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越过路牙石的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42255发布日期:2019-01-28 13:07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越过路牙石的车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汽车车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越过路牙石的车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汽车车轮技术都是比较单一的设计,当汽车车轮遇到较高的路牙石时就会使得汽车无法行驶越过较高的路牙石,使得汽车本身整体停滞,最终导致汽车无法继续行驶前进;所以设计一种在汽车车轮在遇到较高的路牙石时,可以自动改变车轮轨道越过路牙石的机构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发明设计一种可越过路牙石的车轮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可越过路牙石的车轮,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可越过路牙石的车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弧形轮、第二弧形轮、圆形柱、第一固定圆环、第二固定圆环、第一卡条、第二卡条、第一导块槽、第二导块槽、第三导块槽、第四导块槽、第五导块槽、第六导块槽、第七导块槽、第一内腔、第二内腔、第一卡条槽、第八导块槽、第一导块、第二导块、第三导块、第三内腔、第四内腔、第二卡条槽、第九导块槽、第四导块、第五导块、第六导块、第七导块、第八导块、第一固定弹簧、第二固定弹簧、第九导块、第十导块、第十一导块、第三固定弹簧、第四固定弹簧、第十二导块、第十导块槽,其中圆形柱的两端具有弧形面;圆形柱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七导块槽;六个第七导块槽靠近圆形柱上两个弧形面的其中一个;圆形柱通过汽车悬架固定安装在汽车驱动桥上;六个第第四导块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固定安装在圆形柱的外圆面上;六个第四导块与六个第七导块槽一一对应,六个第四导块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七导块槽,且位于对应第七导块槽的一侧;六个第十导块分别固定安装在六个第四导块的另一端;六个第五导块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固定安装在圆形柱的外圆面上;六个第五导块与六个第七导块槽一一对应,六个第五导块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七导块槽,且位于对应的第七导块槽的另一侧;六个第十一导块分别固定安装在六个第五导块的另一端;第二弧形轮的两端具有弧形面;第二弧形轮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十导块槽;六个第十导块槽靠近第二弧形轮上两个弧形面的其中一个;第二弧形轮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六导块槽;六个第六导块槽靠近第二弧形轮内圆面一端的侧面上分别开有一个第二卡条槽,且第二卡条槽远离第六导块槽的一端与外界相通;六个第二卡条槽内接近外界一端的两侧面上均对称地开有两个第九导块槽;第二弧形轮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四导块槽,六个第四导块槽与六个第六导块槽一一对应,六个第四导块槽分别靠近对应的第六导块槽,且位于第六导块槽的一侧;第二弧形轮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三内腔,且六个第三内腔分别与六个第四导块槽相通;第二弧形轮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五导块槽,六个第五导块槽与六个第六导块槽一一对应,六个第五导块槽分别靠近对应的第六导块槽,且位于第六导块槽的另一侧;第二弧形轮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四内腔,且六个第四内腔分别与六个第五导块槽相通;第六导块的一端为斜切面;六个第六导块的另一端与六个第六导块槽配合安装在第二弧形轮上;六个第六导块未具有斜切面的一端与第二弧形轮上所开的六个第六导块槽的底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四固定弹簧;第二卡条的一端为斜切面;第二卡条另一端的两侧固定安装的有两个对称的第十二导块;六合第二卡条通过两个第十二导块与第二弧形轮上所开的第九导块槽的配合安装在第二弧形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二卡条槽中;第二卡条为斜切面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第六导块为斜切面的一端配合;安装在圆形柱上的六个第四导块和第十导块分别与第三弧形上所开的六个第四导块槽和六个第三内腔一一对应配合;安装在第二弧形轮上的六个第六导块为斜切面的一端分别与圆形柱上所开的六个第七导块槽一一对应配合;六个第五导块与对应的六个第五导块槽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三固定弹簧;第二固定环固定安装在六个第二卡条的另一端。

六个第一导块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固定安装在第二弧形轮的外圆面上;六个第一导块与六个第十导块槽一一对应,六个第一导块分别靠近对应的第十导块槽,且位于第十导块槽的一侧;六个第七导块分别固定安装在六个第一导块的另一端;六个第二导块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固定安装在第二弧形轮的外圆面上;六个第二导块与六个第十导块槽一一对应,六个第二导块分别靠近对应的第十导块槽,且位于第十的导块槽的一侧;六个第八导块分别固定安装在六个第二导块的另一端;第一弧形轮的两端具有弧形面;第一弧形轮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三导块槽;六个第三导块槽靠近第一弧形轮内圆面一端的侧面上分别开有一个第一卡条槽,且第一卡条槽远离第三导块槽的一端与外界相通;六个第一卡条槽内接近外界一端的两侧面上均对称地开有两个第八导块槽;第一弧形轮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一导块槽,六个第一导块槽与六个第三导块槽一一对应,六个第八导块槽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三导块槽,且位于第三导块槽的一侧;第一弧形轮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一内腔,且六个第一内腔分别与六个第一导块槽相通;第一弧形轮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二导块槽,六个第二导块槽与六个第三导块槽一一对应,六个第二导块槽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三导块槽,且位于第三导块槽的另一侧;第一弧形轮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二内腔,且六个第二内腔分别与六个第二导块槽相通;第三导块的一端为斜切面;六个第三导块的另一端通过六个第三导块槽的配合安装在第一弧形轮上;六个第三导块未具有斜切面的一端与第一弧形轮上上所开的六个第三导块槽的店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二固定弹簧;第一卡条的一端为斜切面;第一卡条的另一端的两侧固定安装的有两个对称的第九导块;六个第一卡条通过两个第九导块与第一弧形轮上所开的第八导块槽的配合安装在第一弧形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一卡条槽中;第一卡条为斜切面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三导块为斜切面的一端配合;安装在第二弧形轮上的六个第四导块和六个第十导块分别与第一弧形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一导块槽和六个第一内腔一一对应配合;安装在第二弧形轮上的六个第五导块和六个第十一导块分别与第一弧形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二导块槽和六个第二内腔一一对应配合;六个第二导块的另一端与对应的六个第二导块槽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一固定弹簧;第一固定环固定安装在六个第一卡条的另一端。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固定弹簧、第二固定弹簧、第三固定弹簧和第四固定弹簧为压缩弹簧。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与第一卡条与第二卡条之间为焊接。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弧形轮外圆面通过橡胶层保护;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两端具有弧形面的两侧通过橡胶层保护。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当第二弧形伸缩轮移动到最左侧时,第二弧形伸缩轮上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第一弧形伸缩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相切。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当第二弧形伸缩轮移动到最左侧时,第二弧形伸缩轮上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第一弧形伸缩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相切。

相对于传统的汽车车轮技术,本发明设计一种可越过路牙石的车轮,当汽车车轮遇到较高的路牙石时,通过调节汽车车轮上所安装的驱动机构,让汽车车轮通过自动改变车轮轨道越过路牙石,进而使得汽车继续正常行驶通过路牙石。

当驾驶人员行驶汽车转向通过有较低路牙石且路牙石不足以触发第一固定环时,汽车一侧车轮在行驶过程中会与路牙石接触,此时驾驶人员继续转动方向盘驱动圆形柱、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整体转动,通过第一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可以顺畅的越过路牙石;不会因为路牙石与第一弧形轮发生硬性挤压使得第一弧形轮受损。

本发明中第一弧形轮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三导块槽;六个第三导块槽靠近第一弧形轮内圆面一端的侧面上分别开有一个第一卡条槽,且第一卡条槽远离第三导块槽的一端与外界相通;六个第一卡条槽内接近外界一端的两侧面上均对称地开有两个第八导块槽;第一弧形轮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一导块槽,六个第一导块槽与六个第三导块槽一一对应,六个第八导块槽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三导块槽,且位于第三导块槽的一侧;第一弧形轮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一内腔,且六个第一内腔分别与六个第一导块槽相通;第一弧形轮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二导块槽,六个第二导块槽与六个第三导块槽一一对应,六个第二导块槽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三导块槽,且位于第三导块槽的另一侧;第一弧形轮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二内腔,且六个第二内腔分别与六个第二导块槽相通;第三导块的一端为斜切面;六个第三导块的另一端通过六个第三导块槽的配合安装在第一弧形轮上;六个第三导块未具有斜切面的一端与第一弧形轮上上所开的六个第三导块槽的店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二固定弹簧;第一卡条的一端为斜切面;第一卡条的另一端的两侧固定安装的有两个对称的第九导块;六个第一卡条通过两个第九导块与第一弧形轮上所开的第八导块槽的配合安装在第一弧形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一卡条槽中;第一卡条为斜切面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三导块为斜切面的一端配合;安装在第二弧形轮上的六个第四导块和六个第十导块分别与第一弧形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一导块槽和六个第一内腔一一对应配合;安装在第二弧形轮上的六个第五导块和六个第十一导块分别与第一弧形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二导块槽和六个第二内腔一一对应配合;六个第二导块的另一端与对应的六个第二导块槽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一固定弹簧;第一固定环固定安装在六个第一卡条的另一端;当驾驶人员行驶汽车转向通过有路牙石,且路牙石足以触发第一固定环但不足以触发第二固定环时,汽车一侧车轮在行驶过程中会与路牙石接触,此时驾驶人员继续行驶汽车;路牙石会对第一固定环进行挤压,第一固定环受到挤压就会触发第一卡条,使得第一卡条向内移动;第一卡条移动就会对第三导块进行挤压,使得第三导块脱离第十导块槽进入第三导块槽中;此时第二弧形轮失去了对第一弧形轮的限位;使得第一弧形轮可以相对于第二弧形轮移动,此时路牙石就会挤压第一弧形轮,使得第一弧形轮朝着汽车的中心移动;当第一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第二弧形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完全配合时,第一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第二弧形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就会组成一个环状的光滑弧面;此时驾驶人员继续转动方向盘驱动圆形柱、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整体转动,通过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组成的光滑弧形面,可以顺畅的越过路牙石;不会因为路牙石与第一弧形轮发生硬性挤压使得第一弧形轮受损;当汽车行驶通过路牙石后,此时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通过第一固定弹簧的作用恢复到初始位置;同时在对应的第二固定弹簧的作用下就会使得对应的六个第一卡条恢复到原来状态,即第一固定环恢复到原来状态。

本发明中第二弧形轮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十导块槽;六个第十导块槽靠近第二弧形轮上两个弧形面的其中一个;第二弧形轮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六导块槽;六个第六导块槽靠近第二弧形轮内圆面一端的侧面上分别开有一个第二卡条槽,且第二卡条槽远离第六导块槽的一端与外界相通;六个第二卡条槽内接近外界一端的两侧面上均对称地开有两个第九导块槽;第二弧形轮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四导块槽,六个第四导块槽与六个第六导块槽一一对应,六个第四导块槽分别靠近对应的第六导块槽,且位于第六导块槽的一侧;第二弧形轮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三内腔,且六个第三内腔分别与六个第四导块槽相通;第二弧形轮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五导块槽,六个第五导块槽与六个第六导块槽一一对应,六个第五导块槽分别靠近对应的第六导块槽,且位于第六导块槽的另一侧;第二弧形轮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四内腔,且六个第四内腔分别与六个第五导块槽相通;第六导块的一端为斜切面;六个第六导块的另一端与六个第六导块槽配合安装在第二弧形轮上;六个第六导块未具有斜切面的一端与第二弧形轮上所开的六个第六导块槽的底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四固定弹簧;第二卡条的一端为斜切面;第二卡条另一端的两侧固定安装的有两个对称的第十二导块;六合第二卡条通过两个第十二导块与第二弧形轮上所开的第九导块槽的配合安装在第二弧形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二卡条槽中;第二卡条为斜切面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第六导块为斜切面的一端配合;安装在圆形柱上的六个第四导块和第十导块分别与第三弧形上所开的六个第四导块槽和六个第三内腔一一对应配合;安装在第二弧形轮上的六个第六导块为斜切面的一端分别与圆形柱上所开的六个第七导块槽一一对应配合;六个第五导块与对应的六个第五导块槽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三固定弹簧;第二固定环固定安装在六个第二卡条的另一端;当驾驶人员行驶汽车转向通过路牙石,且路牙石足以触发第二固定环时,汽车一侧车轮在行驶过程中会与路牙石接触,此时驾驶人员继续行驶汽车;路牙石首先会对第一固定环进行挤压,使得第一弧形轮移动且使得第二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第一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完全配合;通过第一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第二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组成的光滑弧形面越过一部分路牙石;此时继续转动方向盘使得圆形柱、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继续摆动;在摆动过程中另一部分路牙石就会对第二固定环进行挤压;第二固定环受到挤压就会触发第二卡条,使得第二条向内移动;第二卡条移动就会对第六导块进行挤压,使得第六导块脱离第七导块槽进入第六导块槽中;此时圆形柱失去了对第二弧形轮的限位;使得第二弧形轮可以相对于圆形柱移动,此时路牙石就会挤压第二弧形轮,使得第二弧形轮朝着汽车的中心移动;当第二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圆形柱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完全配合时;第二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圆形柱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就会组成一个环状的光滑弧面;此时驾驶人员继续转动方向盘驱动圆形柱、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整体转动,通过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与第二弧形轮和圆形柱组成的光滑弧形面,可以顺畅的越过路牙石;不会因为路牙石与圆形柱、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发生硬性挤压使得圆形柱、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受损;当汽车行驶通过路牙石后,此时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通过第一固定弹簧的作用恢复到初始位置;在对应的第二固定弹簧的作用下就会使得对应的六个第二卡条恢复到原来状态,即第一固定环恢复到原来状态;同时第二弧形轮和圆形柱通过第三固定弹簧的作用恢复到初始位置;在对应的第四固定弹簧的作用下就会使得对应的六个第二卡条恢复到原来状态,即第二固定环恢复到原来状态。

人们使用本发明设计的汽车车轮机构;当驾驶人员行驶汽车转向通过路牙石,且路牙石足以触发第二固定环时,汽车一侧车轮在行驶过程中会与路牙石接触,此时驾驶人员继续行驶汽车;路牙石首先会对第一固定环进行挤压,使得第一弧形轮移动且使得第二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第一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完全配合;通过第一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第二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组成的光滑弧形面越过一部分路牙石;此时继续转动方向盘使得圆形柱、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继续摆动;在摆动过程中另一部分路牙石就会对第二固定环进行挤压;第二固定环受到挤压就会触发第二卡条,使得第二条向内移动;第二卡条移动就会对第六导块进行挤压,使得第六导块脱离第七导块槽进入第六导块槽中;此时圆形柱失去了对第二弧形轮的限位;使得第二弧形轮可以相对于圆形柱移动,此时路牙石就会挤压第二弧形轮,使得第二弧形轮朝着汽车的中心移动;当第二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圆形柱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完全配合时;第二弧形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圆形柱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就会组成一个环状的光滑弧面;此时驾驶人员继续转动方向盘驱动圆形柱、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整体转动,通过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与第二弧形轮和圆形柱组成的光滑弧形面,可以顺畅的越过路牙石;不会因为路牙石与圆形柱、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发生硬性挤压使得圆形柱、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受损;当汽车行驶通过路牙石后,此时第一弧形轮和第二弧形轮通过第一固定弹簧的作用恢复到初始位置;在对应的第二固定弹簧的作用下就会使得对应的六个第二卡条恢复到原来状态,即第一固定环恢复到原来状态;同时第二弧形轮和圆形柱通过第三固定弹簧的作用恢复到初始位置;在对应的第四固定弹簧的作用下就会使得对应的六个第一卡条恢复到原来状态,即第二固定环恢复到原来状态。

本发明中安装在圆形柱上的六个第四导块、六个第十导块和第二弧形轮上所开的六个第四导块槽、六个第三内腔的作用是对第二弧形轮起到导向作用;安装在第二弧形轮上的六个第一导块、六个第七导块和第一弧形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一导块槽、六个第一内腔的作用是对第一弧形轮起到导向作用。

本发明中安装在圆形柱上的六个第五导块、六个第十一导块、六个第三固定弹簧和第二弧形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五导块槽、六个第四内腔的作用是对第二弧形轮起到复位作用;安装在第二弧形轮上的六个第二导块、六个第八导块、六个第一固定弹簧和第一弧形轮上所开的六个第二导块槽、六个第二内腔的作用是对第一弧形轮起到复位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车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车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卡条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七导块槽分布示意图。

图5是第十导块槽分布示意图。

图6是第三导块槽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一卡条槽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三导块安装示意图。

图9是第六导块槽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第二卡条槽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第六导块槽安装示意图。

图12是第一固定弹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第二固定弹簧结构示意图。

图14是第九导块安装示意图。

图15是第三固定弹簧结构示意图。

图16是第四固定弹簧结构示意图。

图17是第十二导块安装示意图。

图18是第一固定环结构示意图。

图19是第一导块安装示意图。

图20是第四导块安装示意图。

图21是第二固定环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第一弧形轮;2、第二弧形轮;3、圆形柱;4、第一固定圆环;5、第二固定圆环;6、第一卡条;7、第二卡条;8、第一导块槽;9、第二导块槽;10、第三导块槽;11、第四导块槽;12、第五导块槽;13、第六导块槽;14、第七导块槽;15、第一内腔;16、第二内腔;17、第一卡条槽;18、第八导块槽;19、第一导块;20、第二导块;21、第三导块;22、第三内腔;23、第四内腔;24、第二卡条槽;25、第九导块槽;26、第四导块;27、第五导块;28、第六导块;29、第七导块;30、第八导块;31、第一固定弹簧;32、第二固定弹簧;33、第九导块;34、第十导块;35、第十一导块;36、第三固定弹簧;37、第四固定弹簧;38、第十二导块;39、第十导块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它包括第一弧形轮1、第二弧形轮2、圆形柱3、第一固定圆环4、第二固定圆环5、第一卡条6、第二卡条7、第一导块槽8、第二导块槽9、第三导块槽10、第四导块槽11、第五导块槽12、第六导块槽13、第七导块槽14、第一内腔15、第二内腔16、第一卡条槽17、第八导块槽18、第一导块19、第二导块20、第三导块21、第三内腔22、第四内腔23、第二卡条槽24、第九导块槽25、第四导块26、第五导块27、第六导块28、第七导块29、第八导块30、第一固定弹簧31、第二固定弹簧32、第九导块33、第十导块34、第十一导块35、第三固定弹簧36、第四固定弹簧37、第十二导块38、第十导块槽39,如图3、4所示,其中圆形柱3的两端具有弧形面;圆形柱3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七导块槽14;六个第七导块槽14靠近圆形柱3上两个弧形面的其中一个;圆形柱3通过汽车悬架固定安装在汽车驱动桥上;如图3,20所示,六个第第四导块26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固定安装在圆形柱3的外圆面上;六个第四导块26与六个第七导块槽14一一对应,六个第四导块26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七导块槽14,且位于对应第七导块槽14的一侧;六个第十导块34分别固定安装在六个第四导块26的另一端;六个第五导块27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固定安装在圆形柱3的外圆面上;六个第五导块27与六个第七导块槽14一一对应,六个第五导块27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七导块槽14,且位于对应的第七导块槽14的另一侧;六个第十一导块35分别固定安装在六个第五导块27的另一端;如图5、9所示,第二弧形轮2的两端具有弧形面;第二弧形轮2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十导块槽39;六个第十导块槽39靠近第二弧形轮2上两个弧形面的其中一个;如图10所示,第二弧形轮2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六导块槽13;六个第六导块槽13靠近第二弧形轮2内圆面一端的侧面上分别开有一个第二卡条槽24,且第二卡条槽24远离第六导块槽13的一端与外界相通;六个第二卡条槽24内接近外界一端的两侧面上均对称地开有两个第九导块槽25;如图10所示,第二弧形轮2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四导块槽11,六个第四导块槽11与六个第六导块槽13一一对应,六个第四导块槽11分别靠近对应的第六导块槽13,且位于第六导块槽13的一侧;如图10、11所示,第二弧形轮2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三内腔22,且六个第三内腔22分别与六个第四导块槽11相通;如图10所示,第二弧形轮2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五导块槽12,六个第五导块槽12与六个第六导块槽13一一对应,六个第五导块槽12分别靠近对应的第六导块槽13,且位于第六导块槽13的另一侧;如图10、11所示,第二弧形轮2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四内腔23,且六个第四内腔23分别与六个第五导块槽12相通;如图16所示,第六导块28的一端为斜切面;六个第六导块28的另一端与六个第六导块槽13配合安装在第二弧形轮2上;如图11、16所示,六个第六导块28未具有斜切面的一端与第二弧形轮2上所开的六个第六导块槽13的底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四固定弹簧37;如图17所示,第二卡条7的一端为斜切面;第二卡条7另一端的两侧固定安装的有两个对称的第十二导块38;如图7、11所示,六个第二卡条7通过两个第十二导块38与第二弧形轮2上所开的第九导块槽25的配合安装在第二弧形轮2上所开的六个第二卡条槽24中;如图21所示,第二卡条7为斜切面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第六导块28为斜切面的一端配合;如图11、20所示,安装在圆形柱3上的六个第四导块26和第十导块34分别与第三弧形上所开的六个第四导块槽11和六个第三内腔22一一对应配合;安装在第二弧形轮2上的六个第六导块28为斜切面的一端分别与圆形柱3上所开的六个第七导块槽14一一对应配合;六个第五导块27与对应的六个第五导块槽12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三固定弹簧36;如图18所示,第二固定环固定安装在六个第二卡条7的另一端。

如图19所示,六个第一导块19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固定安装在第二弧形轮2的外圆面上;六个第一导块19与六个第十导块槽39一一对应,六个第一导块19分别靠近对应的第十导块槽39,且位于第十导块槽39的一侧;六个第七导块29分别固定安装在六个第一导块19的另一端;六个第二导块20的一端周向均匀地固定安装在第二弧形轮2的外圆面上;六个第二导块20与六个第十导块槽39一一对应,六个第二导块20分别靠近对应的第十导块槽39,且位于第十的导块槽的一侧;六个第八导块30分别固定安装在六个第二导块20的另一端;如图6、7所示,第一弧形轮1的两端具有弧形面;第一弧形轮1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三导块槽10;六个第三导块槽10靠近第一弧形轮1内圆面一端的侧面上分别开有一个第一卡条槽17,且第一卡条槽17远离第三导块槽10的一端与外界相通;六个第一卡条槽17内接近外界一端的两侧面上均对称地开有两个第八导块槽18;如图7所示,第一弧形轮1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一导块槽8,六个第一导块槽8与六个第三导块槽10一一对应,六个第八导块槽18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三导块槽10,且位于第三导块槽10的一侧;第一弧形轮1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一内腔15,且六个第一内腔15分别与六个第一导块槽8相通;第一弧形轮1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二导块槽9,六个第二导块槽9与六个第三导块槽10一一对应,六个第二导块槽9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三导块槽10,且位于第三导块槽10的另一侧;如图7所示,第一弧形轮1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二内腔16,且六个第二内腔16分别与六个第二导块槽9相通;如图14所示,第三导块21的一端为斜切面;六个第三导块21的另一端通过六个第三导块槽10的配合安装在第一弧形轮1上;如图13、14所示,六个第三导块21未具有斜切面的一端与第一弧形轮1上上所开的六个第三导块槽10的店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二固定弹簧32;如图15所示,第一卡条6的一端为斜切面;第一卡条6的另一端的两侧固定安装的有两个对称的第九导块33;如图8所示,六个第一卡条6通过两个第九导块33与第一弧形轮1上所开的第八导块槽18的配合安装在第一弧形轮1上所开的六个第一卡条槽17中;第一卡条6为斜切面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三导块21为斜切面的一端配合;如图8所示,安装在第二弧形轮2上的六个第四导块26和六个第十导块34分别与第一弧形轮1上所开的六个第一导块槽8和六个第一内腔15一一对应配合;安装在第二弧形轮2上的六个第五导块27和六个第十一导块35分别与第一弧形轮1上所开的六个第二导块槽9和六个第二内腔16一一对应配合;如图8、12所示,六个第二导块20的另一端与对应的六个第二导块槽9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一固定弹簧31;如图18所示,第一固定环固定安装在六个第一卡条6的另一端。

如图12、15所示,上述第一固定弹簧31、第二固定弹簧32、第三固定弹簧36和第四固定弹簧37为压缩弹簧。

如图18所示,上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与第一卡条6与第二卡条7之间为焊接。

如图1所示,上述第一弧形轮1外圆面通过橡胶层保护;第一弧形轮1和第二弧形轮2两端具有弧形面的两侧通过橡胶层保护。

如图2所示,上述当第二弧形伸缩轮移动到最左侧时,第二弧形伸缩轮上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第一弧形伸缩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相切。

如图2所示,上述当第二弧形伸缩轮移动到最左侧时,第二弧形伸缩轮上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第一弧形伸缩轮位于外侧的弧形面相切。

综上所述:

本发明设计一种可越过路牙石的车轮,当汽车车轮遇到较高的路牙石时,通过调节汽车车轮上所安装的驱动机构,让汽车车轮通过自动改变车轮轨道越过路牙石,进而使得汽车继续正常行驶通过路牙石。

当驾驶人员行驶汽车转向通过有较低路牙石且路牙石不足以触发第一固定环时,汽车一侧车轮在行驶过程中会与路牙石接触,此时驾驶人员继续转动方向盘驱动圆形柱3、第一弧形轮1和第二弧形轮2整体转动,通过第一弧形轮1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可以顺畅的越过路牙石;不会因为路牙石与第一弧形轮1发生硬性挤压使得第一弧形轮1受损。

本发明中第一弧形轮1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三导块槽10;六个第三导块槽10靠近第一弧形轮1内圆面一端的侧面上分别开有一个第一卡条槽17,且第一卡条槽17远离第三导块槽10的一端与外界相通;六个第一卡条槽17内接近外界一端的两侧面上均对称地开有两个第八导块槽18;第一弧形轮1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一导块槽8,六个第一导块槽8与六个第三导块槽10一一对应,六个第八导块槽18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三导块槽10,且位于第三导块槽10的一侧;第一弧形轮1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一内腔15,且六个第一内腔15分别与六个第一导块槽8相通;第一弧形轮1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二导块槽9,六个第二导块槽9与六个第三导块槽10一一对应,六个第二导块槽9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三导块槽10,且位于第三导块槽10的另一侧;第一弧形轮1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二内腔16,且六个第二内腔16分别与六个第二导块槽9相通;第三导块21的一端为斜切面;六个第三导块21的另一端通过六个第三导块槽10的配合安装在第一弧形轮1上;六个第三导块21未具有斜切面的一端与第一弧形轮1上上所开的六个第三导块槽10的店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二固定弹簧32;第一卡条6的一端为斜切面;第一卡条6的另一端的两侧固定安装的有两个对称的第九导块33;六个第一卡条6通过两个第九导块33与第一弧形轮1上所开的第八导块槽18的配合安装在第一弧形轮1上所开的六个第一卡条槽17中;第一卡条6为斜切面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三导块21为斜切面的一端配合;安装在第二弧形轮2上的六个第四导块26和六个第十导块34分别与第一弧形轮1上所开的六个第一导块槽8和六个第一内腔15一一对应配合;安装在第二弧形轮2上的六个第五导块27和六个第十一导块35分别与第一弧形轮1上所开的六个第二导块槽9和六个第二内腔16一一对应配合;六个第二导块20的另一端与对应的六个第二导块槽9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一固定弹簧31;第一固定环固定安装在六个第一卡条6的另一端;当驾驶人员行驶汽车转向通过有路牙石,且路牙石足以触发第一固定环但不足以触发第二固定环时,汽车一侧车轮在行驶过程中会与路牙石接触,此时驾驶人员继续行驶汽车;路牙石会对第一固定环进行挤压,第一固定环受到挤压就会触发第一卡条6,使得第一卡条6向内移动;第一卡条6移动就会对第三导块21进行挤压,使得第三导块21脱离第十导块槽39进入第三导块槽10中;此时第二弧形轮2失去了对第一弧形轮1的限位;使得第一弧形轮1可以相对于第二弧形轮2移动,此时路牙石就会挤压第一弧形轮1,使得第一弧形轮1朝着汽车的中心移动;当第一弧形轮1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第二弧形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完全配合时,第一弧形轮1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第二弧形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就会组成一个环状的光滑弧面;此时驾驶人员继续转动方向盘驱动圆形柱3、第一弧形轮1和第二弧形轮2整体转动,通过第一弧形轮1和第二弧形轮2组成的光滑弧形面,可以顺畅的越过路牙石;不会因为路牙石与第一弧形轮1发生硬性挤压使得第一弧形轮1受损;当汽车行驶通过路牙石后,此时第一弧形轮1和第二弧形轮2通过第一固定弹簧31的作用恢复到初始位置;同时在对应的第二固定弹簧32的作用下就会使得对应的六个第一卡条6恢复到原来状态,即第一固定环恢复到原来状态。

本发明中第二弧形轮2的外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十导块槽39;六个第十导块槽39靠近第二弧形轮2上两个弧形面的其中一个;第二弧形轮2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六导块槽13;六个第六导块槽13靠近第二弧形轮2内圆面一端的侧面上分别开有一个第二卡条槽24,且第二卡条槽24远离第六导块槽13的一端与外界相通;六个第二卡条槽24内接近外界一端的两侧面上均对称地开有两个第九导块槽25;第二弧形轮2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四导块槽11,六个第四导块槽11与六个第六导块槽13一一对应,六个第四导块槽11分别靠近对应的第六导块槽13,且位于第六导块槽13的一侧;第二弧形轮2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三内腔22,且六个第三内腔22分别与六个第四导块槽11相通;第二弧形轮2的内圆面上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五导块槽12,六个第五导块槽12与六个第六导块槽13一一对应,六个第五导块槽12分别靠近对应的第六导块槽13,且位于第六导块槽13的另一侧;第二弧形轮2内部周向均匀地开有六个第四内腔23,且六个第四内腔23分别与六个第五导块槽12相通;第六导块28的一端为斜切面;六个第六导块28的另一端与六个第六导块槽13配合安装在第二弧形轮2上;六个第六导块28未具有斜切面的一端与第二弧形轮2上所开的六个第六导块槽13的底面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四固定弹簧37;第二卡条7的一端为斜切面;第二卡条7另一端的两侧固定安装的有两个对称的第十二导块38;六合第二卡条7通过两个第十二导块38与第二弧形轮2上所开的第九导块槽25的配合安装在第二弧形轮2上所开的六个第二卡条槽24中;第二卡条7为斜切面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第六导块28为斜切面的一端配合;安装在圆形柱3上的六个第四导块26和第十导块34分别与第三弧形上所开的六个第四导块槽11和六个第三内腔22一一对应配合;安装在第二弧形轮2上的六个第六导块28为斜切面的一端分别与圆形柱3上所开的六个第七导块槽14一一对应配合;六个第五导块27与对应的六个第五导块槽12之间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三固定弹簧36;第二固定环固定安装在六个第二卡条7的另一端;当驾驶人员行驶汽车转向通过路牙石,且路牙石足以触发第二固定环时,汽车一侧车轮在行驶过程中会与路牙石接触,此时驾驶人员继续行驶汽车;路牙石首先会对第一固定环进行挤压,使得第一弧形轮1移动且使得第二弧形轮2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第一弧形轮1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完全配合;通过第一弧形轮1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第二弧形轮2位于外侧的弧形面组成的光滑弧形面越过一部分路牙石;此时继续转动方向盘使得圆形柱3、第一弧形轮1和第二弧形轮2继续摆动;在摆动过程中另一部分路牙石就会对第二固定环进行挤压;第二固定环受到挤压就会触发第二卡条7,使得第二条向内移动;第二卡条7移动就会对第六导块28进行挤压,使得第六导块28脱离第七导块槽14进入第六导块槽13中;此时圆形柱3失去了对第二弧形轮2的限位;使得第二弧形轮2可以相对于圆形柱3移动,此时路牙石就会挤压第二弧形轮2,使得第二弧形轮2朝着汽车的中心移动;当第二弧形轮2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圆形柱3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完全配合时;第二弧形轮2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圆形柱3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就会组成一个环状的光滑弧面;此时驾驶人员继续转动方向盘驱动圆形柱3、第一弧形轮1和第二弧形轮2整体转动,通过第一弧形轮1和第二弧形轮2与第二弧形轮2和圆形柱3组成的光滑弧形面,可以顺畅的越过路牙石;不会因为路牙石与圆形柱3、第一弧形轮1和第二弧形轮2发生硬性挤压使得圆形柱3、第一弧形轮1和第二弧形轮2受损;当汽车行驶通过路牙石后,此时第一弧形轮1和第二弧形轮2通过第一固定弹簧31的作用恢复到初始位置;在对应的第二固定弹簧32的作用下就会使得对应的六个第二卡条7恢复到原来状态,即第一固定环恢复到原来状态;同时第二弧形轮2和圆形柱3通过第三固定弹簧36的作用恢复到初始位置;在对应的第四固定弹簧37的作用下就会使得对应的六个第二卡条7恢复到原来状态,即第二固定环恢复到原来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当驾驶人员行驶汽车转向通过路牙石,且路牙石足以触发第二固定环时,汽车一侧车轮在行驶过程中会与路牙石接触,此时驾驶人员继续行驶汽车;路牙石首先会对第一固定环进行挤压,使得第一弧形轮1移动且使得第二弧形轮2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第一弧形轮1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完全配合;通过第一弧形轮1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第二弧形轮2位于外侧的弧形面组成的光滑弧形面越过一部分路牙石;此时继续转动方向盘使得圆形柱3、第一弧形轮1和第二弧形轮2继续摆动;在摆动过程中另一部分路牙石就会对第二固定环进行挤压;第二固定环受到挤压就会触发第二卡条7,使得第二条向内移动;第二卡条7移动就会对第六导块28进行挤压,使得第六导块28脱离第七导块槽14进入第六导块槽13中;此时圆形柱3失去了对第二弧形轮2的限位;使得第二弧形轮2可以相对于圆形柱3移动,此时路牙石就会挤压第二弧形轮2,使得第二弧形轮2朝着汽车的中心移动;当第二弧形轮2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圆形柱3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完全配合时;第二弧形轮2位于外侧的弧形面与圆形柱3位于外侧的弧形面就会组成一个环状的光滑弧面;此时驾驶人员继续转动方向盘驱动圆形柱3、第一弧形轮1和第二弧形轮2整体转动,通过第一弧形轮1和第二弧形轮2与第二弧形轮2和圆形柱3组成的光滑弧形面,可以顺畅的越过路牙石;不会因为路牙石与圆形柱3、第一弧形轮1和第二弧形轮2发生硬性挤压使得圆形柱3、第一弧形轮1和第二弧形轮2受损;当汽车行驶通过路牙石后,此时第一弧形轮1和第二弧形轮2通过第一固定弹簧31的作用恢复到初始位置;在对应的第二固定弹簧32的作用下就会使得对应的六个第二卡条7恢复到原来状态,即第一固定环恢复到原来状态;同时第二弧形轮2和圆形柱3通过第三固定弹簧36的作用恢复到初始位置;在对应的第四固定弹簧37的作用下就会使得对应的六个第一卡条6恢复到原来状态,即第二固定环恢复到原来状态。

本发明中安装在圆形柱3上的六个第四导块26、六个第十导块34和第二弧形轮2上所开的六个第四导块槽11、六个第三内腔22的作用是对第二弧形轮2起到导向作用;安装在第二弧形轮2上的六个第一导块19、六个第七导块29和第一弧形轮1上所开的六个第一导块槽8、六个第一内腔15的作用是对第一弧形轮1起到导向作用。

本发明中安装在圆形柱3上的六个第五导块27、六个第十一导块35、六个第三固定弹簧36和第二弧形轮2上所开的六个第五导块槽12、六个第四内腔23的作用是对第二弧形轮2起到复位作用;安装在第二弧形轮2上的六个第二导块20、六个第八导块30、六个第一固定弹簧31和第一弧形轮1上所开的六个第二导块槽9、六个第二内腔16的作用是对第一弧形轮1起到复位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