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常电电池供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8653发布日期:2018-09-11 22:52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电常电池,特别涉及一中锂离子常电电池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锂电常电池内部只有保护板,只具备保护功能;没有调整车载DC/DC电源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的功能,车载DC/DC电源输出电压远高于锂电长电池满电电压,长期过压会增加保护板损坏的几率,导致锂电长电池出现异常情况;低温情况下,大电流对锂电长电池充电会析锂,造成锂电长电池不可逆损伤。

目前,纯电动汽车上配置常电池多数为铅酸电池,少数为锂电常电池;如果配备锂电常DC/DC电源或调整整车低压线束;所有现有的技术无法实现在不变动整车零部件的前提下,将铅酸常电池直接替换成锂电常电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锂离子常电电池供电系统,节约了能源,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离子常电电池供电系统,该系统包括:整车动力电池, DC/DC电源、锂离子常电电池;所述整车动力电池与DC/DC电源连接, DC/DC电源与锂离子常电电池连接; 所述锂离子常电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模组、控制板、双向DC/DC变换器,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和控制板连接,双向DC/DC变换器的一端与锂离子电池模组连接,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的另一端与控制板连接。

本技术方案的锂离子常电电池包括的锂离子电池模组采用梯次利用的锂离子电芯,节省了能源。

优选的,所述锂离子常电电池还包括电池盒体和电器安装上盖,所述电池盒体和电器安装上盖密封连接,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控制板和双向DC/DC变换器设置于电池盒体和电器安装上盖形成的密封空间内。

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锂离子常电电池的电池盒体和电器安装上盖形成密封空间,这样电池模组、控制板以及双向DC/DC变换器放置在这个密封空间中提高了安全性能。

优选的,所述锂离子常电电池还包括保温海绵,所述保温海绵设置于电池盒体内,包围在锂离子电池模组的四周。提高了常电电池的保温性能。

优选的,所述电器安装上盖设置有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

优选的,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的正极依次经过控制板、双向DC/DC变换器与电器安装上盖的正极连接,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负极与电器安装上盖负极连接。

优选的,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包括多个梯次利用电芯、多个隔离海绵和转接板,隔离海绵设置于相邻的梯次利用电芯之间,梯次利用电芯与转接板连接。提高了电池膜组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梯次利用锂离子电芯形成电池模组,并在锂离子电池模组的两端分别连接控制板和双向DC/DC变换器,从而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常电电池供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常电电池供电系统中锂离子常电电池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锂锂离子常电电池供电系统中控制板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常电电池供电系统中保护模块、单体电压采集单元与电池模组连接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

100.整车动力电池,200.DC/DC电源,300.锂离子常电电池,1.电池盒体,2.电器安装上盖,3.电池模组、4.双向DCDC变换器,5.控制板,6.导线,21.正极接线柱,22.负极接线柱,31.梯次利用电芯、32.转接板,51.单体电压采集单元,52.控制单元,53.保护模块,531.过充保护单元、532.过放保护单元、533.过流保护单元,534.短路保护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该系统包括:整车动力电池100, DC/DC电源200、锂离子常电电池300。其中,整车动力电池100与DC/DC电源200连接,DC/DC电源200与锂离子常电电池300连接,锂离子常电电池300经充放电端口与整车待供电部件连接。

锂离子常电电池300,包括电池盒体1、电器安装上盖2、锂离子电池模组3、双向DCDC变换器4和控制板5,电池盒体和电器安装上盖形成封闭的盒体,锂离子电池模组3与电器安装上盖2连接,锂离子电池模组3设置于电池盒体1与电器安装上盖2形成的封闭盒体内,DCDC电源安装4和控制板安装在电器安装上盖2内。

电池盒体1,与电器安装上盖密封连接,具体实现时,可以采用胶水粘合,防止电池内部进水。另外,电池盒体内部取消铅酸电池盒子内部的栅栏,从而能够兼容不同规格的梯次利用锂电池。从电池盒体的整体尺寸上看,可以以目前广泛采用的电动汽车用铅酸电池外壳尺寸为标准,从而使电池盒体的尺寸可以兼容铅酸电池的尺寸。

电器安装上盖2,设置有正极接线柱21和负极接线柱22。另外,盖子上还可以预留螺丝孔位,从而能够将所有的电池线路集成元器件安装在上盖内部。

锂离子电池模组3,包括多个梯次利用电芯31、多个隔离海绵(图中未标示)和转接板32,隔离海绵设置于相邻的梯次利用锂电电芯之间,转接板一端与电芯连接,转接板的另一端通过导线6与双向DCDC变换器4连接。从保温设计的角度上来看,本技术方案的电芯之间可采用间隔保温棉进行保温,从而提高了电芯之间的保温性,另外电池模组的周边也可以采用保温棉隔离保温。从而提高了整个电池的保温性能。

双向DC/DC变换器(图中显示为双向DC/DC)4,双向DC/DC模块负责锂离子常电池的充放电,设置于电池盒体和电器安装上盖形成的密闭空间内。其一端与锂离子电池模组连接,另一端与充放电端口连接。

控制板5,包括单体电压采集单元(图中显示为单体电压采集)51和控制单元52,控制单元52与单体电压采集单元51连接;单体电压采集单元51用于采集单串电池电压和充放电电流;控制单元52用于控制锂离子常电电池的充放电。另外,还包括保护模块53,保护模块负责对锂电常电池进行各项保护。保护模块53可包括过充保护单元531、过放保护单元532、过流保护单元533和短路保护单元534,其中,过充保护单元531、过放保护单元532、过流保护单元533和短路保护单元534分别与控制单元52连接。

具体实现时,锂离子电池模组的正极依次经过控制板、双向DC/DC变换器与电器安装上盖的正极连接,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负极与电气安装上盖负极连接。此控制系统在不变动整车零部件的前提下,实现锂电常电电池和铅酸常电电池的互通互换;实现时,可以利用梯次利用锂离子电池做成3串常电池替换电动汽车上铅酸常电池(如图5所示),由于锂电池特性不能过充、过放、且内阻极小,我们设计控制系统对锂电常电池进行充电和放电保护、控制。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