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驾驶位座椅扶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73735阅读:841来源:国知局
车辆驾驶位座椅扶手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驾驶位座椅扶手。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车辆舒适性要求的逐步提高,在商务车的中后排座椅上通常设置有专用扶手,但是在驾驶位一般未设置有专用的扶手,尤其对于自动挡车辆,在长途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的手臂也需要放置在座椅扶手上休息,以减小长途驾驶的疲劳感。因此,驾驶位不设专用的座椅扶手的车辆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少部分汽车为驾驶位设计有专用的座椅扶手,但是不同于汽车中后排,由于驾驶位的机构件多,留给座椅扶手的空间有限。因此,传统的驾驶位座椅扶手的长度固定,为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通用座椅扶手的长度对身材高大的人来说就显得较为短小,导致使用坐舒适性差,并且,传统的驾驶位座椅扶手只能定位在起止位置,不能根据个人需求进行转动调节,导致适用性和舒适性不足。解决以上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驾驶位座椅扶手,其结构紧凑,既能够调节座椅扶手的转动支撑角度,又能够调节座椅扶手的长度,为驾驶员手臂提供可靠且舒适的支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辆驾驶位座椅扶手,其要点在于,包括:扶手内壳体;扶手外壳体,其位于扶手内壳体的外侧,并可沿扶手内壳体的长轴方向滑动;滑动行程调节机构,其用于定位扶手外壳体和扶手内壳体的相对位置;以及旋转锁定机构,其位于扶手内壳体的后端,用于锁定或解锁扶手内壳体,当旋转锁定机构锁定扶手内壳体时,扶手内壳体可相对旋转锁定机构的轴线方向单向转动,当旋转锁定机构解锁扶手内壳体时,扶手内壳体可相对旋转锁定机构的轴线方向双向转动。

采用以上结构,扶手外壳体能够相对扶手内壳体滑动,并通过滑动行程调节机构定位扶手外壳体和扶手内壳体的相对位置,实现座椅扶手长度的多档位调节;通过旋转锁定机构的设置,当锁定扶手内壳体时,从初始位置开始的锁定范围内,扶手内壳体只能单向转动,即在锁定范围内能够根据驾驶员的实际需求调节扶手内壳体相对座椅的旋转支撑角度;当解锁扶手内壳体时,扶手内壳体可双向转动,当扶手内壳体回到初始位置时,旋转锁定机构再次锁定扶手内壳体,扶手内壳体在从初始位置开始的锁定范围内只能单向转动;本发明结构紧凑,可靠性好,能够为驾驶员手臂提供可靠且舒适的支撑。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锁定机构包括:壳体;基座,其盖合在壳体上,二者合围形成一个腔室,并与扶手内壳体固定连接,该基座的内表面具有一圈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单向齿一;锁定座,其位于腔室内,该锁定座靠近基座的一侧面具有至少一个弧形条状的凸出部以及一圈与单向齿一相适应的单向齿二;转动连接轴,其穿设在锁定座上,并与锁定座同步转动,该转动连接轴至少一端穿出基座或壳体;至少一个弹性元件,其弹性地支承在锁定座和壳体之间;以及楔块,其可转动地安装在基座和锁定座之间,该楔块的转动角度受基座限定,所述楔块的外缘具有与凸出部相适应且数量相同的开口部;当凸出部分别嵌入对应的开口部时,单向齿一和单向齿二啮合,锁定座能够相对基座单向转动,当凸出部分别滑出对应的开口部时,单向齿一和单向齿二分离,锁定座能够相对基座双向转动。采用以上结构,转动连接轴和座椅连接,基座和壳体与扶手内壳体连接,从初始位置开始的锁定范围内,由于单向齿一和单向齿二啮合,基座只能相对锁定座单向转动,即在锁定范围内能够根据驾驶员的实际需求调节扶手内壳体相对座椅的旋转支撑角度。当基座相对锁定座的转动超出锁定范围实现解锁时,楔块向外顶出锁定座,使单向齿一和单向齿二分离,基座能够相对锁定座双向自由转动,即扶手内壳体能够相对座椅双向自由转动,当两个相对转动的部件回到初始位置时,楔块不再向外顶出锁定座,单向齿一和单向齿二啮合,使两个相对转动的部件回到锁定状态。并且,通过锁定座和基座的相对旋转能够实现自解锁的功能,不需要外加额外的解锁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锁定座远离基座的一侧面具有一段弧形凸起,该弧形凸起的两端向外翻折形成限位部一和限位部二;所述壳体具有一段弧形的沉台,该沉台的两端形成可与限位部一抵接的限位部三和可与限位部二抵接的限位部四。采用以上结构,通过限位部一和限位部三的配合以及限位部二和限位部四的配合,能够限定基座相对锁定座转动的角度范围,即能够限定座椅扶手转动的角度范围。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行程调节机构包括:滑动导向部件,其固定在扶手内壳体上,该滑动导向部件具有环形的导向通道,该导向通道具有初始定位点和极限复位点,所述初始定位点和极限复位点之间具有至少一个中间定位点;滑动定位部件,其可转动地安装在扶手外壳体上,该滑动定位部件具有与导向通道相适应的定位座,该定位座嵌入导向通道中;以及复位驱动部件,其用于驱动定位座向初始定位点复位,并可与滑动导向部件配合使定位座定位在任一中间定位点处。采用以上结构,复位驱动部件使滑动定位部件始终保持在中线附近的位置,施加外力拉动扶手外壳体,使定位座远离初始定位点,当定位座位于初始定位点和最靠近初始定位点的中间定位点之间时,释放作用于扶手外壳体的外力,定位座在复位驱动部件的带动下回到初始定位点,当定位座位于任一中间定位点时,释放作用于扶手外壳体的外力,定位座保持当前位置,即定位了扶手外壳体滑出扶手内壳体的距离,当定位座位于两个中间定位点之间时,释放作用于扶手外壳体的外力,定位座在复位驱动部件的带动下回到靠近初始定位点的中间定位点处,当定位座位于极限复位点时,外力无法继续拉动定位座,释放作用于扶手外壳体的外力,定位座在复位驱动部件的带动下回到初始定位点,即扶手外壳体相对扶手内壳体未滑出。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导向部件包括位于同一平面的基体一和基体二,所述基体一具有型腔,所述基体二位于型腔中,该基体二的外表面与型腔的内表面共同构成所述导向通道。采用以上结构,零部件少,易于装配,结构简单、紧凑,可靠性高,可根据实际需求替换基体一或基体二,提高零部件的通用性,减少零件的准备。

作为优选:所述型腔的腔底具有用于限定初始定位点的初始限位点,所述基体二远离型腔腔底的一端具有用于限定极限复位点的极限限位点,该基体二具有至少一个限位凹槽,每个所述限位凹槽靠近型腔腔底一侧的槽壁均具有用于限定中间定位点的中间限位点。采用以上结构,通过设计基体二的中间限位点的数量和相对位置即可确定两个滑动配合部件在相对滑动过程中的定位挡位的数量和挡位之间的行程,并且,当对定位挡位的数量和挡位之间的行程要求改变时,只需更换基体二即可,大大提高了零部件的通用性,节约了生产和研发成本。

作为优选:在所述扶手内壳体两侧的外表面均设有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每个侧面的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的连线与扶手内壳体的长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在所述扶手外壳体的内表面设有两个与对应的第一支撑块相适应的第一导向滑槽以及两个与对应的第二支撑块相适应的第二导向滑槽,所述第一导向滑槽和第二导向滑槽的长轴线均与扶手外壳体的长轴线平行。采用以上结构,通过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以及第一导向滑槽和第二导向滑槽的错位设置,使扶手内壳体能够可靠地支撑向前滑出的扶手外壳体,即使扶手外壳体在承受较大压力时也不会相对扶手内壳体发生摆动或晃动,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作为优选:每个所述第二导向滑槽的后端均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扶手外壳体的上部具有向下凸出的第二限位部,所述扶手内壳体的上部具有向上凸出的第三限位部;当扶手外壳体沿扶手内壳体向前滑出至极限位置时,每个所述第二支撑块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限位部抵接,当扶手外壳体沿扶手内壳体向后滑入至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后端与第三限位部的前端抵接。采用以上结构,结构简单、可靠,通过第一限位部和第二支撑块的配合,能够有效限制扶手外壳体向前滑出的最大距离,通过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的配合,能够有效限制扶手外壳体向后滑入的最大深度。

作为优选:所述扶手外壳体和扶手内壳体之间连接有气弹簧。采用以上结构,气弹簧提供使扶手外壳体具有往回滑的趋势,既便于扶手外壳体滑出扶手内壳体时的行程调节,又能够使扶手外壳体自动回位。

作为优选:所述基座靠近锁定座的一侧面具有至少一个导向柱,所述楔块具有与导向柱相适应且数量相同的弧形导向孔。采用以上结构,能够可靠地限定楔块能够相对基座转动转动的角度范围,实现基座相对锁定座单向转动角度的限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车辆驾驶位座椅扶手,结构紧凑,可靠性好,既能够调节座椅扶手的转动支撑角度,又能够调节座椅扶手的长度,为驾驶员手臂提供可靠且舒适的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扶手外壳体处于收纳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扶手外壳体处于滑出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三导向滑槽与两根导向条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6为扶手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扶手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滑动行程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滑动导向部件和滑动定位部件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1为滑动导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滑动定位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旋转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a-a处的剖视图;

图15为图13不含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弹性元件、壳体和转动连接轴的装配示意图;

图17为基座和锁定座未分离时二者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8为基座和锁定座分离时二者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9为基座和锁定座未分离时楔块和锁定座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0为基座和锁定座分离过程中楔块和锁定座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1为基座和锁定座分离时楔块和锁定座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2为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楔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锁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旋转锁定机构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车辆驾驶位座椅扶手,包括扶手内壳体2、扶手外壳体1、滑动行程调节机构3和旋转锁定机构4。其中,扶手外壳体1位于扶手内壳体2的外侧,并可沿扶手内壳体2的长轴方向滑动。滑动行程调节机构3位于扶手外壳体1和扶手内壳体2之间,用于定位扶手外壳体1和扶手内壳体2的相对位置。旋转锁定机构4位于扶手内壳体2的后端,用于锁定或解锁扶手内壳体2,当旋转锁定机构4锁定扶手内壳体2时,扶手内壳体2可相对旋转锁定机构4的轴线方向单向转动(图2中顺时针方向),当旋转锁定机构4解锁扶手内壳体2时,扶手内壳体2可相对旋转锁定机构4的轴线方向双向转动。

通过滑动行程调节机构3能够定位扶手外壳体1和扶手内壳体2的相对位置,实现座椅扶手长度的多档位调节。通过旋转锁定机构4的设置,当锁定扶手内壳体2时,从初始位置开始的锁定范围内,扶手内壳体只能单向转动(图2中顺时针方向),即在锁定范围内能够根据驾驶员的实际需求调节扶手内壳体相对座椅的旋转支撑角度;当解锁扶手内壳体2时,扶手内壳体2可双向转动,当扶手内壳体2回到初始位置时,旋转锁定机构4再次锁定扶手内壳体2,扶手内壳体2在从初始位置开始的锁定范围内只能单向转动。

请参见图1~图7,在所述扶手内壳体2两侧的外表面均设有第一支撑块21和第二支撑块22,即扶手内壳体2的两侧均有一个第一支撑块21和一个第二支撑块22。并且,每个侧面的第一支撑块21和第二支撑块22的连线与扶手内壳体2的长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优选为:每个侧面的第一支撑块21和第二支撑块22既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也不在同一垂直平面上。这种错位设置的方式,使扶手内壳体2能够更加可靠地支撑向前滑出的扶手外壳体1。所述第一支撑块21和第二支撑块22均为中空结构,以便于添加固体或者半固体润滑剂。第一支撑块21和第二支撑块22体积小,易于加工,能够有效提高滑动配合的精度。

所述扶手内壳体2上部的外表面具有两根均沿其长轴方向延伸的导向条24,在两根所述导向条24之间设置有阵列分布的加强筋一25,以对两根导向条24起到可靠地支撑作用,防止两根导向条24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或损坏,延长使用寿命。所述扶手内壳体2的上部还具有向上凸出的第三限位部23,该第三限位部23的前端与两根导向条24的后端相连。

请参见图1~图5以及图8,所述扶手外壳体1的内表面具有与两个第一支撑块21相适应的两个第一导向滑槽11以及与两个第二支撑块22相适应的两个第二导向滑槽12,所述第一导向滑槽11和第二导向滑槽12的长轴线均与扶手外壳体1的长轴线平行。第一导向滑槽11和第二导向滑槽12处于不同水平面上,这种错位设置的方式,使扶手内壳体2能够更加可靠地支撑向前滑出的扶手外壳体1。每个所述第一支撑块21分别嵌入与其相邻的第一导向滑槽11中,每个所述第二支撑块22分别嵌入与其相邻的第二导向滑槽12中。并且,所述第一支撑块21和第二支撑块22均为块状结构,每个第一支撑块2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导向滑槽11的槽壁贴合,每个第二支撑块2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导向滑槽12的槽壁贴合,这一设计使第一导向滑槽11和第一支撑块21以及第二导向滑槽12和第二支撑块22的接触更加紧密,进一步提高扶手内壳体2对扶手外壳体1支撑的可靠性,即使扶手外壳体1在承受较大压力时也不会相对扶手内壳体2发生摆动或晃动。

并且,每个所述第二导向滑槽12的后端均设有第一限位部121,当扶手外壳体1沿扶手内壳体2向前滑出至极限位置时,每个所述第二支撑块22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限位部121抵接。通过第一限位部121和第二支撑块22的配合,能够有效限制扶手外壳体1向前滑出的最大距离。

另外,所述扶手外壳体1上部的内表面具有一个与两根导向条24相适应的第三导向滑槽14,两根导向条24同时嵌入第三导向滑槽14中,两根导向条24相互远离的一侧壁分别与第三导向滑槽14的槽壁抵接,既对扶手外壳体1相对扶手内壳体2的滑动起到导向的作用,又保证了扶手内壳体2对扶手外壳体1支撑的可靠性。所述扶手外壳体1的上部具有向下凸出的第二限位部13,该第二限位部13位于第三导向滑槽14的后方,当扶手外壳体1沿扶手内壳体2向后滑入至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部13的后端与第三限位部23的前端抵接。通过第二限位部13和第三限位部23的配合,能够有效限制扶手外壳体1向后滑入的最大深度。

请参见图2,所述扶手外壳体1和扶手内壳体2之间连接有气弹簧5。气弹簧5提供使扶手外壳体1具有往回滑的趋势,既便于扶手外壳体1滑出扶手内壳体2时的行程调节,又能够使扶手外壳体1自动回位。

请参见图2和图9,所述滑动行程调节机构3包括滑动导向部件31、滑动定位部件32和复位驱动部件33,其中,滑动导向部件31和扶手内壳体2连接,滑动定位部件32和扶手外壳体1连接,在扶手内壳体2上设有弹簧安装座一26,在滑动定位部件32上设有弹簧安装座二323,复位驱动部件33优选为复位拉簧,其两端分别与弹簧安装座一26和弹簧安装座二323连接。

请参见图11,所述滑动导向部件31具有环形的导向通道311,该导向通道311的两端分别具有初始定位点311a和极限复位点311c,所述初始定位点311a和极限复位点311c之间具有两个中间定位点311b(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为一个或者多个)。

具体地说,所述滑动导向部件31包括位于同一平面的基体一312和基体二313,所述基体一312具有型腔312a,所述基体二313位于型腔312a中,该基体二313的外表面与型腔312a的内表面共同构成所述导向通道311。所述型腔312a的腔底具有用于限定初始定位点311a的初始限位点312b,当定位座321与型腔312a的初始限位点312b接触时,定位座321的中心点位置即为初始定位点311a。所述基体二313远离型腔312a腔底的一端具有用于限定极限复位点311c的极限限位点313a,当定位座321与基体二313的极限限位点313a接触时,定位座321的中心点位置即为极限复位点311c。基体二313具有两个限位凹槽313b(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为一个或者多个),每个所述限位凹槽313b靠近型腔312a腔底一侧的槽壁均具有用于限定中间定位点311b的中间限位点313c,当定位座321嵌入限位凹槽313b,并在复位驱动部件33的复位拉力作用下定位时,定位座321与限位凹槽313b的中间限位点313c接触,此时定位座321的中心点位置即为中间定位点311b。

通过设计基体二313的中间限位点313c(限位凹槽313b)的数量和相对位置,即可确定扶手内壳体2和扶手外壳体1在相对滑动过程中的行程定位挡位的数量和挡位之间的行程,并且,当对定位挡位的数量和挡位之间的行程需要改变时,只需更换相应的基体二313即可,大大提高了零部件的通用性,节约了生产和研发成本。并且,所述基体一312远离型腔312a腔底的一端具有开口312c,以便于基体二313的更换和安装。

每个所述限位凹槽313b靠近型腔312a腔底一侧的槽壁均呈自槽底向槽口向内延伸的斜面结构或弧形结构,每个限位凹槽313b远离型腔312a腔底一侧的槽壁均呈自槽底向槽口向外延伸的弧形结构或斜面结构。使基体二313的限位凹槽313b既能够配合复位驱动部件33更加可靠地对滑动定位部件32的定位座321进行限位,又便于定位座321在外力的作用下朝着远离型腔312a腔底的方向移动,大大提高了定位时和行程调节过程的可靠性。并且,所述型腔312a的腔底呈弧形结构,该型腔312a的腔壁和腔底的连接处倒有圆角,所述基体二313的边角处均倒有圆角,保证了定位座321能够在导向通道311内顺畅地移动。

请参见图12,所述滑动定位部件32为杆状结构,其一端具有与导向通道311相适应的定位座321,另一端具有安装座22。其中,定位座321嵌入导向通道311中,并能够嵌入限位凹槽313b中,实现对滑动定位部件32和滑动导向部件31的定位,从而实现调节扶手内壳体2和扶手外壳体1的行程定位调节。并且,所述安装座22的外端沿径向向外凸出形成卡接部221,该安装座22具有沿轴线方向自外端面向内延伸的让位槽222。通过卡接部221的设计,保证安装座21与扶手外壳体1的可靠连接,通过让位槽222的设计,既便于将安装座21嵌入扶手外壳体1,又便于滑动定位部件32相对于扶手外壳体1摆动(转动)。

请参见图9~图11,滑动行程调节机构3的工作过程(座椅扶手的长度调节过程)如下:

1、在不对扶手外壳体1施加外力时,定位座321在复位驱动部件33的作用下位于初始定位点311a,扶手外壳体1未滑出扶手内壳体2,座椅扶手处于收纳状态;

施加外力拉动扶手外壳体1时,扶手外壳体1拉动滑动定位部件32,使定位座321沿导向通道311远离初始定位点311a:

2、当定位座321位于初始定位点311a和最靠近初始定位点311a的中间定位点311b之间时,释放作用于扶手外壳体1的外力,定位座321在复位驱动部件33的带动下回到初始定位点311a,即扶手外壳体1未滑出扶手内壳体2,座椅扶手处于收纳状态;

3、当定位座321位于任一中间定位点311b时,即定位座321嵌入任一限位凹槽313b中,释放作用于扶手外壳体1的外力,定位座321保持在当前位置,其中心点与该中间定位点311b重合,扶手外壳体1已滑出扶手内壳体2,座椅扶手处于加长的状态;

4、当定位座321位于任意两个相邻的中间定位点311b之间时,即位于任意两个相邻的限位凹槽313b之间,释放作用于扶手外壳体1的外力,定位座321在复位驱动部件33的带动下回到靠近初始定位点311a的中间定位点311b处,即定位座321嵌入两个限位凹槽313b中靠近初始定位点311a的一个,扶手外壳体1保持滑出扶手内壳体2的状态,座椅扶手处于加长的状态;

5、当定位座321位于极限复位点311c时,外力无法拉动定位座321继续远离初始定位点311a,释放作用于扶手外壳体1的外力,定位座321在复位驱动部3件的带动下沿导向通道311回到初始定位点311a,扶手外壳体1未滑出扶手内壳体2,座椅扶手处于收纳状态。

如图13和图14所示,所述旋转锁定机构4包括基座41和盖合在基座41上的壳体42,二者固定连接并合围形成一个腔室44,在该腔室44内设有锁定座43、楔块47和三个弹性元件46(数量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其中,楔块47位于基座41和锁定座43之间,弹性元件46均弹性地支承在锁定座43和壳体42之间,并在锁定座43上穿设有一根转动连接轴45,该转动连接轴45的一端穿出基座41后与座椅连接,而基座41和壳体42与扶手内壳体2固定连接。

请参见图17、图18和图22,所述基座41呈矩形,在该基座41每条边的外缘中部各设有一个宽度不等限位卡口414,以便于基座41和壳体42的连接,并具有防错功能,在基座41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通孔一415。基座41靠近锁定座43的一侧面具有一圈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单向齿一411,这一圈单向齿一411与通孔一415同轴设置,并且,单向齿一411为单向齿,采用碳纤维材料,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在单向齿一411内侧相对通孔一415设置有两个导向柱412,两个导向柱412均呈圆柱体形。所述基座41靠近锁定座43的一侧面还具有环形的条状凸起413,该条状凸起413与通孔一415同轴设置,并位于单向齿一411的内侧,条状凸起413既能够对楔块47起到可靠地支撑,又能减小楔块47与基座41的接触面积,使楔块47能够更加顺畅地相对基座41转动。

请参见图13、图14和图16,所述壳体42呈壳状腔体结构,壳体42盖合在基座41上,二者合围形成一个腔室44。壳体42的中心位置具有通孔二425,通过通孔二425使壳体42与外界连通,在通孔二425的周围设置有三个弹簧定位座426,三个弹簧定位座426分别与对应的弹性元件46的一端连接,以更加可靠地固定弹性元件46。并且,所述壳体42具有一段弧形的沉台423,该沉台423的两端在壳体42的内表面形成限位部三421和限位部四422。并且,所述壳体42的外缘上具有四个与对应的限位卡口414相适应的限位凸起424,每个限位凸起424嵌入对应的限位卡口414中。四个所述限位凸起424的宽度各不相同,每个所述限位卡口414的宽度与对应的限位凸起424的宽度相等,使其具有防错功能,防止装配时装错方向。

请参见图15、图17、图18和图24,所述锁定座43位于腔室44内,并固套在转动连接轴45上,与转动连接轴45同步转动。该锁定座43靠近基座41的一侧面具有一圈与单向齿一411相适应的单向齿二431,同样的,单向齿二431为单向齿,采用碳纤维材料,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当单向齿二431与单向齿一411啮合时,基座41只能相对锁定座43单向转动。锁定座43的中部具有一个圆柱凸台436,该圆柱凸台436可嵌入通孔一415中,使基座41可相对锁定座43转动。并且,锁定座43靠近基座41的一侧面还具有两个弧形条状的凸出部435,两个凸出部435位于单向齿二431的内侧,并相对设置在圆柱凸台436的两侧,每个所述凸出部435的同一端均具有斜面一435a,以便于和楔块47配合,使锁定座43的单向齿二431与基座41的单向齿一411分离,基座41能够相对锁定座43双向自由转动。

请参见图15和图16,所述锁定座43远离基座41的一侧面具有一段弧形凸起434,该弧形凸起434的两端向外翻折形成与限位部三421相适应的限位部一432和与限位部四422相适应的限位部二433。基座41相对锁定座43转动时,通过限位部一432和限位部三421的配合以及限位部二433和限位部四422的配合,能够限制基座41相对锁定座43转动的角度范围,进而限定座椅扶手相对座椅转动的角度范围。即:当基座41相对锁定座43沿一个方向转动时,限位部一432和限位部三421抵接,基座41无法继续沿该方向相对锁定座43转动,当基座41相对锁定座43沿另一个方向转动时,限位部二433和限位部四422抵接,基座41无法继续沿该方向相对锁定座43转动。

请参见图14、图19~图21以及图23,所述楔块47呈圆环形结构,其中部具有通孔三473,该楔块47位于基座41和锁定座43之间,并可相对基座41转动,同时,楔块47的转动角度受基座41限定。具体地说,在楔块47上设有与导向柱412相适应的两个弧形导向孔472,每个导向柱412嵌入对应的弧形导向孔472中,通过弧形导向孔472的限定,使楔块47只能相对基座41转动一定的角度。另外,所述楔块47的外缘具有与凸出部435相适应的两个开口部471,并且,每个所述开口部471均具有与对应凸出部435的斜面一435a相适应的斜面二471a,通过斜面一435a和斜面二471a,以便于楔块47更加顺畅地顶出锁定座43,使单向齿一411和单向齿二431分离。具体地说,当两个凸出部435嵌入对应的开口部471中时,锁定座43的单向齿二431与基座41的单向齿一411啮合,基座41只能相对锁定座43单向转动,当两个凸出部435从对应的开口部471脱出时,锁定座43的单向齿二431与基座41的单向齿一411分离,基座41能够相对锁定座43双向自由转动。

请参见图13~图16,所述转动连接轴45穿设在锁定座43上,并能够与锁定座43同步转动。该转动连接轴45的一端穿出基座41,另一端位于壳体42的通孔二425处,并且,该转动连接轴45为中空结构,通过该中空结构和通孔二425,能够完全贯穿基座41和壳体42,便于穿线束,以实现额外的功能。另外,转动连接轴45位于壳体42的通孔二425处的一端通过ω弹簧48与壳体42连接,通过ω弹簧48使转动连接轴45只能相对壳体42转动,而不会沿自身的轴向移动。

请参见图14~图16,弹性元件46优选为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壳体42的弹簧定位座426连接,另一端与锁定座43远离基座41的一侧面抵接。通过弹性元件46使锁定座43具有沿转动连接轴45向基座41靠近的趋势,进而实现锁定座43自动复位的功能,复位后单向齿一411和单向齿二431啮合。

以图25为例,但不限于此实施例,旋转锁定机构4的工作过程如下(座椅扶手的转动角度调节过程):

1、状态1:此时为锁定范围内的初始位置(座椅扶手的最低位置)。锁定座43的限位部二433与壳体42的限位部四422抵接,锁定座43的凸出部435嵌入楔块47的导向孔72中,单向齿二431和单向齿一411啮合,基座41只能相对锁定座43顺时针转动(图2为例,座椅扶手只能顺时针转动),从初始位置开始楔块47可在限定范围内与锁定座43同步转动。

2、状态2:此时为锁定范围内的终点位置(座椅扶手转动支撑调节的最高位置)。锁定座43的凸出部435仍然嵌入楔块47的导向孔72中,单向齿二431和单向齿一411啮合,基座41只能相对锁定座43顺时针转动(图2为例,座椅扶手只能顺时针转动),如果带动基座41相对锁定座43继续顺时针转动,楔块47由于导向柱412的限定而不会跟随锁定座43转动。

3、状态3:此时为解锁过程(座椅扶手解锁过程)。基座41相对锁定座43顺时针转动,楔块47由于导向柱412的限定而不会跟随锁定座43转动,锁定座43的凸出部435沿楔块的斜面二471a逐渐滑出开口部471。

4、状态4:此时为刚解锁完时的状态(图2为例,座椅扶手顺时针转动过程中刚解锁完成)。锁定座43的凸出部435已滑出开口部471,单向齿二431和单向齿一411分离,基座41能够相对锁定座43双向自由转动(图2为例,座椅扶手能够双向自由转动)。

5、状态5:此时为锁定座43和转动连接轴45相对基座41转动的终点位置,仍为解锁状态(图2为例,座椅扶手顺时针转动到最大位置,座椅扶手与座椅齐平,处于收纳状态)。锁定座43的限位部一432与壳体42的限位部三421抵接,锁定座43的凸出部435未嵌入开口部471,单向齿二431和单向齿一411分离,基座41只能相对锁定座43逆时针转动(图2为例,座椅扶手只能逆时针转动),当基座41相对锁定座43逆时针转动时,楔块47与锁定座43同步转动。

6、状态6:此时为楔块47与锁定座43同步转动的最大位置(由于导向柱412的限定),锁定座43的凸出部435未嵌入开口部471,单向齿二431和单向齿一411分离,基座41能够相对锁定座43双向自由转动(图2为例,座椅扶手能够双向自由转动)。

7、状态7:此时为解锁状态的最后位置(图2为例,座椅扶手逆时针转动过程中处于解锁状态的最后位置)。若基座41相对锁定座43逆时针转动,则会进入锁定过程,若基座41相对锁定座43顺时针转动,则仍为解锁状态。

8、状态8:此时为锁定过程(座椅扶手的锁定过程)。基座41相对锁定座43逆时针转动,锁定座43的凸出部435沿楔块的斜面二471a逐渐嵌入开口部471中。

9、锁定完成后即回到状态1(座椅扶手回到最低位置),锁定座43的限位部二433与壳体42的限位部四422抵接,锁定座43的凸出部435嵌入楔块47的导向孔72中,单向齿二431和单向齿一411啮合,基座41只能相对锁定座逆时针转动(图2为例,座椅扶手只能顺时针转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发明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