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系统及飞行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0014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动力系统及飞行汽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力系统及飞行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有关飞行汽车的技术越发成熟。现有的飞行汽车通常采用前后四涵道的结构。传统的涵道风扇动力系统主要采用的是电机直接驱动或者是采用一级的同步带轮传动,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实用性,并且,具有减速,变速等基本功能。但是这种单一传动系统用于飞行汽车并不能满足飞行汽车的使用需求。这是因为前置或后置的两个涵道风扇很难达到真正同步,即使能通过其他的控制方式来实现同步转动,也会增加结构的复杂性,并增加飞行汽车的重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多涵道风扇同步运行的动力系统及飞行汽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系统,包括:涵道动力单元,每个涵道动力单元包括第一涵道风扇和第二涵道风扇,其中,第一涵道风扇和第二涵道风扇分别通过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与发动机传动连接以使第一涵道风扇和第二涵道风扇同步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分别通过第一主动皮带轮和第二主动皮带轮与发动机传动连接,其中,第一主动皮带轮和第二主动皮带轮的外径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主动皮带轮和第二主动皮带轮套设在发动机的输出轴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动力系统还包括分别与第一涵道风扇和第二涵道风扇连接并同轴设置的第一从动轴和第二从动轴,其中,第一涵道风扇和第二涵道风扇分别通过第一从动轴和第二从动轴与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传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动力系统还包括分别套设在第一从动轴和第二从动轴上的第一从动皮带轮和第二从动皮带轮,其中,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分别套设在第一从动皮带轮和第二从动皮带轮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从动皮带轮和第二从动皮带轮的外径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动力系统还包括与第一涵道风扇和第二涵道风扇同步转动的第三涵道风扇和第四涵道风扇,其中,第三涵道风扇和第四涵道风扇分别通过第三同步带和第四同步带与发动机传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发动机进一步与减速器同轴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发动机通过联轴器与减速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一种飞行汽车,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动力系统,第一涵道风扇和第二涵道风扇关于所述飞行汽车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动力系统包括两个涵道动力单元,两个涵道动力单元分别靠近飞行汽车的车头和车尾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动力系统及飞行汽车,通过将至少两个涵道风扇通过同步带与发动机传动连接,使得至少两个涵道风扇同步转动,保证上述涵道风扇提供的升力保持一致;并且,涵道风扇与发动机通过同步带连接的方式使得该动力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安装,不但能够减轻传动系统的重量,而且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飞行汽车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动力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系统。该动力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涵道动力单元,每个涵道动力单元可以包括沿飞行汽车横向方向A对称设置的第一涵道风扇1和第二涵道风扇11,其中,第一涵道风扇1和第二涵道风扇11分别通过第一同步带4和第二同步带41与发动机9传动连接以使第一涵道风扇1和第二涵道风扇11同步转动。

也就是说,第一涵道风扇1和第二涵道风扇11可以关于飞行汽车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应该可以理解,上述横向方向A指的是从飞行汽车一侧车门指向另一侧车门的方向。换句话说,第一涵道风扇1和第二涵道风扇11可以以与车轮的设置方式相类似的方式设置在飞行汽车沿横向方向A的两个端部。此外,上述涵道动力单元可以构造为一个,也可以构造为多个。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飞行汽车中包括一个涵道动力单元,每个涵道动力单元包括四个与发动机9传动连接并同步转动的涵道风扇。或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飞行汽车中可以包括两个涵道动力单元,两个涵道动力单元分别靠近飞行汽车的车头和车尾设置。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

在该实施例中,上述动力系统通过将多个涵道风扇通过同步带与发动机9传动连接,使得多个涵道风扇同步转动,保证上述涵道风扇提供的升力保持一致;并且,涵道风扇与发动机9通过同步带连接的方式使得该动力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安装,不但能够减轻传动系统的重量,而且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再次参照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同步带4和第二同步带41分别通过第一主动皮带轮5和第二主动皮带轮6与发动机9传动连接,其中,第一主动皮带轮5和第二主动皮带轮6的外径相等。这样,第一主动皮带轮5和第二主动皮带轮6分别通过各自的同步带将动力传递至相应的涵道风扇,使相应的涵道风扇转动。并且,由于第一主动皮带轮5和第二主动皮带轮6的外径相等,可以确保从发动机9通过第一主动皮带轮5和第二主动皮带轮6传递至相应的涵道风扇的动力相等,这样,第一涵道风扇1和第二涵道风扇11以相同的速度转动,为飞行汽车提供相同的升力。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主动皮带轮5和第二主动皮带轮6套设在发动机9的输出轴10上。具体地,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一主动皮带轮5和第二主动皮带轮6通过轴承与输出轴10连接,这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而定,本实用新型不对其具体连接方式进行限定,只需要第一主动皮带轮5和第二主动皮带轮6可以发动机9产生的动力传递至第一涵道风扇1和第二涵道风扇11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上述动力系统还包括分别与第一涵道风扇1和第二涵道风扇连接11并同轴设置的第一从动轴2和第二从动轴21,其中,第一涵道风扇1和第二涵道风扇11分别通过第一从动轴2和第二从动轴21与第一同步带4和第二同步带41传动连接。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上述动力系统还包括分别套设在第一从动轴2和第二从动轴21上的第一从动皮带轮3和第二从动皮带轮31,其中,第一同步带4和第二同步带41分别套设在第一从动皮带轮3和第二从动皮带轮31上。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在传动过程中皮带发生打滑等问题而影响第一涵道风扇1和第二涵道风扇11的同步性,进一步提高动力系统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从动皮带轮3和第二从动皮带轮31的外径相等。这样,可以进一步确保从发动机9传递至第一涵道风扇1和第二涵道风扇11的动力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上述动力系统还包括与第一涵道风扇1和第二涵道风扇11同步转动的第三涵道风扇和第四涵道风扇,其中,第三涵道风扇和第四涵道风扇分别通过第三同步带和第四同步带与发动机9传动连接。也就是说,一个发动机9可以同时带动四个同步旋转的涵道风扇。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发动机9也可以带动诸如2个或3个涵道风扇转动,这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而定,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发动机9进一步与减速器7同轴连接。以通过减速器7进行减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发动机9通过联轴器8与减速器7连接。由于在安装过程中很难保证发动机9的输出轴10与减速器的输入轴同心,联轴器8的使用可以消除这种不同心所带来的各种负面的影响,以保障动力系统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飞行汽车,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涉及的动力系统,第一涵道风扇和第二涵道风扇关于所述飞行汽车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动力系统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涵道动力单元。具体地,两个涵道动力单元分别靠近飞行汽车的车头和车尾设置。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动力系统包括沿垂直于横向方向A的纵向方向对称设置的两个涵道动力单元。应该理解的是,此处纵向方向指的是:沿车头和车尾连线的方向。换句话说,纵向方向为车头或车尾中的一者指向另一者的方向。

再次参照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动机9为整个飞行汽车的涵道风扇提供了动力来源,发动机9主要通过的皮带传动的方式给涵道风扇提供动力。发动机9通过联轴器8与减速器7连接在一起,联轴器8的主要作用是:由于安装过程中很难保证发动机的输出轴10与减速器7的输入轴同心,联轴器8的使用可以消除这种不同心所带来的各种负面的影响。保证了发动机9的可靠持续的运行。减速器7的输出轴与输出轴10连接在一起,输出轴10上安装有轴承、第一主动皮带轮5、第二主动皮带轮6等零件,它们组成一套主动轴动力系统,并且通过轴承座固定在车体上。第一主动皮带轮5和第二主动皮带轮6分别通过各自的同步带,将动力传送到两个涵道风扇的第一从动皮带轮3和第二从动皮带轮31上。这样就为涵道风扇提供了动力来源。由于第一主动皮带轮5和第二主动皮带轮6一样大,并且第一从动皮带轮3和第二从动皮带轮31也一样大,当动力从发动机9通过同步带传动过来速度就会保持一致。这样就保证了前置和/或后置的两个涵道风扇提供的升力一致,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上述飞行汽车涵道风扇的动力传动系统,能够充分的保证前置和/或后置的两个涵道风扇提供的升力一致,而且控制起来也很方便,结构紧凑,整套系统的重量较轻。非常适用于飞行汽车这种对重量要求较轻的飞行器。同步带轮的使用保证了发动机传递给涵道风扇的功率。

当然,应该可以理解的是,除飞行汽车以外,该动力系统也可以应用于其他要求整体重量较轻的飞行器。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最大限度的张紧同步带,这样才能有效的传递力,保证涵道风扇的持续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