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腿残疾人用电动车手动下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21544发布日期:2018-11-30 23:15阅读:6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残疾人电动车领域,特别是一种双腿残疾人用电动车手动下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疾病、事故、灾害等造成的下肢残障的人数的增加,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适宜的代步工具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一般轮椅上下车使用的是电动结构,所以如果当电动车断电后,残疾人下车会非常困难,基本无法实现控制轮椅进行下车,只能求助于他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各种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腿残疾人用电动车手动下车装置,可以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双腿残疾人用电动车手动下车装置,包括车底盘、移动板、转盘、控制组件、滑动组件;所述底盘上设有一滑动轨道,所述移动板可以移动的设置在滑到轨道内;所述转盘通过设于其底面中心的旋转轴杆,可旋转的设于移动板上方;所述控制组件固接于转盘;所述滑动组件将车底盘与移动板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壳体、旋转把手、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一圆锥齿轮;所述壳体固接于转盘外圆周边缘,旋转把手可旋转的设于壳体朝向转盘中心方向的侧壁上,并与设于壳体内部的第一齿轮同轴连接;第二齿轮设于壳体内侧壁上,并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三齿轮可旋转的设于固接于壳体外侧壁的连杆上,并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一圆锥齿轮通过传动杆同轴连接于第三齿轮。

优选地,所述滑动组件包括限位螺杆、第二圆锥齿轮和滑动挡板;所述车底盘尾端设有一斜坡凸起,斜坡凸起内由上至下的依次设有条形槽孔和螺纹通孔;所述限位螺杆一端伸入移动板内同d轴连接于第二圆锥齿轮,另一端与螺纹通孔螺纹连接,中间可相对旋转的连接于移动板侧壁;所述滑动挡板一端固接于移动板侧壁顶部,另一端穿过条形槽孔。

优选地,所述移动板的圆柱壁上设有九十度的的弧形槽孔,用于使传动杆可相对移动板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圆锥齿轮与第二圆锥齿轮相对旋转轴杆轴心的距离都等于第一圆锥齿轮的小圆半径,且圆锥角度都为四十五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在车底盘轨道内的移动盘和设置在车底盘上并连接移动盘的滑动组件,使得移动盘可相对车底盘移动;通过设置在移动盘上方的转盘和设置在转盘外圆周上的控制组件,使得残疾人可手动操作控制组件让移动盘向车底盘尾部移动,从而方便残疾人在电动车没电的时候,可手动下车,不需要他人的帮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的电动车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电动车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轮椅上车时的结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转盘转动轮椅正对车正面的结构俯视图;

图8为图7中b-b的剖视图;

图9为图4中c-c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第一圆锥齿轮与第二圆锥齿轮啮合后将移动板滑动到车底盘尾部的示意图。

图11挡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10所示:车体01具有一后门02,用于上车,本实施例的一种双腿残疾人用电动车手动下车装置,包括车底盘1、移动板2、转盘3、控制组件、滑动组件;所述底盘1上设有一滑动轨道11,所述移动板2可以移动的设置在滑动轨道11内;所述转盘3通过设于其底面中心的旋转轴杆31,可旋转的设于移动板2上方;所述控制组件固接于转盘3;所述滑动组件将车底盘1与移动板2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壳体41、旋转把手42、第一齿轮43、第二齿轮44、第三齿轮45和第一圆锥齿轮46;所述壳体41固接于转盘3外圆周边缘,旋转把手42可旋转的设于壳体41朝向转盘3中心方向的侧壁上,并与设于壳体41内部的第一齿轮43同轴连接;第二齿轮44设于壳体41内侧壁上,并与第一齿轮43啮合;第三齿轮45可旋转的设于固接于壳体41外侧壁的连杆411上,并与第三齿轮45啮合;第一圆锥齿轮46通过传动杆461同轴连接于第三齿轮45。

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组件包括限位螺杆51、第二圆锥齿轮52和滑动挡板53;所述车底盘1尾端设有一斜坡凸起12,斜坡凸起12内由上至下的依次设有条形槽孔13和螺纹通孔14;所述限位螺杆51一端伸入移动板2内同轴连接于第二圆锥齿轮52,另一端与螺纹通孔14螺纹连接,中间可相对旋转的连接于移动板2侧壁;所述滑动挡板53一端固接于移动板2侧壁顶部,另一端穿过条形槽孔13。

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板2的圆柱壁上设有九十度的的弧形槽孔21,用于使传动杆461可相对移动板2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锥齿轮46与第二圆锥齿轮52相对旋转轴杆31轴心的距离都等于第一圆锥齿轮46的小圆半径,且圆锥角度都为四十五度。

工作原理:

上车时,通过轮椅从车后门上车;上车后,转盘3带动轮椅转向车正面;行车过程中,如果电动车断电,残疾人可用手转动旋转把手42,通过第一齿轮43、第二齿轮44和第三齿轮45的配合,将动力传递到第一圆锥齿轮46(此时因为转盘3是转动到车正面的,所以第一圆锥齿轮46是与第二圆锥齿轮52相啮合的),第一圆锥齿轮46通过与第二圆锥齿轮52的啮合,使限位螺杆51转动,转动的限位螺杆51通过与螺纹通孔14的配合,使限位螺杆51拉动移动板2沿滑动轨道11向车底盘1尾部滑动;移动板2滑动时,带动滑动挡板53同时移动,使滑动挡板53遮挡住下方的限位螺杆51和空隙,从而让轮椅能够通畅的下车。

为了防止残疾人的腿脚在车辆行驶中不受控制的摆动,设置挡板来固定腿脚。挡板可以是可拆卸的与脚架固定,也可以是铰接在脚架上能够反转和固定。挡板设置成横截面是弧形的可以方便的容纳小腿。当然挡板底端可以设置覆盖脚面的部分,能够提高固定效果。挡板可以用皮革制成制成部分,形成一个囊。囊的内表面黏贴防水膜,形成密封腔体,腔体内灌注非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可以是含有变化长度侧链的基于丙烯酸单体的低聚物混合物、基于二苯甲撑二异氰酸酯(mdi)和己二异氰酸酯(hdi)与酯或聚醚醇的聚氨酯、或基于来源于苯乙烯-丁二烯/多萜/二戊烯大分子单体的氧化纤维素的聚醇。这样在腿摆动时,向囊里的非牛顿流体施加了剪切力,使挡板瞬间硬化,自然状态下,囊是一个软的,舒适度高的限制结构。

为了提高挡板的应激硬化效果,在非牛顿流体内放置多个金属球,金属球内放置重块,使金属球能够在非牛顿流体中悬浮,金属球表面固定多个硬质拨杆。拨杆能够施加剪切力,使非牛顿流体瞬间硬化。

轮椅上设置安全带也是必要,安全带也可以使用与挡板相同的内部结构。安全带主要用于固定使用者的上半身。设置在腰部比较合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