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后下部防护装置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91290发布日期:2019-03-02 00:59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后下部防护装置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车辆防护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的后下部防护装置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对于现代车辆而言,加装后下部防护装置,无论对于车辆自身免受意外侵害,还是保证其他道路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所以,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这方面的限制,也是相当严格的。

通常,后下部防护装置固定在车辆纵梁的后端。这种方式的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制造和安装均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在车辆正常行驶时,能够适应路况较好的道路,如国道省道甚至县级公路,并且能够的保护车辆在追尾的事故中,有效防止钻入性碰撞,对车辆本身和其他车辆都起到了保护。

但是,目前市场上很多轻卡是平板货箱形式,在装卸货物时又需将货箱后栏板放下,导致后下部防护被挡住,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常需要进入货箱以进行装卸货物,没有跳板给用户踩踏,带来极大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的后下部防护装置以及车辆,用于解决车辆在装卸货物时由于需将货箱后栏板放下而导致用户不能通过踩踏后下部防护进入货箱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的后下部防护装置,包括:

防撞横梁,安装于车架纵梁尾部;所述防撞横梁两端中至少一端向外延伸一滑槽;

支撑滑块,滑设于所述滑槽且能够局部滑出所述滑槽;以及

所述滑槽的侧板向外延伸的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滑块的导向支撑件。

可选地,所述导向支撑件包括沿着所述支撑滑块表面延伸的导向包壳,所述导向包壳至少局部包住所述支撑滑块中远离所述滑槽底部的侧表面。

可选地,还包括:

复位弹簧,其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滑块与所述防撞横梁中临近所述滑槽的一端;

锁止件,用于维持所述复位弹簧处于伸缩状态。

可选地,所述滑槽的底板或者所述侧板与所述支撑滑块上分别设有对应的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

所述锁止件包括定位销和锁链,所述锁链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滑槽的外表面,所述锁链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定位销;当所述定位销依次插入所述第一销孔和所述第二销孔时,所述复位弹簧处于伸缩状态。

可选地,还包括槽形限位块,拼接于所述滑槽端部;所述槽形限位块的侧板与所述滑槽的侧板对应拼接后呈环形口,所述支撑滑块在所述滑槽内沿着所述导向包壳能够局部滑出所述环形口。

可选地,所述锁止件还包括并排设于所述槽形限位块的底板的两个弹性夹片,两个弹性夹片之间形成用于夹设所述定位销的夹设空间。

可选地,所述支撑滑块中面向所述复位弹簧的端部设有第一垫板,所述防撞横梁中临近所述滑槽的一端设有第二垫板;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着所述第一垫板和所述第二垫板。

可选地,所述导向包壳局部包住所述支撑滑块中远离所述滑槽底部的侧表面;所述第一垫板沿着所述滑槽槽口的方向向外凸设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用于所述支撑滑块在所述滑槽内向外滑动时,卡挡于所述槽形限位块。

可选地,所述支撑滑块中临近所述滑槽的一端套设有堵盖。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后下部防护装置。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防撞横梁的端部设置滑槽和滑块,当车辆需要装卸货物时,可以通过拉动支撑滑块,使得所述支撑滑块局部滑出所述滑槽,用户可以通过踩在所述支撑滑块中滑出所述滑槽的局部进入货箱以进行装卸货物,并且由于导向支撑件支撑着所述支撑滑块,所述支撑滑块不会因用户踩踏而完全脱离所述滑槽,解决了车辆在装卸货物时由于需将货箱后栏板放下而导致用户不能通过踩踏后下部防护进入货箱的问题,且本公开的后下部防护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实现的优点。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辆的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后视图图。

图2是图1中s1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辆的后下部防护装置的俯视图图。

图4是图3中s2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辆的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另一后视图。

图6是图5中s3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辆的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另一俯视图。

图8是图7中s4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防撞横梁11支撑滑块

13导向包壳14复位弹簧

15第一垫板16第二垫板

17堵盖18槽形限位块

21定位销22锁链

23弹性夹片100滑槽

150限位板211第一销孔

212第二销孔s1~s4局部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辆的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后视图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辆的后下部防护装置的俯视图图。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后下部防护装置包括防撞横梁10、支撑滑块11以及导向支撑件。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防撞横梁10安装于车架纵梁尾部,所述防撞横梁10两端中至少一端向外延伸一滑槽100。在图1中,所述防撞横梁10两端均向外延伸一滑槽100。可选地,所述防撞横梁10可以为矩形空心型钢。

如图1和图2所示,图2是图1中s1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所述支撑滑块11滑设于所述滑槽100,且所述支撑滑块11能够局部滑出所述滑槽100,即所述支撑滑块11在所述滑槽100内可以朝着所述滑槽100中远离所述防撞横梁10的一端滑动。在图1和图3中,所述支撑滑块11位于所述滑槽100内的收起位置,即所述支撑滑块11在所述收起位置时,所述支撑滑块11位于所述滑槽100内。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辆的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另一后视图,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辆的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另一俯视图。在图5和图7中,所述支撑滑块11位于所述滑槽100内的展开位置,即所述支撑滑块1在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支撑滑块11局部滑出所述滑槽100。

所述滑槽100由一个底板和两个侧板围设而成。所述滑槽100的侧板向外延伸有所述导向支撑件,所述导向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滑块11,使得所述支撑滑块11不会滑出所述滑槽100;并且,所述支撑滑块11在所述滑槽100内滑动时,所述导向支撑件能够起到引导所述支撑滑块11滑动方向的作用,使得所述支撑滑块11只能沿着所述滑槽100的长度方向滑动。可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导向支撑件包括由所述滑槽100的侧板沿着所述支撑滑块11表面延伸的导向包壳13,所述导向包壳13至少局部包住所述支撑滑块11中远离所述滑槽100底部的侧表面。

在图1和图2中,所述滑槽100的两个侧板沿着所述支撑滑块11表面延伸有所述导向包壳13,且所述导向包壳13局部包住所述支撑滑块11中远离所述滑槽100底部的侧表面,即两个所述导向包壳13之间具有缝隙,所述支撑滑块11中远离所述滑槽100底部的侧表面局部裸露于所述缝隙。

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包壳13也可以完全包住所述支撑滑块11,即所述导向包壳13与所述滑槽100可以拼接成一个管道,所述支撑滑块11可以在所述管道内滑动以及局部滑出所述管道。

当车辆不需要装卸货物时,可以通过推动所述支撑滑块11,使得所述支撑滑块11位于所述收起位置,即使得所述支撑滑块11位于所述滑槽100内;当车辆需要装卸货物,且货箱后栏板放下而导致后下部防护被挡住时,可以通过拉动所述支撑滑块11,使得所述支撑滑块11位于所述展开位置,即使得所述支撑滑块11局部滑出所述滑槽100,用户可以通过踩在所述支撑滑块11中滑出所述滑槽100的局部进入货箱以进行装卸货物。并且,当用户踩在所述支撑滑块11中滑出所述滑槽100的局部时,由于所述导向包壳13至少局部包住所述支撑滑块11中远离所述滑槽100底部的侧表面,所述支撑滑块11不会因用户踩踏所述支撑滑块11而完全脱离所述滑槽100。

需要注意的是,本公开的后下部防护装置需要满足相应的法规要求,比如根据《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要求》,在所述支撑滑块位于所述滑槽内时,所述防撞横梁的长度与其端部的滑槽长度之和不可大于车辆后轴两侧车轮最外点之间的距离(不包括轮胎的变形量),并且本公开的后下部防护装置任一端的最外缘与这一侧车辆后轴两侧车轮最外端的横向水平距离不大于100mm;后下部防护装置不能超过货箱后部最外端。

本公开通过在防撞横梁的端部设置滑槽和滑块,当车辆需要装卸货物时,可以通过拉动支撑滑块,使得所述支撑滑块局部滑出所述滑槽,用户可以通过踩在所述支撑滑块中滑出所述滑槽的局部进入货箱以进行装卸货物,并且由于导向包壳至少局部包住所述支撑滑块,所述支撑滑块不会因用户踩踏而完全脱离所述滑槽,解决了车辆在装卸货物时由于需将货箱后栏板放下而导致用户不能通过踩踏后下部防护进入货箱的问题,且本公开的后下部防护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实现的优点。

如图2和图4所示,本公开的后下部防护装置还包括复位弹簧14和锁止件。其中,所述复位弹簧14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滑块11与所述防撞横梁10中临近所述滑槽100的一端。所述锁止件用于维持所述复位弹簧14处于伸缩状态。

在图1和图3中,所述支撑滑块11位于所述收起位置,所述复位弹簧14处于压缩状态,即所述支撑滑块11位于所述滑槽100内时,所述支撑滑块11压着所述复位弹簧14,使得所述支撑滑块11处于压缩状态。所述锁止件此时可以用于维持所述支撑滑块11压着所述复位弹簧14。

在图5和图7中,所述支撑滑块11位于所述展开位置,所述复位弹簧14可以处于非伸缩状态,即所述支撑滑块11局部滑出所述滑槽100时,所述支撑滑块11与所述复位弹簧14之间可以没有相互作用力。

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在图1和图3中,所述支撑滑块11位于所述收起位置,所述复位弹簧14也可以处于非伸缩状态,即所述支撑滑块11位于所述滑槽100内时,所述支撑滑块11与所述复位弹簧14之间可以没有相互作用力;对应的,在5和图7中,所述支撑滑块11位于所述展开位置,所述复位弹簧14处于拉伸状态,即所述支撑滑块11局部滑出所述滑槽100时,所述支撑滑块11拉着所述复位弹簧14,使得所述支撑滑块11处于拉伸状态,所述锁止件此时可以用于维持着所述支撑滑块11拉着所述复位弹簧14。

为了使得所述锁止件能够维持所述复位弹簧14处于伸缩状态,请参照图4、图6和图8,所述锁止件包括定位销21,所述滑槽100的侧板与所述支撑滑块11上分别设有对应的第一销孔211和第二销孔212。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销孔也可以开设于所述滑槽的底板上。通过将所述定位销21依次插入所述第一销孔211和第二销孔212时,所述复位弹簧14能够保持当前的伸缩状态。

为了使得所述定位销21易于拿取,请参照图2、图4和图6,所述锁止件还包括锁链22,所述锁链2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滑槽100的外表面,所述锁链22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定位销21。

请参照图2、图4和图6,本公开的后下部防护装置还包括拼接于所述滑槽100端部的槽形限位块18。所述槽形限位块18的侧板与所述滑槽的侧板对应拼接后呈环形口,所述支撑滑块11在所述滑槽100内沿着所述导向包壳13能够局部滑出所述环形口。

请参照图4和图6,所述锁止件还包括并排设于所述槽形限位块18底板的两个弹性夹片23,两个弹性夹片23之间形成用于夹设所述定位销21的夹设空间。如图6和图8所示,当不需要所述定位销21插入所述第一销孔211和第二销孔212时,可以将所述定位销21夹入两个弹性夹片23之间的夹设空间内,便于放置和拿取所述定位销21。

请继续参照图4和图6,所述支撑滑块11中面向所述复位弹簧14的端部设有第一垫板15,所述防撞横梁10中临近所述滑槽100的一端设有第二垫板16;所述复位弹簧14的两端分别连接着所述第一垫板15和所述第二垫板16。

可选地,所述第一垫板15沿着所述滑槽100槽口的方向向外凸设限位板150。在图4和图6中,所述导向包壳13局部包住所述支撑滑块11中远离所述滑槽100底部的侧表面,即两个所述导向包壳13之间具有缝隙,所述支撑滑块11在所述滑槽内向外滑动时,所述限位板150沿着所述缝隙能够随着所述支撑滑块11滑动,当所述支撑滑块11将要滑出所述滑槽100时,所述限位板150卡挡于所述槽形限位块18,进而防止所述支撑滑块11完全脱离所述滑槽100。

可选地,如图1和图6所示,为了防止用户在推动或者拉扯所述支撑滑块11时,手部被所述支撑滑块11端部的尖锐部分刮伤,所述支撑滑块11中临近所述滑槽100的一端套设有堵盖17。用户可以通过推动或者拉扯堵盖17以操作所述支撑滑块11,避免了与所述支撑滑块11的直接接触。

本公开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后下部防护装置,其中,所述后下部防护装置中各个结构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