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接车前A型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4379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铰接车前A型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铰接车前A型架结构,属于自卸车悬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铰接车以优秀的通过能力得到采矿业的青睐,其强大的越野性能对悬架结构有了更高的要求。因前桥对传动系空间的要求过高,造成了前桥悬架系统的布置更为紧凑;针对此种状况,铰接车厂家往往采用两种方式:一、定制化变速箱与分动箱,每个厂家结构形式不一,此种厂家为Volvo、CAT,全套系统独立研发,前期投入成本巨大;二、变速箱兼容分动功能,为前悬节省空间,此种厂家为斗山、小松。相比而言,第二种结构布置更灵活多变,此种结构多为由法兰与轮边减速器轮毂连接,变速箱与轮边减速器通过传动轴连接。同时为了考虑车辆的稳定性,大多采用横向稳定拉杆与A型架连接;某些铰接车为了前桥的稳定,采用布置悬架横向稳定拉杆的方式,但多置于A型架后下侧,虽保证车辆的稳定,却极大的牺牲了车辆的通过性与越野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铰接车前A型架结构,以解决现有A型架布置导致通过性能差的问题,同时在此种基础上,提高A型架的承载能力,使悬架系统更安全可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铰接车前A型架结构,包括头部、左半壳、右半壳、左轮毂连接法兰、左油缸连接支座、稳定杆、右油缸连接支座、右轮毂连接法兰;

所述头部后部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左半壳,所述头部后部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右半壳,所述左半壳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右半壳的左端,所述左半壳后部、所述右半壳组合形成倒置的U 型;

所述头部前部侧壁从左向右开设一轴承座孔,所述头部后部顶壁上对称开设两个凹槽;所述左半壳后部、所述右半壳后部均分别从左向右开设左轮毂通孔、右轮毂通孔;

所述左轮毂连接法兰固定设置在所述左轮毂通孔的左端,所述右轮毂连接法兰固定设置在所述右轮毂通孔的右端,所述左轮毂连接法兰、所述右轮毂连接法兰、所述左轮毂通孔和所述右轮毂通孔同轴,所述左轮毂连接法兰、所述右轮毂连接法兰上均分别由左向右开设若干个定位销孔;所述稳定杆固定设置在所述右半壳上,所述右油缸连接支座、所述左油缸连接支座对称地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右半壳、所述左半壳上,所述右油缸连接支座位于所述右轮毂通孔的上方,所述稳定杆位于所述右油缸连接支座的前侧。

进一步地,所述头部的外形为A字型,所述凹槽的外形为肺叶形,两个所述凹槽上由上向下均分别开设一漏水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左轮毂连接法兰左端、所述右轮毂连接法兰的右端分别开设若干个沿左轮毂通孔26轴心等间距分布的梯形槽。

进一步地,所述头部上由上向下开设一轴承润滑孔,所述轴承润滑孔连通所述轴承座孔。

进一步地,所述头部包括两个连接段一,两个所述连接段一对称固定设置在所述头部后部的两端,

所述左半壳包括连接段二,所述右半壳包括连接段三,所述连接段二位于所述左半壳左前方,所述连接段三位于所述右半壳右前方,所述连接段一外形为直线段转弧线段,所述连接段二和所述连接段三外形为弧线段转直线段。

进一步地,所述左轮毂连接法兰上、所述右轮毂连接法兰上均开设一止口,所述左轮毂通孔、所述右轮毂通孔外侧壁下方开设一传动轴拆卸口,所述传动轴拆卸口为喇叭形。

进一步地,所述头部、所述左半壳、所述右半壳的连接处开设一门型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左油缸连接支座、所述右油缸连接支座、所述稳定杆的横截面为U型,所述稳定杆包括两个支柱,两个支柱相互平行且由左向右对称开设两个车架通孔,所述左油缸连接支座、所述右油缸连接支座上由前向后对称开设两个支座通孔,两个所述支座通孔同轴。

进一步地,所述头部、所述左半壳、所述右半壳之间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横向拉杆前置上置的方式,可保障车辆具有良好的通过性能;同时,将头部润滑油口上置,减少了泥沙对润滑油口的干扰,增加了维护性能;在A型架头部进行骨架设计,有助于车辆轻量化设计,同时优化了铸造结构,提高了铸造质量;前A型架头部与左右半壳的连接采用了弧线转直线的机构,将A型架的焊接工艺进行了优化,有助于提高焊接效率,增加了整体焊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段处的横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左油缸连接支座的横截面图。

附图中标记含义,1-头部;2-左半壳;3-右半壳;4-门型通孔;11-轴承润滑孔;12-凹槽;13-连接段一;14-轴承座孔;21-连接段二;22-左轮毂连接法兰;23-止口;24-传动轴拆卸口;25-左油缸连接支座;26-左轮毂通孔;27-支座通孔;31-连接段三;32-稳定杆;33- 右油缸连接支座;34-右轮毂连接法兰;35-右轮毂通孔;36-车架通孔;121-漏水通孔;221- 定位销孔;222-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铰接车前A型架结构,整体成塔形,包括头部1、左半壳2、右半壳3、左轮毂连接法兰22、左油缸连接支座25、稳定杆32、右油缸连接支座33、右轮毂连接法兰34;

所述头部1后部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左半壳2,所述头部1后部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右半壳3,所述左半壳2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右半壳3的左端,所述左半壳2后部、所述右半壳3组合形成倒置的U型;

所述头部1前部侧壁从左向右开设一轴承座孔14,所述头部1后部顶壁上对称开设两个凹槽12;所述左半壳2后部、所述右半壳3后部均分别从左向右开设左轮毂通孔26、右轮毂通孔35;

所述左轮毂连接法兰22固定设置在所述左轮毂通孔26的左端,所述右轮毂连接法兰34 固定设置在所述右轮毂通孔35的右端,所述左轮毂连接法兰22、所述右轮毂连接法兰34、所述左轮毂通孔26和所述右轮毂通孔35同轴,所述左轮毂连接法兰22、所述右轮毂连接法兰34上均分别由左向右开设二十个定位销孔221,所述左半壳2、右半壳3通过左轮毂连接法兰22、右轮毂连接法兰34连接轮边减速器;所述稳定杆32固定设置在所述右半壳3上,所述右油缸连接支座33、所述左油缸连接支座25对称地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右半壳3、所述左半壳2上,所述右油缸连接支座33位于所述右轮毂通孔35的上方,所述稳定杆32位于所述右油缸连接支座33的前侧。

优先地,所述头部1的外形为A字型,所述凹槽12的外形为肺叶形,凹槽12使头部整体成骨架型设计,整体厚度均匀,且质量轻便,在保证轻量化的同时,保证了整体铸造性能;两个所述凹槽12上由上向下均分别开设一漏水通孔121,将A型架头部1整体作成骨架型设计,且A型架头部1左右对称,整体厚度均匀;

优先地,所述左轮毂连接法兰22左端、所述右轮毂连接法兰34的右端对称地分别开设三个沿左轮毂通孔26轴心等间距分布的梯形槽222,通过梯形槽的设计,大大增强了轮毂拆卸的快捷性能。

优先地,所述头部1上由上向下开设一轴承润滑孔11,所述轴承润滑孔11连通所述轴承座孔14,可以连接润滑管线通过手动或自动加注的方式对轴承进行润滑,以提高头部1轴承的润滑度,且不受泥沙的干扰。

优先地,所述头部1包括两个连接段一13,两个所述连接段一13对称固定设置在所述头部1后部的两端,

所述左半壳2包括连接段二21,所述右半壳3包括连接段三31,所述连接段二21位于所述左半壳2左前方,所述连接段三31位于所述右半壳3右前方,所述连接段一13外形为直线段转弧线段,所述连接段二21和所述连接段三31外形为弧线段转直线段,所述A型架头部1与左半壳2、右半壳3通过连接段一13、连接段二21、连接段三31焊接构成开口式箱型结构。

优先地,所述左轮毂连接法兰22上、所述右轮毂连接法兰34上均开设一止口23,通过止口定位,降低了法兰连接螺栓的受力;所述左轮毂通孔26、所述右轮毂通孔35外侧壁下方开设一传动轴拆卸口24,所述传动轴拆卸口24为喇叭形,传动轴拆卸口24的设置为传动轴的拆卸和传动轴的润滑提供了方便,有效的减少了拆卸时间,节省了车辆的维护成本,增加了整车的维护性能。

优先地,所述头部1、所述左半壳2、所述右半壳3的连接处开设一门型通孔4,本实用新型整体成开口箱型结构,实现A型架轻量化同时,承载最大化;同时有效减轻悬架质量,开口结构避免焊道集中及交叉,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刚度和强度。

优先地,所述左油缸连接支座25、所述右油缸连接支座33、所述稳定杆32的横截面为 U型,所述稳定杆32包括两个支柱,两个支柱长度相等、相互平行且由左向右对称开设两个车架通孔36,所述左油缸连接支座25、所述右油缸连接支座33上由前向后对称开设两个支座通孔27,两个所述支座通孔27同轴,稳定杆连接部件32通过两个支柱与车架连接,稳定车辆,且此部件位于A型架上部1,避免了若稳定杆32位于本实用新型下部对障碍物进行碰撞所造成的危险事故,同时对车辆的通过性能进行了优化。

优先地,所述头部1、所述左半壳2、所述右半壳3之间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