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扶手的汽车空调调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4129发布日期:2018-08-04 14:09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的通风口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带有扶手的汽车空调调风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在市场上取得优势,汽车集合更多的功能于一身,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要。汽车空调调风装置作为汽车内饰品的一种,传统的汽车空调调风装置很多只有用于单方向地改变风向的功能,不能多方向地改变风向。同时也没有用于乘车者的扶手功能,在转弯或快速行驶时,乘车者会左右摇摆,不能坐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扶手的汽车空调调风装置,不仅能多方向地调节风向和风量的大小,而且设置有用于扶手的扶手容腔,在转弯或快速行驶时,乘车者可以握紧扶手容腔,不会左右摇摆,坐的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扶手的汽车空调调风装置,包括装设于汽车的外壳,装设于外壳的调风装置及装设于外壳的扶手部;所述扶手部包括用于容置使用者的手的扶手容腔及设置于外壳的安装板;

所述调风装置包括外罩、用于横向调节风向的第一组件、用于纵向调节风向的第二组件及用于调节风量的第三组件;

所述第一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外罩的叶片一和叶片二、转动连接于叶片一和叶片二的板一,与叶片二连接并突伸出外壳的板二;

所述第二组件包括叶片三、固定连接于外罩的板三及转动连接于叶片三的板四;所述叶片三一端转动连接于板三,叶片三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外罩;

所述第三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板三的拨轮、铰接于拨轮的传动臂、铰接于传动臂板五,拨轮突伸出板三,板三、拨轮之间的转动处与拨轮、传动臂之间的转动处间隔设置,固定连接于板五并用于调节风量的调风板;

所述叶片一的转动方向与叶片三的转动方向交叉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扶手部还包括安装板向外翻起的安装边。

进一步地,所述扶手容腔的侧壁设有向外突伸的卡块。

进一步地,所述叶片二包括叶片部、固定连接于叶片部的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及固定连接于叶片部的连接杆;所述叶片部与连接杆之间开设有第一通孔,板二转动容设于第一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板二包括驱动叶片二摆动的卡持部及固定连接于卡持部的滑板;所述滑板开设有滑槽,叶片三滑动容设于滑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调风装置的数量为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组件设置于两个调风装置之间,所述传动臂两侧均铰接有板五。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表面板,设置于表面板两侧的侧板;所述板二、拨轮、扶手容腔及安装板均显露出表面板。

进一步地,所述扶手容腔的表面设置有皮质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的一种带有扶手的汽车空调调风装置不仅能多方向地调节风向和风量的大小,而且设置有用于扶手的扶手容腔,在转弯或快速行驶时,乘车者可以握紧扶手容腔,不会左右摇摆,坐的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扶手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调风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调风装置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叶片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板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外壳1,表面板11,侧板12,调风装置2,外罩21,第一组件22,第二组件23,第三组件24,叶片一221,叶片二222,板一223,板二224,叶片三231,板三232,板四233,拨轮241,传动臂242,板五243,调风板244,叶片部2221,第一转动部2222,第二转动部2223,连接杆2224,第一通孔2225,卡持部2241,滑板2242,滑槽2243,扶手部3,扶手容腔31,安装板32,安装边33,卡块311,皮质层3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有扶手的汽车空调调风装置,包括装设于汽车的外壳1,装设于外壳1的调风装置2及装设于外壳1的扶手部3;所述扶手部3包括用于容置使用者的手的扶手容腔31及设置于外壳1的安装板32;

所述调风装置2包括外罩21、用于横向调节风向的第一组件22、用于纵向调节风向的第二组件23及用于调节风量的第三组件24;

所述第一组件22包括转动连接于外罩21的叶片一221和叶片二222、转动连接于叶片一221和叶片二222的板一223,与叶片二222连接并突伸出外壳1的板二224;

所述第二组件23包括叶片三231、固定连接于外罩21的板三232及转动连接于叶片三231的板四233;所述叶片三231一端转动连接于板三232,叶片三231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外罩21;

所述第三组件24包括转动连接于板三232的拨轮241、铰接于拨轮241的传动臂242、铰接于传动臂242板五243,拨轮241突伸出板三232,板三232、拨轮241之间的转动处与拨轮241、传动臂242之间的转动处间隔设置,固定连接于板五243并用于调节风量的调风板244;

所述叶片一221的转动方向与叶片三231的转动方向交叉设置。

外壳1装设于汽车内,使调风装置2及扶手部3有序地安装于汽车内,外壳1表面光滑美观。乘车者只需要把手伸入扶手容腔31里,手指握住扶手容腔壁就能实现扶手这个功能。

需要横向调节风向时,滑动板二224,板二224驱动叶片二222摆动,由于板三232将叶片一221和叶片二222连接在一起实现联动,所以叶片二222摆动时,叶片一221也跟随者摆动。通过改变叶片一221和叶片二222的角度实现横向调节风向。

需要纵向调节风向时,直接拨动叶片三231,叶片三231转动使叶片三231的角度改变,实现纵向调节风向。多块叶片三231经板四233转动连接在一起实现联动。

需要调节风量时,拨动拨轮241,拨轮241带动传动臂242转动,传动臂242带动板五243转动,板五243带动调风板244转动,调风板244转动使调风板244的角度改变,实现调节风量。本申请的一种带有扶手的汽车空调调风装置不仅能多方向地调节风向和风量的大小,而且设置有用于扶手的扶手容腔,在转弯或快速行驶时,乘车者可以握紧扶手容腔,不会左右摇摆,坐的稳。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扶手部3还包括安装板32向外翻起的安装边33。

所述安装边33经螺钉固定连接于外壳1,使扶手部3牢固地锁定于外壳1,乘车者大力握住扶手部3时,扶手部3也不会移动。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扶手容腔31的侧壁设有向外突伸的卡块311。

扶手容腔31的卡块311卡设于外壳1,用于固定扶手容腔31在外壳1的位置,使扶手部3牢固地锁定于外壳1,乘车者大力握住扶手部3时,扶手部3也不会移动。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叶片二222包括叶片部2221、固定连接于叶片部2221的第一转动部2222和第二转动部2223及固定连接于叶片部2221的连接杆2224;所述叶片部2221与连接杆2224之间开设有第一通孔2225,板二224转动容设于第一通孔2225内。

板二224滑动时,驱动连接杆2224转动,连接杆2224带动叶片部2221一起转动。第一转动部2222固定连接于板四233,实现多块叶片三231联动,第二转动部2223转动连接于外罩21。叶片部2221转动时改变叶片部2221的角度,实现横向调节风向。开设有第一通孔2225,防止叶片部2221干涉板二224滑动。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板二224包括驱动叶片二222摆动的卡持部2241及固定连接于卡持部2241的滑板2242;所述滑板2242开设有滑槽2243,叶片三231滑动容设于滑槽2243内。

所述卡持部2241卡持于连接杆2224。滑动滑板2242时,滑槽2243在叶片三231滑动,滑板2242带动卡持部2241移动,卡持部2241驱动连接杆2224转动,从而带动叶片二222转动,改变叶片二222的角度,实现横向调节风向。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调风装置2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调风装置2设置于外壳1,加快了车内的制冷速度,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需求。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组件24设置于两个调风装置2之间,所述传动臂242两侧均铰接有板五243。

所述第三组件24可同时调节两个调风装置2的风量,拨动拨轮241,拨轮241带动传动臂242转动,传动臂242同时带动两侧的板五243转动,板五243带动调风板244转动,两块调风板244转动使两块调风板244的角度改变,实现同时调节两个调风装置2的风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包括表面板11,设置于表面板11两侧的侧板12;所述板二224、拨轮241、扶手容腔31及安装板32均显露出表面板11。

侧板12安装于车体内部,表面板11显露于车体表面。所述板二224、拨轮241、扶手容腔31及安装板32均显露于表面板11,便于操作者的使用和操作。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扶手容腔31的表面设置有皮质层312。

在扶手容腔31设置有一层皮质层312,增加了乘车者的握持手感,给购买者一种豪华的感觉。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