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2025发布日期:2018-10-23 20:50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线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线束。



背景技术:

以往,有在车辆中布线的线束。线束将搭载在车辆的各设备之间连接,用于电源供给、通信。作为线束的一个例子,专利文献1公开了能够成为简单沿着布线路径的形状的线束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9743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随着车辆的多功能化、高性能化,将搭载在车辆的设备间连接的线束的布线路径有可能变得复杂化,并使布线工序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简化布线路径的线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线束的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干线,与搭载在车辆的电源连接,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电源支线,从所述电源干线分岔并在与所述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通信干线,沿着所述电源干线布线、或者与所述电源干线共用;通信支线,从所述通信干线分岔并在与所述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所述线束中,优选的是所述通信支线沿着所述电源支线布线。

所述线束中,优选的是所述电源干线将配置在车辆后部的所述电源与配置在车辆前部的发电部连接。

所述线束中,优选的是具有多个系统的所述电源干线。

所述线束中,优选的是还具有沿着所述电源干线延伸的接地线。

所述线束中,优选的是所述电源干线和所述通信干线是扁平布线材料,且相互层叠。

所述线束中,优选的是所述通信干线在层叠方向配置在最外侧。

所述线束中,优选的是还包括通信控制部,存在于所述通信干线与所述通信支线之间并控制通信,所述通信控制部的电源线与所述电源干线或者所述电源支线连接。

所述线束中,优选的是所述电源干线和所述通信干线沿着车辆的地板在所述前后方向布线,所述电源支线和所述通信支线分别从所述电源干线和所述通信干线分别向车宽方向分岔,沿着所述地板在所述车宽方向布线。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线束包括:与搭载在车辆的电源连接,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电源干线;从电源干线分岔并在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电源支线;沿着电源干线布线、或者与电源干线共用的通信干线;从通信干线分岔并在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通信支线。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线束,取得的效果是:利用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干线和在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支线的组合,能够简化布线路径。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平面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立体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电源干线单元的构成要素的立体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源干线单元的剖视图。

图6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源支线单元的剖视图。

图7是说明端子台与电源干线和电源支线的连接的图。

图8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源干线与电源支线的连接形态的图。

图9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源支线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源干线单元的图。

图1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源干线单元的图。

图1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源干线单元和通信线的图。

图1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6变形例所涉及的通信线的立体图。

图14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动分岔部的外观立体图。

图15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动分岔部的PLC信号分岔电路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动分岔部的电源分岔电路的立体图。

图17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动分岔部的框图。

图18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源分岔电路的电路图。

图19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主动分岔部的外观立体图。

图20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主动分岔部的内部立体图。

图21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台的外观立体图。

图22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台的内部立体图。

图23是第3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端子台的外观立体图。

图24是第3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端子台的内部立体图。

图25是第3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主动分岔部的外观立体图。

图26是第3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主动分岔部的内部立体图。

图27是第3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信号分岔电路的框图。

图28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主动分岔部的立体图。

图29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台和管的立体图。

图30是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平面图。

图31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岔部的立体图。

图32是第4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干管的剖视图。

图33是第4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干管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线束

2:电源干线单元

2a:中间的范围

2b:车辆后方的范围

3:电源支线单元

4:通信干线

5:通信支线

6:端子台

7:端子台

8:主动分岔部(通信控制部)

8a:信号分岔电路

8b:电源线

8c:接地线

9:主动分岔部(通信控制部)

10:连接器

11:管

12:分配器

13:电气设备

14:信号分岔电路

14a、14b:信号切换电路

14c、14d:接收电路

14e、14f:发送电路

15:电源分岔电路

15a:第一电感

15b:第二电感

15c:第三电感

15d:第四电感

15e:电容器

16:信号分岔电路

21:第一电源干线

21a:线材

21b:覆皮

22:第一接地线

22a:线材

22b:覆皮

23:第二电源干线

23a:线材

23b:覆皮

24:第二接地线

24a:线材

24b:覆皮

25:PLC用电源干线

26:PLC用接地线

27:扁平信号线

28:扁平接地线

31:第一电源支线

32:第一接地支线

33:熔丝

34:线材

35:覆皮

36:PLC用电源支线

37:PLC用接地支线

38:第二电源支线

39:第二接地支线

41:第一通信干线

42:第二通信干线

43:第三通信干线

44:第四通信干线

45:铁氧体芯

46:连接器

51、53:第一通信支线

52、54:第二通信支线

55:扁平信号支线

56:扁平接地支线

57:铁氧体芯

58:连接器

61:插入口

62:插入口

72:干管

73:支管

80:主动分岔部

81:第一分岔电路

82:第二分岔电路

83:第三分岔电路

84:第四分岔电路

85:电源分岔电路

90:端子台

90a:分岔部

91、92:插入口

100:车辆

101:地板

101a:主体部

101b:前侧隆起部

101c:后侧隆起部

101d:隧道部

102:电动发电机(MG)(发电部)

103:电池(电源)

104:电源控制部

110:端子台

111、112:分岔部

120:主动分岔部

121、122:信号分岔电路

130:端子台

131:壳体

131a:主体

131b:盖

131c、131d:开口部

132:分岔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此外,本发明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另外,下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要素。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7,说明第1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涉及线束。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平面图;图2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立体图;图3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电源干线单元的构成要素的立体图;图5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源干线单元的剖视图;图6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源支线单元的剖视图;图7是说明端子台与电源干线和电源支线的连接的图。图5示出图4的V-V截面。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1适用于车辆,例如包含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汽车。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1具有电源干线单元2、电源支线单元3、通信干线4、通信支线5、电源用的端子台6、通信用的端子台7和分配器12。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与车辆100的地板101布线。

地板101是构成车辆的地板下方的部件。地板101经由悬架由车辆100的车轮支撑。地板101具有主体部101a、前侧隆起部101b、后侧隆起部101c和隧道部101d。主体部101a是平板状的构成部。前侧隆起部101b与主体部101a的前端相连,向上方隆起。前侧隆起部101b从上方覆盖车辆100的前轮的车轴。后侧隆起部101c与主体部101a的后端相连,向上方隆起。后侧隆起部101c从上方覆盖车辆100的后轮的车轴。隧道部101d相对于主体部101a向上方隆起,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隧道部101d在地板101中设置在车宽方向的中央部。隧道部101d是截面形状为近似矩形且中空的隧道状的构成部。隧道部101d的前端与前侧隆起部101b相连,后端与后侧隆起部101c相连。在隧道部101d的内部空间例如配置有排气管。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0具有电动发电机102(以下记作MG102)。MG102是搭载在车辆100的电气设备之一,配置在车辆100的前部。更具体而言,MG102配置在前侧隆起部101b的前方。本实施方式的MG102具有将供给的电力转换为机械动力的马达功能;和作为将机械动力转换为电力的发电部的功能。MG102例如可以用作根据从车轮、发动机传递的动力而发电的交流发电机;用作消耗从后述电池103供给的电力并启动发动机的起动马达。另外,MG102也可以用作车辆100的行驶用的动力源。

电池103是车辆100的电源。电池103是能充电和放电的蓄电装置。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03的电压为48V。电池103配置在车辆100的后部。更具体而言,电池103配置在后侧隆起部101c的上表面。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0中,MG102和电池103分散配置在车辆的前后,从而实现前后方向的重量平衡的最优化等。电池103经由线束1与MG102和配置在车辆100的各部的其他电气设备13电连接。电气设备13例如包含转向等行驶类的设备、气囊等安全类的设备、门锁等车身类的设备、音频等多媒体类的设备。电池103经由线束1对MG102、电气设备13供给电力,或者经由线束1对从MG102、电气设备13传送的电力进行充电。

在后侧隆起部101c中,在电池103的前侧配置有电源控制部104。电源控制部104是控制电池103的充放电的控制装置。电源控制部104经由电源线和通信线与电池103连接。电源控制部104具有电源监视功能、电流切断功能、电源备份功能等。

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经由电源控制部104与电池103连接。电源控制部104分别控制从电池103向线束1的放电、以及从线束1向电池103的充电。电源控制部104具有电压转换部。电压转换部例如是DC-DC整流器,对来自电池103的直流电流降压并输出低压的直流电流。电源控制部104作为电源的输出端子,具有高压的电源端子和低压的电源端子。高压的电源端子是来自电池103的直流电流不降压就输出的端子。低压的电源端子是输出由电压转换部降压后的低压的直流电流的端子。

线束1的电源干线单元2沿着地板101的上表面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电源干线单元2的后端与电源控制部104连接。电源干线单元2的前端与配置在地板101的连接器10连接。连接器10配置在前侧隆起部101b的竖壁。将连接器10与MG102连接的电源线在管11内布线。即,电源干线单元2的电池103侧的相反侧的端经由连接器10和管11内的电源线与MG102连接。这样,电源干线单元2是将配置在车辆100的前部的MG102与配置在后部的电池103连接,且作为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中枢的基干的电源线单元。

本实施方式的电源干线单元2沿着隧道部101d在车辆前后方向布线。更详细而言,电源干线单元2配置在隧道部101d的侧方且隧道部101d的附近。在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中,多个电源干线单元2经由端子台6连接。

电源支线单元3从电源干线单元2分岔并在与车辆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中,电源支线单元3在与电源干线单元2垂直的方向分岔。电源支线单元3与电气设备13连接。换言之,电源支线单元3是将电源干线单元2与电气设备13电连接的电源支线。电源支线单元3在与车辆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典型为车宽方向、车辆上下方向延伸。

电源支线单元3利用端子台6与电源干线单元2连接。在电源支线单元3中,端子台6侧相反侧的端部分别与分配器12连接。分配器12例如是电接线箱。分配器12可以具有ECU等控制装置,也可以具有通信网关的功能。分配器12具有将从电源支线单元3供给的电力分配在各电气设备13的功能;以及将来自通信支线5的通信分配给各电气设备13的功能。分配器12具有连接有电源支线单元3的电源侧端子、连接有通信支线5的通信端子、连接有电气设备13的输出侧端子、通信单元、控制部、继电器、熔丝等各构成元件、以及容纳各构成元件的壳体。分配器12的输出侧端子包含对电气设备13供给电力的端子、以及能与电气设备13能通信地连接的端子。

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具有多个电源支线单元3。换言之,多个电源支线单元3从电源干线单元2向车宽方向分岔。各电源支线单元3分别与不同的分配器12连接。分配器12例如按照区域、按照功能设置。例如,车辆100的内部空间划分为多个区域,在各区域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分配器12。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0中,内部空间沿着车辆前后方向被划分为多个区域,进一步,以电源干线单元2为界划分为车宽方向的右侧的区域和左侧的区域。

本实施方式的通信干线4沿着电源干线单元2在车辆前后方向布线。更具体而言,通信干线4沿着电源干线单元2的上表面布线。通信干线4例如如图1所示,沿着电源干线单元2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中间的范围2a和车辆后方的范围2b布线。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具有配置在车辆前后方向不同位置的2个端子台6。在端子台6中,从电源干线单元2向电源支线单元3分配电源。中间的范围2a是2个端子台6之间的范围。车辆后方的范围2b是电源控制部104与后侧的端子台6之间的范围。

通信支线5从通信干线4分岔并在与车辆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中,通信支线5在与通信干线4垂直的方向分岔。通信支线5与通信设备连接。换言之,通信支线5是以能进行有线通信的方式将通信干线4与通信设备连接的通信支线。通信支线5分别与分配器12的通信端口(通信端子)连接。分配器12在其内部具有经由所述通信端口进行通信的通信单元。即,分配器12具有作为在其他分配器12、电气设备13、电源控制部104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设备的功能。分配器12例如基于来自电源控制部104的指令信号,控制对于各电气设备13的电力的供给。另外,分配器12将来自通信支线5的通信分配给各电气设备13。此外,作为通信干线4和通信支线5所进行的通信协议,可以例举CAN通信、CAN-FD、以太网(注册商标)等,但不限于这些。

此处,参照图3至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源干线单元2和电源支线单元3的构成。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源干线单元2具有第一电源干线21、第二电源干线23、第一接地线22和第二接地线24。电源干线单元2与通信干线4一起构成线束1的中枢。第一电源干线21、第二电源干线23、第一接地线22和第二接地线24分别是扁平布线材料。此外,扁平布线材料是具有在轴向延伸的导体,且与轴向垂直的截面的截面形状扁平的布线材料。作为扁平布线材料,例如可以使用汇流条、挤出布线材料。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源干线21、23是挤出连线材料,分别具有截面形状为矩形的线材21a、23a和覆盖线材21a、23a的绝缘材料的膜状覆皮21b、23b。接地线22、24是挤出布线材料,分别具有截面形状为矩形的线材22a、24a和覆盖线材22a、24a的绝缘原材料的膜状覆皮22b、24b。电源干线21、23和接地线22、24沿厚度方向层叠。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源干线单元2中,以第一电源干线21、第一接地线22、第二电源干线23、第二接地线24的顺序层叠。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干线21、23和接地线22、24的宽度统一。由此,被互感取消并消除噪声。

第一电源干线21和第一接地线22构成低压系的电源线单元。第二电源干线23和第二接地线24构成高压系的电源线单元。本实施方式的低压系的电压为12V,高压系的电压为48V。通过在第一电源干线21与第二电源干线23之间夹着接地线(第一接地线22),从而降低第一电源干线21的线材21a与第二电源干线23的线材23a直接接触的可能性。第一电源干线21与电源控制部104的低压系的电源端子连接。第二电源干线23与电源控制部104的高压系的电源端子连接。第一接地线22和第二接地线24分别与电源控制部104的接地端子连接。在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中,电源干线单元2的粗细(线材21a、22a、23a、24a的截面积)从车辆前方到车辆后方是一定的。即,相同容量的电源干线单元2从电源控制部104布线到连接器10。

如图3所示,电源支线单元3具有第一电源支线31和第一接地支线32。第一电源支线31和第一接地支线32分别是扁平布线材料。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电源支线31和第一接地支线32分别具有截面形状为矩形的线材31a、32a和覆盖线材31a、32a的绝缘原材料的膜状覆皮31b、32b。第一电源支线31和第一接地支线32沿厚度方向层叠。第一电源支线31和第一接地支线32构成低压系的电源线单元。第一电源支线31在端子台6的内部与第一电源干线21电连接。第一接地支线32在端子台6的内部与第一接地线22电连接。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端子台6的形状是长方体。端子台6将二组电源干线单元2电连接,并且将电源干线单元2与电源支线单元3电连接。在端子台6中,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对置的一对侧面设置有电源干线单元2用的插入口61。在该插入口61配置有与电源干线单元2的各线连接的干线用端子。电源干线单元2的线材21a、22a、23a、24a与干线用端子电连接并固定。端子台6具有固定电源干线单元2的锁定构造。在端子台6中,在车宽方向上对置的一对侧面设置有电源支线单元3用的插入口62。在该插入口62配置有与电源支线单元3的各线连接的支线用端子。电源支线单元3的线材31a、32a与支线用端子电连接并固定。端子台6具有固定电源支线单元3的锁定构造。

对应的端子彼此在端子台6的内部互相电连接。具体而言,第一电源干线21用的干线用端子互相电连接,且也与第一电源支线31用的支线用端子电连接。另外,第一接地线22用的干线用端子互相电连接,且也与第一接地支线32用的支线用端子电连接。第二电源干线23用的干线用端子互相电连接。第二接地线24用的干线用端子互相电连接。另外,在端子台6的内部设置有与各电源支线单元3对应的熔丝。

如图3所示,通信干线4具有第一通信干线41、第二通信干线42、第三通信干线43和第四通信干线44。第一通信干线41、第二通信干线42、和第三通信干线43是绞合电线。绞合电线捻合有2条覆皮电线。2条覆皮电线的一条是信号线,另一条被用作接地线。各通信干线41、42、43例如根据系统、区域而分开。例如,通信干线41、42、43也可以分开为行驶系统、安全系统、车身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等每个系统。第四通信干线44是光纤缆线。第四通信干线44例如用于多媒体系统的高速通信。第一通信干线41、第二通信干线42、第三通信干线43和第四通信干线44以该顺序并列并平行布线。通信干线4的车辆后方的端部与电源控制部104连接。通信干线4从电源控制部104沿着电源干线单元2向车辆前方延伸。

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具有2个端子台7。对于1个电源用的端子台6,配置有1个通信用的端子台7。通信用的端子台7配置在电源用的端子台6的上表面。端子台7将通信干线4与通信支线5电连接。第一通信干线41、第二通信干线42和第三通信干线43被端子台7保持。本实施方式的端子台7是压接端子。压接端子能够使分岔部的特性阻抗变化、噪声的影响最小化。端子台7具有分别保持各通信干线41、42、43的覆皮电线的保持部。在各保持部配置有压接刀。压接刀穿过覆皮电线的覆皮与内部的线材电连接。在各通信干线41、42、43中,优选的是尽可能缩短用分岔部扭转解开的长度。端子台7也可以还具有保持第四通信干线44的保持部。

通信支线5具有第一通信支线51、53和第二通信支线52、54。第一通信支线51、53和第二通信支线52、54是绞合电线。第一通信支线51和第二通信支线52从端子台7向车宽方向的一侧延伸。第一通信支线53和第二通信支线54从端子台7向车宽方向的另一侧延伸。通信支线51、52、53、54被端子台7保持。端子台7具有分别保持各通信支线51、52、53、54的覆皮电线的保持部。在各保持部配置有与覆皮电线的线材接触的压接刀。

端子台7将第一通信干线41和第一通信支线51的信号线彼此、以及接地线彼此电连接。另外,端子台7将第二通信干线42和第二通信支线52的信号线彼此、以及接地线彼此电连接。端子台7将第二通信干线42和第二通信支线54的信号线彼此、以及接地线彼此电连接。端子台7将第三通信干线43和第一通信支线53的信号线彼此、以及接地线彼此电连接。此外,在通信干线4与通信支线5的分岔部,也可以代替压接端子所得到的分岔,形成超声波接合所得到的分岔。

通信支线51、52、53、54沿着电源支线单元3布线。在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中,沿着电源支线单元3的上表面,第一通信支线51、53和第二通信支线52、54平行布线。在通信支线51、52、53、54中,端子台7侧的相反侧的端部分别与分配器12连接。分配器12将通信支线51、52、53、54与电气设备13连接。

如以上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具有:与搭载在车辆100的电池103连接,在车辆10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电源干线21、23;从第一电源干线21分岔并在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源支线31;沿着电源干线21、23布线的通信干线4;从通信干线4分岔并在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通信支线5。由在前后方向延伸的电源干线21、23和通信干线4以及在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源支线31和通信支线5构成的线束1,可以简化布线路径。例如,与电源线与通信线以各自的路径布线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布线路径,简化布线工序。另外,与电源线从1个电接线箱缓缓分支并经由多个电接线箱布线到末端的设备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布线路径,简化布线工序。即,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在短线化、省线化方面取得优良的效果,并且能够实现轻量化所带来的燃油经济性的提高、向车辆的组装性提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的电源干线单元2、通信干线4的标准化容易。在车辆100的搭载设备根据车种、等级而不同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变更电源支线单元3、通信支线5来对应,或者通过变更分配器12来对应。即,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的扩展性高,在标准化方面有利。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具有多个系统的电源干线21、2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源干线21属于低压系统,第二电源干线23属于高压系统。此外,多个系统不限于电压不同。例如,线束1也可以以相同电压具有多个系统的电源干线。作为一个例子,系统分开为行驶系统、安全系统、车身系统、多媒体系统。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具有沿着电源干线21、23延伸的接地线22、24。电源干线21、23和接地线22、24单元化为电源干线单元2,从而简化布线路径。另外,由于电线干线21、23和接地线22、24是扁平布线材料,因此,可降低电源干线单元2的高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中,电源干线21、23和通信干线4沿着车辆100的地板101在前后方向布线。第一电源支线31和通信支线5从电源干线21、23和通信干线4分别在车宽方向分岔,沿着地板101在车宽方向布线。利用这样在车辆前后方向布线的干线和从干线分岔并在车宽方向延伸的支线的组合,能够简化到搭载在车辆100的设备的布线路径。

此外,分配器12也可以代替与电源支线单元3、通信支线5的末端连接,配置在电源干线单元2和通信干线4与电源支线单元3和通信支线5的分岔部。换言之,也可以代替端子台6、7而配置分配器12。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一台分配器12向配置在车宽方向的两侧的电气设备13分配电源、通信。

在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中,在电源干线单元2、电源支线单元3、通信干线4和通信支线5分别包含接地线,但不限于此。干线2、4和支线3、5的任意接地线也可以与线束1不同地布线。

为了消除通信等的噪声,可以在扁平布线材料缠绕磁性带,也可以在扁平布线材料设置有噪声过滤器。

电源干线单元2、电源支线单元3、通信干线4和通信支线5的形状不限于例子。例如,作为电源干线单元2的各线和电源支线单元3的各线,也可以使用与扁平布线材料不同的布线材料、一个例子是圆电线。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干线4沿着从电源干线单元2的电源控制部104到前方的端子台6的范围2a、2b(参照图1)布线,但通信干线4的布线范围不限于此。例如,通信干线4也可以沿着从电源干线单元2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范围,即电源干线单元2的整体布线。作为一个例子,通信干线4也可以从电源控制部104布线到连接器10。

也可以在不同的电压系统共用接地线。例如,低压系的接地线(第一接地线22)与高压系的接地线(第二接地线24)可以共用。

[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

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图8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源干线与电源支线的连接形态的图。电源干线单元2的各线与电源支线单元3的各线也可以由金属间接合连接。在图8所示的线束1中,第一电源干线21的线材与第一电源支线31的线材由金属间接合电连接。另外,第一接地线22的线材与第一接地支线32的线材由金属间接合电连接。金属间接合例如是冷压接、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等所进行的接合。在电源干线单元2与电源支线单元3由金属间接合连接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各电源支线单元3如图8所示配置有熔丝33。

[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

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图9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源支线的剖视图。作为电源支线单元3,也可以使用图9所示的圆电线。圆电线具有:多个线材34的集合体即线材部;覆盖线材部的绝缘性的覆皮35。

[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

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图10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源干线单元的图。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源干线单元2兼作通信干线4。电源干线单元2具有PLC用电源干线25、第二接地线24、第二电源干线23和PLC用接地线26。PLC用电源干线25和PLC用接地线26是电力线通信(PLC: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用的低压系的电源线单元。PLC用电源干线25是低压系的电源线,并且作为电力线通信用的信号线传送信号。PLC用接地线26是低压系的接地线,并且用作电力线通信用的接地线。PLC用电源干线25和PLC用接地线26是电源干线单元2的构成要素,并且也是通信干线4的构成要素。这样,在本变形例中,通信干线4与PLC用电源干线25共用。

PLC用电源干线25和PLC用接地线26是扁平布线材料。PLC用电源干线25、第二接地线24、第二电源干线23和PLC用接地线26,以该顺序沿厚度方向层叠。PLC用电源干线25、第二接地线24、第二电源干线23和PLC用接地线26的宽度是统一的。由此,被互感取消,实现电力线通信的稳定化。作为通信线的PLC用电源干线25和PLC用接地线26在层叠体的层叠方向配置在最外侧,从而噪声消除用的铁氧体芯的配置变得容易。此外,电力线通信的使用频带和调制方式没有特别限定。

PLC用电源干线25和PLC用接地线26可以是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通信干线4不同的通信线,也可以是代替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通信干线4的通信线。例如,电源控制相关的通信也可以由PLC用电源干线25和PLC用接地线26进行,电源控制以外相关的通信也可以由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通信干线4进行。

[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

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图1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源干线单元的图。第4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源干线单元2除了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电源干线单元2的构成要素外,具有PLC用电源干线25和PLC用接地线26。在本变形例的电源干线单元2中,以PLC用电源干线25、第一接地线22、第一电源干线21、第二接地线24,第二电源干线23和PLC用接地线26的顺序沿厚度方向层叠。

此外,PLC用电源干线25和PLC用接地线26可以是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通信干线4不同的通信线,也可以是代替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通信干线4的通信线。

[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

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图1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源干线单元和通信线的图。在第5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源干线单元2重叠有扁平信号线27和扁平接地线28。扁平信号线27和扁平接地线28分别是扁平布线材料。扁平信号线27、第一接地线22、第一电源干线21、第二接地线24,第二电源干线23和扁平接地线28,以该顺序沿厚度方向层叠。扁平信号线27和扁平接地线28是通信干线4的构成要素。在本变形例中,电源干线21、23、接地线22、24、扁平信号线27、和扁平接地线28分别是扁平布线材料,且相互层叠。因此,有利于降低线束1的高度。

此外,扁平信号线27和扁平接地线28可以是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通信干线4不同的通信线,也可以是代替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通信干线4的通信线。

[第1实施方式的第6变形例]

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第6变形例。图1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6变形例所涉及的通信线的立体图。第6变形例的通信干线4具有铁氧体芯45。铁氧体芯45设置在构成通信干线4的各覆皮电线。铁氧体芯45与覆皮电线的线材电连接。铁氧体芯45经由端子台7与对应的通信支线51、52、53、54的线材电连接。即,通信干线4的线材经由铁氧体芯45与通信支线51、52、53、54的线材电连接。铁氧体芯45取得抑制波形的失真、吸收噪声的效果。此外,也可以代替铁氧体芯45使用电阻。换言之,通信干线4的线材与通信支线5的线材可以经由电阻电连接。

[第2实施方式]

参照图14至图18,说明第2实施方式。对于第2实施方式,对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容具有同样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图14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动分岔部的外观立体图;图15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动分岔部的PLC信号分岔电路的立体图;图16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动分岔部的电源分岔电路的立体图;图17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动分岔部的框图;图18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源分岔电路的电路图。

主动分岔部9是存在于通信干线4与通信支线5之间,控制通信的通信控制部。主动分岔部9是具有波形的整形、放大等功能的分岔部,作为转发器、集线器发挥功能。波形的整形包含铃声的消除、信号的位宽的校正等。本实施方式的主动分岔部9是外形为长方体的装置。在主动分岔部9中,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对置的一对侧面设置有电源干线单元2用的插入口91。另外,在车宽方向上对置的一对侧面设置有电源支线单元3用的插入口92。

在第2实施方式的电源干线单元2中,PLC用电源干线25、第二接地线24、第二电源干线23、和PLC用接地线26以该顺序沿厚度方向层叠。第2实施方式的电源支线单元3具有PLC用电源支线36、PLC用接地支线37、第二电源支线38和第二接地支线39。各支线36、37、38、39是扁平布线材料。在电源支线单元3中,PLC用电源支线36、第二接地支线39、第二电源支线38和PLC用接地支线37以该顺序沿厚度方向层叠。第二电源支线38和第二接地支线39构成高压系的电源线单元。PLC用电源支线36和PLC用接地支线37构成电力线通信用的低压系的电源线单元。

2组电源干线单元2从互不相同的方向与主动分岔部9连接。在下面的说明中,将相对于主动分岔部9从车辆前后方向的一侧插入的PLC用电源干线25称作第一PLC用电源干线25a,将从另一侧插入的PLC用电源干线25称作第二PLC用电源干线25b。同样,将PLC用接地线26区别为第一PLC用接地线26a、第二PLC用接地线26b。另外,将相对于主动分岔部9从车宽方向的一侧插入的PLC用电源支线36称作第一PLC用电源支线36a,将从另一侧插入的PLC用电源支线36称作第二PLC用电源支线36b。同样,将PLC用接地支线37区别为第一PLC用接地支线37a、第二PLC用接地支线37b。

如图15所示,主动分岔部9在内部具有信号分岔电路14。信号分岔电路14是将电力线通信的信号(以下称作PLC信号)分岔的电路。信号分岔电路14从电源干线单元2接受电力的供给而工作。信号分岔电路14分别与两条PLC用电源干线25a、25b和两条PLC用电源支线36a、36b电连接。信号分岔电路14在两条PLC用电源干线25a、25b和两条PLC用电源支线36a、36b之间使PLC信号主动地分岔,切换PLC信号的通信路径。本实施方式的信号分岔电路14如图17所示,具有2个信号切换电路14a、14b、2个接收电路14c、14d和2个发送电路14e、14f。第一信号切换电路14a与第一PLC用电源干线25a和第一PLC用电源支线36a连接。第二信号切换电路14b与第二PLC用电源干线25b和第二PLC用电源支线36b连接。

第一接收电路14c和发送电路14e从第一信号切换电路14a向第二信号切换电路14b传送PLC信号。第二接收电路14d和发送电路14f从第二信号切换电路14b向第一信号切换电路14a传送PLC信号。第一信号切换电路14a将从第一PLC用电源干线25a接收的PLC信号的发送对象切换为第一PLC用电源支线36a或者第一接收电路14c。另外,第一信号切换电路14a将从第一PLC用电源支线36a接收的PLC信号的发送对象切换为第一PLC用电源干线25a或者第一接收电路14c。第一信号切换电路14a将从第二发送电路14f接收的PLC信号的发送对象切换为第一PLC用电源干线25a或者第一PLC用电源支线36a。

第二信号切换电路14b将来自第二PLC用电源干线25b的PLC信号的发送对象切换为第二PLC用电源支线36b或者第二接收电路14d。第二信号切换电路14b将来自第二PLC用电源支线36b的PLC信号的发送对象切换为第二PLC用电源干线25b或者第二接收电路14d。第二信号切换电路14b将来自第一发送电路14e的PLC信号的发送对象切换为第二PLC用电源干线25b或者第二PLC用电源支线36b。

图16所示的电源分岔电路15将两条PLC用电源干线25a、25b和两条PLC用电源支线36a、36b相互电连接并分配电力。电源分岔电路15具有衰减PLC信号的功能、作为电源的噪声过滤器的功能、和将电源分岔的功能。本实施方式的电源分岔电路15如图16和图18所示,具有第一电感15a、第二电感15b、第三电感15c、第四电感15d和电容器15e。第一电感15a与第一PLC用电源干线25a电连接。第二电感15b与第二PLC用电源干线25b电连接。第三电感15c与第一PLC用电源支线36a电连接。第四电感15d与第二PLC用电源支线36b电连接。各电感15a、15b、15c、15d的与PLC用电源干线25和PLC用电源支线36连接的侧的相反侧互相电连接,且经由电容器15e接地。

如图15和图16所示,主动分岔部9在内部具有信号分岔电路16。信号分岔电路16具有与信号分岔电路14大致相同的构成和功能。信号分岔电路16根据信号分岔电路14所进行的通信路径的切换,从两条PLC用接地线26a、26b、和两条PLC用接地支线37a、37b中将对应的线彼此连接。例如,在信号分岔电路14从第一PLC用电源干线25a向第一PLC用电源支线36a发送PLC信号的情况下,信号分岔电路16将第一PLC用接地线26a与第一PLC用接地支线37a连接。

另外,主动分岔部9将两条第二接地线24和两条第二接地支线39互相电连接,且将两条第二电源干线23和两条第二电源支线38互相电连接。

PLC用电源支线36和PLC用接地支线37例如经由分配器12与电气设备13连接。连接的对方的电气设备13是低压系的电气设备13。对方的电气设备13也可以包含不进行电力线通信的设备。另外,第二电源支线38和第二接地支线39例如经由分配器12与高压系的电气设备13连接。

如以上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的线束1中,1个主动分岔部9分配电源和通信。即,电源的分配和通信的分配汇集在1个主动分岔部9。因此,线束1能够小型化、轻量化、简化布线工序等。另外,利用主动分岔部9来主动地、选择性分配通信,能够降低通信量、提高通信速度。

[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

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图19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主动分岔部的外观立体图;图20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主动分岔部的内部立体图。在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中,利用主动分岔部80,电源和PLC信号在个三方向分岔。对于主动分岔部80,从车辆前后方向的互不相同的方向插入两组电源干线单元2。另外,从车宽方向的一侧插入一组电源支线单元3。

电源干线单元2和电源支线单元3具有的构成要素与所述第2实施方式同样。如图20所示,主动分岔部80具有第一分岔电路81、第二分岔电路82、第三分岔电路83、第四分岔电路84和电源分岔电路85。第一分岔电路81存在于第一PLC用电源干线25a与PLC用电源支线36之间,将第一PLC用电源干线25a与PLC用电源支线36电连接或者断开。第二分岔电路82存在于第二PLC用电源干线25b与PLC用电源支线36之间,将第二PLC用电源干线25b与PLC用电源支线36电连接或者断开。第三分岔电路83存在于第一PLC用电源干线25a与第二PLC用电源干线25b之间,将第一PLC用电源干线25a与第二PLC用电源干线25b电连接或者断开。

主动分岔部80具有将第一PLC用接地线26a、第二PLC用接地线26b、和PLC用接地支线37选择性连接的分岔电路。例如,第四分岔电路84存在于第一PLC用接地线26a与第二PLC用接地线26b之间,将第一PLC用接地线26a与第二PLC用接地线26b电连接或者断开。进一步,主动分岔部80具有将第一PLC用接地线26a与PLC用接地支线37任意连接的分岔电路、以及将第二PLC用接地线26b与PLC用接地支线37任意连接的分岔电路。

电源分岔电路85具有第一电感85a、第二电感85b、第三电感85c和电容器85d。第一电感85a与第一PLC用电源干线25a电连接。第二电感85b与第二PLC用电源干线25b电连接。第三电感85c与PLC用电源支线36电连接。各电感85a、85b、85c经由共用的电容器85d接地。

[第3实施方式]

参照图21和图22,说明第3实施方式。对于第2实施方式,对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和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容具有同样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图21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台的外观立体图;图22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台的内部立体图。在第3实施方式中,一台端子台90使电源和通信被动地分岔。

端子台90的外形是长方体。在端子台90从车辆前后方向的两侧分别插入电源干线单元2和通信干线4。电源干线单元2具有第二电源干线23和第二接地线24。通信干线4具有扁平信号线27和扁平接地线28。以扁平信号线27、第二接地线24、第二电源干线23和扁平接地线28的顺序层叠。在端子台90从车宽方向的两侧分别插入电源支线单元3和通信支线5。电源支线单元3具有第二电源支线38和第二接地支线39。通信支线5具有扁平信号支线55和扁平接地支线56。扁平信号支线55和扁平接地支线56是与第二电源支线38和第二接地支线39同样的扁平布线材料。以扁平信号支线55、第二接地支线39、第二电源支线38和扁平接地支线56的顺序层叠。

如图22所示,端子台90具有分岔部90a。分岔部90a经由铁氧体将两条扁平信号线27和两条扁平信号支线55互相连接。另外,分岔部90a经由铁氧体将两条第二接地线24和两条第二接地支线39互相连接。另外,分岔部90a经由铁氧体将两条第二电源干线23和两条第二电源支线38互相连接。另外,分岔部90a经由铁氧体将两条扁平接地线28和两条扁平接地支线56互相连接。

铁氧体芯57分别嵌合在两条扁平信号支线55和两条扁平接地支线56。

[第3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

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图23是第3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端子台的外观立体图;图24是第3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端子台的内部立体图。本变形例的端子台110代替铁氧体,经由电阻将电源线、通信线互相连接。

如图23所示,端子台110的外形是长方体。在端子台110从车辆前后方向的两侧分别插入电源干线单元2和通信干线4。在端子台110从车宽方向的两侧分别插入电源支线单元3和通信支线5。电源干线单元2、电源支线单元3、通信干线4和通信支线5的构成要素与所述第3实施方式同样。如图24所示,端子台110具有分岔部111、112。分岔部111经由电阻将两条扁平信号线27和两条扁平信号支线55互相连接。分岔部112经由电阻将两条扁平接地线28和两条扁平接地支线56互相连接。另外,端子台110将两条第二电源干线23和两条第二电源支线38互相连接,且将两条第二接地线24和两条第二接地支线39互相连接。

[第3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

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图25是第3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主动分岔部的外观立体图;图26是第3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主动分岔部的内部立体图;图27是第3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信号分岔电路的框图。

如图25所示,主动分岔部120的外形是长方体。在主动分岔部120从车辆前后方向的两侧分别插入电源干线单元2和通信干线4。在主动分岔部120从车宽方向的两侧分别插入电源支线单元3和通信支线5。电源干线单元2、电源支线单元3、通信干线4和通信支线5的构成要素与所述第3实施方式同样。此外,将相对于主动分岔部120从车辆前后方向的一侧插入的扁平信号线27称作第一扁平信号线27a,将从另一侧插入的扁平信号线27称作第二扁平信号线27b。同样,将扁平接地线28区分为第一扁平接地线28a、第二扁平接地线28b。另外,将相对于主动分岔部120从车宽方向的一侧插入的扁平信号支线55称作第一扁平信号支线55a,将从另一侧插入的扁平信号支线55称作第二扁平信号支线55b。同样,将扁平接地支线56区分为第一扁平接地支线56a、第二扁平信号支线56b。

如图26所示,主动分岔部120具有信号分岔电路121、122。如图27所示,信号分岔电路121具有:与所述第2实施方式的信号切换电路14a、14b同样的信号切换电路121a、121b;与接收电路14c、14d同样的接收电路121c、121d;以及与发送电路14e、14f同样的发送电路121e、121f。第一信号切换电路121a与第一扁平信号线27a和第一扁平信号支线55a连接。第二信号切换电路121b与第二扁平信号线27b和第二扁平信号支线55b连接。信号分岔电路121在两条扁平信号线27a、27b和两条扁平信号支线55a、55b之间使信号主动地分岔。

此外,信号分岔电路122具有与信号分岔电路121大致相同的构成和功能。信号分岔电路122根据信号分岔电路121所进行的通信路径的切换,从两条扁平接地线28a、28b和两条扁平接地支线56a、56b中将对应的线彼此连接。

[第3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

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图28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主动分岔部的立体图。本变形例所涉及的主动分岔部8在由绞合电线构成的通信线间进行通信信号的主动分岔。主动分岔部8是存在于通信干线4与通信支线5之间,控制通信的通信控制部。主动分岔部8具有信号分岔电路8a、电源线8b和接地线8c。电源线8b例如与低压系的第一电源干线21或者第一电源支线31连接。接地线8c例如与低压系的第一接地线22或者第一接地支线32连接。即,信号分岔电路8a利用从线束1的电源线供给的电力而动作。所以,从电池103到主动分岔部8不需要布置专用的电源线。

在信号分岔电路8a连接有通信干线41、42、43、以及通信支线51、52、53、54。信号分岔电路8a允许从这些通信干线41、42、43以及通信支线51、52、53、54选择性在任意2个以上的线之间收发信号。

[第4实施方式]

参照图29至图31,说明第4实施方式。对于第4实施方式,对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至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容具有同样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图29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台和管的立体图;图30是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平面图;图31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岔部的立体图。在第4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例如在于:通信干线4在干管72插通以及通信支线5在支管73插通。

如图29和图30所示,第4实施方式的线束1具有干管72和支管73。干管72是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筒状的部件。支管73是在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筒状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支管73与干管72垂直,在车宽方向延伸。干管72和支管73例如由金属、合成树脂等形成。管72、73具有至少能维持期望的筒形的程度的刚性。管72、73可以具有尽可能保护在内部插通的通信干线4、通信支线5的刚性。管72、73可以将通信干线4、通信支线5与外部空间电磁屏蔽,抑制通信干线4、通信支线5所导致的通信质量的下降。

如图30所示,干管72沿着电源干线单元2延伸。干管72例如沿着电源干线单元2的上表面延伸。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具有两条干管72。一条干管72b沿着电源干线单元2的车辆后方的范围2b延伸。该干管72b将电源控制部104与端子台130相连。沿着车辆后方的范围2b布线的通信干线4插通在干管72b。

另一条干管72a沿着电源干线单元2的中间的范围2a延伸。该干管72a将2个端子台130相连。沿着中间的范围2a布线的通信干线4插通在干管72a。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0配置有四条支管73。各支管73将端子台130与分配器12相连。通信支线5在支管73插通。

如图2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干管72和支管73的截面形状是椭圆形。干管72和支管73的截面形状的上下方向的宽度比横向的宽度小。所以,能够降低布线空间的高度。三组通信干线41、42、43在干管72的内部沿着干管72的长轴方向并列。通信支线51、52和通信支线53、54分别在支管73的内部沿着支管73的长轴方向并列。

端子台130具有壳体131。壳体131具有:作为容纳部的主体131a、盖131b。主体131a是有底的筒状的部件,上端开口。盖131b将主体131a的开口部封闭。通过盖131b将主体131a的开口部封闭,从而构成长方体的壳体131。盖131b能够相对于主体131a装拆。

干管72与主体131a的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侧面连接。本实施方式的主体131a具有干管72能插入的开口部131c。干管72插入到开口部131c并与主体131a卡合。支管73与主体131a的朝向车宽方向的侧面连接。主体131a具有供支管73能插入的开口部131d。支管73插入到开口部131d并与主体131a卡合。

在壳体131的内部容纳有图31所示的分岔部132。本实施方式的分岔部132的形状是长方体。分岔部132具有插入口132a、132b。插入口132a是插入通信干线41、42、43的开口部。插入口132a设置在分岔部132的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侧面。三组通信干线41、42、43的末端分别与连接器46连接。三组通信干线41、42、43的连接器46分别插入到不同的插入口132a并与分岔部132卡合。插入口132b是插入通信支线5的开口部。插入口132b设置在分岔部132的朝向车宽方向的侧面。通信支线51、52、53、54的末端分别与连接器58连接。通信支线51、52、53、54的连接器58分别插入到不同的插入口132b并与分岔部132卡合。

连接器46和连接器58能够分别相对于分岔部132装拆。更详细而言,连接器46、58和分岔部132构成为在端子台130的盖131b从主体131a脱离的状态下,作业者能够将连接器46、58相对于分岔部132装拆。

本实施方式的分岔部132使通信被动地分岔。分岔部132将第一通信干线41和第一通信支线51的信号线彼此、以及接地线彼此电连接。另外,分岔部132将第二通信干线42和第二通信支线52的信号线彼此、以及接地线彼此电连接。分岔部132将第二通信干线42和第二通信支线54的信号线彼此、以及接地线彼此电连接。分岔部132将第三通信干线43和第一通信支线53的信号线彼此、以及接地线彼此电连接。

干管72与电源控制部104的连接形态与干管72与端子台130的连接形态相同。即,干管72与电源控制部104的壳体连接。另外,通信干线4与电源控制部104的连接形态与通信干线4与端子台130的连接形态相同。即,通信干线4的电源控制部104侧的端部与连接器46连接。连接器46与电源控制部104的控制电路能装拆地连接。电源控制部104的壳体能开放,使得作业者能够进行连接器46的装拆作业。

支管73与分配器12的连接形态与支管73与端子台130的连接形态相同。即,支管73与分配器12的壳体连接。另外,通信支线5与分配器12的连接形态与通信支线5与端子台130的连接形态相同。即,通信支线5的分配器12侧的端部与连接器58连接。连接器58与分配器12的分配电路能装拆地连接。分配器12的壳体能开放,使得作业者能够进行连接器58的装拆作业。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线束1中,通信干线4、通信支线5的更换作业是容易的。例如,只剥离车辆的内饰材料的一部分就能够进行通信干线4、通信支线5的更换作业。在车辆的车厢设置有从上方覆盖地板101和线束1的成型地毯等内饰材料。该内饰材料例如构成为与端子台130对置的部分、与分配器12对置的部分以及与电源控制部104对置的部分能装拆。作业者从内饰材料取下与端子台130对置的部分、与分配器12对置的部分以及与电源控制部104对置的部分,就能够进行现有的通信干线4、通信支线5的更换作业。

在车辆100中,在欲将搭载设备从相对低速的通信速度的设备更换为高速的通信速度的设备的情况下,希望更换通信干线4、通信支线5。在该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中能够容易更换通信干线4和通信支线5。例如,在更换将2个端子台130连接的通信干线4的情况下,作业者从内饰材料取下与端子台130对置的部分。作业者从2个端子台130取下盖131b,从分岔部132取下连接器46。现有的通信干线4从干管72a的端部拉出。新的通信干线4从干管72a的一端的开口部插入,插通到干管72a的另一端。如果在现有的通信干线4的端部固定新的通信干线4,则现有通信干线4的拉出和新的通信干线4的插入能够同时进行。新的通信干线4的连接器46分别与2个分岔部132连接时,通信干线4的更换完成。通信支线5的更换与通信干线4的更换同样进行。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具有干管72和支管73这两者,但不限于此。线束1可以具有干管72和支管73的至少一个。另外,在具有干管72的线束1中,一部分区间的通信干线4可以不容纳在干管72。在具有支管73的线束1中,一部分区间的通信支线5可以不容纳在支管73。

分岔部132不限于使通信被动地分岔。分岔部132可以具有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公开的主动分岔部8、9、80、120同样的构成和功能。

[第4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

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图32是第4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干管的剖视图。第4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干管72具有隔板壁74、75。

隔板壁74、75设置在干管72的内部,是在干管72的轴向延伸的壁部。隔板壁74、75将干管72的内部空间隔开为第一通路72c、第二通路72d和第三通路72e。第一通路72c是插通第一通信干线41的通路。第二通路72d是插通第二通信干线42的通路。第三通路72e是插通第三通信干线43的通路。通过这样在三组通信干线41、42、43分别设置有专用的通路72c、72d、72e,将通信干线4布线的作业的作业性提高。例如,在更换通信干线4的情况下,通信干线41、42、43难以互相干扰。

也可以在支管73设置与隔板壁74、75同样的隔板壁。支管73的隔板壁例如将支管73的内部空间隔开为第一通信支线51、53的通路与第二通信支线52、54的通路。

[第4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

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图33是第4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干导管的剖视图。在第4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中,作为通信干线4的PLC用电源干线25和PLC用接地线26在干管72的内部布线。

如图33所示,在干管72的内部布线有PLC用电源干线25、第二接地线24、第二电源干线23和PLC用接地线26。PLC用电源干线25、第二接地线24、第二电源干线23和PLC用接地线26以该顺序从上侧向下侧层叠。这样,不仅通信干线4,电源干线单元2也可以在干管72的内部布线。更换通信干线4、通信支线5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提高通信速度,有时出于通信状况不佳的理由。能够容易更换在干管72的内部布线的PLC用电源干线25、PLC用接地线26。另外,第二电源干线23、第二接地线24的更换作业也容易。

此外,作为通信支线5的PLC用电源支线36和PLC用接地线37(图14等参照)可以在支管73的内部布线。在该情况下,PLC用电源支线36、第二接地支线39、第二电源支线38和PLC用接地支线37可以在支管73的内部布线。PLC用电源支线36、第二接地支线39、第二电源支线38和PLC用接地支线37例如以该顺序从上侧向下侧层叠。

[所述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说明所述第1实施方式至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扁平布线材料的层叠顺序不限于以上列举的情况。例如,PLC用电源干线25、扁平信号线27也可以从层叠方向的两侧被接地线夹着而层叠。在该情况下,有可能能够降低在空中传播的电波所导致的通信噪声。

电源干线单元2和通信干线4的位置不限于以上列举的情况。例如,地板101的电源干线单元2和通信干线4的车宽方向的位置不限于中央,可以任意设定。另外,电源干线单元2和通信干线4也可以沿着地板101的上表面以外布线。或者,电源干线单元2和通信干线4也可以沿着车辆100的地板101以外的部件布线。

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公开的内容能够适当组合来执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