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霜系统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3285发布日期:2018-07-11 00:00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霜系统和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人们在挑选汽车时,驾驶安全一般都是影响人们购车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雨天或寒冷天气进行驾驶时,由于车内湿度和温度相对较高,而外部的温度相对较低,这样在车门玻璃上容易凝结水雾,使驾驶员透过车门玻璃无法清晰的观测到后视镜,严重影响驾驶安全。

现有技术中,在汽车内通常设有朝向于车门玻璃的侧除霜出风口,用于对车门玻璃进行吹风,以使车门玻璃上的水雾快速蒸发,但是,由于侧除霜出风口的大小、角度等因素的限制,使侧除霜出风口无法完全解决车门玻璃上的水雾,使其在打开除霜出风口的情况下,车门玻璃上还会凝结有部分水雾,严重影响驾驶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除霜系统和汽车,主要目的是用于去除车门玻璃上的水雾,保证车门玻璃的透光性,方便驾驶员能够透过车门玻璃清晰的观察到车外的后视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霜系统,包括:

车门玻璃和电源,所述车门玻璃具有观察区域,所述观察区域内铺设有加热线圈,所述加热线圈连接于所述电源,所述加热线圈用于对所述观察区域加热。

进一步的,所述车门玻璃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所述加热线圈铺设于所述第一玻璃层和所述第二玻璃层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线圈朝向于所述第二玻璃层的一侧还具有防化膜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玻璃层、所述加热线圈、所述防化膜层和所述第二玻璃层之间采用热熔方式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观察区域为圆形区域或矩形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线圈和所述电源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导线上设有控制开关,当所述控制开关闭合时,所述加热线圈与所述电源之间处于导通状态,当所述控制开关打开时,所述加热线圈与所述电源之间处于断开状态,其中,所述控制开关处于常开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开关连接于所述整车控制器,所述整车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控制开关的打开或闭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除霜系统,还包括:

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连接于所述控制开关,所述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车门玻璃上,用于检测所述车门玻璃的表面湿度,当所述车门玻璃的表面湿度大于预设湿度时,则控制所述控制开关闭合。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线圈由钨丝盘绕而成,其中,所述加热线圈中钨丝直径为0.2-0.5毫米。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除霜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霜系统,用于去除车门玻璃上的水雾,保证车门玻璃的透光性,方便驾驶员能够透过车门玻璃清晰的观察到车外的后视镜,而现有技术中,在汽车内通常设有朝向于车门玻璃的侧除霜出风口,用于对车门玻璃进行吹风,以使车门玻璃上的水雾快速蒸发,但是,由于侧除霜出风口的大小、角度等因素的限制,使侧除霜出风口无法完全解决车门玻璃上的水雾,使其在打开除霜出风口的情况下,车门玻璃上还会凝结有部分水雾,严重影响驾驶安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除霜系统包括:车门玻璃和电源,车门玻璃具有观察区域,观察区域内铺设有加热线圈,加热线圈连接于电源,加热线圈用于对观察区域加热。当车门玻璃上形成水雾时,可以通过加热线圈对车门玻璃中的观察区域进行加热,以加快观察区域内水雾的蒸发速度,使观察区域干净清洁,这样驾驶员就可以透过观察区域清晰的观察到车外后视镜里的内容,保证了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除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除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除霜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霜系统,包括:

车门玻璃1和电源2,车门玻璃1具有观察区域11,观察区域11内铺设有加热线圈12,加热线圈12连接于电源2,加热线圈12用于对观察区域11加热。

其中,车门玻璃1设置在车门3上,驾驶员透过车门玻璃1可以观察车外的环境,当将车门玻璃1摇下来时,还可以通风透气;其中,车门玻璃1上的观察区域11可以设置在驾驶员的人眼与后视镜之间,当车窗关闭时,驾驶员透过车门玻璃1的观察区域11能够观察后视镜内的情况,所以车门玻璃1上的观察区域11需要实时的保证干净清洁,以保证驾驶员能够实时的观察后视镜情况,其中,观察区域11的面积、位置可以根据不同的车型进行设计,在此不作限定。

其中,车门玻璃1的观察区域11内铺设有加热线圈12,该加热线圈12可以由电阻丝组成,加热线圈12连接于电源2,当加热线圈12通电后,加热线圈12将会发热,使车门玻璃1中观察区域11的温度升高,以提高观察区域11内水雾的蒸发速度,以方便驾驶员透过观察区域11观察车外的后视镜,其中,加热线圈12中电阻丝的直径一般可以设置为0.2至0.5毫米,由于电阻丝的直径较小,所以驾驶员在透过观察区域11观看后视镜时,加热线圈12对驾驶员的观察视野的影响较小,另外,电阻丝的颜色可以为银白色。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霜系统,用于去除车门玻璃上的水雾,保证车门玻璃的透光性,方便驾驶员能够透过车门玻璃清晰的观察到车外的后视镜,而现有技术中,在汽车内通常设有朝向于车门玻璃的侧除霜出风口,用于对车门玻璃进行吹风,以使车门玻璃上的水雾快速蒸发,但是,由于侧除霜出风口的大小、角度等因素的限制,使侧除霜出风口无法完全解决车门玻璃上的水雾,使其在打开除霜出风口的情况下,车门玻璃上还会凝结有部分水雾,严重影响驾驶安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除霜系统包括:车门玻璃和电源,车门玻璃具有观察区域,观察区域内铺设有加热线圈,加热线圈连接于电源,加热线圈用于对观察区域加热。当车门玻璃上形成水雾时,可以通过加热线圈对车门玻璃中的观察区域进行加热,以加快观察区域内水雾的蒸发速度,使观察区域干净清洁,这样驾驶员就可以透过观察区域清晰的观察到车外后视镜里的内容,保证了行车安全。

上述加热线圈12在车门玻璃1上可以有多种设置方式,如图3所示,可选地,车门玻璃1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玻璃层13和第二玻璃层14,加热线圈12铺设于第一玻璃层13和第二玻璃层14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玻璃层13可以设置于车门玻璃1靠近于车外的一侧,而第二玻璃层14可以设置于车门玻璃1靠近于车内的一侧,加热线圈12设置于第一玻璃层13和第二玻璃层14之间,这样可以通过第一玻璃层13和第二玻璃层14对加热线圈12进行保护,提高了加热线圈12的使用寿命,其中,第一玻璃层13和第二玻璃层14相互密闭的贴合连接,避免第一玻璃层13和第二玻璃之间渗入水雾,对加热线圈12造成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线圈12朝向于所述第二玻璃层14的一侧还具有防化膜层15。本实施例中,防化膜层15用于粘接第一玻璃层13和第二玻璃层14,当第一玻璃层13或第二玻璃层14发生破碎时,破碎形成的玻璃碎片将会粘接在防化膜层15上,不会飞溅出去,避免对人们造成损伤,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第一玻璃层13、加热线圈12、防化膜层15和第二玻璃层14之间采用热熔方式连接。本实施例中,采用热熔方式不仅可以保证第一玻璃层13、加热线圈12、防化膜层15和第二玻璃层14之间连接的密闭性,而且还可以提高连接强度。

上述观察区域11可以有多种形状,可选地,所述观察区域11为圆形区域或矩形区域。本实施例中,观察区域11的形状可以根据车窗的形状以及驾驶员的驾驶位置进行设定,观察区域11除了可以为圆形区域、矩形区域外,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在此不作限定,另外,观察区域11还可以覆盖整块车门玻璃1,可以进一步提高驾驶员的视野范围,提高行驶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线圈12和所述电源2之间通过导线4连接,所述导线4上设有控制开关5,当所述控制开关5闭合时,所述加热线圈12与所述电源2之间处于导通状态,当所述控制开关5打开时,所述加热线圈12与所述电源2之间处于断开状态,其中,所述控制开关5处于常开状态。本实施例中,驾驶员可以通过控制开关5来控制加热线圈12的加热情况,当车门玻璃1上出现水雾时,驾驶员可以控制上述控制开关5闭合,使加热线圈12通电加热以去除车门玻璃1上的水雾,当车门玻璃1上没有水雾时,驾驶员可以控制上述控制开关5打开,这样可以节约电能。另外,上述的电源2可以为汽车的车载电源2;控制开关5可以设置在车门上,也可以连接于车载控制系统内,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开关5连接于所述整车控制器,所述整车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控制开关5的打开或闭合。本实施例中,通过整车控制器来控制上述控制开关5的打开或闭合,可以使控制过程更加的方便,提高控制效率,方便驾驶员进行控制操作。

进一步的,上述除霜系统还包括:检测单元(图中未示出),所述检测单元连接于所述控制开关5,所述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车门玻璃1上,用于检测所述车门玻璃1的表面湿度,当所述车门玻璃1的表面湿度大于预设湿度时,则控制所述控制开关5闭合。本实施例中,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车门玻璃1的表面湿度,当车门玻璃1的表面湿度大于预设湿度时,则说明车门玻璃1上具有水雾,影响驾驶员的观察视野,通过检测单元能够控制上述的控制开关5闭合,使加热线圈12通电后加热,以提高观察区域11内水雾的蒸发速度,提高车门玻璃1的清洁度,以方便驾驶员观察后视镜,提高了行车安全。

上述加热线圈12可以有多种材质制成,可选地,所述加热线圈12由钨丝盘绕而成,其中,所述加热线圈12中钨丝直径为0.2-0.5毫米,本实施例中,钨丝的直径为0.2-0.5毫米,其直径较小,这样驾驶员的人眼就很难观察到钨丝的存在,对驾驶员的视野影响较小,提高了形式安全。

另一方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除霜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用于去除车门玻璃上的水雾,保证车门玻璃的透光性,方便驾驶员能够透过车门玻璃清晰的观察到车外的后视镜,而现有技术中,在汽车内通常设有朝向于车门玻璃的侧除霜出风口,用于对车门玻璃进行吹风,以使车门玻璃上的水雾快速蒸发,但是,由于侧除霜出风口的大小、角度等因素的限制,使侧除霜出风口无法完全解决车门玻璃上的水雾,使其在打开除霜出风口的情况下,车门玻璃上还会凝结有部分水雾,严重影响驾驶安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包括:除霜系统,该除霜系统包括:车门玻璃和电源,车门玻璃具有观察区域,观察区域内铺设有加热线圈,加热线圈连接于电源,加热线圈用于对观察区域加热。当车门玻璃上形成水雾时,可以通过加热线圈对车门玻璃中的观察区域进行加热,以加快观察区域内水雾的蒸发速度,使观察区域干净清洁,这样驾驶员就可以透过观察区域清晰的观察到车外后视镜里的内容,保证了行车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