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加强筋条的轮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5438发布日期:2018-06-08 19:39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加强筋条的轮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轮轮辐,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加强筋条的轮辐。



背景技术:

车轮通常包括轮胎、轮辋、轮辐及轮毂,轮胎安装在轮辋上,轮毂用来和车轴连接,轮辐的作用则是连接轮辋和轮毂。车轮在装配到轮毂上主要是靠中心定位孔定位于轮毂上,由多个螺栓将轮辐贴合于轮毂的平面锁紧进行承载。

轮辐上设有中心定位孔、环绕该中心定位孔环形排列的多个螺栓孔及环绕该多个螺栓孔环形排列的多个散热孔,其中螺栓孔所在的轮辐本体部分为一平面,散热孔所在的轮辐本体部分为一弧面,该平面与弧面之间相切连接。

轮辐劳损破裂的常规现象之一是在该平面与弧面的衔接处较为薄弱的位置开始产生塑性变形或多个裂纹的龟裂,沿轮辐旋转方向产生扭曲变形,甚至会出现以以平面、弧面相切点为分界线的整体破裂,主要原因是轮辐被安装于轮毂上并进行螺母锁紧,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经常会进行刹车急停、或行驶在起伏的路段,螺栓扭力传递作用于平面与弧面相切周围,由于平面与弧面相切位置属于强度较薄弱位置,直接作用受力且受力不均匀,在多次反复受力作用下轮辐产生塑性变形或疲劳破裂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加强筋条的轮辐,其克服了背景技术所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加强筋条的轮辐,轮辐连接在轮辋轴向的一端部,轮辐上设有中心定位孔、环绕该中心定位孔环形排列的多个螺栓孔及环绕该多个螺栓孔环形排列的多个散热孔,螺栓孔所在的轮辐平面部分与散热孔所在的轮辐弧面部分之间相切连接;自该平面部分与弧面部分的相切位置到散热孔下沿之间的轮辐本体部分,沿轮辐的周向且间隔地设置有若干加强筋条。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若干加强筋条沿轮辐的周向等间隔设置。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加强筋条的数量为10-30个。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加强筋条的数量为10个。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加强筋条沿轮辐的径向长度为3-10mm,周向宽度为 1-5mm。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加强筋条的径向长度为6mm,周向宽度为3mm。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自该平面部分与弧面部分的相切位置到散热孔下沿之间的轮辐本体部分,沿轮辐的周向且间隔地设置有若干加强筋条,使螺栓孔所在的轮辐本体部分与散热孔所在的轮辐本体部分之间的薄弱位置强度增加,对车辆行驶到颠簸、抖动路面或重载急转弯时的瞬间应力集中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螺栓孔所在的轮辐本体部分与散热孔所在的轮辐本体部分之间的强度薄弱部位产生破裂损坏,有效减缓了轮辐的劳损速度,延长了轮辐的使用寿命,从而也延长了车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绘示了一种带加强筋条的轮辐的立体示意图。

图2绘示了一种带加强筋条的轮辐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2,一种带加强筋条的轮辐,轮辐11连接在轮辋10轴向的一端部,轮辐11上设有中心定位孔、环绕该中心定位孔环形排列的多个螺栓孔 13及环绕该多个螺栓孔13环形排列的多个散热孔14,螺栓孔13所在的轮辐平面部分111与散热孔14所在的轮辐弧面部分112之间相切连接;自该平面部分 111与弧面部分112的相切位置到散热孔14下沿之间的轮辐本体部分,沿轮辐的周向且间隔地设置有若干加强筋条12。

所述若干加强筋条12沿轮辐11的周向等间隔设置且所述加强筋条12的数量为10-30个,优选的,所述加强筋条12的数量为10个。

所述加强筋条12的径向长度为3-10mm,周向宽度为1-5mm,优选的,所述加强筋条12的径向长度为6mm,周向宽度为3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