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出风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84396发布日期:2018-06-02 04:44阅读:3430来源:国知局
空调出风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出风口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大范围出风的空调出风口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内的空调出风口一般都集中设置,并且空调出风口比较小,除出风口外,汽车内的其他区域大多为内饰结构。这种布置方式导致空调集中出风,车内温度不均匀,特别是在空调制冷时,冷风直接吹到乘车者身体上,产生不适感,严重的还会造成关节等部位疼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空调出风口结构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大范围出风的空调出风口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改善因空调口集中设置、出风口较小而导致的车内温度不均匀的问题,使空调出风口在大范围内出风,车内温度更均匀,人体感觉更舒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出风口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面板及侧板,所述面板作为内饰件,针孔式出风口,所述针孔式出风口为多个,分布于所述壳体的面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空调出风口结构,其中还包括空调风道,所述空调风道与所述壳体内腔连通。

前述的空调出风口结构,所述针孔式出风口构成所述面板的出风面,所述出风面在距离所述空调风道越近的位置,单位出风面积越小。

前述的空调出风口结构,其中所述针孔式出风口在靠近所述空调风道的位置处分布较稀疏,远离所述空调风道的位置处分布较密集。

前述的空调出风口结构,其中包括风速加速器,所述风速加速器为多个,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风量较小处,用于控制风量,安装于所述壳体内转角处,用于控制风向。

前述的空调出风口结构,其中所述空调风道固定于车身上。

前述的空调出风口结构,其中所述空调风道内设置空调开关阀,用于控制所述空调风道通断。

前述的空调出风口结构,其中所述面板内侧设置有风道隔板,用于控制风向,所述风道隔板通过螺栓或转轴安装于所述面板上。

前述的空调出风口结构,其中所述风道隔板上设置有信号采集单元。

前述的空调出风口结构,其中所述风道隔板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面板上。

前述的空调出风口结构,其中所述风道隔板通过转轴安装于所述面板上。

前述的空调出风口结构,其中所述壳体内不同位置处分别设置有风速传感器。

前述的空调出风口结构,其中所述壳体还带有底板,所述壳体内形成密封腔。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空调出风口结构,包括壳体及针孔式出风口,壳体包括面板及侧板,针孔式出风口为多个,分布于壳体的面板上,壳体可固定于车身顶棚或侧壁上,面板大范围代替车身内饰件,并且壳体上大面积出风,使车内温度更均匀,人体感觉更舒适。

(2)本实用新型空调出风口结构,其中针孔式出风口在靠近空调风道的位置处分布较稀疏,远离空调风道位置处分布较密集,减小壳体的不同位置处的出风量差异,使车内温度更均匀。

(3)本实用新型空调出风口结构,包括风速加速器,风速加速器为多个,分别安装于壳体的转角处或其他风速较小处,通过在风速较小的位置设置风速加速器,减小壳体的不同位置处的风速及风向差异,使车内温度更均匀。

(4)本实用新型空调出风口结构,在面板内侧固定有风道隔板,风道隔板用于引导风的流向,使车内温度更均匀。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出风口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出风口结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出风口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壳体 20:空调风道

11:针孔式出风口 30:车身钣金

12:面板

13:风速加速器

14:风道隔板

15:侧板

16:安装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出风口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特征及其效果,详细说明如后。

本实用新型空调出风口结构并非仅限于应用在车辆上,而是可应用在任何需要安装空调出风口的设备或建筑物上。

请参阅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出风口结构,包括壳体10及针孔式出风口11,壳体10包括面板12及侧板15,侧板15形成封闭环状,当将壳体10安装于车身顶部或侧壁时,壳体10和车身顶部或侧壁形成密闭空间,针孔式出风口11为多个,分布于壳体10的面板12上,针孔式出风口11直径的大小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面板12能代替除天窗之外的顶棚部分的内饰结构或车身侧壁的内饰结构,大范围的替代内饰件,从而大面积出风,使车内温度更均匀,人体感觉更舒适。

在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空调风道20,空调风道20与壳体10内腔连通,空调风道20安装于车身侧向的C柱上,空调风道20内设置空调开关阀,空调开关可选择机械式或电子控制式,空调风道20内的空调开关阀打开后,风量流入壳体10内,经针孔式出风口11流出。

在一种实施例中,针孔式出风口11的总面积在靠近空调风道20的位置处较小,远离空调风道20的位置处较大,具体的,针孔式出风口11在靠近主风道位置处分布较稀疏,远离主风道位置处分布较密集,也可以是,在靠近主风道位置处单个针孔式出风口11的面积较大,远离主风道位置处单个针孔式出风口11的面积较小,使风量分布更均匀,在面板12内侧固定有风道隔板14,当将壳体10安装于车身顶部或侧壁时,风道隔板14和车身顶部或侧壁之间相互密封,在风道隔板14区域内不设置针孔式出风口11,风道隔板14用于引导控制风的流向,在风道隔板14上设置信号采集单元,用于采集风速、风向或者温度等需要进行采集的信号。在壳体10内安装多个风速加速器13,风速加速器13的风向根据需要设置,风道隔板14和风速加速器13相配合,安装于转角处的风速加速器13用于控制风向,离空调风道20较远的位置,风速较小,安装于风速较小的位置的风速加速器13用于控制风量,使壳体10的不同位置出风均匀。

具体的,风道隔板14可通过螺栓安装于面板12上,另外,风道隔板14也可以和面板12一体成型,还可以是,风道隔板14通过转轴安装于面板12上。

在一种实施例中,壳体10内在风速加速器13的出风口、风道隔板14的尖端、壳体10内远离空调风道20的位置及壳体10的中间区域分别设置有风速传感器,用于采集壳体10内不同位置的风速。

在一种实施例中,壳体10的侧板15的底部用于和车身顶部或车身侧壁连接,侧板15和车身顶部之间或侧板15和车身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避免漏风,还可以是,壳体10还带有底板,面板12、侧板15及底板形成密封壳体,避免漏风。

如图2所示,壳体10的侧板15上设置多个安装结构16,本实用新型空调出风口结构通过多个安装结构16安装到车身钣金30上,代替除天窗之外的顶棚部分的内饰结构或车身侧壁的内饰结构,车身内内饰件无法替代的位置,仍然是内饰结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