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中央帘式气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68293发布日期:2019-08-17 02:57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的中央帘式气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央帘式气囊,以用于当发生车辆碰撞时安全地保护前排座椅上的乘客和后排座椅上的乘客。



背景技术:

车辆设置有安全装置,以安全地保护乘客免受诸如碰撞或翻倒的事故中产生的冲击的影响。用于约束乘客的身体的安全带和用于减轻乘客与车身碰撞时产生的冲击的气囊用作安全装置。根据需要,不同种类的气囊(例如,布置在方向盘中的驾驶员座椅气囊和布置在乘客座椅的仪表板中的乘客座椅气囊)以各种方式布置在车辆的对应部分中。

典型地,车辆的乘客舱被分成用于前排座椅上的乘客的前部空间和用于后排座椅上的乘客的后部空间。存在的问题在于,当发生车辆碰撞时,后排座椅上的乘客由于惯性而向前移动并且可能导致内部乘客之间的碰撞。

自动驾驶车辆的数量近年来一直在增加。为了方便乘客,可以在这种自动驾驶车辆中使用旋转座椅。旋转座椅的定向可以被调节成使得前排座椅上的乘客和后排座椅上的乘客根据所调节的座椅位置而彼此面对或彼此背对。因此,当发生车辆碰撞时,可能引起乘客之间的碰撞。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已经使用了配置成用于将前部空间和后部空间彼此分隔开的中央气囊。然而,常规的中央气囊没有自支撑力,这是因为其假设该中央气囊由前排座椅的靠背支撑来设计。因此,在保护乘客方面存在限制。

包含在本发明的背景技术中的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的理解,并且不能被认为是对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认可或任何形式的暗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各方面旨在提供一种中央帘式气囊,该中央帘式气囊在发生车辆碰撞时防止前排乘客和后排乘客彼此碰撞,并且具有自支撑力,使得可以安全地保护所有乘客免受冲击的影响。

根据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中央帘式气囊,包括:上部缓冲装置,该上部缓冲装置被配置成当充气机操作时从车辆的车顶装置展开到前排座椅与后排座椅之间的空间中;下部缓冲装置,该下部缓冲装置与上部缓冲装置连接并连通并且被配置成从上部缓冲装置向下延伸;以及引导系绳,该引导系绳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耦接至所述上部缓冲装置或所述车顶装置,第二端部耦接至下部缓冲装置的下端部,引导系绳被配置成当下部缓冲装置与上部缓冲装置一起展开时向下部缓冲装置提供拉力,使得下部缓冲装置可以变形为朝向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突出。

下部缓冲装置可以包括从上部缓冲装置的下端部分别向前和向后分叉的前室和后室。引导系绳可以包括:第一系绳,该第一系绳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耦接至上部缓冲装置或车顶装置,该第二端部耦接至前室和后室中的任一者;以及第二系绳,该第二系绳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耦接至上部缓冲装置或车顶装置,该第二端部耦接至前室和后室中的其余一者。

第一系绳和第二系绳可以布置在上部缓冲装置中。第一系绳的第一端部可以耦接至上部缓冲装置或车顶装置,并且第一系绳的第二端部可以向下穿过上部缓冲装置的下端部并且耦接至前室的下端部。第二系绳的第一端部可以耦接至上部缓冲装置或车顶装置,并且第二系绳的第二端部可以向下穿过上部缓冲装置的下端部并且耦接至后室的下端部。

上部缓冲装置可以包括分别朝向其前方和后方分叉的前分支室和后分支室。第一系绳和第二系绳可以布置在前分支室与后分支室之间。第一系绳的第一端部可以耦接至前分支室,并且第一系绳的第二端部可以耦接至前室的下端部,而第二系绳的第一端部可以耦接至后分支室,并且第二系绳的第二端部可以耦接至后室的下端部。

第一系绳可以布置在所述上部缓冲装置的前端部中,并且第一系绳的第一端部可以耦接至上部缓冲装置或车顶装置,而第一系绳的第二端部可以向下穿过上部缓冲装置的下端部并且耦接至前室的下端部。第二系绳可以布置在上部缓冲装置的后端部中,并且第二系绳的第一端部可以耦接至上部缓冲装置或车顶装置,而第二系绳的第二端部可以向下穿过上部缓冲装置的下端部并且耦接至后室的下端部。

第一系绳和第二系绳可以布置在上部缓冲装置中。第一系绳的第一端部可以耦接至上部缓冲装置或车顶装置,并且第一系绳的第二端部可以向前穿过上部缓冲装置的下端部并且耦接至前室的下端部。第二系绳的第一端部可以耦接至上部缓冲装置或车顶装置,并且第二系绳的第二端部可以向后穿过上部缓冲装置的下端部并且耦接至后室的下端部。

第一系绳可以布置在上部缓冲装置的前端部中,并且第一系绳的第一端部可以耦接至上部缓冲装置或车顶装置,而第一系绳的第二端部可以向后穿过上部缓冲装置的下端部并且耦接至后室的下端部。第二系绳可以布置在上部缓冲装置的后端部中,并且第二系绳的第一端部可以耦接至上部缓冲装置或车顶装置,而第二系绳的第二端部可以向前穿过上部缓冲装置的下端部并且耦接至前室的下端部。

第一系绳和第二系绳中的每者可以包括一对系绳,并且一对第一系绳和另一对第二系绳可以分别设置有支撑板。

在上部缓冲装置和下部缓冲装置的接合部中可以形成有死区。

沿着下部缓冲装置的纵向方向在下部缓冲装置中还可以形成有一个或多个死区。

中央帘式气囊还可以包括切割装置,该切割装置布置在车顶装置或上部缓冲装置中并且被配置成切割或不切割引导系绳,使得调节前室和后室的展开位置。

中央帘式气囊还可以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被配置成控制切割装置并接收与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相关的位置信息。当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被定向成朝向上部缓冲装置的展开位置时,控制器可被配置成控制切割装置不切割第一系绳和第二系绳,使得前室和后室可以在充气时变形成弯曲形状。

当只有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中的仅任一者被定向成朝向上部缓冲装置的展开位置时,控制器可被配置成控制切割装置不切割第一系绳和第二系绳中的与关联的座椅对应的一者。

当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被定向在与上部缓冲装置的展开位置相对的方向上时,控制器可被配置成控制切割装置切割第一系绳和第二系绳。

控制器还可以接收与乘客是否坐在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中的每者上相关的信息。当在前排座椅或后排座椅上没有乘客时,控制器可以被配置成控制切割装置切割第一系绳和第二系绳中的与关联的座椅对应的一者。

引导系绳可以包括:第一系绳和第三系绳,第一系绳和第三系绳均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耦接至上部缓冲装置或车顶装置,该第二端部向下穿过上部缓冲装置的下端部并且耦接至前室;以及第二系绳和第四系绳,第二系绳和第四系绳均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耦接至上部缓冲装置或车顶装置,该第二端部向下穿过上部缓冲装置的下端部并且耦接至后室。第三系绳可以短于第一系绳,并且第四系绳可以短于第二系绳。

当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被定向成朝向上部缓冲装置的展开位置并且乘客分别坐在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上时,控制器可以被配置成控制切割装置切割第三系绳和第四系绳而不切割第一系绳和第二系绳。

当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被定向成朝向上部缓冲装置的展开位置并且乘客坐在前排座椅上而后排座椅上没有乘客时,控制器可以被配置成控制切割装置切割第二系绳和第三系绳而不切割第一系绳和第四系绳。

当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被定向成朝向上部缓冲装置的展开位置并且乘客坐在前排座椅上而后排座椅上没有乘客时,控制器可以被配置成控制切割装置切割第二系绳、第三系绳和第四系绳而不切割第一系绳。

当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被定向在与上部缓冲装置的展开位置相对的方向上时,控制器可被配置成控制切割装置切割第一系绳、第二系绳、第三系绳和第四系绳。

引导系绳可以包括:第一系绳和第五系绳,第一系绳和第五系绳均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耦接至上部缓冲装置或车顶装置,该第二端部向前穿过上部缓冲装置的下端部并且耦接至前室;以及第二系绳和第六系绳,第二系绳和第六系绳均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耦接至上部缓冲装置或车顶装置,该第二端部向后穿过上部缓冲装置的下端部并且耦接至后室。第五系绳可以长于第一系绳,并且第六系绳可以长于第二系绳。

当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被定向成朝向上部缓冲装置的展开位置并且乘客分别坐在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上时,控制器可以被配置成控制切割装置切割第五系绳和第六系绳而不切割第一系绳和第二系绳。

当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被定向成朝向上部缓冲装置的展开位置并且乘客坐在前排座椅上而后排座椅上没有乘客时,控制器可以被配置成控制切割装置切割第二系绳和第五系绳而不切割第一系绳和第六系绳。

具有上述配置的用于车辆的中央帘式气囊可以防止当发生车辆碰撞时前排乘客和后排乘客彼此碰撞。此外,由于中央帘式气囊的自支撑力得到保证,所以无论是存在前排乘客还是存在后排乘客,都可以安全地保护所有乘客。

本发明的方法和设备具有其他特征和优点,这些特征和优点将通过并入本文的附图以及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变得显而易见或更详细地阐述,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某些原理。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中央帘式气囊的示意图;

图2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中央帘式气囊的示意图;

图3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中央帘式气囊的示意图;

图4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中央帘式气囊的示意图;

图5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中央帘式气囊的示意图;

图6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中央帘式气囊的示意图;

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和图13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中央帘式气囊的示意图;以及

图14、图15、图16、图17和图18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中央帘式气囊的各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应当理解,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其呈现了说明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各种特征的稍微简化的表示。本文所包括的本发明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的尺寸、定向、位置和形状)将部分地由特定预期的应用和使用环境来确定。

在附图中,附图中的几个图中的附图标记指代本发明的相同或等同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更具体地参考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并在下面描述。尽管本发明将结合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描述并不旨在将本发明限制在那些示例性实施例。另一方面,本发明旨在不仅涵盖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而且涵盖可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替代、修改、等同物和其他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中央帘式气囊。

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中央帘式气囊的示意图。图2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中央帘式气囊的示意图。图3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中央帘式气囊的示意图。图4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中央帘式气囊的示意图。图5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中央帘式气囊的示意图。图6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中央帘式气囊的示意图。

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和图13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中央帘式气囊的示意图。图14、图15、图16、图17和图18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中央帘式气囊的各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中央帘式气囊包括上部缓冲装置10、下部缓冲装置20和引导系绳30。上部缓冲装置10被配置成当充气机i操作时从车顶装置r展开到前排座椅a与后排座椅b之间的空间。下部缓冲装置20与上部缓冲装置10连接并连通并且从上部缓冲装置10向下延伸。引导系绳30包括耦接至上部缓冲装置10或车顶装置r的第一端部以及耦接至下部缓冲装置20的下端部的第二端部。因此,当上部缓冲装置10和下部缓冲装置20展开时,引导系绳30向下部缓冲装置20提供拉力,使得下部缓冲装置20的下端部可以变形以向上弯曲。这里,车顶装置r对应于所述车辆的上端部,并且可以由车顶板、车顶内部或车辆框架构成。

本发明的各方面旨在提供一种在前排座椅a与后排座椅b之间展开的气囊。气囊包括上部缓冲装置10和下部缓冲装置20。当气囊展开时,下部缓冲装置20可以由引导系绳30变形。详细地,上部缓冲装置10接收由充气机i的操作产生的气体,并且从车顶装置r展开到前排座椅a与后排座椅b之间的空间中。上部缓冲装置10的下端部与下部缓冲装置20连接并连通,使得下部缓冲装置20被从上部缓冲装置10供应的气体向下展开。引导系绳30耦接到下部缓冲装置20。引导系绳30被固定至上部缓冲装置10或车顶装置r。因此,当下部缓冲装置20展开时,引导系绳30向下部缓冲装置20提供拉力,使得下部缓冲装置20被引导系绳30向上拉,由此下部缓冲装置20可以变形以向上弯曲。

因此,由于下部缓冲装置20可以变形以向上弯曲,所以下部缓冲装置20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厚度可以增加以安全地保护乘客免受冲击的影响,并且与简单平面型气囊相比,下部缓冲装置20的自支撑力增加。

详细地,如图1所示,下部缓冲装置20可以包括从上部缓冲装置10的下端部分叉的前室22和后室24。引导系绳30可以包括:第一系绳32,第一系绳的第一端部耦接至上部缓冲装置10或车顶装置r,并且第一系绳的第二端部耦接至前室22和后室24中的任一者;以及第二系绳34,第二系绳的第一端部耦接至上部缓冲装置10,并且第二系绳的第二端部耦接至前室22和后室24中的另一者。

因此,下部缓冲装置20包括前室22和后室24以安全地保护分别坐在前排座椅a和后排座椅b上的乘客。第一系绳32或第二系绳24耦接至前室22和后室24中的每者,使得当气囊展开时,前室22和后室24被第一系绳32和第二系绳34向上拉并因此变形以弯曲。在此,从上部缓冲装置10与下部缓冲装置20之间的接合部延伸的第一系绳32和第二系绳34中的每者的长度小于下部缓冲装置20的长度,使得当下部缓冲装置20展开时可以被向上拉。

因此,下部缓冲装置20被分叉为前室22和后室24,并且当下部缓冲装置20展开时,前室22和后室24被第一系绳32和第二系绳34变形并向上弯曲,由此前室22可以保护前排乘客免受冲击的影响,并且后室24可以保护后排乘客免受冲击的影响。当前排乘客和后排乘客定位成彼此面对时,上述结构可以更加有效且稳定地保护前排乘客和后排乘客。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系绳32或第二系绳24耦接至前室22和后室24中的每者的内侧。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中央帘式气囊的各种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系绳32的第一端部可以耦接至上部缓冲装置10的下端部,并且第一系绳的第二端部可以耦接至前室22的下端部。第二系绳34的第一端部可以耦接至上部缓冲装置10的上端部,并且第二系绳的第二端部可以耦接至后室24的下端部。

第一系绳32和第二系绳34布置在前室22与后室24之间。当下部缓冲装置20展开时,前室22的向下展开由第一系绳32限制,使得前室22向前弯曲,并且后室24的向下展开由第二系绳34限制,使得后室24向其后方弯曲。

因此,前室22和后室24以椭圆形或菱形形状展开,使得确保下部缓冲装置20相对于前后方向的足够厚度,由此增加保护效果。在前排乘客和后排乘客定位成彼此面对的情况下,前排乘客和后排乘客彼此提供支撑力,使得前排乘客和后排乘客可以可靠地保持在正确的位置。

例如,在前排乘客和后排乘客定位成彼此面对的情况下,当车辆涉及前碰撞时,前排乘客和后排乘客由于惯性向前移动。在此,由于前室22和后室24被展开成使得可以确保其相对于前后方向的足够厚度。因此,当后排乘客向前推动下部缓冲垫20时,前排乘客也与下部缓冲装置20接触。因此,也可以保护前排乘客免受冲击的影响并将其保持在正确位置。

在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系绳32和第二系绳34可以布置在上部缓冲装置10中。第一系绳32的第一端部可以耦接至上部缓冲装置10的上端部或车顶装置r,并且第一系绳的第二端部可以向下穿过上部缓冲装置10的下端部并且耦接至前室22的下端部。第二系绳34的第一端部可以耦接至上部缓冲装置10的上端部或车顶装置r,并且第二系绳的第二端部可以向下穿过上部缓冲装置10的下端部并且耦接至后室24的下端部。

因此,第一系绳32和第二系绳34的从上部缓冲装置10的下端部延伸出的暴露部分布置在前室22与后室24之间。因此,当下部缓冲装置20展开时,前室22的向下展开由第一系绳32限制,使得前室22向前弯曲,并且后室24的向下展开由第二系绳34限制,使得后室24向其后方弯曲。

由于第一系绳32和第二系绳34的第一端部耦接至上部缓冲装置10的上端部或车顶装置r,所以第一系绳32和第二系绳34可以被强制地固定在其原始位置处,并且上部缓冲装置10和下部缓冲装置20的展开被可靠地引导,使得上部缓冲装置10和下部缓冲装置20可以有效地布置在前排乘客与后排乘客之间。

在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部缓冲装置10可以包括分别向其前方和后方分叉的前分支室12和后分支室14。第一系绳32和第二系绳34可以布置在前分支室12与后分支室14之间。第一系绳32的第一端部可以耦接至前分支室12,并且第一系绳的第二端部可以耦接至前室22的下端部。第二系绳34的第一端部可以耦接至后分支室14,并且第二系绳的第二端部可以耦接至后室24的下端部。

因此,上部缓冲装置10包括前分支室12和后分支室14,并且前室22耦接至前分支室12的下端部,而后室24耦接至后分支室24的下端部。因此,可以有助于由引导系绳30引起的前室22和后室24的变形。

第一系绳32和第二系绳34布置在前分支室12、前室22、后分支室14和后室24之间。当下部缓冲装置20展开时,前分支室12与前室22一起被第一系绳32向前弯曲,并且后分支室14与后室24一起被第二系绳34向后弯曲。

此外,由于上部缓冲装置10被分叉为前分支室12和后分支室14,所以可以增加前室22和后室24弯曲的角度。

在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系绳32可以布置在上部缓冲装置10的前端部中。第一系绳32的第一端部可以耦接至上部缓冲装置10的前端部或车顶装置r,并且第一系绳的第二端部可以向下穿过上部缓冲装置10的下端部并且耦接至前室22的下端部。第二系绳34可以布置在上部缓冲装置10的后端部中。第二系绳34的第一端部可以耦接至上部缓冲装置10的后端部或车顶装置r,并且第二系绳的第二端部可以向下穿过上部缓冲装置10的下端部并且耦接至后室24的下端部。

因此,第一系绳32和第二系绳34的穿过上部缓冲装置10的下端部并向下延伸的部分布置在前室22与后室24之间。因此,当下部缓冲装置20展开时,前室22的向下展开由第一系绳32限制,使得前室22向前弯曲,并且后室24的向下展开由第二系绳34限制,使得后室24向其后方弯曲。

虽然第一系绳32的第一端部布置在上部缓冲装置10的前端部中并且第二系绳34的第一端部布置在上部缓冲装置10的后端部中,第一系绳32的第二端部耦接至前室22的下端部并且第二系绳34的第二端部耦接至后室24的下端部。因此,如图4所示,在由第一虚线l1所示的方向上向前室22施加拉力,并且在第二虚线l2所示的方向上向后室24施加拉力。

因此,前室22和后室24所弯曲的方向由第一系绳32和第二系绳34引导,由此前室22和后室24可以展开成椭圆形或菱形形状。

为了将前室22和后室24展开成椭圆形或菱形,可以在上部缓冲装置10与下部缓冲装置20之间的接合部中形成死区d1。此外,还可以沿着下部缓冲装置20的纵向方向在下部缓冲装置20中形成一个或多个死区d2。

如图7所示,在上部缓冲装置10与下部缓冲装置20以及下部缓冲装置20的中心部分之间的接合部中分别形成死区d的情况下,当下部缓冲垫20展开时,前室22和后室24基于死区d1而弯曲。这样,前室22和后室24所弯曲的方向由第一系绳32和第二系绳34引导,由此可以确定前室22和后室24所展开的形状。

在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系绳32和第二系绳34可以布置在上部缓冲装置10中。第一系绳32的第一端部可以耦接至上部缓冲装置10的上端部或车顶装置r,并且第一系绳的第二端部可以向前穿过上部缓冲装置10的下端部并且耦接至前室22的下端部。第二系绳34的第一端部可以耦接至上部缓冲装置10的上端部或车顶装置r,并且第二系绳的第二端部可以向后穿过上部缓冲装置10的下端部并且耦接至后室24的下端部。

因此,当下部缓冲装置20展开时,前室22被第一系绳32向前和向上弯曲,并且后室24被第二系绳34向后和向上弯曲。换句话说,由于第一系绳32被布置成向前穿过上部缓冲装置10的下端部,所以前室22被第一系绳32提升并向前弯曲。由于第二系绳34被布置成向后穿过上部缓冲装置10的下端部,所以后室24被第二系绳34提升并向后弯曲。

由于前室22和后室24所弯曲的方向由第一系绳32和第二系绳34以上述方式引导,所以上部缓冲装置10和下部缓冲装置20可以形成总体“颠倒的t”形状。此外,由于下部缓冲装置20的前室22和后室24相对于前后方向的总体长度增加,所以即使在前排乘客和后排乘客定位成彼此面对时,前排乘客和后排乘客也可以安全地受到保护。

在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系绳32可以布置在上部缓冲装置10的前端部中。第一系绳32的第一端部可以耦接至上部缓冲装置10的前端部或车顶装置r,并且第一系绳的第二端部可以向后穿过上部缓冲装置10的下端部并且耦接至后室24的下端部。第二系绳34可以布置在上部缓冲装置10的后端部中。第二系绳34的第一端部可以耦接至上部缓冲装置10的后端部或车顶装置r,并且第二系绳的第二端部可以向前穿过上部缓冲装置10的下端部并且耦接至前室22的下端部。

因此,当下部缓冲装置20展开时,后室24被第一系绳32向上弯曲,并且前室22被第二系绳34向上弯曲。换句话说,由于第一系绳32被布置成向后穿过上部缓冲装置10的下端部,所以后室24被第一系绳32提升并向前弯曲。由于第二系绳34被布置成向前穿过上部缓冲装置10的下端部,所以前室22被第二系绳34提升并向后弯曲。

虽然第一系绳32的第一端部布置在上部缓冲装置10的前端部中并且第二系绳34的第一端部布置在上部缓冲装置10的后端部中,第一系绳32的第二端部耦接至后室24的下端部并且第二系绳34的第二端部耦接至前室22的下端部。因此,如图6所示,在由第三虚线l3所示的方向上向前室22施加拉力,并且在第四虚线l4所示的方向上向后室24施加拉力。

由于前室22和后室24所弯曲的方向由第一系绳32和第二系绳34以上述方式引导,所以上部缓冲装置10和下部缓冲装置20可以形成总体“颠倒的t”形状。

为了将前室22和后室24以向上卷曲和弯曲的形状展开,可以在下部缓冲装置20中以及上部缓冲装置10与下部缓冲装置20之间的接合部中形成多个死区d。

如图8所示,在上部缓冲装置10与下部缓冲装置20之间的接合部中形成有第一死区d1。第二死区d2和第三死区d3在与第一死区d1隔开的位置处布置在下部缓冲装置20中。因此,当下部缓冲垫20展开时,其基于死区d而弯曲。这样,前室22和后室24所弯曲的方向由第一系绳32和第二系绳34引导,由此可以确定前室22和后室24所展开的形状。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系绳32和第二系绳34中的每者可以由一对系绳形成。一对第一系绳32和一对第二系绳34中的每者可以设置有支撑板36。因此,在第一系绳32和第二系绳34中的每者由一对系绳形成并且支撑板36耦接每对系绳的情况下,可以增强第一系绳32和第二系绳34的支撑力。此外,在本发明的第四和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缓冲部展开形状的情况下,第一系绳32和第二系绳34向上暴露。这里,如果支撑板36设置在第一系绳32和第二系绳34中的每者上,则乘客的身体被支撑在前室22或后室24上,并且乘客的头部与支撑板36接触。因此,乘客的上身可以可靠地保持在正确的位置并且受保护以免受冲击的影响。

中央帘式气囊还可以包括切割装置40,该切割装置布置在车顶装置r或上部缓冲装置10中并被配置成切割或不切割引导系绳30以调节前室22和后室24的展开位置。

在此,切割装置40可以在下面将描述的控制器50的控制下操作,并且采用使用切割刀片和电磁体切割引导系绳30的方案。响应于输入信号来切割系绳的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公知的;因此,其详细描述将被省略。

所述中央帘式气囊还可以包括控制器50,该控制器被配置成控制切割装置40并且接收与前排座椅a和后排座椅b的位置相关的信息。在前排座椅a和后排座椅b被定向成朝向上部缓冲装置10的展开位置的情况下,控制器50控制切割装置40不切割第一系绳32和第二系绳34,由此允许当充气时前室22和后室24变形成弯曲形状。

在此,控制器50可以从布置在每个座椅中的传感器接收与前排座椅a和后排座椅b相关的位置信息。在旋转座椅的情况下,前排座椅a和后排座椅b的位置可以由典型的座椅位置控制操作来确定。

如图10所示,在前排座椅a和后排座椅b被定向成朝向上部缓冲装置10的展开并且布置成彼此面对的情况下,控制器50控制切割装置40不切割第一系绳32和第二系绳34,使得前室22和后室24在充气时变形成弯曲形状。因此,在充气时前室22和后室24变形成弯曲形状的情况下,确保了下部缓冲装置20相对于前后方向的足够的厚度,由此增加保护效果。在前排乘客和后排乘客定位成彼此面对的情况下,前排乘客和后排乘客彼此提供气囊的支撑力,使得前排乘客和后排乘客可以可靠地保持在正确的位置。

在前排座椅a和后排座椅b被布置成使得其中的仅任一个被定向成朝向上部缓冲装置10的展开位置的情况下,控制器50可以控制切割装置40不切割第一系绳32和第二系绳34中的与关联座椅对应的一者。

例如,如图11所示,在仅后排座椅b被定向成朝向上部缓冲装置10的展开位置的情况下,前排座椅a可以由设置在前排座椅a前方的气囊保护。在本例中,由于前排座椅a为驾驶员座椅,所以前排座椅a由驾驶员气囊保护。如果当前排座椅a定向在与上部缓冲装置10相对的向前方向上时下部缓冲装置20的前室22以弯曲形状展开,则前室22可撞击坐在前排座椅a上的乘客,或者下部缓冲装置20可能被前排座椅a阻挡并因此以不正确的方式展开。

因此,在仅后排座椅b被定向成朝向上部缓冲装置10的展开位置的情况下,控制器50控制切割装置40切割第一系绳32。在本例中,耦接至第一系绳32的前室22向下线性展开以防止前排座椅a干涉前室22的展开。当充气时,只有面向后排座椅b的后室24可以被第二系绳34变形成弯曲形状,由此安全地保护坐在后排座椅b上的乘客。

在前排座椅a和后排座椅b被定向在与上部缓冲装置10的展开位置相对的方向上的情况下,控制器50可以控制切割装置40切割第一系绳32和第二系绳34两者。

如图12所示,在前排座椅a和后排座椅b被定向在与上部缓冲装置10的展开位置相对的方向上的情况下,减少了上部缓冲装置10和下部缓冲装置20直接保护分别坐在前排座椅a上和后排座椅b上的乘客的需求。因此,控制器50可以控制切割装置40切割第一系绳32和第二系绳34两者,使得耦接至第一系绳32的前室22和耦接至第二系绳34的后室两者向下展开并布置在前排座椅a与后排座椅b之间。在此,上部缓冲装置10和下部缓冲装置20可以展开到前排座椅a与后排座椅b之间的空间中而不受前排座椅a或后排座椅b的干涉。因此,上部缓冲装置10和下部缓冲装置20可以用作典型的中央帘式气囊,由此限制物体或乘客向前排座椅a或后排座椅b的移动。

控制器50还可以接收与乘客是坐在前排座椅a还是后排座椅b上相关的信息。在前排座椅a或后排座椅b上没有乘客的情况下,控制器50控制切割装置切割第一系绳32和第二系绳34中的与关联座椅对应的一者。

在此,控制器50可以使用布置在座椅中的传感器来确定乘客是否坐在每个座椅上。关于没有乘客就坐的座椅,控制器50使前室22和后室24中的未展开的对应一者变形成弯曲形状。

例如,如图13所示,在后排座椅b上没有乘客并且乘客仅坐在前排座椅a上的情况下,控制器50控制切割装置40切割第二系绳34,使得仅耦接至第一系绳32的前室22可以被变形成弯曲形状,并且后室24朝向车辆的地板表面展开。因此,就坐在前排座椅a上的乘客可由前室22的保护,并且由于后室24与地板表面接触而确保了支撑力。

控制器50的上述控制操作可以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第三或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在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与其他实施例相反,由于第一系绳32耦接至后室24并且第二系绳34耦接至前室22,所以可以反向执行控制器50的控制操作。

关于乘客是否坐在前排座椅a和后排座椅b中的每者上,取决于引导系绳30的连接位置和连接长度,可以将各种实施例应用于切割装置40和控制器50。

更具体地,引导系绳30可以包括第一系绳32、第二系绳34、第三系绳36和第四系绳37。第一系绳32和第三系绳36中的每者可以包括:第一端部,其耦接至上部缓冲装置10或车顶装置r;以及第二端部,其向下穿过上部缓冲装置10的下端部并耦接至前室22。第二系绳34和第四系绳37中的每者可以包括:第一端部,其耦接至上部缓冲装置10或车顶装置r;以及第二端部,其向下穿过上部缓冲装置10的下端部并耦接至后室24。第三系绳36可以短于第一系绳32。第四系绳37可以短于第二系绳34。

在此,第一系绳32、第二系绳34、第三系绳36和第四系绳37中的每者耦接至切割装置40。取决于是否切割特定的系绳,可以改变前室22和后室24所展开的形状。

更具体地,如图14所示,在乘客分别坐在定向成朝向上部缓冲装置10的展开位置的前排座椅a和后排座椅b上的情况下,控制器50可以控制切割装置40切割第三系绳36和第四系绳37但不切割第一系绳32和第二系绳34。

也就是说,当充气时,前室22和后室24可以被第一系绳32和第二系绳34变形成弯曲形状并且展开为具有合适的尺寸以相对于其前后方向保护前排乘客和后排乘客。因此,定位成彼此面对的前排乘客和后排乘客可以朝向彼此向气囊提供支撑力,由此前排乘客和后排乘客可以保持在其正确位置。

如图15所示,在前排座椅a和后排座椅b被定向成朝向上部缓冲装置10的展开位置时,在乘客坐在前排座椅a上而后排座椅位b上没有乘客的情况下,控制器50可以控制切割装置40切割第一系绳32和第四系绳37但不切割第二系绳34和第三系绳36。

因此,如图15所示,当充气时,前室22可以被第一系绳32变形成弯曲形状,并展开为具有适当尺寸以保护前排乘客。通过具有相对较小长度的第四系绳37,后室24可以以小于前室22的角度的角度变形成弯曲形状,并由此与后排座椅b的座椅靠背接触并由其支撑。换句话说,由于后室24可以被比第二系绳34更短的第四系绳37以小角度变形成弯曲形状,所以增加了后室24向后突出的长度,由此后室24可以由后排座椅b支撑。因此,当与前室22接触时,坐在前排座椅a上的乘客可以由从后室24产生的支撑力可靠地保护。

因此,由于对于在前排座椅a和后排座椅b被定向成朝向上部缓冲装置10的展开位置时乘客仅坐在前排座椅a上的情况的气囊展开方案,切割装置40可以被控制成切割第二系绳34、第三系绳36和第四系绳37,但不切割第一系绳32,使得前室22可以被第一系绳32变形成弯曲形状并且与前排乘客接触,并且后室24可以朝向车辆的地板表面展开并且与地板表面接触或与后排座椅b的座垫接触并由其支撑。因此,前排乘客可以由前室22可靠地保护,而支撑力由后室24保证。

以上描述针对乘客仅坐在前排座椅a上的情况。同样,当乘客仅坐在后排座椅b上时,通过切割与乘客仅坐在前排座椅a上的情况相对的对应系绳,也可以可靠地保护后排乘客。

如图16所示,在前排座椅a和后排座椅b被定向在与上部缓冲装置10的展开位置相对的方向上的情况下,控制器50可以控制切割装置40切割第一系绳32、第二系绳34、第三系绳36和第四系绳37。

在这种情况下,耦接至第一系绳32和第三系绳36的前室22以及耦接至第二系绳34和第四系绳37的后室24两者均向下展开并布置在前排座椅a与后排座椅之间。因此,上部缓冲装置10和下部缓冲装置20可以展开到前排座椅a与后排座椅b之间的空间中而不受前排座椅a或后排座椅b干涉。因此,上部缓冲装置10和下部缓冲装置20可以用作典型的中央帘式气囊,由此限制物体或乘客向前排座椅a或后排座椅b的移动。

在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引导系绳30可以包括第一系绳32、第二系绳34、第五系绳38和第六系绳39。第一系绳32和第五系绳38中的每者可以包括:第一端部,其耦接至上部缓冲装置10或车顶装置r;以及第二端部,其向前穿过上部缓冲装置10的下端部并耦接至前室22。第二系绳34和第六系绳39中的每者可以包括:第一端部,其耦接至上部缓冲装置10或车顶装置r;以及第二端部,其向后穿过上部缓冲装置10的下端部并耦接至后室24。第五系绳38可以长于第一系绳32。第六系绳39可以长于第二系绳34。

在此,第一系绳32、第二系绳34、第五系绳38和第六系绳39中的每者被耦接至切割装置40。取决于是否切割特定的系绳,可以改变前室22和后室24所展开的形状。

更具体地,如图17所示,在乘客分别坐在定向成朝向上部缓冲装置10的展开位置的前排座椅a和后排座椅b上的情况下,控制器50可以控制切割装置40切割第五系绳58和第六系绳39但不切割第一系绳32和第二系绳34。

也就是说,当充气时,前室22和后室24可以被第一系绳32和第二系绳34变形成弯曲形状,并展开为具有合适的尺寸以保护前排乘客和后排乘客。因此,定位成彼此面对的前排乘客和后排乘客可以朝向彼此向气囊提供支撑力,由此前排乘客和后排乘客可以保持在其正确位置。

如图18所示,在前排座椅a和后排座椅位b被定向成朝向上部缓冲装置10的展开位置时,在乘客坐在前排座椅a上而后排座椅位b上没有乘客的情况下,控制器50可以控制切割装置40切割第一系绳32和第六系绳39,但不切割第二系绳34和第五系绳38。

因此,当充气时,前室22可以被第一系绳32变形成弯曲形状,并展开为具有适当尺寸以支撑前排乘客,由此保护前排乘客。通过具有相对较长的长度的第四系绳39,后室24可以以大于前室22的角度的角度变形成弯曲形状,并因此与后排座椅b的座椅靠背接触并由其支撑。

换句话说,如图18所示,由于后室24可以被比第二系绳34更长的第六系绳39以大角度变形成弯曲形状,所以增加了后室24向后突出的长度,由此后室24可以被支撑在后排座椅b上。因此,当与前室22接触时,坐在前排座椅a上的乘客可以被从后室24产生的支撑力可靠地保护。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中央帘式气囊包括耦接前室22和后室24的多个系绳。取决于每个系绳的位置和长度,可以实施根据各个实施例的气囊结构。

具有上述配置的用于车辆的中央帘式气囊可以防止当发生车辆碰撞时前排乘客和后排乘客彼此碰撞。此外,由于中央帘式气囊的自支撑力得到保证,所以无论是存在前排乘客还是存在后排乘客,都可以安全地保护所有乘客。

为了方便在所附权利要求中解释和精确定义,术语“上部”、“下部”、“内部”、“外部”、“上”、“下”、“上部”、“下部”、“向上”、“向下”、“前”、“后”、“背部”、“内侧”、“外侧”、“向内”、“向外”、“内部”、“外部”、“向前”和“向后”用于参考附图中显示的这些特征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

已经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呈现了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描述。它们并非旨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于所公开的确切形式,并且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化。所述示例性实施例经选择并被描述以解释本发明的某些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以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制造和利用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以及其各种替代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