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2018发布日期:2018-08-28 23:39阅读:15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汽车格栅,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发展,对空气动力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主动进气格栅(ags)不仅对温度控制有所帮助,还可以减小风阻,因此,对ags等其他可转动零件的需求也逐渐的体现出来。

在现有技术中,ags主要考虑散热方面的功能,使其能满足最恶劣工况下散热风量的需求。但是,在实际工况下,该设计不但造成热量损失,也会导致整车的空气阻力上升,从而造成油耗的上升,加大co2的排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环境污染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汽车主动进气格栅装置。

本发明所述的汽车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包括格栅本体、叶片组件、支撑杆组件和电机组件,其中,叶片组件的两端连接于格栅本体,叶片组件的中部通过支撑杆组件连接于格栅本体的内部,电机组件固定于格栅本体并驱动连接叶片组件。

格栅本体具有朝外伸出的具有贯通孔的耳部,支撑杆组件的两端分别卡入耳部的贯通孔内配合,支撑杆组件和叶片组件通过孔销匹配的方式进行连接。

叶片组件包括驱动叶片、从动叶片和联动杆,其中,驱动叶片与电机组件连接,从动叶片通过联动杆与驱动叶片连接。

驱动叶片和从动叶片分别在联动杆的两侧通过孔销匹配的方式与联动杆连接。

电机组件具有卡入格栅本体的卡槽内固定的电机,该电机与驱动叶片通过齿轮结构连接。

电机组件包括与格栅本体连接固定的电机外罩,电机外罩与格栅本体共同限定容置电机和联动杆的空腔。

电机外罩提供半圆,格栅本体提供半圆,两个半圆组成第一轴孔,驱动叶片的旋转轴的一端容置于该第一轴孔内配合。

驱动叶片的旋转轴的另一端容置于格栅本体的第二轴孔内配合。

旋转轴的两端的外表面为凸曲面。

驱动叶片具有带弱化孔的定位筋,格栅本体具有带弱化槽的限位边,该定位筋和限位边配合。

本发明通过电机组件带动叶片组件的转动,可以根据整车的实际情况,例如发动机的油温、水温、转速及车速等,来精准控制叶片的开启角度,通过改变叶片的开启角度来改变发动机前舱的进风量,从而减少整车的内循环阻力,达到降低油耗,减少co2的排放。总之,根据本发明的汽车主动进气格栅装置能够改善整车空气动力学性能,提高冷却模块的效率,改善声学性能,满足法规对车辆的排放co2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汽车主动进气格栅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图;

图3是图1的区域a的放大图;

图4是沿着图3的线b-b的剖面图;

图5是图2的区域c的放大图;

图6示出了驱动和从动叶片与联动杆的连接;

图7是沿着图6的线d-d的剖面图;

图8是沿着图6的线e-e的剖面图;

图9示出了电机与格栅本体的连接;

图10是图9的区域f的放大图;

图11是图9的区域g的放大图;

图12是图1的区域h的放大示意图;

图13是沿着图12的线i-i的剖面图;

图14是沿着图12的线j-j的剖面图;

图15是沿着图12的线k-k的剖面图;

图16是图1的区域l的放大示意图;

图17是沿着图16的线m-m的剖视图;

图18示出了驱动叶片与电机的连接;

图19是图18的区域n的第一放大图;

图20是图18的区域n的第二放大图;

图21是图18的区域n的第三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汽车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包括格栅本体1、叶片组件2、支撑杆组件3和电机组件4,其中,叶片组件2的两端连接于格栅本体1,叶片组件2的中部通过支撑杆组件3连接于格栅本体1的内部,电机组件4固定于格栅本体1并驱动连接叶片组件2,从而通过电机组件4带动叶片组件2在格栅本体1的内部根据需要进行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格栅本体1为近似矩形框结构,其上下边缘具有朝外伸出的两组耳部11。支撑杆组件3包括两根支撑杆31。各耳部11的中部被挖空形成贯通孔,各支撑杆31的两端分别卡入一组耳部11的贯通孔内配合,如图3所示。另外,支撑杆31的朝向叶片组件2的位置具有伸出的连接销311,相对应地,叶片组件2的朝向支撑杆31的方向伸出有连接片2a,该连接销311插入该连接片2a的销孔内配合,如图4所示,从而将叶片组件2连接于支撑杆31,从而通过支撑杆组件3将叶片组件2的中部连接于格栅本体1,从而防止叶片组件2的变形量过大,确保满足泄漏率的要求。特别地,通过连接销与销孔的孔销匹配的连接方式,确保了叶片组件2的转动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叶片组件2包括两个叶片组,每个叶片组包括驱动叶片21、第一从动叶片22和第二从动叶片23,其中,驱动叶片21与电机组件4连接,从而可以在电机组件4的驱动下转动,第一从动叶片22和第二从动叶片23分别通过联动杆5与驱动叶片21连接,从而可以随着驱动叶片21的转动而发生相应的转动。如图5所示,驱动叶片21具有朝向侧面伸出的转动轴21a,其与电机组件4通过齿轮结构连接,从而可以利用电机组件4精准地控制驱动叶片21和从动叶片22,23的开启角度和停留位置。另外,驱动叶片21、第一从动叶片22和第二从动叶片23分别具有第一叶片销孔211、第二叶片销孔221和第三叶片销孔231,用于与联动杆5连接。图6示出了驱动叶片21和从动叶片22,23与联动杆5的连接,其中,联动杆5具有背向电机组件4伸出的第一销柱241、朝向电机组件4伸出的第二销柱242和朝向电机组件4伸出的第三销柱,其中,如图7所示,第一销柱241插入驱动叶片21的第一叶片销孔211中配合,如图8所示,第二销柱242插入第一从动叶片22的第二叶片销孔221中配合,第三销柱插入第二从动叶片23的第三叶片销孔231中配合。因为第一销柱241和第二/第三销柱242,243设置于两侧,使得驱动叶片21对联动杆5的力与从动叶片22,23对联动杆5的力呈相反方向,联动杆5始终与叶片21,22,23相连接而不致松脱,并始终带动叶片21,22,23旋转,同时使叶片21,22,23之间平行度更好而确保转动的稳定性。特别地,通过销柱插入销孔的孔销匹配的连接方式,可以减少摩擦,减小电机组件4的扭矩的输出,从而增长总成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电机组件4包括电机41和电机外罩42,其中,如图9所示,电机41卡入格栅本体1的卡槽内固定。如图10所示,电机41的顶端卡入格栅本体1的上卡槽,如图11所示,电机41的底端卡入格栅本体1的下卡槽,从而牢牢地将电机41固定于格栅本体1。如图12所示,电机外罩42与格栅本体1连接固定。具体地,如图13所示,格栅本体1的底部具有卡扣12,其卡入电机外罩42的相应卡孔内配合。如图14所示,格栅本体1和电机外罩42通过螺钉13连接固定。如图15所示,电机外罩42与格栅本体1共同限定出容置电机41和联动杆5的空腔,从而将其保护起来。另外,电机外罩42提供半圆,格栅本体1提供半圆,两个半圆组成第一轴孔,驱动叶片21的旋转轴21a的一端容置于该第一轴孔内配合。如图16和图17所示,驱动叶片21的旋转轴21a的另一端容置于格栅本体1的第二轴孔内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旋转轴21a的两端的外表面为凸曲面的销,从而通过孔销的连接方式来减小摩擦,减少电机41扭矩的输出,延长总的使用寿命。

如此,根据汽车实际行驶的路况及环境,比如说夏天和冬天气温不一样,郊区和市区的路况不一样,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的路况也不一样,依靠整车控制模块bcm来对ags的电机41发出指令,电机41上的控制模块对该指令进行解读并执行操作以带动驱动叶片21旋转,通过联动杆5带动从动叶片22,23转动,从而控制叶片21,22,23的开启角度和停留位置。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例如可以在驱动叶片21的定位筋21b上做弱化孔21b1,如图18-图20所示,和/或在格栅本体1的限位边14上做弱化槽14a,如图21所示,当驱动叶片21过转时会碰到格栅本体1的限位边14,从而利用该弱化槽14a和弱化孔21b1起到吸能和缓冲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对驱动叶片21进行保护。即凡是依据本发明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落入本发明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发明未详尽描述的均为常规技术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