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脱困、侧方位停车以及举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65523发布日期:2018-06-23 00:24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汽车脱困、侧方位停车以及举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专利涉及汽车举升及移动控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脱困、侧方位停车以及举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通过本装置在车辆陷入松软路面时,能够将车辆升起并能自动移出松软路面,也可以作为侧方位停车装置,并具有千斤顶的功能。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中,如果遇到松软路面,例如草地、泥泞的土路等,则会很容易陷入其中并无法驶出,这时只能等待救援,给驾驶带来极大的困扰。另外,在城市狭小的空间进行侧方位停车,也是众多驾驶员面临的难题。

目前,科技人员已经注意这个问题并进行大量研究,但是获得的成果却经不住推敲,即研究的成果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例如:设有遥控器的汽车轮胎陷坑自救脱困器(申请号:201610052544.1)通过在汽车轮胎上装配包含控制机构、顶头机构和锁紧机构等,在车轮陷入泥土时,通过遥控该机构,将车轮顶起。该装置造成以下不利因素:一是增加车轮重量、二是车轮没有空间可以安装、三是结构复杂、四是不能在松软路面上脱困。一种便携式汽车轮胎陷坑自救脱困器(申请号:201610053176.2)在轮胎上安装支撑柱,帮助车辆脱困。该专利的装置安装困难,且脱困效果不明显。

一种汽车底盘(申请号:201620187092.3)在车辆发生陷坑时,通过液压机构,汽车底盘中升起四个万向轮将汽车顶起。一种小汽车的脱困自救方法和装置(申请号:201510859347.6)该装置在发生陷坑时,在汽车尾部升起一个支撑脚将汽车顶起。上述两个专利具有相似性,都无法实现脱困,升起的万向轮或支撑脚还是会陷入松软路面中。

另外,在侧方位停车技术中,一种是利用地方的设施进行停车,另一种是利用车载设备进行停车,但是功能单一。

综上所述,目前还没有专利真正的满足:在汽车发现陷坑时,能自动脱困,并且该装置还能在狭小的空间里,进行侧方位停车,并具有千斤顶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汽车脱困、侧方位停车以及举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通过在汽车底盘设置液压升降机构提供了一种新的汽车脱困解决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汽车脱困装置结构复杂、无法实现的问题。本发明装置在汽车发生陷坑时,具有自动脱困功能;在狭小的空间中,能够进行侧方位停车;并在更换车轮时,具有千斤顶的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汽车脱困、侧方位停车以及举升的控制方法,在汽车底盘下安装4个或4个以上液压升降柱,通过液压升降柱之间的升降运动,使得汽车脱离地面进行向前或向后或向左或向右的移动动作。

上述控制方法包括,步骤一、当汽车受困时,根据受困位置选择汽车的运动方向;

步骤二、决定方向后,闭合和运动方向相反的复位开关,和运动方向相反位置的液压升降柱伸出直至液压升降柱端部的底板接触地面,复位开关断开;

步骤三、闭合和运动方向相同的复位开关,和运动方向相同位置的液压升降柱伸长推动底板的前端向地面移动,直至所有液压升降柱的伸出长度一样,复位开关闭合,车辆被顶离地面;

步骤四、闭合控制出油阀的复位开关,液压升降柱缩回,直至回到初始位置,汽车向决定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步骤五、重复步骤一至四,直至车辆移到理想位置并脱困。控制方法中,液压升降柱对称安装在汽车底盘下,液压升降柱运动时,至少两个及以上液压升降柱同步运动。

脱困过程:车辆前后移动或左右移动皆可脱困。控制移动反方向的2个液压升降柱升起,当底板一端接触地面时停止给液压升降柱供油,换成控制移动方向的2个液压升降柱升起,直至车辆被水平顶起,然后同时打开4个液压升降柱的出油阀并回到初始位置时,停止给出油电磁阀供电,此时车辆已经前进了一段距离,如果反复操作,直至车辆移到满意的位置为止,实现车辆脱困。

侧方位停车过程:中国停车是靠右停车,如果车位空间很小(只能容下一部车),或者是车位边上的空间有限(例如人行道,无法将车移入车位),将车辆行驶到车位旁边,将本装置左侧2个液压升降柱升起,当底板一端接触地面时停止供油,改成控制右侧2个液压升降柱供油,此时右侧两个升降柱升起直至车辆被升起并保持水平,然后同时给4个液压升降柱放油,并让本装置回到初始位置,此时车辆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如此反复操作,直至车辆停入车位中。

千斤顶功能:当需要将车辆顶起时,例如换车轮等,给4个液压升降柱同时供油,直至车辆升起一定高度,松开开关,车辆保持举升状态,当操作完毕时,同时给4个液压举升柱放油,直至本装置回到初始位置。

汽车脱困、侧方位停车以及举升装置,在汽车底盘下部装有多个液压升降柱和底板组成的液压升降机构,液压升降柱的一端连接底板,另一端与汽车底盘连接,收缩后的液压升降柱嵌入在汽车底盘中,展开的液压升降柱支撑汽车脱离地面运动。在车辆底盘下装有一块底板,该底板具有一定的强度,例如合金等,重量轻且具有较高的强度,底板的前后端设有翘角(两边也可以设置),防止在本发明装置工作时,边角陷入地面,在底板的前端装有2个液压升降柱、后端也装有2个液压升降柱,升降柱的一端连接底板、另一端连接汽车底盘。每个升降柱都安装一个进油电磁阀和一个出油电磁阀,控制液压升降柱的升、降。当车辆发生陷坑时,本装置可以实现自动脱困。

上述装置中,每个液压升降柱连接有一个对应的进油阀和出油阀,液压升降机构中设有连接的液压电动机和低压蓄能器,液压电动机通过进油阀和出油阀控制液压升降柱。液压升降机构中设有连接每个液压升降柱出油阀的复位开关K5,复位开关K5并联有液压电动电路,液压电动电路由串联的手动开关K6、高压压力开关K7和液压电动机组成。所述底板可移动地安装在液压升降柱的下方,液压升降机构收缩到底盘时,底板盖住液压升降柱,液压升降柱升起之前底板先移开。所述液压升降柱包括上吊耳、活塞杆及活塞、外壳、限位块和下吊耳,上吊耳是液压升降柱与汽车底盘的连接装置,下吊耳是液压升降柱与底板的连接装置,在液压升降柱的底部安装有压力开关和进出油管。所述底板的前后端设有上翘的圆倒角,圆倒角的前后端设有四个缺口用来安装液压升降柱。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1.在车辆发生陷坑时,车辆可以实现向左、向右、向前、向后等4个方向的脱困,确保汽车快速脱困。2.具有侧方位停车功能。如果车位空间很小(只能容下一部车),或者是车位边上的空间有限(例如人行道,无法将车移入车位)等情况下,本装置可以将车辆向左或向右移动,直至停入车位。3.本发明同时具有千斤顶功能,将车辆顶起,方便车主进行更换车轮等操作。4.本装置具有设计可靠,操作简单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是装配液压升降机构的车辆示意图。

图2是液压升降机构的主视图。

图3是液压升降机构的俯视图。

图4是液压升降柱。

图5是液压升降机构的底板的主视图。

图6是液压升降机构的底板的俯视图。

图7是液压升降机构的液压系统控制图。

图8是液压升降机构的电路系统控制图。

图9是装配液压升降机构(y3、y4)液压升降柱升起时的车辆示意图。

图10是装配液压升降机构(y3、y4)液压升降柱升起(y1、y2)部分升起的车辆示意图。

图11是装配液压升降机构(y1、y2、y3、y4)液压升降柱的活塞杆伸出长度一致的车辆示意图。

图中:a为液压升降机构;y1为左前液压升降柱;y2为右前液压升降柱;y3为右后液压升降柱;y4为左后液压升降柱;1为液压升降柱;2为底板;3为上吊耳;4为活塞杆及活塞;5为外壳;6为限位块;7为下吊耳;8为第一单向阀;9为液压电动机;10为第二单向阀;11为低压蓄能器;d1为左前液压升降柱进油阀;d2为左前液压升降柱出油阀;d3为右前液压升降柱进油阀;d4为右前液压升降柱出油阀;d5为右后液压升降柱进油阀;d6为右后液压升降柱出油阀;d7为左后液压升降柱进油阀;d8为左后液压升降柱出油阀;K1为复位开关(控制d1、d7);K2为复位开关(控制d1、d3);K3为复位开关(控制d7、d5);K4为复位开关(控制d3、d5);K5为复位开关(控制d2、d4、d8、d6);K6为手动开关;K7为高压压力开关;K8为低压压力开关;M为液压电动机;L为灯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图1是装配液压升降机构的车辆示意图,在汽车的底盘下部装有液压升降机构a,该液压升降机构在不运行时,通过控制液压升降柱中的压力油,将该装置收缩在底盘下部,其中液压升降柱在收缩后,是嵌入汽车底盘中,从而避免降低底盘的有效高度和影响汽车的通过性。为了防止灰尘等影响,也可以在液压升降柱的下方安装可以自动移动的盖板,确保该装置的清洁性,在液压升降机构a收缩到底盘时,盖板盖住四个液压升降柱;如果要将液压升降柱升起,则先移开盖板,盖板的移动可以自动控制。

图2是液压升降机构的主视图,图3是液压升降机构的俯视图。该装置由四个液压升降柱和一个底板组成,液压升降柱的一端与底板连接,另一端与汽车底盘连接。液压升降柱与底板和底盘的连接可以采用轴孔式连接,也可以采用万向轮连接方式。

图4是液压升降柱,由上吊耳3、活塞杆及活塞4、外壳5、限位块6、下吊耳7等组成。上吊耳3是液压升降柱与汽车底盘的连接装置,下吊耳7是液压升降柱与本发明的底板连接装置,在液压升降柱的底部安装有压力开关和进出油管,安装限位块6,保护油管接头和压力开关。

图5是液压升降机构的底板的主视图,图6是液压升降机构的底板的俯视图。底板的前后端带有上翘的圆倒角,圆倒角可以有效的防止底板的边缘嵌入松软路面,底板的四周都可以设计成圆倒角,圆倒角的前后端有四个缺口,设计缺口的原因是安装液压升降柱。

图7是液压升降机构的液压系统控制图,液压升降柱有进油阀和出油阀,当进油电磁阀得电时,进油阀打开,压力油进入液压升降柱,则活塞杆及活塞4伸出;当出油电磁阀得电时,出油阀打开,液压升降柱中的压力油流出,则活塞杆及活塞4缩回。液压电动机9的作用是将低压油变成高压油,液压电动机9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单向阀8和10。高压管路中设置高压压力开关K7,当高压系统压力过高时,控制液压电动机断电,停止工作。每个液压升降柱连接有一个对应的进油阀和出油阀,液压升降机构中设有连接的液压电动机和低压蓄能器,液压电动机通过进油阀和出油阀控制液压升降柱。

图8是液压升降机构的电路系统控制图。K1、K2、K3、K4、K5是复位开关,按下开关时触点闭合,松开开关时触点断开。K6是手动开关。复位开关K5连接每个液压升降柱的出油阀(d2、d4、d6和d8),复位开关K5并联有液压电动电路,液压电动电路由串联的手动开关K6、高压压力开关K7和液压电动机组成。

现结合图7和图8,具体论述本发明的操作过程。如果车辆在松软路面发生陷坑而无法移动时,可以通过本装置,在汽车底盘下安装4个或4个以上液压升降柱,通过液压升降柱之间的升降运动,采用汽车脱困、侧方位停车以及举升的控制方法控制车辆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四个方向移动,帮助车辆尽快脱困,文中优选4个液压升降柱。

步骤一、当汽车受困时,根据受困位置选择汽车的运动方向;步骤二、决定方向后,闭合和运动方向相反的复位开关,和运动方向相反位置的液压升降柱伸出直至液压升降柱端部的底板接触地面,复位开关断开;步骤三、闭合和运动方向相同的复位开关,和运动方向相同位置的液压升降柱伸长推动底板的前端向地面移动,直至所有液压升降柱的伸出长度一样,复位开关闭合,车辆被顶离地面;步骤四、闭合控制出油阀的复位开关,液压升降柱缩回,直至回到初始位置,汽车向决定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步骤五、重复步骤一至四,直至车辆移到理想位置并脱困。控制方法中,液压升降柱对称安装在汽车底盘下,液压升降柱运动时,至少两个及以上液压升降柱同步运动。

闭合手动开关K6,则电流:电源正极(12V)→K6(闭合)→K7(闭合)→液压电动机M→电源负极。则液压系统建立高压。当系统压力超过安全值时,K7断开,则液压电动机M停止运转。

脱困方式1:控制车辆向前移动(控制后侧的液压升降柱先伸出一定长度,前侧的液压升降柱伸出相同长度,前后侧的液压升降柱缩回)。闭合复位开关K3,则电流1:电源正极(12V)→K3(闭合)→二极管5→电磁阀d7→电源负极;电流2:电源正极(12V)→K3(闭合)→二极管6→电磁阀d5→电源负极,电磁阀d5和电磁阀d7得电,则右后液压升降柱y3和左后液压升降柱y4的进油阀打开,压力油进入到右后液压升降柱y3和左后液压升降柱y4的液压室中,活塞杆伸出,推动底板的后端向地面移动,直至其接触地面,此时松开复位开关K3,K3开关断开,则电磁阀d5和电磁阀d7失电,右后液压升降柱y3和左后液压升降柱y4的进油阀、出油阀关闭。车辆状态如图9所示。

闭合复位开关K2,则电流1:电源正极(12V)→K2(闭合)→二极管2→电磁阀d1→电源负极;电流2:电源正极(12V)→K2(闭合)→二极管3→电磁阀d3→电源负极,电磁阀d1和电磁阀d3得电,则左前液压升降柱y1和右前液压升降柱y2的进油阀打开,压力油进入到左前液压升降柱y1和右前液压升降柱y2的液压室中,活塞杆伸出,推动底板的前端向地面移动,直至y1、y2和y3、y4的活塞杆伸出长度一样,即车辆保持与地面平行,此时松开复位开关K2,K2开关断开,则电磁阀d1和电磁阀d3失电,左前液压升降柱y1和右前液压升降柱y2的进油阀、出油阀关闭。车辆被顶离地面。车辆状态如图11所示。

闭合复位开关K5,则电流:电源正极(12V)→K5(闭合)→电磁阀d2、电磁阀d4、电磁阀d6、电磁阀d8→电源负极;电磁阀d2、电磁阀d4、电磁阀d6和电磁阀d8得电,则左前液压升降柱y1、右前液压升降柱y2、右后液压升降柱y3和左后液压升降柱y4的出油阀都打开,左前液压升降柱y1、右前液压升降柱y2、右后液压升降柱y3和左后液压升降柱y4的压力油流出,则每个液压升降柱的活塞杆及活塞4缩回,直至液压升降柱回到初始位置。则汽车前移了一段距离,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如此反复操作,直至车辆移到理想位置并脱困。断开手动开关K6,本发明装置停止工作,并恢复到初始位置,如图1所示。

脱困方式2:控制车辆向后移动(控制前侧的液压升降柱先伸出一定长度,后侧的液压升降柱伸出相同长度,前后侧的液压升降柱缩回)。闭合复位开关K2,则电流1:电源正极(12V)→K2(闭合)→二极管2→电磁阀d1→电源负极;电流2:电源正极(12V)→K2(闭合)→二极管3→电磁阀d3→电源负极,电磁阀d1和电磁阀d3得电,则左前液压升降柱y1和右前液压升降柱y2的进油阀打开,压力油进入到左前液压升降柱y1和右前液压升降柱y2的液压室中,活塞杆伸出,推动底板的前端向地面移动,直至其接触地面,此时松开复位开关K2,K2开关断开,则电磁阀d1和电磁阀d3失电,左前液压升降柱y1和右前液压升降柱y2的进油阀、出油阀关闭。

闭合复位开关K3,则电流1:电源正极(12V)→K3(闭合)→二极管5→电磁阀d7→电源负极;电流2:电源正极(12V)→K3(闭合)→二极管6→电磁阀d5→电源负极,电磁阀d5和电磁阀d7得电,则右后液压升降柱y3和左后液压升降柱y4的进油阀打开,压力油进入到右后液压升降柱y3和左后液压升降柱y4的液压室中,活塞杆及活塞4伸出,推动底板的前端向地面移动,直至y3、y4和y1、y2的活塞杆及活塞4伸出长度一样,即车辆保持与地面平行,此时松开复位开关K3,K3开关断开,则电磁阀d5和电磁阀d7失电,右后液压升降柱y3和左后液压升降柱y4的进油阀、出油阀关闭。车辆被顶离地面。

闭合复位开关K5,则电流:电源正极(12V)→K5(闭合)→电磁阀d2、电磁阀d4、电磁阀d6、电磁阀d8→电源负极;电磁阀d2、电磁阀d4、电磁阀d6和电磁阀d8得电,则左前液压升降柱y1、右前液压升降柱y2、右后液压升降柱y3和左后液压升降柱y4的出油阀都打开,左前液压升降柱y1、右前液压升降柱y2、右后液压升降柱y3和左后液压升降柱y4的压力油流出,则每个液压升降柱的活塞杆及活塞4缩回,直至液压升降柱回到初始位置。则汽车前移了一段距离。如此反复操作,直至车辆移到理想位置并脱困。断开手动开关K6,本发明装置停止工作,并恢复到初始位置,如图1所示。

脱困方式3:控制车辆向左移动(控制右侧的液压升降柱先伸出一定长度,左侧的液压升降柱伸出相同长度,左右侧的液压升降柱缩回)。闭合复位开关K4,则电流1:电源正极(12V)→K4(闭合)→二极管8→电磁阀d3→电源负极;电流2:电源正极(12V)→K4(闭合)→二极管7→电磁阀d5→电源负极,电磁阀d3和电磁阀d5得电,则右前液压升降柱y2和右后液压升降柱y3的进油阀打开,压力油进入到右前液压升降柱y2和右后液压升降柱y3的液压室中,活塞杆及活塞4伸出,推动底板的右侧向地面移动,直至其接触地面,此时松开复位开关K4,K4开关断开,则电磁阀d3和电磁阀d5失电,右前液压升降柱y2和右后液压升降柱y3的进油阀、出油阀关闭。

闭合复位开关K1,则电流1:电源正极(12V)→K1(闭合)→二极管1→电磁阀d1→电源负极;电流2:电源正极(12V)→K1(闭合)→二极管4→电磁阀d7→电源负极,电磁阀d1和电磁阀d7得电,则左前液压升降柱y1和左后液压升降柱y4的进油阀打开,压力油进入到左前液压升降柱y1和左后液压升降柱y4的液压室中,活塞杆及活塞4伸出,推动底板的左侧向地面移动,直至y1、y4和y2、y3的活塞杆及活塞4伸出长度一样,即车辆保持与地面平行,此时松开复位开关K1,K1开关断开,则电磁阀d1和电磁阀d7失电,左前液压升降柱y1和左后液压升降柱y4的进油阀、出油阀关闭。车辆被顶离地面。

闭合复位开关K5,则电流:电源正极(12V)→K5(闭合)→电磁阀d2、电磁阀d4、电磁阀d6、电磁阀d8→电源负极;电磁阀d2、电磁阀d4、电磁阀d6和电磁阀d8得电,则左前液压升降柱y1、右前液压升降柱y2、右后液压升降柱y3和左后液压升降柱y4的出油阀都打开,左前液压升降柱y1、右前液压升降柱y2、右后液压升降柱y3和左后液压升降柱y4的压力油流出,则每个液压升降柱的活塞杆及活塞4缩回,直至液压升降柱回到初始位置。则汽车前移了一段距离。如此反复操作,直至车辆移到理想位置并脱困。断开手动开关K6,本发明装置停止工作,并恢复到初始位置,如图1所示。

脱困方式4:控制车辆向右移动(控制左侧的液压升降柱先伸出一定长度,右侧的液压升降柱伸出相同长度,左右侧的液压升降柱缩回)。闭合复位开关K1,则电流1:电源正极(12V)→K1(闭合)→二极管1→电磁阀d1→电源负极;电流2:电源正极(12V)→K1(闭合)→二极管4→电磁阀d7→电源负极,电磁阀d1和电磁阀d7得电,则左前液压升降柱y1和左后液压升降柱y4的进油阀打开,压力油进入到左前液压升降柱y1和左后液压升降柱y4的液压室中,活塞杆伸出,推动底板的左侧向地面移动,直至其接触地面,此时松开复位开关K1,K1开关断开,则电磁阀d1和电磁阀d7失电,左前液压升降柱y1和左后液压升降柱y4的进油阀、出油阀关闭。

闭合复位开关K4,则电流1:电源正极(12V)→K4(闭合)→二极管8→电磁阀d3→电源负极;电流2:电源正极(12V)→K4(闭合)→二极管7→电磁阀d5→电源负极,电磁阀d3和电磁阀d5得电,则右前液压升降柱y2和右后液压升降柱y3的进油阀打开,压力油进入到右前液压升降柱y2和右后液压升降柱y3的液压室中,活塞杆输出,推动底板的右侧向地面移动,直至y2、y3和y1、y4的活塞杆输出长度一样,即车辆保持与地面平行,此时松开复位开关K1,K1开关断开,则电磁阀d3和电磁阀d5失电,右前液压升降柱y2和右后液压升降柱y3的进油阀、出油阀关闭。车辆被顶离地面。

闭合复位开关K5,则电流:电源正极(12V)→K5(闭合)→电磁阀d2、电磁阀d4、电磁阀d6、电磁阀d8→电源负极;电磁阀d2、电磁阀d4、电磁阀d6和电磁阀d8得电,则左前液压升降柱y1、右前液压升降柱y2、右后液压升降柱y3和左后液压升降柱y4的出油阀都打开,左前液压升降柱y1、右前液压升降柱y2、右后液压升降柱y3和左后液压升降柱y4的压力油流出,则每个液压升降柱的活塞杆及活塞4缩回,直至液压升降柱回到初始位置。则汽车前移了一段距离。如此反复操作,直至车辆移到理想位置并脱困。断开手动开关K6,本发明装置停止工作,并恢复到初始位置,如图1所示。

当本发明装置在工作时,只要液压升降柱进入压力油,则低压开关K8闭合,则:电源(12V)→K8(闭合)→闪光控制器→L→电源负极;闪光控制器控制灯泡L周期性闪烁,提示本发明装置在工作中;当液压升降柱回到初始位置时,则低压开关K8断开,灯泡停止闪烁。

侧方位停车功能:当车辆右侧停车时,如果停车位比车稍长时,或者空间有限,无法停入车位时,则可以使用本发明装置,将车停入车位,侧方位停车方法与“脱困方式4”相同,车辆驶出停车位的方法与“脱困方式3”相同。

千斤顶功能:当需要将车辆顶起时,例如需要给车辆换胎等,则同时闭合K2和K3,或者同时闭合K1和K4,直至车辆顶起,如图11所示。如果是闭合K2和K3,则电流1:电源正极(12V)→K2(闭合)→二极管2→电磁阀d1→电源负极;电流2:电源正极(12V)→K2(闭合)→二极管3→电磁阀d3→电源负极;电流3:电源正极(12V)→K3(闭合)→二极管6→电磁阀d5→电源负极;电流4:电源正极(12V)→K3(闭合)→二极管5→电磁阀d7→电源负极。电磁阀d1、电磁阀d3、电磁阀d5、电磁阀d7同时得电,为左前液压升降柱y1、右前液压升降柱y2、右后液压升降柱y3和左后液压升降柱y4的进油阀打开,4个液压升降柱的活塞杆伸出,通过底板将汽车顶起。

如果是闭合K1和K4,则电流1:电源正极(12V)→K1(闭合)→二极管1→电磁阀d1→电源负极;电流2:电源正极(12V)→K1(闭合)→二极管4→电磁阀d7→电源负极;电流3:电源正极(12V)→K4(闭合)→二极管8→电磁阀d3→电源负极;电流4:电源正极(12V)→K4(闭合)→二极管7→电磁阀d5→电源负极。电磁阀d1、电磁阀d7、电磁阀d3、电磁阀d5同时得电,为左前液压升降柱y1、左后液压升降柱y4、右前液压升降柱y2和右后液压升降柱y3的进油阀打开,4个液压升降柱的活塞杆伸出,通过底板将汽车顶起。

如果要将汽车降下来,则闭合复位开关K5,则电流:电源(12V)→K5(闭合)→电磁阀d2、电磁阀d4、电磁阀d6、电磁阀d8→电源负极;电磁阀d2、电磁阀d4、电磁阀d6和电磁阀d8得电,则左前液压升降柱y1、右前液压升降柱y2、右后液压升降柱y3和左后液压升降柱y4的出油阀都打开,左前液压升降柱y1、右前液压升降柱y2、右后液压升降柱y3和左后液压升降柱y4的压力油流出,则每个液压升降柱的活塞杆缩回,直至液压升降柱回到初始位置,汽车落下来。断开手动开关K6,液压电动机断电,本发明装置停止工作,如图1所示。

本发明还可以经过改装后,在底板下增加耐磨材料,当制动踏板行程到90%时,本装置与地面接触,但此时要控制液压减震器中的油压,确保本发明的底板与地面接触并摩擦,同时车辆不能被顶起。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