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空调通风口的变向调节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84393发布日期:2018-06-02 04:44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汽车空调通风口的变向调节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的通风口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用于汽车空调通风口的变向调节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汽车的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作为汽车内饰的空调通风口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且对空调通风口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汽车空调通风口一般通过拨动拨轮控制单向叶片的开和关,存在风向只能单方向吹,风量不能控制等缺点,使乘坐人员吹着不舒服,不能营造一个舒适的驾驶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空调通风口的变向调节组件,可以多方向地调节风向,而且能控制风量的大小,使乘坐人员吹着舒服,能营造出一个舒适的驾驶环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汽车空调通风口的变向调节组件,包括出风本体、用于调节出风本体横向出风的组件一和用于调节出风本体纵向出风的组件二;所述组件一包括装设于出风本体的板一、转动连接于板一的叶片一、与叶片一转动连接的板二及转动连接于出风本体的板三,板一与叶片一的转动处、叶片一与板二的转动处间隔设置,板三用于驱动板二转动;

所述组件二包括转动连接于出风本体的叶片二、转动连接于叶片二的板四、转动连接于出风本体的板五,出风本体与叶片二的转动处、叶片二与板四的转动处间隔设置,板五用于驱动板四转动;

叶片一的转动方向与叶片二的转动方向交叉设置,板三与板五突伸出出风本体的同一侧。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叶片一包括侧面一和远离所述侧面一的侧面二,所述侧面一与侧面二均设置有凸块一,所述侧面二还设置有凸块二;

所述板一设有多个等间距的孔一,所述孔一用于容设所述凸块一;

所述板二呈凸字形状,板二包括凸头及凸身;所述凸头设有孔二,所述凸身设有多个等间距的孔三;所述孔三用于容设所述凸块二;

所述板三包括扇形板和与扇形板一体设置的板身;所述板身端部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突伸入所述孔二内。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叶片二包括侧面三和远离所述侧面三的侧面四,所述侧面三与侧面四均设置有凸块三,所述侧面四还设置有凸块四;

所述板四呈扇形,所述板四设有位于弧线长端的孔四及远离弧线长端一侧的孔五,板四还设有位于所述孔四和所述孔五之间的凸块五;所述孔四用于收容所述凸块四;

所述板五设有凹槽,所述凸块五装设于所述凹槽内。

更进一步的说明,用于汽车空调通风口的变向调节组件还包括出风口外壳,所述出风口外壳卡扣于所述出风本体,所述叶片一位于所述出风本体内,所述叶片二显露于所述出风口外壳内;

所述板三和所述板五均显露于所述出风口外壳。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凸头设有突伸入孔二内的环形块,环形块与孔二的侧壁连接,所述环形块设于所述孔二的中部。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扇形板包括面一,所述面一中部设有凸块六;所述扇形板设置有呈环形排列的多个孔六,多个所述孔六等间距设置。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连接头包括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连接部二一端与所述连接部一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凸块七,所述凸块七关于连接部二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凸块七与所述连接部一形成一个环形凹槽。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凸块七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连接头设有穿槽,所述穿槽位于两个所述凸块七之间。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板三中部设置有突柱及孔七,所述孔七贯穿突柱,孔七的中心轴线与突柱的中心轴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所述组件一能横向改变风的方向,通过所述组件二能纵向改变风的方向。经所述组件一和所述组件二的共同调节可以使风向多方向改变,而且能控制风量的大小,使乘坐人员吹着舒服,能营造出一个舒适的驾驶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空调通风口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件一和组件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叶片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板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板二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板三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组件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叶片二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板四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板五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组件一1,组件二2,出风本体3,出风口外壳4,叶片一11,板一12,板二13,板三14,叶片二21,板四22,板五23,凸块八31,侧面一111,侧面二112,凸块一113,凸块二114,孔一121,凸头131,凸身132,扇形板141,板身142,孔七143,侧面三211,侧面四212,凸块三213,凸块四214,孔四221,孔五222,凸块五223,凹槽231,孔二1311,环形块1312,孔三1321,面一1411,凸块六1412,孔六1413,连接头1421,突柱1431,连接部一14211,连接部二14212,凸块七14213,环形凹槽14214,穿槽1421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汽车空调通风口的变向调节组件,包括出风本体3、用于调节出风本体3横向出风的组件一1和用于调节出风本体3纵向出风的组件二2;所述组件一1包括装设于出风本体3的板一12、转动连接于板一12的叶片一11、与叶片一11转动连接的板二13及转动连接于出风本体3的板三14,板一12与叶片一11的转动处、叶片一11与板二13的转动处间隔设置,板三14用于驱动板二13转动;

所述组件二2包括转动连接于出风本体3的叶片二21、转动连接于叶片二21的板四22、转动连接于出风本体3的板五23,出风本体3与叶片二21的转动处、叶片二21与板四22的转动处间隔设置,板五23用于驱动板四22转动;

叶片一11的转动方向与叶片二21的转动方向交叉设置,板三14与板五23突伸出出风本体3的同一侧。

乘车人员想要横向改变风向时,只需转动所述板三14,所述板三14的转动就会带动所述板二13转动,所述板二13转动就会带动所述叶片一11横向摆动,利用所述叶片一11偏摆的角度不同,实现对风向的控制;乘车人员想要纵向改变风向时,只需要转动所述板五23,所述板五23的转动就会带动所述板四22转动,所述板四22转动就会带动所述叶片二21纵向摆动,利用所述叶片二21偏摆的角度不同,实现对风向的控制。所述叶片一11与所述叶片二21的转动方向交叉设置目的是为了使两叶片运动时不相互造成干扰。

通过所述组件一1能横向改变风的方向,通过所述组件二2能纵向改变风的方向。经所述组件一1和所述组件二2的共同调节可以使风向多方向改变,而且能控制风量的大小,使乘坐人员吹着舒服,能营造出一个舒适的驾驶环境。

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叶片一11包括侧面一111和远离所述侧面一111的侧面二112,所述侧面一111与侧面二112均设置有凸块一113,所述侧面二112还设置有凸块二114;

所述板一12设有多个等间距的孔一121,所述孔一121用于容设所述凸块一113;

所述板二13呈凸字形状,板二13包括凸头131及凸身132;所述凸头131设有孔二1311,所述凸身132设有多个等间距的孔三1321;所述孔三1321用于容设所述凸块二114;

所述板三14包括扇形板141和与扇形板141一体设置的板身142;所述板身142端部设置有连接头1421,所述连接头1421突伸入所述孔二1311内。

所述板一12将多块所述叶片一11通过所述孔一121与所述凸块一113配合活动连接在一起。多块所述叶片一11的所述侧面一111与所述侧面二112均用所述板一12活动连接在一起,运动时多块所述叶片一11均往同一方向运动。所述板二13将多块所述叶片一11通过所述孔三1321与所述凸块二114配合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头1421卡扣于所述孔二1311里,所述连接头1421转动时带动所述板二13运动,所述板二13运动时带动所述叶片一11转动,从而改变所述叶片一11的方向,实现风向改变的目的。

如图9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叶片二21包括侧面三211和远离所述侧面三211的侧面四212,所述侧面三211与侧面四212均设置有凸块三213,所述侧面四212还设置有凸块四214;

所述板四22呈扇形,所述板四22设有位于弧线长端的孔四221及远离弧线长端一侧的孔五222,板四22还设有位于所述孔四221和所述孔五222之间的凸块五223;所述孔四221用于收容所述凸块四214;

所述板五23设有凹槽231,所述凸块五223装设于所述凹槽231内。

所述板四22将多块所述叶片二21通过所述孔四221与所述凸块四214配合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凸块三213装设于所述出风本体3。所述凸块五223装设于所述凹槽231,并可沿着所述凹槽231的轨迹来回运动。用手转动所述叶片二21时,所述叶片二21带动所述板四22运动,所述板四22运动时带动所述凸块五在所述凹槽231运动。通过手动改变所述叶片二21的方向,实现风向改变的目的。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用于汽车空调通风口的变向调节组件还包括出风口外壳4,所述出风口外壳4卡扣于所述出风本体3,所述叶片一11位于所述出风本体3内,所述叶片二21显露于所述出风口外壳4内;

所述板三14和所述板五23均显露于所述出风口外壳4。

所述出风本体3与所述出风口外壳4卡扣在一起形成一个通风的通道,通过转动所述板三14,经所述板二13传动,使所述叶片一11左右摆动,改变风向;所述叶片一11位于所述出风本体3内,所述叶片二21显露于所述出风口外壳4内,是为了防止所述叶片一11与所述叶片二21运动时相互造成干扰。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头131设有突伸入孔二1311内的环形块1312,环形块1312与孔二1311的侧壁连接,所述环形块1312设于所述孔二1311的中部。所述环形块1312用于卡扣所述连接头1421,所述环形块1312设于所述孔二1311的中部,使所述连接头1421卡扣更稳固,运动更平稳。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扇形板141包括面一1411,所述面一1411中部设有凸块六1412;所述扇形板141设置有呈环形排列的多个孔六1413,多个所述孔六1413等间距设置。在所述面一1411可装设有一拨轮,拨轮是指一种表面设有多块凸粒的外壳,凸粒增加了摩擦,使转动所述扇形板141的效果更好。拨轮设有嵌孔和安装柱,所述凸块六1412嵌装于拨轮的嵌孔里,拨轮的安装柱安装于所述孔六中,在这两种安装方式的作用下,使拨轮与所述扇形板141更好的扣合在一起。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1421包括连接部一14211和连接部二14212,连接部二14212一端与所述连接部一14211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凸块七14213,所述凸块七14213关于连接部二14212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凸块七14213与所述连接部一14211形成一个环形凹槽14214。所述连接头1421与所述环形块1312卡扣在一起,具体地,是所述环形凹槽14214与所述环形块1312卡扣在一起,使运动传递效率更高。当转动板三14时,所述连接头1412带动所述板二13运动。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块七14213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连接头1421设有穿槽14215,所述穿槽14215位于两个所述凸块七14213之间。需要将所述连接头1421卡扣于所述环形块1312时,在设有所述凸块七14213的两边用力向所述所述穿槽14215挤压,使所述连接头1421直径变小,再将所述连接头1421通过所述环形块1312,当所述环形凹槽14214与所述环形块1312卡扣在一起时,解除用力,这就完成一个卡扣过程。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板三14中部设置有突柱1431及孔七143,所述孔七143贯穿突柱1431,孔七143的中心轴线与突柱1431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出风本体3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板三14的凸块八31,所述凸块八31与所述孔七143配合固定连接在一起,使所述板三14在所述出风本体3的位置固定,为所述板三可靠运动提供保障;在所述孔七143设有所述突柱1431,使所述出风本体3与所述板三14隔离开,为所述板三14提供运动空间,防止所述出风本体3对所述板三14运动产生干涉。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