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挂车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0808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公路运输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半挂车悬挂装置。



背景技术:

公路运输是我国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满足物质运输的需求,政府计划投资2万亿资金来新建5.2万公里高速公路。到2030年,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8.5万公里。庞大的运输网络依赖于重型半挂车的运载能力,未来公路运输将主要依赖于重型半挂车,但是我国现有的重型半挂车的技术含量较低,车辆运行过程中易出现爆胎、断轴、钢板断裂和轮胎磨损严重等现象,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公路运输的效率,也困惑着广大车主。

究其原因在于:当行驶在高低不平的路面时,会导致部分轮胎处于悬空,现有重型半挂车悬挂系统不能很好的解决,此时着地的轮胎所受压力超出极限值就会出现爆胎、短簧甚至出现断轴,严重时造成严重翻车事故,损失不可估量。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半挂车悬挂装置,设有提升机构,在该机构的作用下能够使前后两桥被提起,在空载时减少轮胎与地面的摩擦,从而降低了能耗;其设有连杆、一号杠杆和二号杠杆,在这些构件的共同作用下能使前桥和后桥自动寻找接触点,避免了瞬间悬空,从而避免前桥和后桥的损坏;其设有前桥机构、中桥机构和后桥机构的一端固定并采用铰接的方式连接,既保证了前桥机构、中桥机构和后桥机构的根据地形的自适应调节,又减小了各连接处的噪音及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半挂车悬挂装置,其设有提升机构,在该机构的作用下能够使前后两桥被提起,减少轮胎与地面的摩擦,从而降低了能耗;其设有一号杠杆、二号杠杆和三号杠杆,在这些构件的共同作用下能使前桥和后桥自动寻找接触点,避免了瞬间悬空,从而避免中桥的损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半挂车系统包括前桥机构、中桥机构、后桥机构、提升机构、连杆、一号杠杆、二号杠杆和安装支座,所述前桥机构的左端铰接在安装支座上,前桥机构的右端通过连杆与一号杠杆的左端相连接;所述中桥机构的左端与一号杠杆的右端相铰接,中桥机构的右端通过连杆与二号杠杆的左端相连接;所述后桥机构的左端通过连杆与二号杠杆的右端相连接,后桥机构的右端铰接在安装支座上;其中,所述一号杠杆的中部转动的安装在安装支座上,所述二号杠杆转动的铰接在安装支座上,所述连杆分别与前桥机构、中桥机构、后桥机构、一号杠杆和二号杠杆之间铰接;所述提升机构分别位于前桥机构和后桥机构部的上方,提升机构与车体相固连并且与前桥机构和后桥机构弹性连接,提升机构用于将前桥机构和后桥机构提起。

优选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壳体、下托板、上顶板、气囊和锚链;所述壳体与车体相连;所述下托板焊接在壳体底部,下托板用于支撑气囊,且下托板上设有通孔,通孔用于安放气囊的入气孔;所述气囊固定在下托板上表面,气囊用于实现前桥机构和后桥机构的提升;所述上顶板与气囊上表面相连,上顶板可沿壳体上下移动,且上顶板上设有通孔,通孔用于安放气囊的出气孔;所述锚链固连在上顶板的下端;工作时,主车供气系统向气囊的入气孔通入气体,气体所产生的气压使气囊鼓起,气囊带动上顶板向上运动,上顶板通过锚链将前桥机构和后桥机构提起,从而实现前桥机构与后桥机构的悬挂;当气囊中的气体放出时,前桥机构和后桥机构会回复到受力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半挂车悬挂装置,其设有提升机构,在该机构的作用下能够使前后两桥被提起,减少轮胎与地面的摩擦,从而降低了能耗。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半挂车悬挂装置,其设有连杆杆、一号杠杆和二号杠杆,在这些构件的共同作用下能使前桥和后桥自动寻找接触点,避免了瞬间悬空,从而避免前桥和后桥的损坏。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半挂车悬挂装置,其设有前桥机构、中桥机构和后桥机构的一端固定并采用铰接的方式连接,既保证了前桥机构、中桥机构和后桥机构的根据地形的自适应调节,又减小了各连接处的噪音及磨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中:前桥机构1、中桥机构2、后桥机构3、提升机构4、连杆5、一号杠杆6、二号杠杆7、安装支座8、9、10、11、壳体41、下托板42、上顶板43、气囊44、锚链45、一号组合钢板11、前桥12、二号组合钢板21、中桥22、三号组合钢板31、后桥3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半挂车悬挂装置,包括前桥机构1、中桥机构2、后桥机构3、提升机构4、连杆5、一号杠杆6、二号杠杆7和安装支座8、9、10、11,所述前桥机构1的左端铰接在安装支座8上,前桥机构1的右端通过连杆5与一号杠杆6的左端相连接;所述中桥机构2的左端与一号杠杆6的右端相铰接,中桥机构2的右端通过连杆5与二号杠杆7的左端相连接;所述后桥机构3的左端通过连杆5与二号杠杆7的右端相连接,后桥机构3的右端铰接在安装支座11上;其中,所述一号杠杆6的中部转动的安装在安装支座9上,所述二号杠杆7转动的铰接在安装支座10上,所述连杆5分别与前桥机构1、中桥机构2、后桥机构3、一号杠杆6和二号杠杆7之间铰接;所述提升机构4分别位于前桥机构1和后桥机构部3的上方,提升机构4与车体相固连并且与前桥机构1和后桥机构3弹性连接,提升机构用于将前桥机构1和后桥机构3提起。本发明通过连杆5、一号杠杆6和二号杠杆7实现了前桥机构1、中桥机构2和后桥机构3自动寻找接触点的功能,避免了轮胎瞬间悬空而造成轮胎爆裂的情况;本发明的前桥机构1、中桥机构2和后桥机构3的一端固定并采用铰接的方式连接,既保证了前桥机构1、中桥机构2和后桥机构3的根据地形的自适应调节,又减小了各连接处的噪音及磨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提升机构4包括壳体41、下托板42、上顶板43、气囊44和锚链45;所述壳体41与车体相连;所述下托板42焊接在壳体41底部,下托板42用于支撑气囊44,且下托板42上设有通孔,通孔用于安放气囊44的入气孔;所述气囊34固定在下托板42上表面,气囊44用于实现前桥机构1和后桥机构3的提升;所述上顶板43与气囊44上表面相连,上顶板43可沿壳体41上下移动,且上顶板43上设有通孔,通孔用于安放气囊44的出气孔;所述锚链45固连在上顶板43的下端;工作时,主车供气系统向气囊44的入气孔通入气体,气体所产生的气压使气囊44鼓起,气囊44带动上顶板43向上运动,上顶板43通过锚链45将前桥机构1和后桥机构3提起,从而实现前桥机构1与后桥机构3的悬挂;当气囊44中的气体放出时,前桥机构1和后桥机构3会回复到受力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前桥机构1包括一号组合钢板11和前桥12;所述一号组合钢板11与前桥12固连,且前桥12上设有连接环,连接环用于连接锚链45,前桥12用于连接外部机构;工作时,主车供气系统向气囊44的入气孔通入气体,气体所产生的气压使气囊44鼓起,气囊44带动上顶板43向上运动,上顶板43通过锚链45带动前桥12向上运动,从而将前桥12提升一定高度;当气囊44中的气体放出时,气囊44带动上顶板43恢复到原来的高度,从而使前桥12恢复到原来的高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中桥机构2包括二号组合钢板21和中桥22;所述二号组合钢板21与中桥22相固连,中桥22用于连接外部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后桥机构3包括三号组合钢板31和后桥32;所述三号组合钢板31与后桥32相固连,后桥32上设有连接环,连接环用于连接锚链45。作时,主车供气系统向气囊44的入气孔通入气体,气体所产生的气压使气囊44鼓起,气囊44带动上顶板43向上运动,上顶板43通过锚链45带动前桥12向上运动,从而将后桥32提升一定高度;当气囊44中的气体放出时,气囊44带动上顶板43恢复到原来的高度,从而使后桥32恢复到原来的高度。

在工作前,前桥12、中桥22和后桥32与水平面之间的高度是一致的;当车在空载时时,主车供气系统向气囊44的入气孔通入气体,气体所产生的气压使气囊44鼓起,气囊44带动上顶板43向上运动,上顶板43通过锚链45来使前桥12和后桥32被提升一定高度,减少轮胎与地面的摩擦,从而降低了能耗;当车处于重载或恶劣路面时,囊44中的气体放出时,气囊44带动上顶板43恢复到原来的高度,从而通过锚链45也使前桥12和后桥32恢复到原来的高度,前桥12和后桥32在一号杠杆5、二号杠杆6和三号杠杆7的作用下自动的找寻与地面的接触点,从而避免前桥12和后桥32瞬时悬空以致使中桥22损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