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动汽车高压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0453发布日期:2018-08-29 00:45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电动汽车高压盒。



背景技术:

现存高压盒的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为高压盒为一独立零部件,第二种为高压盒与其他零部件集成在一个盒体内,以上两种高压盒各有利弊。第一种形式的设计简洁明朗、各个器件一目了然,非常便于生产及维护,且更加安全,由于外壳材质和加工工艺决定其价格稍贵。第二种形式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省空间,但各高压器件受温度影响,寿命降低,维修不便。

新能源汽车在高电压高电流下运行,对高压盒安全性要求高,整车空间和结构的限制,要求高压盒结构设计紧凑,更为了提高能量密度,高压盒必须轻量化。而现有高压盒设计还不完善,还不能完全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各种要求,急需设计一款新型高压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电动汽车高压盒。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电动汽车高压盒,包括上盖、下壳以及设置在所述的上盖与下壳内的高压板单元;所述的高压板单元包括高压板、霍尔传感器、连接器、设置在所述的高压板上的高压器件以及粘结在所述的高压板上的绝缘片;所述的下壳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的霍尔传感器的凹槽、以及用于容纳所述的连接器的卡座;所述的上盖上设有凸台用于顶持所述的霍尔传感器。

所述的高压器件包括主负继电器、预充继电器、三合一电阻、快充继电器、主正继电器和预充电阻。

所述的高压板上设置有螺柱,所述的高压器件通过所述的螺柱栓接在所述的高压板上。

所述的高压板上设置有线束卡槽、减重孔以及安装孔;所述的安装孔与设置在所述的下壳上的螺母配合用于固定高压板。

所述的减重孔为矩形。

所述的上盖以及下壳上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卡扣结构用于闭合上盖和下壳。

所述的下壳上设置有用于将其栓接在电池箱内的钢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综合考虑现有技术中两种形式高压盒的利弊,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高压盒,下壳和上盖均为塑料材质,且高压板上设有减重孔,从而减轻重量,内部采用高压板形式安装各个高压器件,减少在下壳注塑螺母或螺柱的数量,从而降低开发模具成本。具有安全性高、结构紧凑、成本低、轻量化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高压盒为一体集成式,安全性能高、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成本较低和重量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壳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压板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盖;1-1、凸台;1-2、第一卡扣;2、下壳;2-1、凹槽;2-2、螺母;2-3、钢套;2-4、第二卡扣;2-5、卡座;3、霍尔传感器;4、高压板;4-1、线束卡槽;4-2、安装孔;4-3、减重孔;4-4、螺柱;5、主负继电器;6、预充继电器;7、绝缘片;8、三合一电阻;9、快充继电器;10、主正继电器;11、预充电阻;12、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5示出一种新型电动汽车高压盒,包括上盖1、下壳2以及设置在所述的上盖与下壳内的高压板单元;所述的高压板单元包括高压板4、霍尔传感器3、连接器12、设置在所述的高压板上的高压器件以及粘结在所述的高压板上的绝缘片7;所述的高压器件包括主负继电器5、预充继电器6、三合一电阻8、快充继电器9、主正继电器10和预充电阻11。所述的下壳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的霍尔传感器的凹槽2-1、以及用于容纳所述的连接器的卡座2-5;所述的上盖上设有凸台1-1用于顶持所述的霍尔传感器。所述的上盖以及下壳上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卡扣结构用于闭合上盖和下壳。上盖上设置有第一卡扣1-2,下壳上设置有第二卡扣2-4;所述的下壳上设置有用于将其栓接在电池箱内的钢套2-3。

所述的高压板上设置有螺柱4-4,所述的高压器件通过所述的螺柱栓接在所述的高压板上。所述的高压板上设置有线束卡槽4-1、减重孔4-3以及安装孔4-2;所述的安装孔与设置在所述的下壳上的螺母2-2配合用于固定高压板。所述的减重孔为矩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在高压板4上粘贴绝缘片7,其次主负继电器5、预充继电器6、绝缘片7、三合一电阻8、快充继电器9、主正继电器10和预充电阻11栓接在高压板4上,然后将高压板4栓接在下壳2底部,霍尔传感器3设在下壳2的凹槽2-1内,连接器12安装在卡座2-5上,各高压元器件之间由铜排连接,通信线束由扎带固定在线束卡槽4-1,并接入连接器12,最后通过第一卡扣1-2和第二卡扣2-4连接上盖1与下壳2。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