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双通道、双气囊的汽车用自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58048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双通道、双气囊的汽车用自救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上逃生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双通道、双气囊的汽车用自救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号2016210743221,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一种穿破型气囊救生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通过分析改专利可知该救生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当车辆发生车祸或操作不当落入水中时,用手或脚往下按压弹性皮囊,弹性皮囊带动穿刺棒在插入通孔中往下运动,往下运动的穿刺棒的底端将可穿破隔板进行穿破,可穿破隔板发生破裂并将储水腔体的水引入充气气囊中并与该气囊中的过氧化钠快速发生反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产生氧气,产生的氧气将充气气囊充起来,逐渐膨胀的气囊就会顶开两个保护板并从在水中快速膨胀起来,膨胀的充气气囊会产生巨大浮力从而避免车辆的继续下沉。该原理虽然能让气囊膨胀起来让落入水中汽车漂浮起来,但正常情况下,鼓起来的弹性皮囊一是容易被误踩,二是鼓起来的弹性皮囊影响车内的整体美观,因此上述结构气囊的进水方式很难得到大力推广;同时气囊个数只有一个,为了让2吨左右的汽车飘起来,理论上需要一个足够大的气囊才行得通,所以上述结构中单一气囊很难让汽车快速飘起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带有双通道、双气囊的汽车用自救装置,该自救装置采用双气囊结构,浮力大,双保险,安全系数高,有效保证了车上人员的安全;气囊弹出过程没有任何的阻碍,能轻松弹出,操作便捷且省时省力,为救援工作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固定连接在底盘1底部的防护罩2,在防护罩2内设置横截面为方形的盒体3,盒体3设置为上下开口,盒体3的上口部与底盘1的底部密封固定连接,在盒体3的腔体内壁四周密封连接方形隔板4,方形隔板4将盒体3分为上空腔5和下空腔,在底盘1上开设上空腔5的注水孔9,注水孔9拧入密封螺栓10,在方形隔板4的底部中部连接竖向连接体5,竖向连接体5将下空腔对称分为左下空腔6和右下空腔7,分别在左右空腔的下口密封连接充气气囊8,在每一充气气囊8内设置过氧化钠,在方形隔板4与竖向连接体5之间设置竖向螺纹通孔,在竖向螺纹通孔内连接螺钉11,螺钉11的顶部螺纹连接底盘1和其底部螺纹连接安装在防护罩2下口处的防护板12,在防护板12四周与防护罩2下口周边设置防滑动部件,在螺钉11的底部与竖向连接体5的下端面之间设置定位部件,在螺钉11的顶部两端铰接把手13,把手13可平放在底盘1顶部的凹陷槽14内,在方形隔板4的顶部对称开设l型通槽15,在方形隔板4底部与竖向连接体5顶部之间对称开设z型通槽16,在螺钉11的两侧对称开设c型通槽17,

螺钉11往上旋出时,同侧的通槽之间在上空腔5与下空腔之间形成相通的进水通道;

螺钉11往下旋入时,同侧的通槽之间在上空腔5与下空腔之间形成闭合通道。

打开密封螺栓10将水通过注水孔9预先灌入上空腔5中,正常状态下,螺钉11与底盘1之间处于拧紧状态,此时每一c型通槽17的上进水口与同侧的l型通槽15的下出水口相互错开,即同侧的通槽之间在上空腔5与下空腔之间形成闭合通道,因此上空腔5内的水并不会流入左右下空腔内并与过氧化钠发生反应;当车辆发生车祸或操作不当落入水中时,提起铰接在螺钉1顶部两端的两个把手13,转动把手13并带动螺钉11往上运动,即将整个螺钉11从螺纹连接处旋出,伴随螺钉旋出过程,每一c型通槽17的上进水口与同侧的l型通槽15的下出水口从相互错开状态逐渐相互对齐,同时每一c型通槽17的下出水口与同侧的z型通槽16的上进水口也逐渐对齐,由于设计了螺钉11的底部与竖向连接体5的下端面之间的定位部件,在螺钉11往上转动过程中,通过该定位部件的定位作用,每一c型通槽17的下出水口与同侧的z型通槽16的上进水口恰好对齐且每一c型通槽17的下出水口与同侧的z型通槽16的上进水口也恰好对齐,即同侧的通槽之间在上空腔5与下空腔之间恰好形成相通的进水通道,此时上空腔5内的水分别通过两侧的进水通道流入左右下空腔并与充气气囊8内的过氧化钠快速反应并产生氧气,由于设计了盒体3的上口部与底盘1的底部密封固定连接、螺钉11的顶部螺纹连接底盘1、左右空腔的下口密封连接充气气囊8,由此可见整个装置与底盘1之间形成密闭的封闭空间,因此产生的氧气不容易发生泄漏且能快速的将充气气囊8充起来;由于设计了螺钉11的顶部螺纹连接底盘1和其底部螺纹连接安装在防护罩2下口处的防护板12,因此在通过把手13往上旋出螺钉11时,螺钉11的底部也逐渐从防护板12的螺纹连接处旋出,由于设计了在防护板12四周与防护罩2下口周边设置防滑动部件,该防滑动部件是为了防止在螺钉11的旋出过程中防护板12余螺钉11同时转动,导致螺钉11的底部无法从防护板12中旋出,即防护板12不能从螺钉11底部脱落,如果防护板12不能脱落,那么膨胀起来的充气气囊就不能弹出来,导致充气气囊弹出失败;防护板12还有一种连接方式,就是防护板12铰接在防护罩底部两侧并通过弹簧拉着,如果充气气囊弹出时克服弹簧力将防护板12顶开,该种方式充气气囊虽然也能弹出来,但是需要克服弹簧的弹力,导致弹出过程不是很顺畅,因为汽车落水之后,水会非常快的进入车内并导致车辆下沉,因此自救时间越短,即充气气囊弹出的越快,车内人员越能及时脱离危险;由于设计了由于设计了螺钉11的顶部螺纹连接底盘1和其底部螺纹连接安装在防护罩2下口处的防护板12、在竖向螺纹通孔内连接螺钉11,因此螺钉11在往上旋出的过程中,防护板12的脱落与进水通道的连通过程同时进行,为充气气囊的快速弹出提供了必要前提;当螺钉11往上旋出时,由于设计了在螺钉11的底部与竖向连接体5的下端面之间设置定位部件,该定位部件的存在能让同侧的通槽水口恰好相互对齐,让进水量最大,同时也能防止螺钉11的进一步旋出,导致通槽之间的相应水口再次相互错位,通槽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进水通道,导致进水失败;最后逐渐膨胀起来的两个充气气囊会产生巨大浮力从而避免车辆的继续下沉,为自救或快速救援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双气囊的结构能保证车辆两侧受到的浮力相同,防止车辆在受力过程中发生倾斜,导致水再次进入车体内。由此可见,整个装置结构简单,通过转动螺钉11就能快速实现水流入充气气囊4中,操作便捷且省时省力;整个装置纯手动机械控制,不需要任何的电力辅助,有效避免了车辆电路遇水失灵而导致电路设备无法使用的情形。

本发明设计了,所述每一通槽带有进出水口并通过进出水口相通,所述定位部件为套装在螺钉11顶部的阻挡环18,阻挡环18的上端面接触竖向螺纹通孔的下端面时,同侧的通槽之间的相应水口正对齐。

本发明设计了,所述防滑动部件包括设置在防护罩2两侧底部的凹槽,在防护板12两侧分别设置与凹槽对应的凸台19。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带有双通道、双气囊的汽车用自救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底盘1底部的防护罩2,在防护罩2内设置横截面为方形的盒体3,盒体3设置为上下开口,盒体3的上口部与底盘1的底部密封固定连接,在盒体3的腔体内壁四周密封连接方形隔板4,方形隔板4将盒体3分为上空腔5和下空腔,在底盘1上开设上空腔5的注水孔9,注水孔9拧入密封螺栓10,在方形隔板4的底部中部连接竖向连接体5,竖向连接体5将下空腔对称分为左下空腔6和右下空腔7,分别在左右空腔的下口密封连接充气气囊8,在每一充气气囊8内设置过氧化钠,在方形隔板4与竖向连接体5之间设置竖向螺纹通孔,在竖向螺纹通孔内连接螺钉11,螺钉11的顶部螺纹连接底盘1和其底部螺纹连接安装在防护罩2下口处的防护板12,在防护板12四周与防护罩2下口周边设置防滑动部件,在螺钉11的底部与竖向连接体5的下端面之间设置定位部件,在螺钉11的顶部两端铰接把手13,把手13可平放在底盘1顶部的凹陷槽14内,在方形隔板4的顶部对称开设l型通槽15,在方形隔板4底部与竖向连接体5顶部之间对称开设z型通槽16,在螺钉11的两侧对称开设c型通槽17,所述定位部件为套装在螺钉11顶部的阻挡环18,阻挡环18的上端面接触竖向螺纹通孔的下端面时,同侧的通槽之间的相应水口正对齐,所述防滑动部件包括设置在防护罩2两侧底部的凹槽,在防护板12两侧分别设置与凹槽对应的凸台19。

螺钉11往上旋出时,同侧的通槽之间在上空腔5与下空腔之间形成相通的进水通道;

正常状态下,提起把手13带动螺钉11往下旋入,螺钉11的底部慢慢拧入防护板12中的螺纹孔,当阻挡环18碰到防护板12的顶面时,螺钉11无法进一步往下拧入,此时,c型通槽17的上进水口与同侧的l型通槽15的下出水口完全错开且c型通槽17的下出水口与同侧的z型通槽16的上进水口完全错开,即通槽之间在上空腔5与下空腔之间形成闭合通道,上空腔5内的水不会流入左右下空腔内。

当需要使用该自救装置时,提起把手13带动螺钉11往上旋出,在旋出过程中,由于凸台19插入相应的凹槽内,因此螺钉11伴随螺纹转动时,防护板12并不会发生转动,因此螺钉11的底部很快就从防护板12的螺纹孔中旋出,此时,在重力作用下,防护板12就会自行脱落,为充气气囊的弹出让开了道路;伴随螺钉11继续往上旋出,当阻挡环18的上端面接触竖向螺纹通孔的下端面时,c型通槽17的上进水口与同侧的l型通槽15的下出水口完全对齐且c型通槽17的下出水口与同侧的z型通槽16的上进水口完全对齐,即通槽之间在上空腔5与下空腔之间形成进水通道,此时上空腔5内的水迅速进入左右下空腔内,水与过氧化钠产生氧气并将充气气囊快速充起来。

此处为了保证底盘上边的平整度和不干涉日常使用,一对把手13防止在凹陷槽14内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