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空调器及应用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4499发布日期:2018-06-30 03:04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车辆空调器及应用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空调器及应用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根据使用的风机的类型,大巴空调分为交流大巴空调和直流大巴空调,区别在于使用的是交流风机还是直流风机。现有直流大巴空调一般为两段式布局,从前到后依次为蒸发冷凝段(主要包括蒸发风机、蒸发器、回风口、冷凝风机和冷凝器)以及电器压缩机段(主要包括压缩机仓和电器仓)。

在现有直流大巴空调的蒸发冷凝段,蒸发部件一般位于冷凝部件的两侧,如此导致冷凝风道要在狭小的空间内布置,不利于减小冷凝风道的风阻。另外,冷凝风机多采用轴流风机,冷凝器分布于冷凝风机的两侧,并且斜置,冷凝风机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位于大巴空调本体的顶部上,冷凝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都是敞开的,且容易引起气流的短路,同时雨雪都可以由进风口及出风口落到冷凝风道内。其中,大巴在行驶过程中问题不大,但当大巴在夜间停止运行时,尤其是遇到大雪及冻雨天气,冷凝风机的进出风口会被雪堆满堵塞,或者冷凝风机被冻雨冻住,导致冷凝风机无法启动,从而引起大巴空调故障,这也是寒冷地区不使用热泵型大巴空调的原因。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空调器及应用其的车辆,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车辆空调器的冷凝风机的进出风口容易被雪堆满堵塞导致冷凝风机无法启动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空调器,其包括蒸发段、以及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冷凝段,所述蒸发段内设有压缩机仓和电器仓;

其中,所述冷凝段的顶部为封闭式结构,且在竖向上的投影覆盖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在前述的车辆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压缩机仓和所述电器仓位于所述蒸发段的中部。

在前述的车辆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车辆空调器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蒸发段沿宽度方向依次分隔出第一仓室、第二仓室和第三仓室;

所述第一仓室内设有第一蒸发器和与所述第一蒸发器配合使用的第一蒸发风机;和/或,所述第二仓室包括所述的压缩机仓和所述电器仓;和/或,所述第三仓室内设有第二蒸发器和与所述第二蒸发器配合使用的第二蒸发风机。

在前述的车辆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蒸发段与所述冷凝段两者分开布置,且所述蒸发段位于所述冷凝段的一侧。

在前述的车辆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设置在所述冷凝段的侧面。

在前述的车辆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冷凝段的一侧,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冷凝段的另一侧。

在前述的车辆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冷凝段具有间隔设置的底座和顶板,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底座与所述顶板之间。

在前述的车辆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顶板在所述进风口处相对所述底座沿水平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一凸沿,所述第一凸沿向上翘起;

和/或,

所述顶板在所述出风口处相对所述底座沿水平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二凸沿,所述第二凸沿向上翘起。

在前述的车辆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冷凝段具有冷凝风机和冷凝器;

所述车辆空调器还包括用于分隔所述冷凝风机和所述冷凝器的分隔板,以使所述进风口的气流仅从所述冷凝风机的出风口流向所述冷凝器。

在前述的车辆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冷凝风机的出风口为扩口。

在前述的车辆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冷凝风机的出风口的扩压方向为倾斜向上,所述冷凝器包括第一段,所述第一段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段的靠近所述冷凝风机的一端比另一端高;

或,

所述冷凝风机的出风口的扩压方向为倾斜向下,所述冷凝器包括第一段,所述第一段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段的靠近所述冷凝风机的一端比另一端低。

在前述的车辆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冷凝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段的另一端相连的第二段,所述第二段相对所述第一段远离所述冷凝风机设置。

在前述的车辆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两者呈V形。

在前述的车辆空调器中,可选的,所述冷凝风机为离心风机。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任一种所述的车辆空调器。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车辆空调器及应用其的车辆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车辆空调器的冷凝段的进出风口采用向上敞口式的设计,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冷凝段的顶部为封闭式结构,且在竖向上的投影覆盖冷凝段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从而冷凝段的顶部可以在竖向上为冷凝段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提供遮盖保护,防止雨雪等异物从上方落入进风口和出风口,进而使冷凝风机可以正常启动,提高了冷凝段和车辆空调器运行的可靠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空调器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A向的剖面视图;

图3是图1中的车辆空调器在第一示例中B向的剖面视图;

图4是图1中的车辆空调器在第三示例中B向的剖面视图;

图5是图1中的车辆空调器在第二示例中B向的剖面视图;

图6是图1中的车辆空调器在第四示例中B向的剖面视图。

附图标记:1、压缩机仓;10、蒸发段;100、车辆空调器;2、电器仓;20、冷凝段;201、进风口;202、出风口;3、隔板;31、第一仓室;32、第二仓室;33、第三仓室;311、第一蒸发器;312、第一蒸发风机;331、第二蒸发器;332、第二蒸发风机;4、底座;5、顶板;51、第一凸沿;52、第二凸沿;6、冷凝风机;61、冷凝风机的出风口;7、冷凝器;71、第一段;72、第二段;8、分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车辆空调器100,其包括蒸发段10和冷凝段20。蒸发段10内设有压缩机仓1和电器仓2。压缩机仓1用于安装压缩机。电器仓2用于安装控制器等部件。冷凝段20具有进风口201和出风口202。其中,冷凝段20的顶部为封闭式结构,且在竖向上的投影覆盖进风口201和出风口202。此处的“封闭式结构”是指冷凝段20的顶部没有贯穿内部的通孔,从而当雨雪落下时不能从冷凝段20的顶部流入冷凝段20内部。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车辆空调器的冷凝段的进出风口采用向上敞口式的设计,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冷凝段20的顶部为封闭式结构,且在竖向上的投影覆盖冷凝段20的进风口201和出风口202,从而冷凝段20的顶部可以在竖向上为冷凝段20的进风口201和出风口202提供遮盖保护,防止雨雪等异物从上方落入进风口201和出风口202,进而使冷凝风机6可以正常启动,提高了冷凝段20和车辆空调器100运行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前述的压缩机仓1和电器仓2可以位于蒸发段10的中部,如此可以减小对现有蒸发段的结构的改动,只需将现有蒸发冷凝段内位于中部的冷凝器和冷凝风机替换为压缩机仓1和电器仓2即可,从而可以节省改动成本。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空调器100可以包括隔板3。隔板3将蒸发段10沿宽度方向依次分隔出第一仓室31、第二仓室32和第三仓室33。

如图2所示,上述的第一仓室31内可以设有第一蒸发器311和与该第一蒸发器311配合使用的第一蒸发风机312。

如图1所示,上述的第二仓室32可以包括前述的压缩机仓1和电器仓2。

如图2所示,上述的第三仓室33内可以设有第二蒸发器331和与第二蒸发器331配合使用的第二蒸发风机332。

其中,通过上述的设置,优化了车辆空调器100的结构布局,使车辆空调器100的结构更为紧凑。

进一步的,前述的蒸发段10与冷凝段20两者分开布置,且蒸发段10位于冷凝段20的一侧,从而可以实现冷凝风道更合理的布置,同时实现冷凝段20的密封。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前述的冷凝段20与蒸发段10两者前后布局。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前述冷凝段20的进风口201和出风口202均设置在冷凝段20的侧面,使冷凝段20的进出风气流始终沿着水平方向流动,从而可以减小风道的阻力,有效增加风量,提高车辆空调器100的能效比。

进一步,如图3所示,前述的进风口201设置在冷凝段20的一侧,出风口202设置在冷凝段20的另一侧。在本示例中,由于将进风口201和出风口202两者设置在冷凝段20的不同侧,从而进出风气流互不干扰,可有效防止气流的短路,保证车辆空调器100始终在最佳工况下运行。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如图3所示,前述的冷凝段20具有间隔设置的底座4和顶板5。前述的进风口201和出风口202设置在底座4与顶板5之间。在本示例中,通过设置的底座4和顶板5,具有方便组装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前述的顶板5在进风口201处可以相对底座4沿水平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一凸沿51。该第一凸沿51向上翘起,形成类似屋檐的结构,同时具有引导气流、减小风阻的作用,保证冷凝段20的进风口201不会被堵塞。

同样的,如图3所示,前述的顶板5在出风口202处可以相对底座4沿水平方向延伸,以形成第二凸沿52。第二凸沿52向上翘起,形成类似屋檐的结构,同时具有引导气流、减小风阻的作用,保证冷凝段20的出风口202不会被堵塞。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前述的冷凝段20具有冷凝风机6和冷凝器7。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空调器100还包括用于分隔冷凝风机6和冷凝器7的分隔板8,以使进风口201的气流仅从冷凝风机6的出风口61流向冷凝器7,如此可以保证气流均可以被冷凝风机6加压做功后吹向冷凝器7,以提高换热效率。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前述冷凝风机6的出风口61可以为扩口,该扩口具有扩压的作用,使气流从冷凝风机6吹出后可以均匀的流向冷凝器7。

进一步的,在一个示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前述冷凝风机6的出风口61的扩压方向为倾斜向上。此处的“扩压方向”是指沿着出风口61的中心线向外的方向,即图3和图4中箭头a的方向。在图3和图4中,出风口61的内壁均倾斜向上,以使出风口61的扩压方向也倾斜向上。在该示例中,冷凝器7可以包括第一段71。该第一段71倾斜设置,且第一段71的靠近冷凝风机6的一端比另一端高,如此可以保证冷凝风机6的出风口61的扩压延伸方向能够最大限度的覆盖冷凝器7的第一段71,保证冷凝器7风速分析的均匀性,更加有利于系统的换热,提高车辆空调器100的能效比。

在不同于上述示例的另一个示例中,前述冷凝风机6的出风口61的扩压方向也可以为倾斜向下。此处的“扩压方向”是指沿着出风口61的中心线向外的方向,即图5和图6中箭头a的方向。在图5和图6中,出风口61的内壁均倾斜向下,以使出风口61的扩压方向也倾斜向下。在该示例中,冷凝器7包括第一段71,第一段71倾斜设置,且第一段71的靠近冷凝风机6的一端比另一端低,如此可以保证冷凝风机6的出风口61的扩压延伸方向能够最大限度的覆盖冷凝器7的第一段71,保证冷凝器7风速分析的均匀性,更加有利于系统的换热,提高车辆空调器100的能效比。

进一步的,如图4和图6所示,前述的冷凝器7还可以包括与第一段71的另一端相连的第二段72。该第二段72相对第一段71远离冷凝风机6设置。在本示例中,通过设置的第二段72可以增加冷凝器7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优选的,前述的第一段71与第二段72两者呈V形,以方便加工。

进一步的,前述的冷凝风机6可以为离心风机。其中,离心风机能够提供很大的静压,保证冷凝器7在阻力增加的情况下有足够的换热风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可以包括上述任一示例中的车辆空调器100。

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由于设置上述车辆空调器100的缘故,因此也具有使冷凝风机6可以正常启动,提高冷凝段20和车辆空调器100运行可靠性的优点。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空调器100可以为交流大巴空调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交流大巴空调器仅为示例,并不用于对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限制。

同样的,前述的车辆可以为大巴车,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大巴车仅为示例,并不用于对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限制。

下面介绍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优选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问题解决了如下的技术问题:1、解决了极端恶劣天气如暴雪、冻雨等导致的冷凝风机6无法启动的空调故障,提高了大巴运行的可靠性;2、解决了冷凝风机6的进出风气流短路的问题;3、解决了大巴空调长期运行时冷凝器7容易被灰尘及杂物覆盖堵塞的问题;4、解决了冷凝风机6的气流从顶部进顶部出,气流转折180°所引起风道局部阻力增加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的冷凝段20与蒸发段10采用前后布局,冷凝段20采用顶部封闭式布局,冷凝风机6为离心式风机,气流先经过冷凝风机6再吹向冷凝器7,冷凝器7可以灵活布置,气流在水平方向是流动,竖直方向为密闭的,避免了由于恶劣天气导致风机无法启动的大巴空调故障。

2、将冷凝段20与蒸发段10分开设置,相对位置由原来的左右,变为前后布置,将压缩机仓1和电器仓2设置在蒸发段10的中间位置,从而可以实现冷凝段20更合理的布置,同时实现冷凝段20的密封。

3、冷凝段20采用顶部封闭式布局,气流在离心风机的驱动下从大巴空调的一侧进,另一侧出,保证气流始终在水平方向,避免了气流拐弯,减小风道的阻力。

4、冷凝段20采用离心风机,能够提供很大的静压,保证冷凝器7在阻力增加的情况下有足够的换热风量。

5、冷凝器7可以灵活布置,可以为一字型倾斜布置,左高右低或左低右高,倾斜角度以不遮挡冷凝风机6的出风口61为宜;也可以采用两段式“V”或倒“V”型布置,“V”的夹角以不干涉冷凝风机6出风为宜。

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大巴空调布局方式,将现有的敞开式布局变为顶部密封式布局,将现有的冷凝风道的位置用于布置压缩机仓1和控制器电器仓2,将冷凝段布置在蒸发段的后方,将现有的轴流式冷凝风机变为为离心式冷凝风机6,保证在暴风雪冻雨等极端恶劣天气中冷凝风机6不会被堵塞或者冻住无法启动,从而提高了大巴空调低温运行的可靠性,同时冷凝风道布置更加合理,减小了冷凝风道的阻力,保证有足够的风量与冷凝器7进行高效换热,提高了大巴空调的能效比。

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如图1所示,大巴空调器主要包括蒸发风机、蒸发器、蒸发段回风口、压缩机仓1、控制器及电器仓2、冷凝器7、冷凝风机6、冷凝段的进风口201,冷凝段的出风口202、大巴空调器顶板5、大巴空调器底座4等几部分组成。大巴空调顶板5相比大巴空调器底座4要宽,巴空调顶板5在冷凝段20的部分可以微微上翘,形成类似屋檐的结构,同时具有引导气流减小风阻的作用,保证冷凝段20的进风口201和出风口202不会被堵塞。冷凝风机6和冷凝器7之间有分隔板8隔开,保证气流只从冷凝段20的进风口201流入,从冷凝风机6的蜗壳流出。大巴在运行时,冷凝段20的气流由进风口201流入,进过冷凝风机6的加压做功,吹向冷凝器7,由于冷凝风机6的出风口61具有扩压口的作用,所以气流从冷凝风机6吹出后可以均匀的流向冷凝器7,气流经过冷凝器7进行换热,将热量带出,通过大巴空调器顶板5与冷凝器7所形成的风道,经由冷凝段20的出风口202排出,完成了一次气流循环。由于康达效应,气流会沿着通过大巴空调器顶板5所延伸的方向顺畅的流出,保证每一次气流循环都在低风阻的情况下进行。

在第一示例中,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案中冷凝风机6的出风口61在下方紧贴大巴空调器底座4,冷凝器7第一段71的靠近冷凝段20的出风口202一侧低,靠近冷凝段20的进风口201一侧高,保证冷凝风机6的出风口202的扩压延伸方向能够最大限度的覆盖冷凝器7,保证冷凝器7风速分析的均匀性,更加有利于系统的换热,提高大巴空调器的能效比,

第二示例中,如图5所示,将第一示例中的冷凝风机6和冷凝器7同时倒置,冷凝风机6的出风口61在上方紧贴大巴空调器顶板5,冷凝器7的第一段71靠近冷凝段20出风口202一侧高,靠近冷凝段20进风口201一侧低,保证冷凝风机6出风口202的扩压延伸方向能够最大限度的覆盖冷凝器7。

在第三示例中,如图4所示,将第一示例中的冷凝器7分成两段式“V”型布置,“V”的夹角以不干涉冷凝风机6出风为宜。“V”型冷凝器7的底部紧贴大巴空调器底座4,“V”型冷凝器7的开口部紧贴大巴空调器顶板5,气流从冷凝风机6出来后先经过冷凝器7的第一段71,再经过冷凝器7的第二段72,最后从出风口202排出。

在第四示例中,如图6所示,将第二示例中的冷凝器7分成两段式倒“V”型布置,冷凝风机6的出风口61在上方紧贴大巴空调器的顶板5,倒“V”的夹角以不干涉冷凝风机6出风为宜。倒“V”型冷凝器7的开口部紧贴大巴空调器底座4,“V”型冷凝器7的底部紧贴大巴空调器顶板5,气流从冷凝风机6出来后先经过冷凝器7的第一段71,再经过冷凝器7的第二段72,最后从出风口202排出。

根据以上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空调器100及应用其的车辆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采用顶部封闭式布局,保证风机在恶劣天气下能正常工作,防止冷凝风机6无法运转,提高大巴空调器的可靠性;采用顶部封闭式布局,气流从大巴空调器一侧进风口201进入,从另一侧出风口202排出,进出风气流互不干扰,可有效防止气流的短路,保证大巴空调器始终在最佳工况下运行;采用顶部封闭式布局,可以减小冷凝器7被杂物和灰尘覆盖,保证换热高效可靠;冷凝风机6位于冷凝器7的一侧,进风口201和出风口202位于大巴空调器的两侧,气流从进风口201进入冷凝风机6,经过冷凝器7,从出风口202排除,气流始终沿着水平方向流动,减小了风道的阻力,有效增加风量,提高大巴空调器的能效比。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上述各示例中相关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具体对于各种组合情况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