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帘式安全气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9931发布日期:2019-04-20 05:45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帘式安全气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总的来说涉及一种车辆的帘式安全气囊系统,更具体涉及一种被配置成保护乘客免受侧面碰撞的帘式安全气囊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设有各种用于保护乘客免受撞击的安全气囊。在这些安全气囊中,沿着车顶板侧面的长度方向设置保护乘客免受车辆侧面碰撞的帘式安全气囊,以在碰撞事件中吸收传递给乘客的震动并且防止乘客被弹射出车外。

然而,由于传统的帘式安全气囊被配置成在发生碰撞时向下简单展开以吸收传递给乘客的冲击,因此难以充分防止在乘客的上身撞击门饰件时发生损伤。

随着自动驾驶车辆变得越来越普及,乘客可以通过使座椅靠背向后倾斜而呈现卧姿。如果乘客保持卧姿,那么当乘客处于传统的帘式安全气囊的保护范围之外时,难以安全地保护躺卧的乘客免受侧面碰撞。

上述内容仅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背景的理解,而并不意味着本发明落入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相关技术范围内。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车辆的帘式安全气囊系统,其中无论乘客以何种姿势就座,都能得到安全地保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的帘式安全气囊系统,包括:帘式安全气囊,其被设置成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膨胀时位于乘客的侧面,并且设有主室以保护乘客免受侧面碰撞;辅助室,其设置在帘式安全气囊中,并且被配置成在膨胀时根据座椅靠背角度是处于乘坐模式角度还是处于休息模式角度,而布置在乘客上身的侧面或其头部的侧面;以及设置在车身中的室移动机构,其设有连接至辅助室的连接绳以确定辅助室的膨胀位置,并且被配置成根据座椅靠背角度而切断或不切断连接绳,使得辅助室被布置成与乘客的姿势相对应。

室移动机构包括:连接绳,其被配置成使得其第一端连接至车身或帘式安全气囊,其第二端连接至辅助室;以及切断器,其设置在车身侧以切断连接绳。

辅助室可向上膨胀,以在座椅靠背处于休息模式角度下布置在乘客头部的侧面,并且连接绳被配置成使得其第一端连接至车身或帘式安全气囊的上部,其第二端沿倾斜方向朝向帘式安全气囊的前下部延伸,并且以帘式安全气囊为基准在与设置辅助室的侧面相反的一侧延伸,然后连接至辅助室,从而使辅助室通过连接绳被向前下方拉动,以便在乘客处于坐姿状态下布置在乘客上身的侧面。

连接绳被配置成使得其第一端在辅助室后方连接至帘式安全气囊的上部,其第二端通过从帘式安全气囊的下部穿越至辅助室的前部而连接至辅助室。

帘式安全气囊在其下端设有通孔,连接绳从通孔中穿过。

帘式安全气囊在其下端延伸设置有平面延伸室,并且延伸室在其表面上的一处设有通孔。

延伸室可被配置成能够膨胀并且能够与主室连通,从而在主室膨胀时与主室一起膨胀。

延伸室可被配置成在座椅靠背处于乘坐模式角度下布置在乘客上身的侧面,并且被配置成在膨胀时比辅助室更靠近乘客。

帘式安全气囊设有止动器绳,该止动器绳被配置成使得其第一端与辅助室连接,其第二端与帘式安全气囊连接,同时与辅助室分隔开,从而当在通过室移动机构切断连接绳的状态下膨胀时,辅助室在座椅靠背处于休息模式角度下仍旧布置在乘客头部的侧面。

主室可通过气体发生器的气体供给而膨胀,并且辅助室可与主室连通,以通过来自主室的气体供给而膨胀。

通过来自各气体发生器的气体供给,使主室和辅助室膨胀,通过控制器的控制来使各个气体发生器和室移动机构工作,控制器可接收关于座椅靠背角度的信息,并接收响应于车辆发生碰撞的信号,并且被配置成当输入响应于车辆发生碰撞的信号时使主室和辅助室的气体发生器工作,并且控制室移动机构根据座椅靠背角度切断或不切断连接绳。

控制器被配置成使主室和辅助室的气体发生器工作,并且当在座椅靠背处于休息模式角度下输入响应于车辆发生碰撞的信号时,控制室移动机构切断连接绳。

控制器可被配置成使主室和辅助室的气体发生器工作,并且当在座椅靠背处于乘坐模式角度下输入响应于车辆发生碰撞的信号时,控制室移动机构不切断连接绳。

辅助室可向下膨胀以在座椅靠背处于休息模式角度下布置在乘客头部的侧面,并且连接绳可被配置成使得其第一端连接至帘式安全气囊的前方,其第二端连接至辅助室,从而使辅助室通过连接绳被向前拉动,以便在座椅靠背处于乘坐模式角度下布置在乘客上身的侧面。

根据本发明,由于帘式安全气囊系统被配置成使得设置在帘式安全气囊中的辅助室的位置响应于车辆碰撞,对应于乘客坐姿或乘客卧姿而进行改变,因此无论就座姿势如何,乘客都能受到安全保护。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会更加显而易见,其中:

图1至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帘式安全气囊系统的视图;以及

图3至图7是示出图1所示的帘式安全气囊系统的各种实施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使用的术语“车辆”或“车辆的”或其它相似的术语一般包括机动车辆,例如包括运动型多功能车辆(suv)、公共汽车、卡车、各种商用车辆的客车;包括各种艇、船只、航空器等的船舶,并包括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氢动力车辆和其他替代燃料车辆(例如,来自非石油资源的燃料)。如本文所提及的,混合动力车辆是具有两个或更多动力源的车辆,例如兼备汽油动力和电动力的车辆。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说明特定实施例,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如在本文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进一步地,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包括”和/或“包含”时,是指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如在本文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和全部的组合。在整个说明书中,除非有明确相反地描述,否则“包括”一词及其变化诸如“包括”或“包含”都将被理解为暗示包含所述的元件但不排除任何其他元件。此外,在说明书中描述的术语“单元”、“-机”、“-器”以及“模块”是指处理至少一个功能和操作的单元,并且可以通过硬件或软件及其组合来实现。

此外,本发明的控制逻辑可以体现为包含由处理器、控制器等执行的可执行程序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rom、ram、光盘(cd)-rom、磁带、软盘、闪存驱动器、智能卡以及光学数据存储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可以分布在网络连接的计算机系统中,使得计算机可读介质以分布式方式存储和执行,例如通过远程信息处理服务器或控制器局域网(can)。

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的帘式安全气囊系统。

图1至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帘式安全气囊系统的视图;图3至图7是示出图1所示的帘式安全气囊系统的各种实施例的视图。

如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帘式安全气囊系统包括:帘式安全气囊100,其被设置成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膨胀时位于乘客侧面,并且设置有主室110以保护乘客免受侧面碰撞;辅助室120,其设置在帘式安全气囊100中,并且被配置为在膨胀时根据座椅靠背角度是处于乘坐模式角度还是处于休息模式角度,而布置在乘客上身的侧面或其头部的侧面;以及设置在车身中的室移动机构200,其设置有连接至辅助室120的连接绳210以确定辅助室120的膨胀位置,并且被配置为根据座椅靠背角度切断或不切断连接绳210,使得辅助室120被布置成与乘客的姿势相对应。

根据本发明的帘式安全气囊100,沿车辆内部的天花板或车顶板的侧面设置,并向下展开并布置在车门与乘客之间,该帘式安全气囊100设置有主室110以保护乘客以及辅助室120。主室110可以以沿着帘式安全气囊100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主室的方式设置,并且可被布置成与前座乘客和后座乘客相对应。

在膨胀时,辅助室120被配置成根据座椅靠背角度,布置在处于乘客卧姿的乘客上身侧面或乘客的头部侧面。如本文所述,座椅靠背角度分为乘坐模式角度和休息模式角度,其中乘坐模式角度是对应于乘客坐姿的座椅靠背角度,并且休息模式角度是对应于乘客卧姿的座位靠背角度。因此,可以确定乘坐模式角度使得乘客的腰部竖直地直立,并且可以确定休息模式角度使得乘客的腰部水平伸展。乘坐模式角度和休息模式角度由乘客的姿势确定,并且不限于任何一个角度。

为了保持乘客的坐姿,座椅靠背处于座椅靠背上升的乘坐模式角度,并且特别地,乘客的上身升高,使得设置在帘式安全气囊100中的主室110安全地保护乘客的头部。同时,为了保持乘客的卧姿,座椅靠背处于座椅靠背向后倾斜的休息模式角度,特别地,乘客的上身向后并向下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乘客的上身和头部可能位于设置在帘式安全气囊100中的主室110的保护范围之外,因此辅助室120的位置发生移动,以使得乘客即使处于卧姿也能得到安全地保护以免受冲击。因此,在乘客乘坐时,辅助室120可以布置在主室110的下方,并且当乘客躺下时,辅助室120可以布置在主室110的后下方。

如上所述,乘客的坐姿和乘客的卧姿依赖于座椅靠背的角度,并且辅助室120的初始设定膨胀位置可以是在乘客处于坐姿情况下布置在乘客上身的侧面,也可以是在乘客处于卧姿情况下布置在乘客头部的侧面。

连接绳210连接至辅助室120,并且由室移动机构200选择性地切断。换句话说,辅助室120的初始设定膨胀位置在座椅靠背处于乘坐模式角度下布置在乘客上身的侧面或者在座椅靠背处于休息模式角度下布置在乘客头部的侧面,其中连接绳210连接至辅助室120,由此在辅助室120被拉动时,辅助室120的膨胀位置在乘客处于卧姿情况下被改变到乘客头部的侧面,在乘客处于坐姿情况下被改变到乘客上身的侧面。特别地,由于连接绳210可由室移动机构200切断,因此通过根据座椅靠背角度而切断或未切断连接绳210来确定辅助室120是否展开到初始设定位置或者经改变位置。例如,假设辅助室120的初始设定膨胀位置在座椅靠背处于乘坐模式角度下布置在乘客的上身的侧面,并且辅助室120的膨胀位置通过连接绳210在座椅靠背处于休息模式角度下布置在乘客头部的侧面,在座椅靠背处于乘坐模式角度的情况下,当帘式安全气囊100因车辆发生碰撞而展开时,辅助室120与主室110一起膨胀并且连接绳210被切断,使得辅助室120的膨胀位置布置在乘客头部的侧面,即座椅的乘坐模式角度下的初始设定膨胀位置。因此,辅助室120在座椅处于乘坐模式角度下布置在乘客上身的侧面,由此可以保护乘客免受冲击。

相反地,在辅助室120的初始设定膨胀位置和经改变膨胀位置与上述相同的状态下,当座椅靠背角度为休息模式角度时,连接绳210不切断,使得辅助室120的膨胀位置通过连接绳210而改变,辅助室120朝向躺卧在座椅靠背处于休息模式角度的座椅上的乘客的头部的侧面展开,由此可以通过辅助室120安全地保护处于卧姿的乘客。

上述室移动机构200包括:连接绳210,其配置为使得其第一端连接至车身或帘式安全气囊100,其第二端连接至辅助室120;以及切断器(cutter)220,其设置在车身侧以切断连接绳210。

换句话说,室移动机构200由连接绳210和切断器220构成,其中连接绳210连接至辅助室120以在被固定至车身或帘式安全气囊100的状态下提供拉力,使得辅助室120的膨胀位置发生改变。与连接绳210的第一端连接的帘式安全气囊100,可以是支撑主室110的板件。切断器220连接至连接绳210,并且切断器220被配置成能够切断连接绳210,从而根据乘客姿势选择性地切断连接绳210。切断器220通过(下面将要描述的)控制器300的控制而工作,当控制器300确定是否发生车辆碰撞并确定座椅靠背角度时,确定切断器是否工作。如本文所述,利用切割刀片和电磁体传送连接绳210的方法可被应用到切断器220,并且根据信号输入切断绳的技术是公知的,在此省略其详细描述。

特别地,辅助室120可以向上膨胀,以在座椅靠背处于休息模式角度下布置在乘客头部的侧面。换句话说,如图2所示,辅助室120被配置成在膨胀时从帘式安全气囊100的后端向上膨胀,从而形成主室110的保护区域和附加保护区域。辅助室120被配置成使得初始设定膨胀位置在座椅靠背处于休息模式角度下布置在躺卧于座椅上的乘客的头部的侧面,这可以由辅助室120的形状来确定。

特别地,连接绳210可以被配置成使得其第一端连接至车身或帘式安全气囊100的上部,其第二端沿倾斜方向朝向帘式安全气囊100的前下部延伸,并且以帘式安全气囊100为基准从与设置有辅助室120的侧面相反的一侧延伸,然后连接至辅助室,从而使辅助室120通过连接绳210被向前下方拉动,以便在乘客处于坐姿情况下布置在乘客上身的侧面。

如上所述,辅助室120应当被配置成使得膨胀位置被改变成与乘客卧姿和乘客坐姿相对应,并且可以通过连接绳210来改变膨胀位置。换句话说,辅助室120的初始设定膨胀位置位于躺卧在座椅靠背处于休息模式角度下的座椅上的乘客头部的侧面,通过拉动被连接到辅助室120的连接绳210,将辅助室120的膨胀位置改变以布置在就座于座椅靠背处于乘坐模式角度下的座椅上的乘客上身的侧面。为了实现这一点,如图1所示,连接绳210被配置成使得其第一端在帘式安全气囊100的上部连接至车身,其第二端从帘式安全气囊100朝向与设置有辅助室120一侧相反的方向延伸,然后通过从帘式安全气囊100的下部穿越至辅助室120的前部而连接至辅助室120。因此,辅助室120的位置可以通过被连接绳210拉动而从辅助室向上膨胀的初始设定位置改变至不同位置。

如图1所示,连接绳210被配置成使得其第一端在辅助室120后方连接至帘式安全气囊100的上部,其第二端通过从帘式安全气囊的下部穿越至辅助室120的前方而连接至辅助室120。

换句话说,在座椅靠背处于休息模式角度的情况下,乘客的上身向后移动,并且在座椅靠背处于乘坐模式角度的情况下,乘客的上身向前移动,因此辅助室120向前移动超过初始设定膨胀位置。因此,连接绳210被配置成使得其第一端连接至辅助室120后方的位置,其第二端连接至辅助室120前方的位置,由此在向前拉动辅助室120时,辅助室120的膨胀位置改变到处于坐姿的乘客上身的侧面。

优选地,帘式安全气囊100可以在其下端设置通孔130,连接绳210从通孔130中穿过。如上所述,帘式安全气囊100设置有通孔130,通孔130设置在辅助室120前方的位置处并且连接绳210从通孔130中穿过,因此连接绳210的第一端连接至车身,其第二端穿过通孔130并停止,从而连接至辅助室120,由此可向前拉动辅助室120,并且连接绳210的位置被固定,以预定方向拉动辅助室120,使得辅助室120在乘客处于坐姿状态下布置在乘客上身的侧面。

同时,如图3所示,帘式安全气囊100可以在其下端延伸设置有平面延伸室140,延伸室140可以在其表面上的一处设置有通孔130。

如上所述,在帘式安全气囊100的下端,设有具有预定宽度的平面延伸室140,通孔130形成在延伸室140的表面上的预定处,由此可以根据通孔130的位置而不同地设置辅助室120被连接绳210拉动的方向。如上所述,由于辅助室120的膨胀位置能够调节,因此可以根据座椅靠背角度,与处于坐姿状态下的乘客的上身相对应地设定最佳膨胀位置。

同时,如图4至图5所示,延伸室140可被配置成能够膨胀,并且可以与主室110连通,从而在主室110膨胀时与主室一起膨胀。

延伸室140可以被配置成在座椅靠背处于乘坐模式角度下布置在乘客上身的侧面,并且被布置成在膨胀时比辅助室120更靠近乘客。

如上所述,由于延伸室140被配置成可膨胀,因此可以与辅助室120一起保护乘客免受冲击,并且当乘客在延伸室140的膨胀作用下沿车门侧的相反方向移动时,可以确保乘客的保护空间。

换句话说,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的情况下,车门具有足以推动乘客的强度,因此辅助室120和延伸室140都产生膨胀以使乘客从车门移动并吸收冲击,从而可以进一步安全地保护乘客。

优选地,延伸室140被布置成比辅助室120更靠近乘客。在本发明中,延伸室140形成有通孔130,以用作连接绳210的导向器(guide),因此在膨胀时的延伸室的容积被设定成小于辅助室120的容积。因此,在膨胀时具有大容积的辅助室120被设置成更靠近车门以吸收直接冲击,并且具有小容积的延伸室140被布置成更靠近乘客,以使乘客从车门移动并且保护乘客免受冲击。

同时,如图1至2所示,帘式安全气囊100可以设置有止动器绳150,其被配置成使得其第一端连接至辅助室120,其第二端连接至帘式安全气囊100,同时与辅助室120分隔开,因此当在通过室移动机构200切断连接绳210的状态下膨胀时,辅助室120在座椅靠背处于休息模式角度下仍旧布置在乘客头部的侧面。

如上所述,止动器绳150被配置成使得其第二端与帘式安全气囊100连接,同时从帘式安全气囊100与辅助室120的前方分隔开,其第一端连接至辅助室120,从而由于连接绳210被室移动机构200切断,因此当辅助室120移动到躺卧在座椅靠背处于休息模式角度下的座椅上的乘客头部的侧面时,可以限制辅助室120被过度移动。换句话说,参照图2,当辅助室120在连接绳210被切断的状态下膨胀时,辅助室120移动到乘客头部的侧面,即座椅靠背处于休息模式角度下的初始设定膨胀位置。因此,待膨胀的辅助室120可能被过度移动,而没有位于乘客头部的侧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止动器绳150被连接至辅助室120,由此当辅助室120躺卧在座椅靠背处于休息模式角度下的座椅上的乘客头部的侧面时,可以限制辅助室120在该位置被移动,使得辅助室120能够定位在适当位置上。

可以根据在座椅靠背处于休息模式角度下乘客的头部位置,将止动器绳150调节到安装位置。

同时,在本发明中,主室110可以通过来自气体发生器i的气体供给而膨胀,并且辅助室120可以与主室110连通以通过来自主室110的气体被供给而膨胀。

如上所述,首先通过来自气体发生器i的气体的直接供给而使主室110膨胀,辅助室120通过来自主室110的气体供给而膨胀,因此可以与主室110共同保护乘客。换句话说,在使用帘式安全气囊100的情况下,只有当主室110膨胀时,帘式安全气囊100才能完全展开并定位在适当位置上,从而可以使辅助室120定位在适当位置上。因此,来自气体发生器i的气体应该使主室110膨胀,然后移动至辅助室120以使辅助室120膨胀。

作为另一个实施方式,主室110和辅助室120可以通过来自各个气体发生器i的气体供给而膨胀,各个气体发生器i和室移动机构200可以通过控制器300的控制来工作。因此,主室110和辅助室120分别设置在帘式安全气囊100中,并且通过来自各个气体发生器i的气体供给而膨胀。

用于控制气体发生器i和室移动机构200的控制器300接收关于座椅靠背角度的信息以确定乘客的姿势,并且接收响应于车辆发生碰撞的信号。控制器300可以从根据座椅靠背的倾斜量感测角度的传感器接收信息,并且接收来自用于检测外部障碍物的传感器的信息,从而确定车辆是否发生碰撞并且确定座椅靠背的角度。

通过这一点,当输入响应于车辆碰撞的信号时,控制器300使主室110和辅助室120的气体发生器i工作,并且控制室移动机构200以便根据座椅靠背角度切断或不切断连接绳210,从而可以使辅助室120根据座椅靠背角度,安全地保护乘坐或躺卧在座椅上的乘客。

特别地,控制器300可被配置成使主室110和辅助室120的气体发生器i工作,并且当座椅靠背处于休息模式角度下输入响应于车辆发生碰撞的信号时,控制室移动机构200切断连接绳210。

如上所述,当座椅靠背处于休息模式角度并且预期发生车辆碰撞时,控制器300使气体发生器i工作,使得主室110和辅助室120均膨胀,并且控制室移动机构200切断连接绳210,由此如图2所示,辅助室120可以在乘客处于躺卧位置下布置在乘客头部的侧面。

相反地,控制器300可被配置成在座椅靠背处于乘坐模式角度下输入响应于车辆发生碰撞的信号时,使主室110和辅助室120的气体发生器i工作,并控制室移动机构200不切断连接绳210。

如上所述,当座椅靠背处于乘坐模式角度并且预期发生车辆碰撞时,控制器300使气体发生器i工作,使得主室110和辅助室120均膨胀,并且控制室移动机构200不切断连接绳210,从而使主室110和辅助室120同时展开,并且辅助室120由连接绳210拉动,以布置在处于坐姿的乘客上身的侧面。

控制器可以通过单独控制将气体供应到主室110的气体发生器i和将气体供应到辅助室120的气体发生器i来调节展开时间,以便根据碰撞方向和乘客姿势来设置适当的展开时间。

本发明的辅助室120可被应用到后座乘客。换言之,在后座中,当乘客保持躺卧在座椅上时,即使帘式安全气囊100展开,乘客也可能处于主室110的保护区域外,因此辅助室120可以与位于帘式安全气囊100后端的主室110协同膨胀。

同时,为了确保安全,可以在前座中设置辅助室120。

具体而言,如图6至图7所示,辅助室120被配置成向下膨胀以便在座椅靠背处于休息模式角度下布置在乘客的头部的侧面。辅助室120被配置成使得初始设定膨胀位置在座椅靠背处于休息模式角度下布置在乘客头部的侧面,这可以通过辅助室120的形状来确定。

连接绳210可被配置为使得其第一端连接至帘式安全气囊100的前方,其第二端连接至辅助室120,从而使辅助室120通过连接绳210被向前拉动,以便在座椅靠背处于乘坐模式角度下布置在乘客上身的侧面。

换句话说,辅助室120的初始设定膨胀位置,位于躺卧在座椅靠背处于休息模式角度下的座椅上的乘客的头部的侧面,并且由于辅助室120被连接以便由连接绳210拉动,辅助室120的膨胀位置被改变到座椅靠背处于乘坐模式角度下乘客上身的侧面。为了实现这一点,如图6所示,连接绳210被配置成使得其第一端连接至帘式安全气囊100的前方,其第二端连接至辅助室120,从而使辅助室120通过连接绳210被向前拉动,以在座椅靠背处于乘坐模式角度下布置在乘客上身的侧面。

当连接绳210被室移动机构200切断时,如图7所示,施加到辅助室120的拉力消失了,因此辅助室120仅向下展开,因此辅助室在座椅靠背处于休息模式角度下布置在乘客头部的侧面。

因此,无论乘客在卧姿还是坐姿下,均可通过辅助室120得以安全地保护,从而可以确保乘客的安全。

如上所述配置的车辆的帘式安全气囊系统被配置成,使得置于帘式安全气囊中的辅助室的位置,响应于发生车辆碰撞,改变到与乘客坐姿或乘客卧姿相对应的位置,从而使乘客无论处于何种姿势,都能得到安全地保护。

尽管已经出于说明的目的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中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各种修改、添加和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