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拉机双挡位可变速前置动力输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1376发布日期:2018-06-15 22:33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拖拉机双挡位可变速前置动力输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机装备动力传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拖拉机双挡位可变速前置动力输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拖拉机配置前置农业机具成为了用户的迫切需求。目前,国外已经很多品牌的拖拉机配置了前置农业机具,但是国内的产品基本只能依靠自带动力源(汽油机),其结构复杂,操作不方便,安全性低,极少数配置了前置动力输出装置,但是只能输出一种转速,联合作业水平低,对于现在复杂的作业环境,明显很难满足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拖拉机双挡位可变速前置动力输出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拖拉机双挡位可变速前置动力输出装置,包括;壳体、动力输入机构、动力输出机构和动力控制机构;

动力输入机构包括动力输入轴、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动力输入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内,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固定在动力输入轴上;

动力输出机构包括动力输出轴、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动力输出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上,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可转动地安装在动力输出轴上,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啮合,第二主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啮合;

动力控制机构包括换挡机构,换挡机构安装在动力输出轴上并位于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之间,换挡机构至少包括三个工作状态:

第一工作状态下,换挡机构与第一从动轮卡接,第一从动轮通过换挡机构驱动动力输出轴以第一速度转动;

第二工作状态下,换挡机构与第二从动轮卡接,第二从动轮通过换挡机构驱动动力输出轴以第二速度转动;

第三工作状态下,换挡机构与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脱离,动力输出轴无动力供应停止转动。

优选地,第一从动齿轮靠近换挡机构一侧同轴设有第一花键,第二从动齿轮靠近换挡机构一侧同轴设有第二花键;换挡机构包括花键毂和接合套,花键毂固定在动力输出轴上,接合套通过花键套装在花键毂外周,接合套可沿花键毂轴向移动;第一工作状态下,接合套与第一花键卡接,第一从动齿轮驱动接合套转动,接合套通过花键毂带动动力输出轴以第一速度转动,第二工作状态下,接合套与第二花键卡接,第二从动齿轮驱动接合套转动,接合套通过花键毂带动动力输出轴以第二速度转动。

优选地,换挡机构还包括换挡拨叉,换挡拨叉插装在接合套上,换挡拨叉推动接合套沿轴向移动。

优选地,接合套内壁沿周向设有一圈用于容纳润滑液的沟槽。

优选地,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从齿轮的传动比为i1,第二主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的传动比为i2,i1≠i2。

优选地,第一主动齿轮直径小于第二主动齿轮直径,第一从动齿轮直径大于第二从动齿轮直径。

优选地,还包括传动轴,动力控制机构还包括电磁离合器,电磁离合器一侧与传动轴连接,另一侧与动力输入轴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前托架,壳体固定在前托架上。

一种拖拉机,应用了上述的拖拉机双挡位可变速前置动力输出装置。

本发明中,所提出的拖拉机双挡位可变速前置动力输出装置,通过多个转轴和齿轮实现向前的动力输出,可以在拖拉机前部配置农机具,满足了农机具前置配套作业需要,提高了农机化作业水平;并且该前置动力输出装置通过换挡机构切换输出两种转速,满足农机具的多种工作需求,使得拖拉机可以联合作业,适应不同的复杂的作业环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在装置中设有电磁离合器,操作人员可通过驾驶室按钮控制电磁离合器的分离与接合进而控制前置动力输出与否,操作简单且安全迅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拖拉机双挡位可变速前置动力输出装置的外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拖拉机双挡位可变速前置动力输出装置的内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拖拉机双挡位可变速前置动力输出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拖拉机双挡位可变速前置动力输出装置一档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拖拉机双挡位可变速前置动力输出装置二档状态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拖拉机双挡位可变速前置动力输出装置的外部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拖拉机双挡位可变速前置动力输出装置的内部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拖拉机双挡位可变速前置动力输出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拖拉机双挡位可变速前置动力输出装置一档状态下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拖拉机双挡位可变速前置动力输出装置二档状态下的示意图。

参照图1-3,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拖拉机双挡位可变速前置动力输出装置,包括;前托架5、壳体1、动力输入机构、动力输出机构和动力控制机构;壳体1安装在前托架5上,动力输入机构、动力输出机构和动力控制机构安装在壳体1内部;

动力输入机构包括传动轴21、动力输入轴22、第一主动齿轮23和第二主动齿轮24,传动轴21一端与发动机皮带轮连接,另一端与动力输入轴22连接,动力输入轴22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1内且部分伸出壳体1外,动力输入轴22外周设有花键,第一主动齿轮23和第二主动齿轮24与花键配合固定在动力输入轴22上,第一主动齿轮23和第二主动齿轮24与动力输入轴22同步转动,第一主动齿轮23的直径小于第二主动齿轮24的直径;

动力输出机构包括动力输出轴31、第一从动齿轮32和第二从动齿轮33,动力输出轴31与动力输入轴22平行设置,动力输出轴31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1上且部分伸出壳体1外,第一从动齿轮32和第二从动齿轮33可转动地安装在动力输出轴31上,第一从动齿轮32的直径大于第二从动齿轮33的直径,第一主动齿轮23与第一从动齿轮32啮合驱动第一从动齿轮32转动,第二主动齿轮24与第二从动齿轮33啮合驱动第二从动齿轮33转动;

动力控制机构包括换挡机构41,换挡机构41安装在动力输出轴31上并位于第一从动齿轮32和第二从动齿轮33之间,换挡机构41包括花键毂411和接合套412;动力输出轴31外周设有花键,花键毂411通过花键安装在动力输出轴31上,花键毂411外壁设有花键,接合套412内壁设有花键,接合套412内壁与花键毂411外壁通过花键配合,动力输出轴31、花键毂411和接合套412同步转动,第一从动齿轮32靠近换挡机构41一侧凸出有第一花键321,第二从动齿轮33靠近换挡机构41一侧凸出有第二花键331,接合套412可沿花键毂411轴向移动与第一花键321或第二花键331配合,接合套412与第一花键321配合后,接合套412内壁一半与第一花键321配合,另一半与花键毂411外壁花键配合,第一从动齿轮32驱动接合套412转动,接合套412通过花键毂411带动动力输出轴31转动,接合套412与第二花键331配合后,接合套412内壁一半与第二花键331配合,另一半与花键毂411外壁花键配合,第二从动齿轮33驱动接合套412转动,接合套412通过花键毂411带动动力输出轴31转动。

参照图3,换挡机构41还包括换挡拨叉413,换挡拨叉413前端设有弧形结构与接合套412外壁配合,换挡拨叉413可推动接合套412沿其轴向移动,与第一花键321或第二花键331配合;在接合套412内壁沿径向设有一圈沟槽,便于润滑液在接合套412内壁流动。

参照图1-2,动力控制机构还包括电磁离合器42,电磁离合器42包括线圈和衔铁构成,电磁离合器42线圈一侧与传动轴21连接,衔铁一侧与动力输入轴22连接,电磁离合器42通电后线圈和衔铁接合在一起,将传动轴21和动力输入轴22连接起来,传动轴21可带动动力输入轴22转动,电磁离合器42断电后,离合器两侧处于分离状态,传动轴21空转。

动力输入轴22和动力输出轴31均通过圆锥滚子轴承安装在壳体1上,圆锥滚子轴承既能承受在动力传递时产生的径向负荷,也能承受在动力传递时产生的轴向负荷,防止转轴沿轴向窜动。

参照图4-5,本实施例的拖拉机双挡位可变速前置动力输出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中,拖拉机的发动机皮带轮驱动传动轴21转动,操作人员按下按钮使得电磁离合器42通电后,传动轴21与动力输入轴22衔接,传动轴21带动动力输入轴2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主动齿轮23和第二主动齿轮24转动,第一主动齿轮23再驱动第一从动齿轮32转动,第二主动齿轮24再驱动第二从动齿轮33转动;本实施例中的前置动力输出装置包括三个档位:空挡、一档和二挡,当换挡拨叉413推动接合套412位于中间位置既不与第一花键321配合也不与第二花键331配合,第一从动齿轮32和第二从动齿轮33空转,动力输出轴31不转动,为空挡;

参照图4,当换挡拨叉413推动接合套412与第一花键321配合后,接合套412内壁一半与第一花键321配合,另一半与花键毂411外壁花键配合,第一从动齿轮32驱动接合套412转动,接合套412带动花键毂411转动,花键毂411进而带动动力输出轴31转动,第二从动齿轮33空转,为一档,动力输出轴31的第一转动速度为540r/min;动力传递路线:传动轴21→电磁离合器42→动力输入轴22→第一主动齿轮23→第一从动齿轮32→第一花键321→接合套412→花键毂411→动力输出轴31;

参照图5,当换挡拨叉413推动接合套412与第二花键331配合后,接合套412内壁一半与第二花键331配合,另一半与花键毂411外壁花键配合,第二从动齿轮33驱动接合套412转动,接合套412带动花键毂411转动,花键毂411进而带动动力输出轴31转动,第一从动齿轮32空转,为二档,动力输出轴31的第二转动速度为1000r/min;动力传递路线:传动轴21→电磁离合器42→动力输入轴22→第二主动齿轮24→第二从动齿轮33→第二花键331→接合套412→花键毂411→动力输出轴3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