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叉车制动系统的液压阀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6336发布日期:2019-01-25 17:02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叉车制动系统的液压阀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叉车制动系统的液压阀块。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叉车用湿式驱动桥具有外观简单、耐磨性好、散热性好等的优点,在叉车上开始广泛使用。湿式制动桥在使用时,需要满足冷却油液和制动油液的进出油,由此在湿式驱动桥的两端,至少应有6个油口,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湿式驱动桥上管路布局的复杂程度;另外,由于冷却油液和制动油液的压力级别也不相同,这更进一步的增加了驱动桥管路连接排布的复杂程度。通常,可以使用多个三通接头,将一路油一分为二,或者将两路油合二为一来满足湿式驱动桥对油路的需求,但是此种方法胶管、接头数量多,种类杂,管路布局复杂凌乱,同时增加了油液泄漏点,油液压损大。在湿式驱动桥冷却油路因故障产生背压时,此种情况很难提供旁通油路来为湿式驱动桥冷却油路泄压,由此可能在湿式驱动桥内产生一定的背压,影响制动效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油路仅靠管接头和胶管连接,增加了在叉车功能上的扩展、如加入动力切断开关等后期检修时测压等的困难程度。公开日为2018年3月27日、公开号为CN207145358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便携拆装液压阀块,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液压阀块本体,所述液压阀块本体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顶部的中心处设置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底部从上至下依次贯穿定位板和安装板,所述定位板和安装板上分别开设有与插杆配合使用的插孔和定位孔。该阀块通过设置定位板、插柄、卡杆、限位杆、活动孔、插杆、定位孔、插孔、限位孔、卡孔、拉柄和弹簧的配合使用,可方便液压阀块拆装,解决了液压阀块在拆装时,因液压阀块的拆装步骤过于繁琐,从而导致液压阀块出现拆装不便的问题。但该阀块无法解决现有叉车湿式驱动桥所存在的胶管、接头数量多,种类杂,管路布局复杂凌乱,油液压损大及冷却油路背压过大、影响叉车制动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湿式驱动桥所存在的胶管、接头数量多,种类杂,管路布局复杂凌乱,油液压损大及冷却油路背压过大、影响叉车制动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叉车制动系统的液压阀块,可以清晰简洁地将各油路连接起来,有效避免湿式驱动桥冷却油路背压过大问题的出现,确保叉车刹车系统的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叉车制动系统的液压阀块,包括阀体,所述的阀体整体呈长方体状,阀体上设有四条油道及与油道相通的多个油口,所述的四条油道分别为行车制动油道、驱动桥冷却回油油道、驱动桥冷却进油油道及设置在驱动桥冷却进油油道上的驱动桥冷却进油旁通油道,其中:

行车制动油道的两端分别连接五号油口及六号油口,五号油口和六号油口分别用于连接叉车制动系统湿式驱动桥两边的制动器进油口,行车制动油道的中部连接四号油口,四号油口用于连通叉车制动系统制动阀的高压出油口。行车制动油道用于行车制动油液的流通,在车辆制动时,制动阀踩下,用于制动的高压油液由制动阀高压油出油口流出,进入阀块的四号油口,经四号油口后油液分为两路,分别从五号油口和六号油口通向湿式驱动桥的两制动器,完成车辆的制动;当制动阀松开后,用于制动的油液从五号油口和六号油口经四号油口合二为一后,从制动阀回油口返回到液压油箱。

驱动桥冷却回油油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八号油口及九号油口,八号油口和九号油口分别用于连接叉车制动系统湿式驱动桥两边的冷却油液油道回油口,驱动桥冷却回油油道的中部连接七号油口,七号油口用于连通叉车制动系统的液压油箱。驱动桥冷却回油油道用于湿式驱动桥冷却循环油液的回油,用于湿式驱动桥冷却的油液,在驱动桥内完成冷却循环后,经八号油口和九号油口合二为一后,从七号油口直接通向液压油箱。

驱动桥冷却进油油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十一号油口及十二号油口,十一号油口和十二号油口分别用于连接叉车制动系统湿式驱动桥两边的冷却油进油口,驱动桥冷却进油油道的中部连接十号油口,十号油口连接叉车驱动桥冷却循环油液的油源。驱动桥冷却进油油道用于湿式驱动桥冷却油液的进油,用于驱动桥冷却的油液,经过相应的冷却过滤后,再经油泵由阀块的十号油口进入阀块,一分为二后从十一号油口和十二号油口,通向驱动桥两边的冷却油进油口,油液经过循环后从冷油油液出油口流出,由此便完成了驱动桥冷却的过程。

驱动桥冷却进油旁通油道与驱动桥冷却进油油道的中部连接,驱动桥冷却进油旁通油道连接十四号油口,十四号油口用于安装单向阀并通过单向阀连通十三号油口,十三号油口用于连通叉车制动系统的液压油箱。驱动桥冷却进油旁通油道,用于湿式驱动桥在冷却进油产生背压时的旁通,阀块的十四号油口处安装单向阀,在单向阀未打开的情况下,十三号油口及十四号油口均没有油液流入,十三号油口直接接通液压油箱。当驱动桥冷却油液进油油路发生堵塞等情况而产生背压时,为了保证驱动桥及制动的安全性,当背压值达到单向阀的设定压力值时,单向阀阀口打开,驱动桥冷却进油油液便经单向阀,由十三号油口直接通向液压油箱,由此便发挥了冷却进油旁通油道的作用;在驱动桥冷却油路进油正常时,由于油液的压力值在正常范围,无法使单向阀阀口打开,故单向阀不起作用,油液正常通向驱动桥的进油口。驱动桥冷却进油旁通油道通驱动桥冷却进油油道相通,可有效保证驱动桥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将湿式驱动桥上的所有管路,集中由一个阀块引出,结构紧凑,可使得接头及胶管的布置更加合理便捷,外观上清爽美观;管路的集中布置,减少了管接头的使用,由此明显减少了泄漏点;驱动桥冷却进油旁通油道的设置,对驱动桥有了可靠的保护,同时也保证了制动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所述行车制动油道上还连接有一号油口、二号油口及三号油口,一号油口、二号油口及三号油口均为功能扩展油口。设置一号油口、二号油口及三号油口,可以扩展阀块的功能,用于叉车刹车系统工作状态的显示或控制,使叉车的控制功能更加全面,同时也使后期的维修检查等更加便捷。例如一号油口可以用于连接动力切断压力开关,二号油口可以用于连接制动灯压力开关, 三号油口可以用于连接测压接头;如不需拓展,则可以用堵头堵住。此外,根据需要,上述三个油口还可连接其他功能开关,实现其他功能的扩展。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桥冷却回油油道的横截面积大于驱动桥冷却进油油道的横截面积,驱动桥冷却进油油道的横截面积大于行车制动油道的横截面积。由于驱动桥及制动器的特殊性,必须保证其回油的背压没有或者尽可能小,采用尺寸相对较大的驱动桥冷却回油油道,可以明显减小背压的产生。

作为优选,所述行车制动油道、驱动桥冷却进油油道及驱动桥冷却回油油道的中心线相互平行且在同一平面上,所述驱动桥冷却进油旁通油道的中心线与驱动桥冷却进油油道的中心线垂直且与车制动油道、驱动桥冷却进油油道及驱动桥冷却回油油道的中心线在同一平面上。

作为优选,四号油口、七号油口及十号油口分别与行车制动油道、驱动桥冷却回油油道及驱动桥冷却进油油道垂直,且四号油口、七号油口及十号油口均位于阀体的同一侧。

作为优选,十三号油口的中心线与十四号油口的中心线垂直且十三号油口与五号油口、八号油口及十一号油口均位于阀体的同一侧。

作为优选,一号油口、二号油口及三号油口的中心线均与行车制动油道垂直,且一号油口、三号油口及行车制动油道的中心线在同一平面上,一号油口、二号油口及三号油口均位于阀体的同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四号至十四号油口均为螺口且其开口处均设有阀体表面的环形安装面,阀体上设有贯穿阀体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为阶梯孔。螺口用于固定接头,固定孔为阀块安装固定用孔,方便将此阀体及其上面安装的接头等零部件一同安装在驱动桥上方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叉车湿式驱动桥所存在的胶管、接头数量多,种类杂,管路布局复杂凌乱,油液压损大及冷却油路背压过大、影响叉车制动效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可以清晰简洁地将叉车制动系统的各油路连接起来,有效避免湿式驱动桥冷却油路背压过大问题的出现,确保叉车刹车系统的安全可靠,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液压阀块阀体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阀体的另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阀体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3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B-B剖视图;

图7是图5的C-C剖视图;

图8是图5的D-D剖视图;

图9是图5的E-E剖视图。

图中:1、一号油口,2、二号油口,3、三号油口,4、四号油口,5、五号油口,6、六号油口,7、七号油口,8、八号油口,9、九号油口,10、十号油口,11、十一号油口,12、十二号油口,13、十三号油口,14、十四号油口, 15、固定孔,16、阀体,17、行车制动油道,18、驱动桥冷却回油油道,19、驱动桥冷却进油油道, 20、驱动桥冷却进油旁通油道,21、环形安装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描述。

实施例1

在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1中,一种用于叉车制动系统的液压阀块,包括阀体16,阀体为长方体,阀体上设有四条油道及与油道相通的多个油口,所述的四条油道分别为行车制动油道17(见图4图7)、驱动桥冷却回油油道18、驱动桥冷却进油油道19及设置在驱动桥冷却进油油道上的驱动桥冷却进油旁通油道20;驱动桥冷却回油油道的横截面积大于驱动桥冷却进油油道的横截面积,驱动桥冷却进油油道的横截面积大于行车制动油道的横截面积;所述行车制动油道、驱动桥冷却进油油道及驱动桥冷却回油油道的中心线相互平行且在同一平面上,所述驱动桥冷却进油旁通油道的中心线与驱动桥冷却进油油道的中心线垂直且与车制动油道、驱动桥冷却进油油道及驱动桥冷却回油油道的中心线在同一平面上。

行车制动油道的两端分别连接五号油口5及六号油口6,五号油口和六号油口分别用于连接叉车制动系统湿式驱动桥两边的制动器进油口,行车制动油道的中部连接四号油口4,四号油口用于连通叉车制动系统制动阀的高压出油口。行车制动油道上还连接有一号油口1、二号油口2及三号油口3,一号油口用于连接动力切断压力开关,二号油口用于连接制动灯压力开关, 三号油口用于连接测压接头。一号油口、二号油口及三号油口的中心线均与行车制动油道垂直,且一号油口、三号油口及行车制动油道的中心线在同一平面上,一号油口、二号油口及三号油口均位于阀体的同一侧。

驱动桥冷却回油油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八号油口8及九号油口9,八号油口和九号油口分别用于连接叉车制动系统湿式驱动桥两边的冷却油液油道回油口,驱动桥冷却回油油道的中部连接七号油口7,七号油口用于连通叉车制动系统的液压油箱。

驱动桥冷却进油油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十一号油口11及十二号油口12,十一号油口和十二号油口分别用于连接叉车制动系统湿式驱动桥两边的冷却油进油口,驱动桥冷却进油油道的中部连接十号油口10,十号油口连接叉车驱动桥冷却循环油液的油源(见图9)。

驱动桥冷却进油旁通油道与驱动桥冷却进油油道的中部连接,驱动桥冷却进油旁通油道连接十四号油口14,十四号油口用于安装单向阀并通过单向阀连通十三号油口13,十三号油口用于连通叉车制动系统的液压油箱(见图6)。

四号油口、七号油口及十号油口分别与行车制动油道、驱动桥冷却回油油道及驱动桥冷却进油油道垂直,且四号油口、七号油口及十号油口均位于阀体的同一侧面上(见图8)。十三号油口的中心线与十四号油口的中心线垂直且十三号油口与五号油口、八号油口及十一号油口均位于阀体的同一侧面上(见图3)。四号至十四号油口均为螺口且其开口处均设有阀体表面的环形安装面21,阀体上设有贯穿阀体的固定孔15,所述固定孔为阶梯孔(见图5)。

本实用新型的行车制动油道用于行车制动油液的流通,在车辆制动时,制动阀踩下,用于制动的高压油液由制动阀高压油出油口流出,进入阀块的四号油口,经四号油口后油液分为两路,分别从五号油口和六号油口通向湿式驱动桥的两制动器,完成车辆的制动;当制动阀松开后,用于制动的油液从五号油口和六号油口经四号油口合二为一后,从制动阀回油口返回到液压油箱。驱动桥冷却回油油道用于湿式驱动桥冷却循环油液的回油,用于湿式驱动桥冷却的油液,在驱动桥内完成冷却循环后,经八号油口和九号油口合二为一后,从七号油口直接通向液压油箱。驱动桥冷却进油油道用于湿式驱动桥冷却油液的进油,用于驱动桥冷却的油液,经过相应的冷却过滤后,再经油泵由阀块的十号油口进入阀块,一分为二后从十一号油口和十二号油口,通向驱动桥两边的冷却油进油口,油液经过循环后从冷油油液出油口流出。驱动桥冷却进油旁通油道,用于湿式驱动桥在冷却进油产生背压时的旁通,阀块的十四号油口处安装单向阀,在单向阀未打开的情况下,十三号油口及十四号油口均没有油液流入,十三号油口直接接通液压油箱。当驱动桥冷却油液进油油路发生堵塞等情况而产生背压时,为了保证驱动桥及制动的安全性,当背压值达到单向阀的设定压力值时,单向阀阀口打开,驱动桥冷却进油油液便经单向阀,由十三号油口直接通向液压油箱,由此便发挥了冷却进油旁通油道的作用;在驱动桥冷却油路进油正常时,由于油液的压力值在正常范围,无法使单向阀阀口打开,故单向阀不起作用,油液正常通向驱动桥的进油口。驱动桥冷却进油旁通油道通驱动桥冷却进油油道相通,可有效保证驱动桥的安全性。另外,设置一号油口、二号油口及三号油口,可以扩展阀块的功能,用于叉车刹车系统工作状态的显示或控制,使叉车的控制功能更加全面,同时也使后期的维修检查等更加便捷。

本实用新型将湿式驱动桥上的所有管路,集中由一个阀块引出,结构紧凑,可使得接头及胶管的布置更加合理便捷,外观上清爽美观;管路的集中布置,减少了管接头的使用,由此明显减少了泄漏点;驱动桥冷却进油旁通油道的设置,对驱动桥有了可靠的保护,同时也保证了制动的安全性。

除上述实施例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所公开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或技术数据可以进行重新选择及组合,从而构成新的实施例,这些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进行创造性劳动即可实现的,因此这些本实用新型没有详细描述的实施方式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