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和电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9050发布日期:2018-10-09 21:53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装置和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汽车控制器的电源模块在输出端通常会连接电容器进行电源滤波,由于电容的作用,在关断电源时输出端的电压会呈现一个较慢速的下降,直到关断。

但本申请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存心如下技术问题,即随着控制器复杂度的增加,每个模块上下电时序要求会越来越严格,如果某个模块的下电延时较长,则会影响整个上下电时序逻辑,还可能造成器件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源装置,能够在下电时实现快速放电,避免影响整个上下电时序逻辑。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电源装置包括: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入端与预设电源相连,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装置的电源输出端相连,其中,所述预设电源在所述开关模块开启时为所述电源输出端供电,并在所述开关模块关闭时停止为所述电源输出端供电,所述电源输出端还通过输出电容接地;放电模块,所述放电模块与所述电源装置相连,所述放电模块用于对所述电源输出端进行放电;信号接收端,所述信号接收端用于接收电源使能信号;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开关模块、所述放电模块和所述信号接收端相连,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电源使能信号无效时,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关闭,并控制所述放电模块开启以进行放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电源装置,在信号接收端接收到电源使能信号无效时,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开关模块关闭,并控制放电模块开启以进行放电,从而能够在下电时实现快速放电,避免影响整个上下电时序逻辑,增加电源装置的可靠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的电源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电源装置还包括采集模块,所述采集模块与所述电源装置相连,所述采集模块还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其中,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电源输出端的输出电压;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电源使能信号有效且所述输出电压高于预设电压阈值时控制所述开关模块保持关闭直至所述输出电压低于预设电压阈值,以及在所述电源使能信号有效且所述输出电压低于预设电压阈值时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开启并控制所述放电模块关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放电控制单元,所述放电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放电模块相连,所述放电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放电模块开启或关闭;开关控制单元,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模块相连,所述开关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开启或关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放电控制单元包括反相器,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接收端相连,所述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放电模块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放电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放电模块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反相器的输出端相连;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源输出端相连;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放电模块还包括: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开关控制单元包括:电源使能控制子单元,所述电源使能控制子单元与所述信号接收端相连,所述电源使能控制子单元在所述电源使能信号有效时导通,并在所述电源使能信号无效时关断;电压控制子单元,所述电压控制子单元分别与所述电源使能控制子单元、所述采集模块和所述开关模块相连,所述电压控制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电源使能控制子单元关断时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关闭,并在所述电源使能控制子单元开启且所述输出电压高于所述预设电压阈值时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关闭,以及在所述电源使能控制子单元开启且所述输出电压低于所述预设电压阈值时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开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源使能控制子单元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信号接收端相连;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压控制子单元相连,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信号接收端相连;第四三极管,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压控制子单元相连,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压控制子单元包括: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预设电源相连;第五三极管,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其中,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之间具有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采集模块相连;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八电阻接地;第九电阻,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相连;第六三极管,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预设电源相连;第十电阻,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分别相连;第七三极管,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第十一电阻,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第十二电阻,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预设电源相连,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具有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开关模块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采集模块包括:第一分压电阻,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端相连;第二分压电阻,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另一端之间具有第三节点;比较器,所述比较器的正输入端与所述第三节点相连,所述比较器的负输入端与提供所述预设电压阈值的电压提供端相连;第十三电阻,所述第十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开关模块包括开关管,所述开关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预设电源相连,所述开关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电源输出端相连,所述开关管的控制极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开关模块还包括对所述开关管进行过流保护的过流保护单元,其中,所述过流保护单元包括:第十四电阻,所述第十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开关管的第二极相连;第八三极管,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开关管的第一极相连,所述第八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开关管的控制极相连。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电源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车辆,通过上述电源装置,能够在下电时实现快速放电,避免影响整个上下电时序逻辑,增加电源装置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源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源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源装置中控制模块的方框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源装置中开关控制单元的方框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源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方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和电源装置。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装置的方框示意图。如图1-3所示,电源装置100包括:开关模块1、放电模块2、信号接收端3和控制模块4。

其中,开关模块1的输入端与预设电源vin相连,开关模块1的输出端与电源装置100的电源输出端out相连,其中,预设电源在开关模块1开启时为电源输出端out供电,并在开关模块1关闭时停止为电源输出端out供电,电源输出端out还通过输出电容c1接地;放电模块2与电源装置100相连,放电模块2用于对电源输出端out进行放电;信号接收端3用于接收电源使能信号en;控制模块4分别与开关模块1、放电模块2和信号接收端3相连,控制模块4用于在电源使能信号en无效时,控制开关模块1关闭,并控制放电模块2开启以进行放电。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电源装置100还包括采集模块5,采集模块5与电源装置100相连,采集模块5还与控制模块4相连,其中,采集模块5用于采集电源输出端out的输出电压;控制模块5用于在电源使能信号en有效且输出电压高于预设电压阈值时控制开关模块1保持关闭直至输出电压低于预设电压阈值,以及在电源使能信号en有效且输出电压低于预设电压阈值时控制开关模块1开启并控制放电模块2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效”和“无效”指的是电源使能信号en两种互不交叉的电位高度范围,例如可以分别为高电平和低电平中的一个,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举例而言,假设电源使能信号en为高电平时,电源使能信号en有效,电源使能信号en为低电平时,电源使能信号en无效。参照图3,当信号接收端3接收到高电平时,电源使能信号en有效,控制模块4通过采集模块5采集输出电压,当输出电压低于预设电压阈值时,控制模块4控制开关模块1开启,使电源输出端out得电,同时控制放电模块2关闭。当信号接收端3接收到低电平时,电源使能信号en无效,控制模块4控制开关模块1关闭,使电源输出端out输出失电,同时控制放电模块2开启,对电源输出端out进行放电。

当信号接收端3接收到电源使能信号en再次变为高电平时,电源使能信号en有效,控制模块4通过采集模块5检测输出电压,当输出电压低于预设电压阈值时,开启开关模块1,并关闭放电模块2;当信号接收端3接收到电源使能信号再次变为高电平时,控制模块4通过采集模块5检测输出电压,当输出电压高于预设电压阈值时,不会开启开关模块1,电源输出端out仍可通过输出电容c1继续进行放电,直到输出电压低于预设电压阈值,才会再次开启开关模块1。

也就是说,当信号接收端3接收到电源使能信号再次变为高电平时,控制模块4通过采集模块5检测输出电压,当输出电压高于预设电压阈值时,不会开启开关模块1,负载电路仍会通过输出电容c1进行放电,直到输出电压低于预设电压阈值时,才会再次开启开关模块1。

由此,放电未完成时,预设电源vin不会传输到电源输出端out,从而有效避免器件锁死不工作的问题发生。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4所示,控制模块4包括:放电控制单元41和开关控制单元42。

其中,放电控制单元41的输出端与放电模块2相连,放电控制单元41用于控制放电模块2开启或关闭;开关控制单元42的输出端与开关模块1相连,开关控制单元42用于控制开关模块1开启或关闭。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5所示,开关控制单元42包括:电源使能控制子单元421和电压控制子单元422。

其中,电源使能控制子单元421与信号接收端3相连,电源使能控制子单元421在电源使能信号en有效时导通,并在电源使能信号en无效时关断;电压控制子单元422分别与电源使能控制子单元421、采集模块5和开关模块1相连,电压控制子单元422用于在电源使能控制子单元421关断时控制开关模块1关闭,并在电源使能控制子单元421开启且输出电压高于预设电压阈值时控制开关模块1关闭,以及在电源使能控制子单元421开启且输出电压低于预设电压阈值时控制开关模块1开启。

下面参考附图6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源装置100的电路结构。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放电控制单元41包括反相器u1a,反相器u1a的输入端与信号接收端3相连,反相器u1a的输出端与放电模块2相连。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放电控制单元41还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反相器u1a的输入端相连,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放电模块2包括:第二电阻r2、第一三极管q1和第三电阻r3。

其中,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反相器u1a的输出端相连;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相连,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源输出端out相连;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放电模块2还包括:第二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可以理解的是,图6中第二三极管q2与第一三极管q1以及第三电阻r3可形成恒流源,其中,流通电流为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射极开启电压除以电阻第三电阻r3,而放电模块2的放电电流不会超过这个值,因此,放电模块2通过采用恒流方式,可确保放电前期电流不会过大,发热量也不会太大,同时确保放电后期还会保持较大电流放电,加快放电速度。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电源使能控制子单元421包括:第四电阻r4、第三三极管q3、第五电阻r5和第四三极管q4。

其中,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信号接收端3相连;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相连,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电压控制子单元422相连,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与信号接收端3相连;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与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相连,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电压控制子单元422相连,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电压控制子单元422包括:第六电阻r6、第五三极管q5、第七电阻r7、第九电阻r9、第六三极管q6、第十电阻r10、第七三极管q7、第十一电阻r11和第十二电阻r12。

其中,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预设电源vin相连;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相连,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其中,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之间具有第一节点p1,第一节点p1与采集模块5相连;第七电阻r7的一端与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相连,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第八电阻r8接地;第九电阻r9的一端与第一节p1相连;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与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相连,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相连,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预设电源vin相连;第十电阻r10的一端与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和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相连;第七三极管q7的基极与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相连,第七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与第七三极q7管的集电极相连;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与预设电源vin相连,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相连,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具有第二节点p2,第二节点p2与开关模块1相连。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采集模块5包括:第一分压电阻rf1、第二分压电阻rf2、比较器u2和第十三电阻r13。

其中,第一分压电阻rf1的一端与电源输出端out相连;第二分压电阻rf2的一端与第一分压电阻rf1的另一端相连,第二分压电阻rf2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分压电阻rf2的一端与第一分压电阻rf1的另一端之间具有第三节点p3;比较器u2的正输入端与第三节点p3相连,比较器u2的负输入端与提供预设电压阈值的电压提供端相连;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与比较器u2的输出端相连,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第一节点p1相连。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开关模块1包括开关管q,开关管q的第一极与预设电源vin相连,开关管q的第二极与电源输出端out相连,开关管q的控制极与控制模块4相连。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开关模块1还包括对开关管q进行过流保护的过流保护单元11,其中,过流保护单元11包括:第十四电阻r14,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与开关管q的第二极相连;第八三极管q8,第八三极管q8的基极与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相连,第八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与开关管q的第一极相连,第八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与开关管q的控制极相连。

也就是说,当电源输出端out过流时,开关管q的漏极-源极压降就会增大,即开关管q的漏极-源极压降等于其导通电阻乘以其流过的电流,而当电流增大到使开关管q的漏极-源极压降超过第八三极管q8的射极-基极开启电压时,第八三极管q8开启,开关管q的栅极电压升高,开关管q关闭,从而达到保护开关管q的目的。

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七三极管q7、第八三极管q8和第九三极管q9为npn型三极管,第四三极管q4和第六三极管q6为pnp型三极管。

举例而言,参照图5,vin为预设电源,en为信号接收端3接收的电源使能信号,out为电源输出端。

电路处于初始状态时,信号接收端3接收到电源使能信号en为低电平,第三三极管q3断开,并由于第八电阻r8下拉,第五三极管q5断开,同时,由于第六电阻r6上拉,第六三极管q6断开,进而第七三极管q7也是断开的。同时,电源使能信号en为低电平时,第四三极管q4断开,并由于第十二电阻r12上拉开关管q的门极,因此,开关管q断开,电源输出端out无输出。此时,第一分压电阻rf1和第二分压电阻rf2通过分压检测电源输出端out电压,当第三节点p3的分压值小于预设电压阈值0.5v,比较器u2输出低电平,此时,第六三极管q6开启,第七三极管q7开启,但第四三极管q4断开,开关管q仍处在断开状态。同时,当电源使能信号en为低电平时,低电平经过反相器u1a后变为高电平,第一三极管q1开启,电源输出端out可通过第三电阻r3接地,以对输出电容c1进行放电,其中,第三电阻r3为电源输出端out的放电电阻。

当电源输出端out输出电压低于预设电压阈值,且信号接收端3接收到电源使能信号en为高电平时,第三三极管q3和第四三极管q4开启,由于此时第五三极管q5、第六三极管q6和第七三极管q7是开启的(第五三极管q5和第六三极管q6处于自锁状态),进而开关管q开启,电源输出端out输出预设电源vin,以给后端器件供电。当电源输出端out输出预设电压vin时,第一分压电阻rf1和第二分压电阻rf2分压后的电压值大于预设电压阈值例如0.5v,比较器u2输出高电平,由于有第十三电阻r13的存在,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不会被拉高(此时第五三极管q5和第三三极管q3都开启,相当于与第六三极管q6基极的第九电阻r9的一端直接接地),第六三极管q6仍是开启的,进而保证了第七三极管q7和开关管q仍然开启,电源输出端out仍然输出预设电源vin。同时,当电源使能信号en为高电平时,高电平经过反相器u1a后变为低电平,第一三极管q1关闭,第三电阻r3处于非工作状态。

当信号接收端3接收到电源使能信号en为低电平时,第三三极管q3断开,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由第六电阻r6上拉,第六三极管q6断开,同时,由于第八电阻r8下拉,第七三极管q7和第五三极管q5都是断开的。当电源使能信号en为低电平时,第四三极管q4断开,并由于第十二电阻r12上拉开关管q的基极,因此开关管q断开,预设电源vin不再传输到电源输出端out,电源输出端out无输出,并且由于输出电容c1存在,当开关管q断开后,电源输出端out变化平缓。当信号接收端3接收到电源使能信号en为低电平时,低电平经过反相器u1a后变为高电平,第一三极管q1开启,电源输出端out通过第三电阻r3接地,对输出电容c1进行放电,以快速降低电压。

由此,在本发明实施例,当信号接收端3接收到电源使能信号en为高电平时,电源输出端out输出预设电源vin;当信号接收端3接收到电源使能信号en为低电平时,电源输出端out关闭,放电模块2进行放电,而当放电未完成时(即第一分压电阻rf1和第二分压电阻rf2的分压大于预设电压阈值例如0.5v),如果信号接收端3接收到电源使能信号en为高电平,由于第一分压电阻rf1和第二分压电阻rf2的分压大于预设电压阈值例如0.5v,比较器u2输出高电平,第六三极管q6无法开启,进而第七三极管q7也无法开启,开关管q关闭,电源输出端out不会再次输出预设电源vin,直到电源输出端out输出电压低于预设电压阈值,第六三极管q6才会开启,进而第七三极管q7和第四三极管q4开启,开关管q开启,电源输出端out输出预设电源vin。

其中,需要说明书的是,第一电阻r1为下拉电阻,当信号接收端无信号时,可以保证信号接收端为低电平。第七电阻r7、第九电阻r9、第四电阻r4、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一电阻r11、第二电阻r2、第十电阻r10和第五电阻r5都是限流电阻。

由此,本发明采用分立元件构成,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加电源装置的可靠性。

综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电源装置,在信号接收端接收到电源使能信号无效时,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开关模块关闭,并控制放电模块开启以使负载快速放电,从而在下电时实现快速放电,避免影响整个上下电时序逻辑,增加电源装置的可靠性。

图7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方框示意图。如图7所示,车辆1000包括电源装置1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车辆,通过上述电源装置,能够在下电时实现快速放电,避免影响整个上下电时序逻辑,增加电源装置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