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行李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8878发布日期:2018-09-11 22:55阅读:8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李舱,尤其是涉及一种客车行李舱。



背景技术:

人们在日常的旅行过程中,或多或少都需要携带一定的行李包裹,但是对于比较重的行李或物品,在乘坐旅游巴士时,在往行李舱挪动比较费力,对贵重随行物品容易损坏。旅行舒适度降低,容易引起人疲劳。

专利CN204674483U提供了一种滑动式大型客车行李舱,通过将行李舱通过隔板分割成多个小行李舱,再设置滑轨,使得在需要装卸行李时,直接将各个小行李舱滑出从而实现行李的装卸,这种方式虽然能提升装卸行李的便捷程度,但具有如下问题:

1、由于利用隔板将行李舱分隔为多个空间,降低了行李舱的有效利用空间,从而导致无法最大限度的实现行李的容纳,空间利用效率低;

2、将各个小行李舱均设置为滑动行李舱,虽然可以提升装卸的便捷程度,但也降低了行李舱的安全性能,在车辆高速行驶或受到撞击时,各个小行李舱容易发生损坏或者与客车发生分离,从而降低了行李保存的安全性能;

3、滑动行李舱通过把手直接拉出,但是并不具备固定机构,因此在将行李装入滑出的行李舱时,容易发生滑动行李舱由于行李的装卸动作而与地面发生相对滑动,增加行李装卸的困难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客车行李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客车行李舱,包括行李舱本体,所述行李舱本体的底板上方设有滑动助力机构,所述滑动助力机构包括滑轨、助力组件和滚轮,所述助力组件通过滚轮在滑轨上滑动,所述助力组件包括助力底板、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所述第一侧挡板分别与助力底板的左侧和滑轨连接,所述第二侧挡板分别与助力底板的右侧和滑轨连接,所述助力底板包括滑动底板、滚动底板和分隔轴,所述滑动底板设置于第一侧挡板和分隔轴之间,所述滚动底板设置于第二侧挡板和分隔轴之间。

优选地,所述滑动底板的摩擦系数不超过混凝土路面的摩擦系数。

优选地,所述滚动底板包括不少于6个均匀分布的圆柱形辊子。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挡板上设有第一锁止件,所述第一锁止件位于第一侧挡板的下方,在助力底板受到货物挤压时与滑轨卡合。

优选地,所述滑轨上设有与第一锁止件配合的第一卡合凹槽,所述第一卡合凹槽的容纳体积为第一锁止件体积的1.1~1.3倍。

优选地,所述第二侧挡板上设有第二锁止件,所述第二锁止件位于第二侧挡板的下方,在助力底板受到货物挤压时与滑轨卡合。

优选地,所述滑轨上设有与第二锁止件配合的第二卡合凹槽,所述第二卡合凹槽的容纳体积为第二锁止件体积的1.1~1.3倍。

优选地,所述助力底板上还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位于助力底板的最前方,所述把手的中心与分隔轴位于同一直线上。

优选地,所述把手为半圆形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客车行李舱,在原有的客车行李舱的基础上,增加了滑动助力机构,通过滑轨将助力组件滑出行李舱本体外部,使得乘客可以通过助力组件将行李放置进行李舱内,与现有的直接将行李舱滑出客车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装置安全性能更加高,即使助力组件由于客车的原因脱离行李舱,乘客的行李也不会因此而发生丢失;同时在助力底板分为滑动底板和滚动底板两部分,二者通过分隔轴结合为一体,可以使得乘客根据行李的种类选择助力方式,具有滑轮的行李箱可以通过滑动底板进行装卸,而不具有滑轮的行李可以通过滚动底板进行装卸,装卸方式灵活,适用范围广。

(2)滑动底板的摩擦系数不超过混凝土路面的摩擦系数,使得行李的装卸过程受到的摩擦力更小,进一步提升方便性能。

(3)滚动底板包括不少于6个均匀分布的圆柱形辊子,这些圆柱形辊子可以通过滚动减少行李装卸过程中所需用力,进一步提升方便性能。

(4)第一侧挡板下方和第二侧挡板下方设有锁止件,而且滑轨上设有与锁止件配合的卡合凹槽,在滑轨上有行李通过时,由于重力作用,锁止件与卡合凹槽相互卡合,从而使得助力底板与滑轨实现卡合,避免了由于货物的装卸导致助力底板在滑轨上发生滑动的情况,进一步提升货物装卸的便捷性。

(5)卡合凹槽的容纳体积为锁止件的1.1~1.3倍,既能保证可以完全容纳锁止件,又可以避免卡合不够紧密而导致的助力底板滑动的情况。

(6)助力底板的最前方中央处设有把手,方便用户拉出和收回助力底板,增强货物装卸的便捷性。

(7)把手为半圆形把手,易于拉取的同时也不具有棱角,从而不会划伤用户的手掌,舒适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滑动助力机构的立体图;

图3为滑动助力机构的主视图;

图4为滑轨与助力底板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1为行李舱本体,2为滑轨,3为助力组件,4为滑动底板,5为滚动底板,6为第一侧挡板,7为第二侧挡板,8为分隔轴,9为把手,10为第一锁止件,11为第一卡合凹槽,12为第二锁止件,13为第二卡合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客车行李舱,包括行李舱本体1,行李舱本体1的底板上方设有滑动助力机构,如图2~图4所示,滑动助力机构包括滑轨2、助力组件3和滚轮,助力组件3通过滚轮在滑轨2上滑动,助力组件3包括助力底板、第一侧挡板6和第二侧挡板7,第一侧挡板6分别与助力底板的左侧和滑轨2连接,第二侧挡板7分别与助力底板的右侧和滑轨2连接,助力底板包括滑动底板4、滚动底板5和分隔轴8,滑动底板4设置于第一侧挡板6和分隔轴8之间,滚动底板5设置于第二侧挡板7和分隔轴8之间。

其中,滑动底板4的摩擦系数不超过混凝土路面的摩擦系数。滚动底板5包括不少于6个均匀分布的圆柱形辊子。第一侧挡板6上设有第一锁止件10,第一锁止件10位于第一侧挡板6的下方,在助力底板受到货物挤压时与滑轨2卡合。滑轨2上设有与第一锁止件10配合的第一卡合凹槽11,第一卡合凹槽11的容纳体积为第一锁止件10体积的1.1~1.3倍。第二侧挡板7上设有第二锁止件12,第二锁止件12位于第二侧挡板7的下方,在助力底板受到货物挤压时与滑轨2卡合。滑轨2上设有与第二锁止件12配合的第二卡合凹槽13,第二卡合凹槽13的容纳体积为第二锁止件12体积的1.1~1.3倍。助力底板上还设有把手9,把手9位于助力底板的最前方,把手9的中心与分隔轴8位于同一直线上。把手9为半圆形把手。

从图3中可以看出,滑轨2的上下部分均为半圆形凸起,而第一侧挡板6和第二侧挡板7的上下部分均为与该半圆形凸起配合的半圆形凹陷,在凸起和凹陷之间设有滚轮(图中未画出),在滚轮的作用下,第一侧挡板6和第二侧挡板7可以在滑轨2上滑动,由于助力底板与第一侧挡板6和第二侧挡板7形成一体,因此在用户拉动助力底板上的把手9时,第一侧挡板6和第二侧挡板7在化归属滑动从而带动助力底板滑出行李舱,从而与地面搭接,方便用户将行李通过助力底板运送至行李舱内部,实现行李的装卸。

从图2中可以看出,用户在进行行李的装卸时,可以根据行李的种类选择装卸方式,如果该行李自带滚轮,则可以通过摩擦系数小的滑动底板4来实现该行李的装卸;如果该行李不带滚轮等结构,则可以通过滚动底板5上的圆柱形辊子来提升行李装卸的方便程度。在进行行李装卸时,由于货物的重力作用,如图4所示,设置于侧挡板下方的锁止件会嵌入进滑轨2上的卡合槽,从而对侧挡板产生阻力,使得侧挡板无法再与滑轨2发生相对滑动,保证了行李装卸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