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承载式汽车冷却模块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1225发布日期:2018-06-05 20:54阅读:929来源:国知局
非承载式汽车冷却模块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承载式汽车零部件安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冷却模块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前端冷却模块一般包括散热器、电子风扇、冷凝器等零件,英文简称CRFM。CRFM是发动机冷却PTC及空调HVAC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车辆PTC及HVAC性能。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对车辆动力性、舒适性的追求,高输出功率和良好的空调性能让热交换器和风扇越来越大,原本轻盈的CRFM变得使得越来越沉重,对模块的结构耐久也带来新的挑战。尤其是非承载式车型其使用环境一般比承载式车辆恶劣的多,冷却模块的布置难度加大。

非承载式车型CRFM布置一般包括以下两种:

全部固定在车身上,与承载式车辆CRFM布置类似,零件的工作环境虽然改善,但冷却模块将直接影响车身的的动静刚度,且风扇高速旋转的振动传递到乘员仓影响乘客舒适性,对车辆NVH性能挑战很大。

全部固定在车架上,行驶路面的各种激励会直接冲击到冷却模块,特别是铝材质的换热芯体寿命会大受影响,对零件的耐久寿命影响较大。

以上这两种方式,都不能满足非承载式汽车对汽车前端冷却模块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需求,需要一种新的安装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非承载式汽车冷却模块安装结构为车身-车架跨接的冷却模块布置形式,固定支架限制冷却模块X、Y方向运动,吸收车身和车架的相对位移,纵向限位支架配合橡胶垫限制和缓冲冷却模块Z方向运动,解决了非承载式汽车的车辆NVH性能与冷却模块耐久矛盾导致CRFM布置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非承载式汽车冷却模块安装结构,包括散热器、散热风扇、冷凝器和中冷器,所述散热器的上端固定安装在车身上,散热器的下端固定安装在车架上,散热器的底部还设置有位于背风面的风扇插槽和位于迎风面的冷凝器插槽,所述散热风扇固定安装在散热器的背风面上且底部插装在冷凝器插槽上,所述冷凝器固定安装在散热器的迎风面上且底部插装在冷凝器插槽上,所述车架上还设置有与散热器相配合的纵向限位支架,所述中冷器固定安装在车身上。

所述的散热器与车架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减震垫。

所述中冷器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车身上,中冷器的下端通过减震支架和第二减震垫固定安装在车身上。

所述散热风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散热器的背风面。

所述冷凝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散热器的迎风面。

本实用新型非承载式汽车冷却模块安装结构为车身-车架跨接的冷却模块布置形式,固定支架限制冷却模块X、Y方向运动,吸收车身和车架的相对位移,纵向限位支架配合橡胶垫限制和缓冲冷却模块Z方向运动,实施后NVH满足开发要求且冷却模块零件耐久性能提高,通过了耐久试验,特别适合硬派越野需求的非承载式车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非承载式汽车冷却模块安装结构的背风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非承载式汽车冷却模块安装结构的迎风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散热器、2散热风扇、3冷凝器、4中冷器、5车身、6车架、7第一减震垫、11风扇插槽、12冷凝器插槽、13纵向限位支架、41减震支架、42第二减震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表述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非承载式汽车冷却模块安装结构,包括散热器1、散热风扇2、冷凝器3和中冷器4,所述散热器1的上端固定安装在车身5上,散热器1的下端固定安装在车架6上,散热器1的底部还设置有位于背风面的风扇插槽11和位于迎风面的冷凝器插槽12,所述散热风扇2固定安装在散热器1的背风面上且底部插装在冷凝器插槽11上,所述冷凝器3固定安装在散热器1的迎风面上且底部插装在冷凝器插槽12上,所述车架6上还设置有与散热器1相配合的纵向限位支架13,所述中冷器4固定安装在车身5上。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满足Z向的减震缓冲需求,所述的散热器1与车架6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减震垫7。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安装,所述中冷器4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车身5上,中冷器4的下端通过减震支架41和第二减震垫42固定安装在车身5上;所述散热风扇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散热器1的背风面;所述冷凝器3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散热器1的迎风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