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踏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5267发布日期:2019-08-17 01:33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加速踏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采用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的车辆等的加速踏板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备使加速踏板的踩踏力产生迟滞(hysteresis)的机构的加速踏板装置。



背景技术:

搭载于汽车等的发动机中,作为适用于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也称为线控节气门系统(throttle-by-wiresystem))的加速踏板装置,已知有具备下述部分等的加速踏板装置:踏板臂,具有加速踏板;罩壳(housing),摇动自如地支撑踏板臂;第一复位弹簧,为了使踏板臂恢复到休止位置而配置于摇动支轴的附近;以及迟滞产生机构,使加速踏板的踩踏力产生迟滞(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所述加速踏板装置中,迟滞产生机构是由下述部分等所构成:第一滑块,供踏板臂的上端部可脱离地抵接并且在罩壳的内壁面滑动;第二滑块,在罩壳的内壁面滑动并且与第一滑块协作而产生楔作用;以及第二复位弹簧,抵接于第二滑块并经由第一滑块而使踏板臂恢复到休止位置。

但是,所述加速踏板装置中,第一复位弹簧配置于摇动支轴的附近,第二复位弹簧配置于配置有第一滑块及第二滑块的区域。

即,第一复位弹簧与第二复位弹簧为配置于由罩壳的壁部所分隔的不同区域的结构,因而无法将零件集中而配置。其结果,导致结构的复杂化、罩壳的大型化、装置的大型化等。

而且,包含分别独立的两个滑块作为迟滞产生机构,因而零件数多,结构复杂。而且,第一滑块及第二滑块在罩壳内直线往返运动,因而导致罩壳的大型化、装置的大型化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18410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加速踏板装置,此加速踏板装置实现由零件的集中化所得的装置整体的小型化等,并且能够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加速踏板装置构成为包括:踏板臂,具有加速踏板:罩壳,在休止位置与最大踩下位置之间绕规定的轴线摇动自如地支撑踏板臂;迟滞产生机构,包含:滑块,在罩壳的内壁滑动并且因加速踏板的踩下而被按压;及施力弹簧,以经由滑块将踏板臂推回的方式施加作用力,所述迟滞产生机构使踩踏力产生迟滞;以及回位弹簧,为了使踏板臂回到休止位置而向踏板臂直接施加作用力,且施力弹簧与回位弹簧配置于罩壳内的同一区域。

此处,所述施力弹簧及回位弹簧也可为压缩型的螺旋弹簧,且在同轴上配置成嵌套状。

而且,施力弹簧及回位弹簧也可配置成各自的中心线在休止位置成为直线,且在休止位置与最大踩下位置之间向轴线侧凸状地弯曲。

所述迟滞产生机构也可包含为了对滑块一边可脱离地接触一边施加作用力的方式形成于踏板臂的接触部,且施力弹簧以将滑块按压于罩壳的内壁及接触部的所施加的力根据加速踏板的踩下而增加的方式配置于罩壳与滑块之间。

此处,滑块也可具有承接施力弹簧的弹簧承接部、及供回位弹簧穿过的缺口区域,踏板臂在接触部的附近,具有承接回位弹簧的弹簧承接部。

滑块也可形成为沿着以轴线为中心的规定曲率而在罩壳的内壁滑动。

踏板臂的接触部也可形成为在经过轴线的第一直线上与滑块接触。

滑块也可形成为在较轴线更靠近接触部的一侧,在与第一直线成规定锐角的第二直线上承接施力弹簧,且踏板臂形成为在较轴线更靠近接触部的一侧,在与第一直线成所述规定锐角的第三直线上承接回位弹簧。

滑块也可包含:第一外轮廓部,垂直于摇动方向的面中的外轮廓呈大致矩形状;及第二外轮廓部,平行于摇动方向的面中的外轮廓呈锐角的大致扇状。

滑块也可在弹簧承接部的内侧区域,具备嵌入施力弹簧的内侧的筒状限制部。

踏板臂也可包含以轴线为中心的圆筒部、从圆筒部向上方伸长的上侧臂、及从圆筒部向下方伸长的下侧臂。上侧臂具有接触部及承接回位弹簧的弹簧承接部,圆筒部具有凹状避让部,凹状避让部供施力弹簧以非接触方式配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成为所述结构的加速踏板装置,消除现有技术的问题,能够达成由零件的集中化所得的装置整体的小型化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加速踏板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加速踏板装置所含的踏板臂及滑块的部分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加速踏板装置所含的加速踏板及踏板臂的立体图。

图4a表示图1所示的加速踏板装置所含的滑块,且是从摇动方向(滑动方向)的施力弹簧的一侧观看的正面图。

图4b表示图1所示的加速踏板装置所含的滑块,且是从垂直于摇动方向的侧面方向观看的侧面图。

图4c表示图1所示的加速踏板装置所含的滑块,且是从摇动方向的接触部的一侧观看的背面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加速踏板装置的内部的部分截面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加速踏板装置所含的踏板臂的接触部及导引部与滑块的关系的部分截面图。

图7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加速踏板装置中,踏板臂位于休止位置时的施力弹簧及回位弹簧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加速踏板装置中,踏板臂位于最大踩下位置时的施力弹簧及回位弹簧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图1所示的加速踏板装置的踩踏力特性的图表。

图10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加速踏板装置中,踏板臂位于休止位置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1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加速踏板装置中,踏板臂位于休止位置与最大踩下位置之间的中途位置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2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加速踏板装置中,踏板臂位于最大踩下位置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3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加速踏板装置中,滑块在中途停止,踏板臂回到休止位置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加速踏板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的图1~图13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加速踏板装置具备固定于汽车等的车体的罩壳10、踏板臂20、滑块30、施力弹簧40、回位弹簧50、检测踏板臂20的旋转角度位置的位置传感器60。

位置传感器60由电枢(armature)61、永磁体62、定子63、霍尔元件64所构成。

而且,由成为踏板臂20的一部分的接触部25、滑块30、施力弹簧40构成使加速踏板24的踩踏力产生迟滞的迟滞产生机构。

罩壳10是由树脂材料所形成,且由彼此连结并划分轴线s的第一罩壳11及第二罩壳12所构成。

第一罩壳11具备大致垂直于轴线s的侧壁部11a、包围轴线s的周围的外周壁部11b、以轴线s为中心的支轴11c、滑动面11d、弹簧承接部11e、弹簧承接部11f、休止挡止件11g、全开挡止件11h、连结第二罩壳12的连结部11i、供拧入连结第二罩壳12的螺钉b的螺孔11j、卡扣(snap-fit)用的凸部11k、具有供固定于车体等的螺栓穿过的贯穿孔的凸缘部11m。

支轴11c为了绕轴线s摇动自如地支撑踏板臂20的圆筒部21而形成为圆柱状。

滑动面11d于在轴线s方向上成为规定宽度的外周壁部11b的内壁,形成为以轴线s为中心的规定的半径r(曲率1/r)的圆弧面。

弹簧承接部11e在外周壁部11b的内壁,形成为承接施力弹簧40的一端部41的环状支承面。

弹簧承接部11f在外周壁部11b的内壁,在与弹簧承接部11e同心上的内侧,形成为承接回位弹簧50的一端部51的环状支承面。

此处,侧壁部11a及外周壁部11b在组入有踏板臂20及滑块30的状态下,划分将施力弹簧40及回位弹簧50在同轴上配置成嵌套状的一个凹部c。

而且,凹部c通过由第二罩壳12的侧壁部12a封闭,而形成为向滑块30的滑动方向(摇动方向)h弯曲且垂直于滑动方向h的截面呈大致矩形状的一个内部空间,滑动自如地收容滑块40。

第二罩壳12具备大致垂直于轴线s的侧壁部12a、以轴线s为中心的嵌合凹部12c、连结于第一罩壳11的连结部12i、供穿过拧入第一罩壳11的螺钉b的孔12j、卡扣用的凹部12k、埋设作为位置传感器60的一部分的定子63及霍尔元件64的圆柱状的埋设部12n、收容电路基板cb的收容部12p、进行电连接的连接器12q。

嵌合凹部12c为了绕轴线s摇动自如地支撑踏板臂20的圆筒部21而形成为圆筒状。

埋设部12n形成为在将第二罩壳12连结于第一罩壳11的状态下,插入踏板臂20的圆筒部21的内侧,与配置于圆筒部21的内侧的作为位置传感器60的一部分的电枢61及永磁体62相向。

另外,第二罩壳12在将踏板臂20、滑块30、施力弹簧40、回位弹簧50安装于第一罩壳11的状态下,以与第一罩壳11协作而覆盖踏板臂20的除了下方区域的整体的方式,通过卡扣结合而连结于第一罩壳11并通过螺钉b而紧固。

踏板臂20整体由树脂材料所成形,具备圆筒部21、从圆筒部21向上方伸长的上侧臂22、从圆筒部21向下方伸长的下侧臂23、加速踏板24、接触部25、导引部26、弹簧承接部27、凹状避让部28。

此处,所谓上侧及下侧,是在将所述加速踏板装置搭载于车辆等的状态下,表示铅垂方向的上侧及下侧。

圆筒部21为了绕轴线s摇动自如地支撑踏板臂20,具备经由轴承rb嵌合于第一罩壳11的支轴11c的内周面21a、经由轴承rb嵌合于第二罩壳12的嵌合凹部12c的外周面21b、供配置位置传感器60的电枢61及永磁体62的内周面21c。

上侧臂22具有在休止位置抵接于休止挡止件11g的抵接部22a。

下侧臂23具有在最大踩下位置抵接于全开挡止件11h的抵接部23a。

接触部25在朝向上侧臂22的滑动方向h的区域且经过轴线s的第一直线l1上,也就是包含轴线s及与轴线s正交的第一直线l1的平面上,形成为与滑块30接触的平坦面。

另外,接触部25在摇动方向h对滑块30一边可脱离地接触一边施加作用力,而且在沿着第一直线l1的方向根据踏板臂20的摇动动作而与滑块30可滑动地接触。

导引部26在朝向上侧臂22的滑动方向h的区域且接触部25的附近区域中,于在轴线s方向上远离的两处,形成为从接触部25突出并且在第一直线l1的方向伸长的突条。

另外,两个导引部26导引滑块30的两个内缘35a,也就是在朝向罩壳10的内壁(滑动面11d)的第一直线l1的方向导引滑块30。

弹簧承接部27在朝向上侧臂22的滑动方向h的区域且接触部25的附近区域中,突出地形成为划分环状支承面的二阶圆筒状。

弹簧承接部27的环状支承面在较轴线s更靠近接触部25的一侧,位于与第一直线l1成规定锐角θ的第三直线l3上。

另外,回位弹簧50的另一端部52以非接触方式穿过滑块30的贯穿孔30a,并且弹簧承接部27从垂直于第三直线l3方向抵接而加以承接回位弹簧50的另一端部52。

凹状避让部28是在圆筒部21的外周区域中,以在施力弹簧40的伸缩方向伸长的槽状切缺而形成。

另外,凹状避让部28形成为能够将在罩壳10的弹簧承接部11e与滑块30的弹簧承接部33之间供被压缩的施力弹簧40以非接触方式配置。

由此,能够将施力弹簧40配置于圆筒部21的附近,因而能够确保迟滞产生机构的功能,并且在轴线s周围将零件集中,从而能够达成装置的小型化。

滑块30是由树脂材料、例如含油聚缩醛等高滑动性材料,以包含第一外轮廓部f1及第二外轮廓部f2的方式而形成,所述第一外轮廓部f1的垂直于摇动方向h的面中的外轮廓呈大致矩形状,所述第二外轮廓部f2的平行于摇动方向h的面中的外轮廓呈锐角的大致扇状。

另外,滑块30以划分作为在摇动方向h贯穿的缺口区域的贯穿孔30a的方式形成,具备第一接触面31、第二接触面32、弹簧承接部33、圆形开口部34、矩形开口部35、筒状限制部36、两个侧面37。

第一接触部31在垂直于摇动方向(滑动方向)h的面中,形成为呈大致矩形环状的平坦面。

另外,第一接触部31在第一直线l1上与接触部25滑动自如地接触,且在摇动方向h可与接触部25脱离。

第二接触部32形成为在垂直于轴线s的面中成为规定的半径r(曲率1/r)的、凸状地弯曲的圆弧面。

另外,第二接触部32相对于罩壳10的滑动面11d而在滑动方向h滑动。

弹簧承接部33形成为朝向摇动方向(滑动方向)h的平坦的环状支承面。

弹簧承接部33的环状支承面在组入有滑块30的状态下,在较轴线s更靠近接触部25的一侧,位于与第一直线l1成规定锐角θ的第二直线l2上。

另外,弹簧承接部33供施力弹簧40的另一端部42从垂直于第二直线l2的方向抵接而加以承接。

由此,施力弹簧40的所施加的力以从垂直于第二直线l2的方向将滑块30按压于罩壳10的滑动面11d的方式发挥作用。因此,通过适当选定第一直线l1与第二直线l2所成的规定锐角θ,能够调整由滑动所致的摩擦力。

因此,能够根据加速踏板装置的规格来设定所期望的迟滞特性。

圆形开口部34形成为将回位弹簧50以非接触方式收入贯穿孔30a内。

由此,回位弹簧50的另一端部52配置成穿过圆形开口部34及贯穿孔30a而抵接于踏板臂20的弹簧承接部27。

矩形开口部35形成为将踏板臂20的弹簧承接部27以非接触方式穿过,且划分与第一直线l1平行地伸长的两个内缘35a。

另外,两个内缘35a从轴线s方向的两侧与踏板臂20的两个导引部26接触。

因此,滑块30由导引部26以在朝向罩壳10的滑动面11d的第一直线l1的方向可往返运动的方式导引。

筒状限制部36在弹簧承接部33的内侧区域且圆形开口部34的边缘区域,突出地形成为圆筒状。

另外,筒状限制部36在施力弹簧40的另一端部42抵接于弹簧承接部33的状态下,嵌入施力弹簧40的内侧,限制施力弹簧40从弹簧承接部33移位。

两个侧面37形成为与垂直于轴线s的面平行的大致平坦面。

而且,两个侧面37的在轴线s方向上的宽度形成为在经组入的状态下,与第一罩壳11的侧壁部11a的内壁面及第二罩壳12的侧壁部12a的内壁面成为非接触的尺寸。此外,所述宽度也可为即便接触但摩擦阻力也尽量减小那样的尺寸。

根据成为所述形态的滑块30,能够以下述方式形成,即,第一外轮廓部f1的一部分区域且第二轮廓部f2的圆弧区域在罩壳10的内壁(滑动面11d)滑动,第二轮廓部f2的摇动方向h的其中一侧与接触部25接触且另一侧承接施力弹簧40。因此,能够将滑块30设为呈简洁形态的一个零件,从而达成轻量化并且使用树脂材料等容易地成型。

施力弹簧40为由弹簧钢等所形成的压缩型的螺旋状伸缩弹簧,一端部41抵接于第一罩壳11的弹簧承接部11e且另一端部42抵接于滑块30的弹簧承接部33,以经压缩至规定的压缩量的状态在摇动方向h伸缩自如地安装。

另外,施力弹簧40经由滑块30而施加使踏板臂20回到休止位置的施加力,并且与接触部25协作而施加将滑块30按压于滑动面11d的施加力。

此处,施力弹簧40配置成其中心线cl在休止位置如图7所示那样成为直线,且在休止位置与最大踩下位置之间,如图8所示那样向轴线s侧凸状地弯曲。

由此,在由迟滞产生机构所得的迟滞特性中,可在踩下行程小的区域中获得所期望的稳定踩踏力。

一边参照图9一边进行说明,假设配置成施力弹簧40的中心线cl在休止位置弯曲时,成为图9中的虚线所示的特性,在踩下行程小的区域中成为屈曲的特性而无法获得所期望的踩踏力。

另一方面,在配置成施力弹簧40的中心线cl在休止位置成为直线时,如图9中的实线所示,在踩下行程小的区域中可获得所期望的稳定踩踏力。

回位弹簧50为由弹簧钢等所形成的压缩型的螺旋状伸缩弹簧,一端部51抵接于第一罩壳11的弹簧承接部11f且另一端部52抵接于踏板臂20的弹簧承接部27,以经压缩至规定的压缩量的状态在摇动方向h伸缩自如地安装。

而且,回位弹簧50形成为较施力弹簧40的内径尺寸更小的外径尺寸,且以与施力弹簧40成为非接触的方式,在同轴上在施力弹簧40的内侧配置成嵌套状。

另外,回位弹簧50为了使踏板臂20回到休止位置,而对踏板臂20直接施加作用力。

此处,回位弹簧50配置成其中心线cl与施力弹簧40同样地在休止位置如图7所示那样成为直线,且在休止位置与最大踩下位置之间,如图8所示那样向轴线s侧凸状地弯曲。

由此,能够防止在伸缩动作时回位弹簧50与施力弹簧40发生干扰。

此处,也可在回位弹簧50的外周与施力弹簧40的内周之间,介置由具有柔软性的海绵、橡胶、树脂等形成为圆筒状的介置构件sm。

由此,当施力弹簧40与回位弹簧50产生伸缩动作时,通过介置构件sm介置,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相互的干扰,而且因此能够防止产生碰撞音等。

而且,通过回位弹簧50及施力弹簧40配置于罩壳10内的同一区域(凹部c),与配置于不同区域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配置空间变狭窄。

因此,能够达成由零件的集中化所得的结构的简化、罩壳10的小型化、装置的小型化,并且获得所期望的迟滞特性。

尤其施力弹簧40与回位弹簧50在同轴上配置成嵌套状,因而配置区域只要实质上确保施力弹簧40所占有的区域便足矣,从而能够进一步有助于罩壳10的小型化、装置的小型化等。

而且,回位弹簧50形成为直接卡合于踏板臂20的弹簧承接部27并施加使踏板臂20回到休止位置的施力,因而即便产生滑块30粘在罩壳10的滑动面11d而停止那样的动作不良的状态,踏板臂20也因回位弹簧50的施力而向休止位置可靠地返回,从而保证安全性。

位置传感器60在踏板臂20的轴线s周围的区域中,配置于踏板臂20的圆筒部21及第二罩壳12的埋设部12c。

位置传感器60例如为非接触式的磁力式传感器,由环状的电枢61、一对永磁体62、两个定子63、两个霍尔元件64所构成。

电枢61由磁性材料形成为环状,固定于踏板臂20的圆筒部21的内周面21c。

一对永磁体62形成为圆弧状,结合于电枢61的内周面。

两个定子63由磁性材料所形成,埋设于第二罩壳12的埋设部12c。

两个霍尔元件64配置于两个定子63之间,并且埋设于第二罩壳12的埋设部12c。

而且,电路基板cb配置于第二罩壳12的收容部12p,由密封构件g所密封。

电路基板cb具备电连接霍尔元件64的电路,并且供安装各种电子零件。

另外,位置传感器60利用霍尔元件64来检测因踏板臂20转动而产生的磁通密度的变化,并以电压信号的形式输出。所述输出信号是由连接于连接器12q的检测器(未图示)以踏板臂20的角度位置的信息的形式检测。

以下,参照图5及图9、图10~图12,对由所述的滑块30、接触部25、施力弹簧40构成的迟滞产生机构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当抵抗回位弹簧50及施力弹簧40的施力,将踏板臂20从图10所示的休止位置经由图11所示的中途位置向图12所示的最大踩下位置(全开位置)踩下时,接触部25抵抗施力弹簧40的施力而将滑块30在图5中向左按压。

此时,由于接触部25一边按压滑块30的第一接触面31一边给予的楔作用,在滑块30的第二接触面32与罩壳10的滑动面11d之间产生摩擦力(滑动阻力)。所述摩擦力向与滑块30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也就是对抗踩下动作的方向发挥作用。

因此,对于根据踩下动作而增加的施力弹簧40的所施加的力,施加向相同方向发挥作用的摩擦力,伴随踩下量(行程)的增加,如图9中的h1所示,踩踏力直线增加。

另一方面,当踏板臂20根据回位弹簧50及施力弹簧40的施力而向休止位置返回时,滑块30因施力弹簧40的所施加的力而追随接触部25,在图5中向右移动。

此回位动作时,因接触部25一边按压滑块30的第一接触面31一边给予的楔作用所产生的摩擦力(滑动阻力)向与滑块30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也就是与踩下动作时相反的方向发挥作用。

因此,对于根据回位动作而减小的施力弹簧40的所施加的力,施加向相反方向发挥作用的摩擦力,伴随踩下量(行程)的减小,如图9中的h2所示,踩踏力直线减小。

此处,回位动作时的踩踏力小于踩下动作时的踩踏力,因而如图9所示,能够使从踩下动作到回位动作为止的整体的踩踏力(踏板负荷)产生迟滞(h1、h2)。

接下来,一边参照图10~图13一边对加速踏板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当处于驾驶员未踩下加速踏板24的休止位置时,由于回位弹簧50及施力弹簧40的施力,如图10所示,踏板臂20的上侧臂22的抵接部22a抵接于休止挡止件11g,踏板臂20停止于休止位置。

此时,踏板臂20的接触部25处于与滑块30的第一接触面31在第一直线l1上可脱离地接触的状态。

而且,关于施力弹簧40及回位弹簧50的中心线cl,在图10所示的休止位置,弹簧承接部11e的正面与弹簧承接部33的正面相向,且弹簧承接部11f的正面与弹簧承接部27的正面相向,由此所述施力弹簧40及回位弹簧50的中心线cl成为直线状态。

当驾驶员从所述状态踩下加速踏板24时,如图11所示,踏板臂20抵抗回位弹簧50及施力弹簧40的施力而逆时针旋转,一边使迟滞产生机构产生的阻力负荷增加(图9中的h1),一边旋转至图12所示的最大踩下位置(全开位置)为止,抵接部23a抵接于全开挡止件11h而停止。

而且,施力弹簧40及回位弹簧50的中心线cl如图11~图12所示,成为向轴线s侧凸状地弯曲的状态。

另一方面,当驾驶员放松踩踏力时,踏板臂20一边向驾驶员施加小于踩下时的阻力负荷(踏板负荷)的阻力负荷(踏板负荷),一边因回位弹簧50及施力弹簧40的施力而向休止位置旋转,从而减小迟滞产生机构产生的阻力负荷(图9中的h2),并且抵接部22a抵接于休止挡止件11g,停止于图10所示的休止位置。

此外,当驾驶员将加速踏板24回位时,即便滑块30因粘住等固着于罩壳10的内壁而并未返回,也由于回位弹簧50的施力,而接触部25从滑块30的第一接触面31脱离,如图13所示,踏板臂20可靠地回到休止位置。

因此,位置传感器60检测到踏板臂20回到休止位置,因而能够与驾驶员的回位动作连动而进行所期望的控制。

图14表示本发明的加速踏板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对与上文所述的相同结构标注相同符号而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加速踏板装置如图14所示,具备包含第一罩壳111的罩壳100、踏板臂120、第一滑块70、第二滑块80、施力弹簧40、回位弹簧50、位置传感器60。

位置传感器60是由电枢61、永磁体62、定子63、霍尔元件64所构成。

而且,由第一滑块70、第二滑块80、施力弹簧40构成使加速踏板24的踩踏力产生迟滞的迟滞产生机构。

第一罩壳111具有直线地伸长的滑动面111d代替上文所述的弯曲的滑动面11d。

踏板臂120具有圆筒部21、上侧臂22、下侧臂23、加速踏板24、抵接于第一滑块70的抵接部125、承接回位弹簧50的另一端部52的弹簧承接部127等。

第一滑块70是由树脂材料、例如含油聚缩醛等高滑动性材料所形成,具备抵接面71、接触面72、倾斜面73、贯穿孔74。

抵接面71形成为在贯穿孔74周围的区域,供踏板臂120的抵接部125可脱离地抵接。

接触面72形成为与罩壳100的滑动面111d接触而滑动的平坦面。

倾斜面73形成为与第二滑块80的倾斜面83接触。

贯穿孔74形成为供回位弹簧50及弹簧承接部127以非接触的方式穿过。

第二滑块80是由树脂材料、例如含油聚缩醛等高滑动性材料所形成,具备弹簧承接部81、接触面82、倾斜面83、贯穿孔84。

弹簧承接部81形成为在贯穿孔84周围的区域中承接施力弹簧40的端部42。

接触面82形成为与罩壳100的滑动面111d接触而滑动的平坦面。

倾斜面83形成为与第一滑块70的倾斜面73接触。

贯穿孔84形成为供回位弹簧50以非接触方式穿过。

本实施方式中,施力弹簧40及回位弹簧50也与上文所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地,配置于罩壳100内的同一区域(凹部c),因而与配置于不同区域的结构相比,能够使配置空间变狭窄。

因此,即便迟滞产生机构采用两个滑块,也能够达成由施力弹簧40与回位弹簧50的集中化所得的结构的简化、罩壳100的小型化、装置的小型化。

尤其施力弹簧40与回位弹簧50在同轴上配置成嵌套状,因而配置区域只要实质上确保施力弹簧40所占有的区域便足矣,从而能够进一步有助于罩壳100的小型化、装置的小型化等。

所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施力弹簧40及回位弹簧50在同轴上配置成嵌套状的结构,但只要配置于罩壳内的同一区域,则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采用下述结构等其他结构:适当变更滑块及踏板臂的弹簧承接部,采用两个螺旋弹簧作为施力弹簧,并在两个施力弹簧之间配置包含一个螺旋弹簧的回位弹簧的结构;或将一个施力弹簧与一个回位弹簧并列配置的结构。

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将回位弹簧50配置于滑块的缺口区域的结构,表示了穿过贯穿孔30a的结构,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采用在滑块设置切缺部作为缺口区域,并将回位弹簧50穿过切缺部的结构。

所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踏板臂20的接触部25在经过轴线s的第一直线l1上与滑块30的第一接触面31接触的结构,但不限定于此,也可采用在偏离第一直线l1上的位置彼此接触的结构。

所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滑块30在较轴线s更靠近接触部25的一侧,在与第一直线l1成规定的锐角θ的第二直线l2上承接施力弹簧40的另一端部42的结构,但不限定于此。

只要为施力弹簧40施加将滑块30按压于罩壳10的滑动面11d的施加力的形态,则也可采用其他形态。

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滑块,表示了包含垂直于摇动方向h的面中的外轮廓呈大致矩形状的第一外轮廓部f1、及平行于摇动方向h的面中的外轮廓呈锐角的大致扇状的第二外轮廓部f2的滑块30,但不限定于此。

只要为在罩壳的内壁滑动,在其中一侧与接触部接触,且在另一侧承接施力弹簧的形态,则也可采用呈其他外轮廓的滑块。

如以上所述,本发明的加速踏板装置能够达成由零件的集中化所得的装置整体的小型化等,并且在使加速踏板回位时可靠地恢复至休止位置,而且能够获得踩踏力的所期望的迟滞,因而理所当然能够适用于汽车等,对于二轮车、其他车辆等也有用。

符号的说明

s:轴线

l1:第一直线

l2:第二直线

l3:第三直线

θ:规定锐角

h:滑动方向、摇动方向

c:凹部(罩壳内的同一区域)

10、100:罩壳

11d、111d:滑动面(内壁)

20、120:踏板臂

21:圆筒部

22:上侧臂

23:下侧臂

24:加速踏板

25:接触部(迟滞产生机构)

27、127:弹簧承接部

28:凹状避让部

30:滑块(迟滞产生机构)

30a:贯穿孔(缺口区域)

f1:第一外轮廓部

f2:第二外轮廓部

33:弹簧承接部

34:圆形开口部

35:矩形开口部

36:筒状限制部

40:施力弹簧(迟滞产生机构)

50:回位弹簧

70:第一滑块(迟滞产生机构)

80:第二滑块(迟滞产生机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