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电动踏板用线束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49408发布日期:2018-11-14 04:58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稳定性电动踏板用线束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线束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稳定性电动踏板用线束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科技的要求日益提高,交通工具也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交通工具配置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交通工具里高稳定性电动踏板,无疑是人们对交通工具配置的一种高质量的追求,高稳定性电动踏板,是一种电力驱动机械结构发生运动的机械产品,结构复杂,而且有许多线束连接,因为其存在汽车底盘处,较多的线束,会给这种高稳定性的踏板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随着线束对这种高稳定性踏板的影响日益增大,人们开始对这种高稳定性电动踏板用线束保护装置应运而生。现如今,这种高稳定性电动踏板用线束的保护装置结构比较简单,多位一些简单的固定装置,将线束缠绕在一起,再固定在踏板某一结构处。但这种结构简单的保护装置,只能预防一些很小的问题,汽车在高速行驶中车身的抖动,会对这种保护装置带来一定的损耗,随着时间的增长,这种简单结构的保护装置在保护线束上的效果越来越低,最后彻底脱落,给人们正常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稳定性电动踏板用线束保护装置,解决了电动踏板发生抖动时内部线束受到拉力过大导致线束松散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稳定性电动踏板用线束保护装置,包括装置箱,所述装置箱内部固定安装有输送管,所述装置箱内壁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正面滑动安装有转轮,所述装置箱内壁的后面滑动安装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正面活动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移动板正面通过第一转轴活动安装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远离第一转轴的一端活动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活动杆远离第一转轴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活动安装有转轮,所述移动板上贯穿且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阀,所述装置箱内壁的右侧固定安装有装置台,所述装置箱右侧贯通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收线装置,所述装置箱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减震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箱顶部开设有与输料管相似配的进线口,所述挡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装置箱内壁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挡板上开设有与第二转轴相似配的滑槽。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板上活动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移动板通过第一轴承与装置箱内壁的后面滑动连接,且装置内壁的后面开设有与第一轴承相似配的移动槽,所述活动杆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活动杆均匀分布在丝杆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安装有拉力器,所述拉力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活动安装有第二轴承,所述安装板的后面通过第二轴承活动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端活动连接有压板。

进一步的,所述拉力器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对称分布在底座顶部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压板上活动安装有第三轴承,两个所述转动杆的顶端通过第三轴承活动连接有压板,两个所述压板中的一个贯穿有螺钉,且另一个上开设有与螺钉相似配的螺孔,所述螺钉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分布在压板上下两侧,所述螺孔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分布在压板上下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所述输料管上开设有与转轮相似配的开口,且开口位于装置台的上端,所述输料管上开设有与收线装置相似配的开口,且开口位于装置台的下端,所述装置箱左侧滑动安装有卡板,所述旋转轴上开设有与卡板相似配的卡槽,所述装置台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稳定板,所述旋转轴的左端贯穿稳定板。

工作原理:使用时,线束由进线口进入输线管,当线束到达转轮处时,转动旋转阀,丝杆的转动会带到移动板往上移动,移动板会给活动杆一个水平相向的力,两个活动杆之间的夹角变小,导致两个转轮相向移动,从而使两个转轮之间的距离减小,从而夹紧线束,随着两个转轮的滚动,使得线束更易向下移动,当线束穿过装置箱时,用装置箱下端的减震装置中压板夹住线束,随后用螺钉固定,使得两个压板相对夹紧,再按下旋转轴,使得收线装置叉住线束,再转动旋转轴,使得线束整齐有序的缠绕在收线装置上,当留在装置箱外的线束适量时,固定旋转轴,随后用装置箱上端的减震装置中的压板固定线束。

有益效果

相比较现有技术:

1、该高稳定性电动踏板用线束保护装置,通过设置转轮与活动杆之间第二转轴活动连接,活动杆与移动板通过第一转轴活动连接,丝杆与移动板螺纹连接,使得当转动旋转阀时,移动板可以向上移动,从而使得两个活动杆之间的夹角变小,使得转轮收到水平方向力的作用,两个滚轮相互靠近移动,随着两个滚轮之间的距离减小会使得转轮夹紧线束,滚动的转轮使得线束更容易穿过装置箱。

2、该高稳定性电动踏板用线束保护装置,通过设置旋转轴、收线装置、卡板、卡槽、使得收线装置可以向左移动,当达到一定的距离时,转动旋转轴,可带动收线装置的转动,收线装置的转动,会将线束整齐有序的缠绕在收线装置上,当收线装置工作结束时,按下卡块,使得卡块卡在卡槽里,使得收线装置相对固定。

3、该高稳定性电动踏板用线束保护装置,通过设置减震装置,减震装置中设置的拉力器,会吸收线束收到抖动时受到的拉力,减震装置上端的压板,可以配合螺钉螺孔,使得线束被姥姥固定在压板处,当外界抖动,使得线束收到外界拉力时,可将这样的拉力转化为拉力器里的弹力,大大减少了,外界拉力给线束带来的损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拉力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箱、2输料管、3挡板、4滑槽、5第二转轴、6转轮、7旋转阀、8丝杆、9移动板、10第一转轴、11活动杆、12第一轴承、13进线口、14装置台、15旋转轴、16收线装置、17稳定板、18卡板、19卡槽、20减震装置、2001底座、2002螺钉、2003拉力器、2004底座、2005第二轴承、2006转动杆、2007压板、2008第三轴承、2009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高稳定性电动踏板用线束保护装置,包括装置箱1,装置箱1内部固定安装有输送管2,装置箱1内壁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挡板3,挡板3正面滑动安装有转轮6,装置箱1顶部开设有与输料管2相似配的进线口13,挡板3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装置箱1内壁的左右两侧,两个挡板3上开设有与第二转轴5相似配的滑槽4,装置箱1内壁的后面滑动安装有移动板9,移动板9正面活动安装有第一转轴10,移动板9正面通过第一转轴10活动安装有活动杆11,活动杆11远离第一转轴10的一端活动安装有第二转轴5,活动杆11远离第一转轴10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5活动安装有转轮6,移动板9上贯穿且螺纹连接有丝杆8,移动板9上活动安装有第一轴承12,移动板9通过第一轴承12与装置箱1内壁的后面滑动连接,且装置1内壁的后面开设有与第一轴承12相似配的移动槽,活动杆11数量为两个,两个活动杆11均匀分布在丝杆8的左右两侧,通过设置转轮6与活动杆11之间第二转轴5活动连接,活动杆11与移动板9通过第一转轴10活动连接,丝杆8与移动板9螺纹连接,使得当转动旋转阀7时,移动板9可以向上移动,从而使得两个活动杆11之间的夹角变小,使得转轮6收到水平方向力的作用,两个转轮6相互靠近移动,滚动的转轮6使得线束更容易穿过装置箱,丝杆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阀7,装置箱1内壁的右侧固定安装有装置台14,装置箱1右侧贯通有旋转轴15,旋转轴1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收线装置16,装置箱1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减震装置20,减震装置20包括底座2001,底座2001顶部固定安装有拉力器2003,拉力器200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004,安装板2004上活动安装有第二轴承2005,安装板2004的后面通过第二轴承2005活动安装有转动杆2006,转动杆2006的顶端活动连接有压板2007,拉力器2003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对称分布在底座2001顶部的左右两侧,两个压板2007上活动安装有第三轴承2008,两个转动杆2006的顶端通过第三轴承2008活动连接有压板2007,两个压板2007中的一个贯穿有螺钉2002,且另一个上开设有与螺钉2002相似配的螺孔2009,螺钉2002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分布在压板2007上下两侧,螺孔2002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分布在压板2007上下两侧,,通过设置减震装置20,减震装置20中设置的拉力器2003,会吸收线束收到抖动时受到的拉力,减震装置20上端的压板2007,可以配合螺钉2002螺孔2009,使得线束被牢牢固定在压板2007处,当外界抖动,使得线束收到外界拉力时,可讲这样的拉力转化为拉力器2003里的弹力大大减少了,外界拉力给线束带来的损害,输料管2上开设有与转轮6相似配的开口,且开口位于装置台14的上端,输料管2上开设有与收线装置相似配的开口,且开口位于装置台14的下端,装置箱1左侧滑动安装有卡板18,旋转轴15上开设有与卡板18相似配的卡槽19,装置台1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稳定板17,旋转轴15的左端贯穿稳定板17,通过设置旋转轴15、收线装置16、卡板18、卡槽19、使得收线装置16可以向左移动,当达到一定的距离时,转动旋转轴15,可带动收线装置16的转动,收线装置16的转动,会将线束整齐有序的缠绕在收线装置16上,当收线装置16工作结束时,按下卡块,使得卡块卡在卡槽19里,使得收线装置16相对固定。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