抵部,使得该第一夹持装置能产生一枢转动作,该第一夹持装置的顶端设置有限位沟,该限位沟供该栓件的头端组入并定位。

借此,该第二夹持装置产生一夹持动作,使该弹簧推动该塞体,造成该支持杆产生一活动行程,使得该栓件脱离该限位沟,接着扳动该第一夹持装置,借由该枢转端产生一转动动作,且该第一夹持装置抵靠在该顶抵部,再将该夹槽的缺口以推入方式扣合在该携车架架杆上,最后再扳动该第一夹持装置,使得该剖槽扺顶在该栓件上,放开该第二夹持装置产生回弹动作,强迫该栓件卡固在该限位沟中,达到快速的将本发明安装在该携车架架杆上的目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该夹槽具有凹凸相间隔的凹凸部,当该第一夹持装置夹持该携车架架杆时,通过该夹槽的凹凸部能增加夹持力。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该夹槽具有凹凸相间隔的凹凸部,并且该夹槽内设置有一软性的防滑垫,当该第一夹持装置夹持该携车架架杆时,通过该夹槽的凹凸部能增加夹持力,并且防止该夹槽刮伤该携车架架杆。

通过上述的说明,本发明可获得的优点与功效如下:

(1)本发明的第一夹持装置以推入的方式扣合在携车架架杆上,因此使用上较直觉,使用方式简单。

(2)本发明的结构能应用在不同直径、大小的携车架上,借由该拉紧装置对该第一夹持装置、第二夹持装置产生限位的功能,据此达到使本发明稳固的固定在携车架上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结构立体图;

图2:本发明的结构立体分解图;

图3:本发明的结构剖视图;

图4: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一),该第二夹持装置产生夹制动作,该第二夹持装置与该支持杆之间形成一活动空间;

图5: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三),该栓件脱离该第一夹持装置的限位沟;

图6: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四),该第一夹持装置通过该枢转端产生扳转动作,使得该夹槽与栓件分离;

图7: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五),该夹槽能稍微扳动,扩展开缺口的宽度;

图8: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六),该夹槽扣合在一携车架架杆上;

图9: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七),该夹槽回弹,使得该携车架架杆扣合在夹槽内;

图10: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八),该第一夹持装置通过枢转端转回初始位置,且夹槽的缺口扣合在该栓件上;

图11:本发明的扣合在携车架架杆上的使用状态图;

图12:本发明的实际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夹持装置

11缺口

12夹槽

121凹凸部

122导引部

13剖槽

14枢转端

15狭槽

16顶抵部

17限位沟

20第二夹持装置

30支持杆

31塞体

40拉紧装置

41栓件

411头端

412螺纹端

42弹簧

43旋钮

50携车架架杆

d活动行程。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的携车架夹持自行车的快速拆卸夹持装置具有一第一夹持装置10、一第二夹持装置20、一支持杆30、一拉紧装置,该支持杆30的一端设置该第一夹持装置10,该第一夹持装置10用于夹持一携车架架杆50,该支持杆30的另一端则组装该第二夹持装置20,以及该支持杆30内具有一塞体31,该第二夹持装置20用于夹持自行车的上管,该拉紧装置包括一栓件41、一弹簧42以及一旋钮43,该栓件41具有一头端411与一螺纹端412,该头端411组合在该第一夹持装置10上,并依序轴向穿入该支持杆30、该第二夹持装置20内,并穿套该弹簧42,并以该旋钮43组装在该螺纹端412上,该弹簧42上端连设该塞体31,借由该栓件41强迫该拉紧装置紧密的固定在该第一夹持装置10以及该第二夹持装置20之间。

请参阅图1至图3、图5、图6,该第一夹持装置10上设有一具有缺口11的夹槽12,并在该夹槽12下方设置有一剖槽13,通过该缺口11能将该第一夹持装置10扣合在一携车架架杆50上,该剖槽13抵顶在该栓件41上,对该第一夹持装置10产生限位效果,该夹槽12一侧设置有一枢转端14,该枢转端14的同一侧上设置有一狭槽15,该狭槽15的顶端与该夹槽12之间形成一顶抵部16,使得该第一夹持装置10能产生一枢转动作,该第一夹持装置10的顶端设置有限位沟17,该限位沟17供该栓件41的头端411组入并定位。

以下将对本发明的使用方式开始说明,请参阅图4,当该第二夹持装置20产生一夹持动作,使得该弹簧42压缩并且该弹簧42不再顶抵该塞体31时,在此状态下,该支持杆30产生一活动行程d,使得该栓件41脱离该限位沟17,在图5中,该栓件41以完全退出该限位沟17;在此状态下,该第一夹持装置10能产生枢摆的动作。

请参阅图6,扳动该第一夹持装置10,借由该枢转端14产生一枢转动作,且该第一夹持装置10抵靠在该顶抵部16上,请参阅图7,该第一夹持装置10是由具有弹性的塑料制造而成,扳开该夹槽12,使得该缺口11的直径扩大,如图8、图9所示,将该夹槽12的缺口11以推入方式扣合在该携车架架杆50上,请参阅图10,最后再扳动该第一夹持装置10回复到原来的位置,该第一夹持装置10的剖槽13会卡合在该栓件41上,放开该第二夹持装置20,该弹簧42产生回弹动作,强迫该栓件41卡固在该限位沟17中,且不松脱,达到快速的将本发明安装在该携车架架杆50上的效果,在此状态下,本发明回复呈现如图3的状态,再转动该旋钮尾端的锁定件,使得本发明呈现一锁定状态,防止错误动作发生。图11、图12即是本发明组装在携车架架杆50上的示意图,将该携车架组装在一车体上,通过第二夹持装置20夹持自行车的上管,借由旋转该拉紧装置的旋钮43调整该第二夹持装置20的松紧度,因此能使车体载运自行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该夹槽12具有凹凸相间隔的凹凸部121,当该第一夹持装置10夹持该携车架架杆50时,通过该夹槽12的凹凸部121能增加夹持力。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该夹槽12具有凹凸相间隔的凹凸部121,并且该夹槽12内设置有一软性的防滑垫,其铺设在该凹凸部121上,当该第一夹持装置10夹持该携车架架杆50时,通过该夹槽12的凹凸部121能增加夹持力,并且防止该夹槽12刮伤该携车架架杆50。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该夹槽12与该缺口11的相邻处设置有一可引导携车架架杆50进入夹槽12的导引部122,通过该导引部122能够以滑顺的方式将携车架架杆50导滑到该夹槽12中,增加操作上的便利性。

上述实施例仅为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及精神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及变化,因此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前述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