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刮盖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7018阅读:1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刮盖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雨刮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雨刮盖板。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道路工况日益复杂,汽车交通事故频发,在人车碰撞事故伤害中,行人头部伤害占30%以上;在导致行人的死亡的原因中,头部伤害占了60%以上。车外行人的保护是当前汽车领域安全工作的重点和优先方向。

雨刮盖板是布置在前风玻璃与发动机罩盖之前,装于空气室外板和前上纵梁通道后外板的装饰件,雨刮盖板位于头部碰撞的区域,对行人保护影响很大,很大程度上影响头碰得分。由于雨刮盖板一般处于发罩后缘,该区域发动机罩内板与雨刮盖板在整车高度方向上头碰溃缩空间较小,且雨刮盖板左右两侧区域布置有发罩铰链,刚度较大,当行人头部撞击到雨刮盖板区域时,发动机罩直接撞击到雨刮盖板,传统一体式雨刮盖板整体结构较强,雨刮盖板与发罩内板之间的密封间隙较小,会阻碍发动机罩进一步向下溃缩,导致行人头碰伤害值较大,严重会导致人员伤亡,有必要对雨刮盖板进行优化设计,降低行人头部伤害,对行人起到有效保护,减少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利于行人头部碰撞保护的雨刮盖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刮盖板,包括盖板主体,所述盖板主体左右两端均设有与车身钣金固定连接的固定盖板,所述固定盖板与所述盖板主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盖板与所述盖板主体均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固定盖板采用开尾销或螺栓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盖板主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盖板上还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固定盖板采用开尾销或螺栓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车身钣金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主体沿长度方向设有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凸台依次包括左端部、中部以及右端部,所述左端部和右端部逐渐向所述中部收容。

进一步地,所述左端部和所述右端部的壁厚为2mm,所述中部的壁厚为2.5mm。

进一步地,所述凸台的上端面与发动机罩内板的距离不小于 20mm。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盖板壁厚为2mm。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主体两端还有与A柱总成连接的侧盖板,所述侧盖板与所述盖板主体卡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侧盖板为PU件。

本实用新型的雨刮盖板由盖板主体及两侧的固定盖板组成,通过将雨刮盖板两侧的结构设计成分体结构,盖板主体从两端到中部设计为两端薄中间厚的结构,左右侧盖板采用软PU材料,而且控制雨刮盖板与发罩内板之间间隙大于20mm,采用上述设计,当行人头部撞击到雨刮盖板区域时,雨刮盖板很容易溃缩,为行人提供足够的头碰溃缩空间,减小头碰伤害,有效保护行人安全,减少人员伤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雨刮盖板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雨刮盖板的头碰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雨刮盖板与发动机罩安装位置示意图;

其中,10、盖板主体;11、固定盖板;111、第一安装孔;112、第二安装孔;12、侧盖板;101、凸台;102、左端部;103、中部; 104、右端部;105、上端面;21、发动机罩外板;22、发动机罩内板; 30、开尾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雨刮盖板包括盖板主体10,盖板主体10的左右两端均设有与车身钣金固定连接的固定盖板11,固定盖板11与盖板主体10可拆卸连接。通过在将传统的一体式雨刮盖板设计成盖板主体10和左右两端可拆卸连接的固定盖板11的分体形式,在发生人车碰撞事故时,分体式的雨刮盖板容易发生分离以及产生更大的溃缩量,为行人提供较大的缓冲空间,能有效优化行人保护性能,提高头碰得分。

具体地,固定盖板11和盖板主体10均设有第一安装孔,固定盖板11与盖板主体10采用开尾销30或螺栓通过第一安装孔111进行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左右两侧的固定盖板11与盖板主体10分别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111,通过两个开尾销30进行连接,这样既能保证连接强度又方便拆卸安装,有效提高生产维修效率。当然,固定盖板11与盖板主体10之间也可通过卡接形式进行固定连接,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固定盖板11还设有第二安装孔112,固定盖板11采用开尾销30或螺栓通过第二安装孔112与车身钣金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左右两侧的固定盖板11上分别设有一个第二安装孔112,固定盖板11采用开尾销30通过第二安装孔112与车身钣金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盖板主体10沿长度方向设有凸台101,所述凸台101 上设有密封条(图未示)与发动机罩内板22配合进行密封连接,防止机舱废气通过雨刮盖板总成进入进气格栅口。具体地,凸台101依次包括左端部102、中部103以及右端部104,左端部102和右端部 104逐渐向所述中部103收容。凸台101的两端向中部103收容的结构有利于雨刮盖板总成上其他附件的安装和布置,避免干涉。优选地,凸台101的左端部102和右端部104的壁厚为2mm,凸台101的中部103的壁厚为2.5mm,盖板主体10除凸台101外的其他区域的壁厚均为2.5mm。行人发生头碰时,发动机罩外板21和发动机罩内板 22向雨刮盖板压溃,首先压溃到的是盖板主体10上的凸台101,凸台101的壁厚较盖板主体10的其他区域更薄则有利于盖板主体10的快速变形吸能,但由于凸台101的中部103较凸台101的两端的体积更小,为保证凸台101的强度要求,中部103的厚度与盖板主体10其他区域的厚度一致。以上是本实施例的雨刮盖板壁厚的优选值,为满足轻量化或强度要求,盖板主体10的厚度可视需求进行调整,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凸台101的上端面105与发动机罩内板22的距离h 不小于20mm,能有效保证发动机罩具有充足的压溃空间。

进一步地,固定盖板11壁厚为2mm,在发生行人碰撞事件时,固定盖板11与盖板主体10间更容易发生分离,为行人提供足够的头碰溃缩空间,减小头碰伤害,有效保护行人安全,减少人员伤亡。

进一步地,盖板主体10两端还有与A柱总成连接的侧盖板12,侧盖板12与所述盖板主体10卡接固定。具体地,侧盖板12采用软质材料,本实施例的侧盖板12为PU件。侧盖板12采用容易压溃变形的材料,既能满足你雨刮盖板与周边A柱总成的圆滑过渡搭接,又可以保证在发生行人碰撞事故时,可以减小雨刮区域对行人头部的伤害,从而减少行人伤亡。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