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97615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消防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消防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车辆的开门方式单一,也存在开门角度不够大,开门后进出空间小的问题;消防车上配置的天窗开合结构设计不合理,开合后面积不够大,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消防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开门后进出空间小,以及消防车上配置的天窗开合结构设计不合理,开合后面积不够大,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消防设备,包括车厢,所述车厢顶部通过启闭装置连接有天窗,所述启闭装置包括固定于车厢外顶部的下导轨、上导轨和驱动气缸,所述下导轨和上导轨相互平行且沿车厢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上导轨设有两个且对称设于车厢两侧,所述下导轨设有两个且对称设于车厢两侧,两个所述上导轨内分别设有一滑条,所述滑条的两端分别设有上前转动轴和上后转动轴,所述上前转动轴和上后转动轴分别通过第一滚轮滚动连接于所述上导轨,所述上后转动轴还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设置于所述下导轨,所述下导轨的轨道包括水平轨道段和设置在水平轨道段的前端部向下延伸的竖直轨道段,所述上前转动轴还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平行设置且等长,所述天窗通过转轴座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的下端处,两个所述滑条之间通过支撑杆相连,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杆上以驱动支撑杆在水平方向上沿车厢长度方向运动,所述车厢顶部设有与天窗相配合启闭的敞口部;

所述车厢前部设有防水摄像装置,所述防水摄像装置包括连接件以及与所述连接件一端连接的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车厢接触相抵的面上设有圆环槽,所述圆环槽设有密封圈,所述连接件滑动套接有固定架,所述连接件螺纹连接有用于轴向限位固定架的螺母,所述连接件套设有位于固定架和车厢之间的垫圈,所述垫圈和固定架之间设有沿固定架周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具有弹性的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一端均与垫圈连接,所述支撑脚的另一端均与固定架连接;所述固定架为中部设通孔的圆形板。

所述车厢上通过开门装置连接有侧门,所述开门装置包括设于车厢内侧的支座,所述支座竖直方向上转动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在垂直方向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转轴的下端在垂直方向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中部通过固定杆相连以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转动端之间设有轴套,所述轴套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一连杆转动相连,以及通过第三转轴与第二连杆转动相连,所述第一连杆的转动端还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侧门上固定连接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通过第四转轴转动连接于轴套上,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轴向为竖直方向,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轴向为水平方向,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垂直相啮合,所述套筒外侧壁在其垂直方向上设有第一连动杆,所述支座上固定有第二连动杆,所述第一连动杆和第二连动杆等长、平行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连动杆和第二连动杆的外端通过第三连杆相连,在侧门呈关闭状态时,第一连动杆和第三连杆在连接处形成一锐角夹角,所述锐角夹角为45°。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本发明的天窗的启闭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天窗可完全被开启;侧门的开门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开启后进出更具有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天窗的启闭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天窗的启闭装置的状态图一,显示天窗正在开启途中。

图4为本发明的天窗的启闭装置的状态图二,显示天窗已经完全开启。

图5为本发明的天窗的启闭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图6为本发明的开门装置的立体图一,显示侧门为关闭状态。

图7为本发明的开门装置的结构图一。

图8为本发明的开门装置的爆炸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的开门装置的立体图二,显示侧门为开启状态。

图10为本发明的开门装置的结构图二。

图11为本发明的防水摄像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为方便说明,图1中左侧方向为车的前、前进方向、前部,右侧方向为后、后部。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消防设备,包括车厢100,所述车厢100顶部通过启闭装置连接有天窗9,所述启闭装置包括固定于车厢100外顶部的下导轨31、上导轨32和驱动气缸33,所述下导轨31和上导轨32相互平行且沿车厢100长度方向设置(即前后方向),所述上导轨32设有两个且对称设于车厢100两侧,所述下导轨31设有两个且对称设于车厢100两侧,上导轨32和下导轨31对应设置,两个所述上导轨32内分别设有一滑条34,所述滑条34的两端分别设有上前转动轴35和上后转动轴36,所述上前转动轴35和上后转动轴36分别通过第一滚轮37滚动连接于所述上导轨32,所述上后转动轴36还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38,所述第一转动杆38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滚轮39,所述第二滚轮39设置于所述下导轨31,所述下导轨31的轨道包括水平轨道段311和设置在水平轨道段311的前端部向下延伸的竖直轨道段312,所述水平轨道段311和竖直轨道段312的连接处作圆角处理,所述上前转动轴35还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40,所述第一转动杆38和第二转动杆40平行设置且等长,所述天窗9通过转轴座41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杆38和第二转动杆40的下端处,两个所述滑条24之间通过支撑杆41相连,所述驱动气缸33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杆42上以驱动支撑杆42在水平方向上沿车厢100长度方向运动,所述车厢100顶部设有与天窗9相配合启闭的敞口部8。滑条、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天窗构成平行四边形的连杆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为天窗的启闭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此时第二滚轮位于竖直轨道段的下端处;如图3所示,启动驱动气缸的输出端收缩,带动支撑杆向后运动,因此滑条也跟着沿上导轨向后运动,从而带动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同步转动,第二滚轮沿竖直轨道段向上滑动,带动天窗竖直向上运动;如图4所示,驱动气缸的输出端进一步收缩,第二滚轮经过竖直轨道段后进入了水平轨道段,天窗与车厢的敞口部完全脱离,并且不相干涉,达到最大开启状态。

如图1、图6至图10所示,所述车厢100通过开门装置连接有侧门10,所述开门装置包括设于车厢100内侧的支座11,所述支座11竖直方向上转动设有第一转轴12,所述第一转轴12的上端在垂直方向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13,所述第一转轴12的下端在垂直方向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14,所述第一连杆13和第二连杆14的中部通过固定杆15相连以使第一连杆13和第二连杆14绕第一转轴12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连杆13和第二连杆14的转动端(即远离第一转轴12的一端)之间设有轴套16,所述轴套16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转轴17与第一连杆13转动相连,以及通过第三转轴18与第二连杆14转动相连,第一转轴12、第一连杆13、第二连杆14、轴套16组成一个长方形形状,所述第一连杆13的转动端还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19,第一锥形齿轮19的转动轴线与第二转轴17重合,所述侧门10上固定连接第二锥形齿轮20,所述第二锥形齿轮20通过第四转轴21转动连接于轴套16上,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9的轴向为竖直方向,所述第二锥形齿轮20的轴向为水平方向,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9和第二锥形齿轮20具有相同的齿数且垂直相啮合,所述套筒16外侧壁在其垂直方向上设有第一连动杆21,所述支座11上固定有第二连动杆22,所述第一连动杆和第二连动杆等长、平行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连动杆21和第二连动杆22的外端通过第三连杆23相连,第三连杆23和第一连杆13等长,在侧门10呈关闭状态时,第一连动杆21和第三连杆23在连接处形成一锐角夹角α,所述锐角夹角α为45°。第一连动杆21的长度小于第三连杆23的长度,第一连动杆21、第三连杆23、第二连动杆22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三个边。如图5所示为侧门关闭状态,当需要开启侧门时,如果采用电动方式,用侧门电机驱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连杆的转动端转向车厢外侧,由于第一连动杆、第三连杆、第二连动杆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三个边,且第二连动杆为固定不动,所述第一连动杆始终与车厢纵向平面形成固定夹角,由于套筒和第一连动杆固定相连,因此侧门在运动过程中可始终保持与车厢纵向平面相平行,由于第一连杆和第一锥形齿轮固定,第二锥形齿轮和侧门固定,第一连杆在转动时,会使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的啮合位置发生变化,由图5中的a位置变换到图8中的b位置,因此可带动侧门发生旋转,旋转后的侧门可增大开门后进出口的位置,方便上下车厢,且侧门展开后比传统开门后离车厢距离近,对于侧方有障碍物比如墙壁等处更方便开启。

如图11所示,所述车厢100前部设有防水摄像装置7,所述防水摄像装置7包括连接杆71以及与所述连接杆71一端连接的摄像头72,所述摄像头72与车厢100接触相抵的面上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设有密封圈73,所述连接杆71滑动套接有固定支架74,所述连接杆71螺纹连接有用于轴向限位固定支架的螺母75,所述连接杆71套设有位于固定支架74和车厢30之间的垫圈76,所述垫圈76和固定支架74之间设有沿固定支架74周向依次设置的多个具有弹性的支撑脚77,所述支撑脚77的一端均与垫圈76连接,所述支撑脚77的另一端均与固定支架74连接;所述固定支架74为中部设通孔的圆形板。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