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85292发布日期:2020-04-07 15:58阅读:82来源:国知局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混合动力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系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改进车辆燃料经济性。例如,发动机可以在怠速、减速或制动期间关闭,采用纯电驱动模式行驶,以消除由于发动机阻力导致的效率损失。另外,通过再生制动产生或由电机在发动机运行期间发电存储在动力电池中的能量,可在纯电驱动模式下被利用,或在混合驱动模式下补充发动机的转矩或功率。

混合动力车辆能够结合至少两种不同的动力来进行驱动,目前大部分混合动力车辆都是采用油电混合动力系统,该混合动力系统包括从燃油得到动力的发动机和由电力驱动的电动机。为了最大程度上改善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很多汽车厂商开发的混合动力系统都采用了双电机结构,即除驱动电机外,还增加了一个发电机。由于同时存在发动机、发电机和驱动电机,三者之间的连接和控制将直接影响混合动力车辆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优良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通过结构的巧妙设计,可以使系统在更多的模式下以更高的效率工作,提高系统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及第二排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及第一齿圈,所述第二排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及第二齿圈;

所述发动机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及第一齿圈中的其中一个相连,所述发动机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所述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及第一齿圈中不与所述第一离合器相连的两个中的其中一个相连;

所述第一行星架或第一齿圈连接至所述第二齿圈或第二行星架,所述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及第一齿圈中未与所述第一离合器及第二离合器连接的一个连接至所述第一制动器或第二制动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第一太阳轮,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及第二齿圈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行星架或第二齿圈输出动力。

可选地,所述发动机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一太阳轮相连,所述发动机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所述第一齿圈相连,所述第一行星架连接至所述第二齿圈,所述第一齿圈连接至所述第一制动器,所述第二齿圈连接至所述第二制动器,所述第一行星架通过所述第二齿圈连接至所述第二制动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第二太阳轮,所述第二行星架输出动力。

可选地,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具有单电机纯电驱动模式、双电机纯电驱动模式、第一增程驱动模式、第二增程驱动模式、第一混合驱动模式、第二混合驱动模式及第三混合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第二制动器,断开所述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及第一制动器,所述发动机及第一电机不工作,所述第二电机驱动,以建立所述单电机纯电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第一制动器,断开所述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及第二制动器,所述发动机不工作,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共同驱动,以建立所述双电机纯电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及第二制动器,断开所述第二离合器及第一制动器,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发动机驱动所述第一电机发电,以建立所述第一增程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及第二制动器,断开所述第一离合器及第一制动器,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发动机驱动所述第一电机发电,以建立所述第二增程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及第一制动器,断开所述第二离合器及第二制动器,所述发动机及第二电机共同驱动,所述第一电机正转或反转,以建立所述第一混合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断开所述第一离合器、第一制动器及第二制动器,所述发动机、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共同驱动,以建立所述第二混合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及第二离合器,断开所述第一制动器及第二制动器,所述发动机及第二电机共同驱动,所述第一电机正转或反转,以建立所述第三混合驱动模式。

可选地,所述发动机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一太阳轮相连,所述发动机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所述第一行星架相连,所述第一行星架连接至所述第二齿圈,所述第一齿圈连接至所述第一制动器,所述第二齿圈连接至所述第二制动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第二太阳轮,所述第二行星架输出动力。

可选地,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具有单电机纯电驱动模式、双电机纯电驱动模式、第一增程驱动模式、第一混合驱动模式及第二混合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第二制动器,断开所述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及第一制动器,所述发动机及第一电机不工作,所述第二电机驱动,以建立所述单电机纯电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第一制动器,断开所述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及第二制动器,所述发动机不工作,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共同驱动,以建立所述双电机纯电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及第二制动器,断开所述第一离合器及第一制动器,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发动机驱动所述第一电机发电,以建立所述第一增程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及第一制动器,断开所述第二离合器及第二制动器,所述发动机及第二电机共同驱动,所述第一电机正转或反转,以建立所述第一混合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断开所述第一离合器、第一制动器及第二制动器,所述发动机及第二电机共同驱动,所述第一电机正转或反转,以建立所述第二混合驱动模式。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及所述发动机同轴设置。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及第二排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及第一齿圈,所述第二排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及第二齿圈;

所述发动机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一行星架及第一齿圈中的其中一个相连,所述发动机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所述第一行星架及第一齿圈中的另一个相连;

所述第一行星架或第一齿圈连接至所述第二齿圈或第二行星架,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第一太阳轮,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及第二齿圈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行星架或第二齿圈输出动力。

可选地,所述发动机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一行星架相连,所述发动机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所述第一齿圈相连,所述第一行星架连接至所述第二齿圈,所述第一齿圈连接至所述第一制动器,所述第二齿圈连接至所述第二制动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第二太阳轮,所述第二行星架输出动力。

可选地,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具有单电机纯电驱动模式、双电机纯电驱动模式、第一增程驱动模式、第一混合驱动模式及第二混合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第二制动器,断开所述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及第一制动器,所述发动机及第一电机不工作,所述第二电机驱动,以建立所述单电机纯电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第一制动器,断开所述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及第二制动器,所述发动机不工作,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共同驱动,以建立所述双电机纯电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及第二制动器,断开所述第一离合器及第一制动器,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发动机驱动所述第一电机发电,以建立所述第一增程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断开所述第二离合器、第一制动器及第二制动器,所述发动机及第二电机共同驱动,所述第一电机正转或反转,以建立所述第一混合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断开所述第一离合器、第一制动器及第二制动器,所述发动机及第二电机共同驱动,所述第一电机正转或反转,以建立所述第二混合驱动模式。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通过双离合器(第一离合器及第二离合器)与两个行星齿轮机构(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及第二排行星齿轮机构)的巧妙连接,可以满足发动机的不同驱动力要求。同时,通过两个行星齿轮机构对发动机的转速进行调节,尽可能地使发动机工作在具有较高燃油经济性的区间,以此提高车辆燃油经济性。另外,只需采用双离合器即可,不需要现有技术中的3个多片离合器,减少了零部件数量,降低了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复杂程度,提高了系统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简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简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在单电机纯电驱动模式下的动力传递路线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在双电机纯电驱动模式下的动力传递路线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在第一增程驱动模式下的动力传递路线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在第二增程驱动模式下的动力传递路线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在第一混合驱动模式下的动力传递路线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在第二混合驱动模式下的动力传递路线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在第三混合驱动模式下的动力传递路线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简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简图;

图12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简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000、车辆;

100、混合动力驱动系统;1、发动机;2、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4、第一离合器;5、第二离合器;6、第一制动器;7、第二制动器;8、第一太阳轮;9、第一行星轮;10、第一齿圈;11、第一行星架;12、第二太阳轮;13、第二行星轮;14、第二齿圈;15、第二行星架;16、第一齿轮;17、第二齿轮;18、第三齿轮;19、第四齿轮;20、第五齿轮;21、差速器;22、半轴;23、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及第二排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及第一齿圈,所述第二排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及第二齿圈。

所述发动机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及第一齿圈中的其中一个相连,所述发动机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所述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及第一齿圈中不与所述第一离合器相连的两个中的其中一个相连;

所述第一行星架或第一齿圈连接至所述第二齿圈或第二行星架,所述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及第一齿圈中未与所述第一离合器及第二离合器连接的一个连接至所述第一制动器或第二制动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第一太阳轮,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及第二齿圈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行星架或第二齿圈输出动力。

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及第二排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及第一齿圈,所述第二排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及第二齿圈。

所述发动机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一行星架及第一齿圈中的其中一个相连,所述发动机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与所述第一行星架及第一齿圈中的另一个相连。

所述第一行星架或第一齿圈连接至所述第二齿圈或第二行星架,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第一太阳轮,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及第二齿圈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行星架或第二齿圈输出动力。

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制动器及第二制动器在图中还分别用c1、c2、b1及b2表示。

第一实施例

请一并参照图1及图2,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100,包括发动机1、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3、第一离合器4、第二离合器5、第一制动器6、第二制动器7、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及第二排行星齿轮机构。

所述第一电机2与第二电机3均为电动/发电机(m/g)。即第一电机2与第二电机3均可用于发电和驱动。

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及第二排行星齿轮机构均为单行星排(简单行星排)。

所述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太阳轮8、第一行星轮9、第一齿圈10及第一行星架11,所述第一太阳轮8与第一行星轮9外啮合传动,所述第一行星轮9与第一齿圈10内啮合传动,所述第一行星轮9通过轴承旋转支撑在所述第一行星架11上。

所述第二排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二太阳轮12、第二行星轮13、第二齿圈14及第二行星架15,所述第二太阳轮12与第二行星轮13外啮合传动,所述第二行星轮13与第二齿圈14内啮合传动,所述第二行星轮13通过轴承旋转支撑在所述第二行星架15上。

所述发动机1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4与所述第一太阳轮8相连,所述发动机1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5与所述第一齿圈10相连,所述第一行星架11连接至所述第二齿圈14,所述第一齿圈10连接至所述第一制动器6,所述第二齿圈14连接至所述第二制动器7,所述第一行星架11通过所述第二齿圈14连接至所述第二制动器7,所述第二电机3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第二太阳轮12,所述第二行星架15输出动力。

所述第一电机2的输出轴、所述第二电机3的输出轴及所述发动机1(发动机1的曲轴)同轴设置。这样,发动机1、第一电机2及第二电机3排成一行,从而使得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布置紧凑。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通过选择性地接合第一离合器4、第二离合器5、第一制动器6及第二制动器7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实现多个驱动模式,获得更高的传动效率。

第一离合器4与第二离合器5相互嵌套,以形成双离合器。

第一实施例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具有以下多个驱动模式:2个纯电模式(单电机纯电驱动模式、双电机纯电驱动模式)、2个增程驱动模式(第一增程驱动模式、第二增程驱动模式)、3个混合驱动模式(第一混合驱动模式、第二混合驱动模式及第三混合驱动模式)。各个驱动模式下的操作逻辑如表1所示。

表1各驱动模式下的操作逻辑表(第一实施例)

以下结合图3至图9,详细说明各个驱动模式下的动力传递路线。

(1)单电机纯电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第二制动器7,断开所述第一离合器4、第二离合器5及第一制动器6,所述发动机1及第一电机2不工作,所述第二电机3驱动,以建立所述单电机纯电驱动模式。参见图3,该驱动模式下的动力传递路线为:第二电机3-〉第二太阳轮12-〉第二行星架15输出。

(2)双电机纯电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第一制动器6,断开所述第一离合器4、第二离合器5及第二制动器7,所述发动机1不工作,所述第一电机2与第二电机3共同驱动,以建立所述双电机纯电驱动模式。参见图4,该驱动模式下的动力传递路线为:路线1,第一电机2-〉第一太阳轮8-〉第一行星架11-〉第二齿圈14-〉第二行星架15输出;路线2,第二电机3-〉第二太阳轮12-〉第二行星架15输出。

(3)第一增程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4及第二制动器7,断开所述第二离合器5及第一制动器6,所述第二电机3驱动,所述发动机1驱动所述第一电机2发电,以建立所述第一增程驱动模式。参见图5,该驱动模式下的动力传递路线为:路线1,发动机1-〉第一离合器4-〉第一电机2;路线2,第二电机3-〉第二太阳轮12-〉第二行星架15输出。

(4)第二增程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5及第二制动器7,断开所述第一离合器4及第一制动器6,所述第二电机3驱动,所述发动机1驱动所述第一电机2发电,以建立所述第二增程驱动模式。参见图6,该驱动模式下的动力传递路线为:路线1,发动机1-〉第二离合器5-〉第一齿圈10-〉第一齿圈10-〉第一太阳轮8-〉第一电机2;路线2,第二电机3-〉第二太阳轮12-〉第二行星架15输出。

(5)第一混合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4及第一制动器6,断开所述第二离合器5及第二制动器7,所述发动机1及第二电机3共同驱动,且所述第一电机2正转或反转,以建立所述第一混合驱动模式。参见图7,该驱动模式下的动力传递路线为:路线1,发动机1-〉第一离合器4-〉第一太阳轮8-〉第一行星架11和第一电机2-〉第二齿圈14-〉第二行星架15;路线2,第二电机3-〉第二太阳轮12-〉第二行星架15输出。

(6)第二混合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5,断开所述第一离合器4、第一制动器6及第二制动器7,所述发动机1、第一电机2及第二电机3共同驱动,以建立所述第二混合驱动模式。参见图8,该驱动模式下的动力传递路线为:路线1,发动机1-〉第二离合器5-〉第一齿圈10-〉第一行星架11-〉第二齿圈14-〉第二行星架15;路线2,第二电机3-〉第二太阳轮12-〉第二行星架15输出。

(7)第三混合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4及第二离合器5,断开所述第一制动器6及第二制动器7,所述发动机1及第二电机3共同驱动,且所述第一电机2正转或反转,以建立所述第三混合驱动模式。参见图9,该驱动模式下的动力传递路线为:路线1,发动机1-〉第一离合器4和第二离合器5-〉第一齿圈10和第一太阳轮8-〉第一行星架11-〉第二齿圈14-〉第二行星架15;路线2,第二电机3-〉第二太阳轮12-〉第二行星架15输出。

此外,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还可以包括输出构件、主减速器及差速器21。所述主减速器连接在所述输出构件与所述差速器21之间。所述输出构件连接在所述第二行星架15的动力输出侧,所述差速器21通过两根半轴22与两个车轮23连接,以此将动力传递至车轮23,驱动车辆行驶。

输出构件可以是或者包括行星齿轮组、定轴齿轮组、链条传动机构及皮带传动机构等。

如图2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减速器包括第一齿轮16、第二齿轮17及第三齿轮18,所述第一齿轮16与所述第二齿轮17同轴设置,所述第三齿轮18连接在所述差速器21的壳体上,所述第二齿轮17及第三齿轮18外啮合。所述输出构件为定轴齿轮组,所述定轴齿轮组包括第四齿轮19及第五齿轮20,所述第四齿轮19连接在第二行星架15上,所述第五齿轮20同时与所述第四齿轮19及第一齿轮16外啮合。所述差速器21的左端半锥齿轮及右端半锥齿轮分别连接左右半轴22,所述左右半轴22分别连接左右车轮23,以此,第二行星架15的输出动力经第五齿轮20、第四齿轮19、第一齿轮16、第二齿轮17、第三齿轮18、差速器21及左右半轴22传递至两个车轮23,以驱动车辆行驶。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通过双离合器(第一离合器4及第二离合器5)与两个行星齿轮机构(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及第二排行星齿轮机构)的巧妙连接,可以满足发动机1的不同驱动力要求,根据不同的工况采用合适的驱动模式,以实现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高效率。同时,通过两个行星齿轮机构对发动机1的转速进行调节,尽可能地使发动机1工作在具有较高燃油经济性的区间,以此提高车辆燃油经济性。另外,只需采用双离合器即可,不需要现有技术中的3个多片离合器,减少了零部件数量,降低了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复杂程度,提高了系统效率。

另外,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在实现上述的多种驱动模式时只需采用两个离合器和两个制动器,离合器扭矩容量无特殊要求,可以采用离合器扭矩容量小的离合器。因而,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紧凑,能量传递损失较少,系统工作效率高。

第二实施例

另外,请参照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100,包括发动机1、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3、第一离合器4、第二离合器5、第一制动器6、第二制动器7、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及第二排行星齿轮机构。

所述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太阳轮8、第一行星架11及第一齿圈10,所述第二排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二太阳轮12、第二行星架15及第二齿圈14。

所述发动机1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4与所述第一太阳轮8相连,所述发动机1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5与所述第一行星架11相连,所述第一行星架11连接至所述第二齿圈14,所述第一齿圈10连接至所述第一制动器6,所述第二齿圈14连接至所述第二制动器7,所述第二电机3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第二太阳轮12,所述第二行星架15输出动力。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通过选择性地接合第一离合器4、第二离合器5、第一制动器6及第二制动器7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实现多个驱动模式,获得更高的传动效率。

第二实施例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具有以下多个驱动模式:2个纯电模式(单电机纯电驱动模式、双电机纯电驱动模式)、1个增程驱动模式(第一增程驱动模式)、2个混合驱动模式(第一混合驱动模式、第二混合驱动模式)。各个驱动模式下的操作逻辑如表2所示。

表2各驱动模式下的操作逻辑表(第二实施例)

(1)单电机纯电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第二制动器7,断开所述第一离合器4、第二离合器5及第一制动器6,所述发动机1及第一电机2不工作,所述第二电机3驱动,以建立所述单电机纯电驱动模式。

(2)双电机纯电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第一制动器6,断开所述第一离合器4、第二离合器5及第二制动器7,所述发动机1不工作,所述第一电机2与第二电机3共同驱动,以建立所述双电机纯电驱动模式。

(3)第一增程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5及第二制动器7,断开所述第一离合器4及第一制动器6,所述第二电机3驱动,所述发动机1驱动所述第一电机2发电,以建立所述第一增程驱动模式。

(5)第一混合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4及第一制动器6,断开所述第二离合器5及第二制动器7,所述发动机1及第二电机3共同驱动,且所述第一电机2正转或反转,以建立所述第一混合驱动模式。

(6)第二混合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5,断开所述第一离合器4、第一制动器6及第二制动器7,所述发动机1及第二电机3共同驱动,且所述第一电机2正转或反转,以建立所述第二混合驱动模式。

第二实施例中各模式下的动力传递路线与第一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详述。

第三实施例

另外,请参照图1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100,包括发动机1、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3、第一离合器4、第二离合器5、第一制动器6、第二制动器7、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及第二排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太阳轮8、第一行星架11及第一齿圈10,所述第二排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二太阳轮12、第二行星架15及第二齿圈14。所述发动机1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4与所述第一行星架11相连,所述发动机1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5与所述第一齿圈10相连,所述第一行星架11连接至所述第二齿圈14,所述第一齿圈10连接至所述第一制动器6,所述第二齿圈14连接至所述第二制动器7,所述第二电机3的输出轴连接至所述第二太阳轮12,所述第二行星架15输出动力。

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通过选择性地接合第一离合器4、第二离合器5、第一制动器6及第二制动器7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实现多个驱动模式,获得更高的传动效率。

第三实施例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具有以下多个驱动模式:2个纯电模式(单电机纯电驱动模式、双电机纯电驱动模式)、1个增程驱动模式(第一增程驱动模式、第二增程驱动模式)、2个混合驱动模式(第一混合驱动模式、第二混合驱动模式)。各个驱动模式下的操作逻辑如表3所示。

表3各驱动模式下的操作逻辑表(第三实施例)

(1)单电机纯电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第二制动器7,断开所述第一离合器4、第二离合器5及第一制动器6,所述发动机1及第一电机2不工作,所述第二电机3驱动,以建立所述单电机纯电驱动模式。

(2)双电机纯电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第一制动器6,断开所述第一离合器4、第二离合器5及第二制动器7,所述发动机1不工作,所述第一电机2与第二电机3共同驱动,以建立所述双电机纯电驱动模式。

(3)第一增程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5及第二制动器7,断开所述第一离合器4及第一制动器6,所述第二电机3驱动,所述发动机1驱动所述第一电机2发电,以建立所述第一增程驱动模式。

(5)第一混合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4,断开所述第二离合器5、第一制动器6及第二制动器7,所述发动机1及第二电机3共同驱动,且所述第一电机2正转或反转,以建立所述第一混合驱动模式。

(6)第二混合驱动模式

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5,断开所述第一离合器4、第一制动器6及第二制动器7,所述发动机1及第二电机3共同驱动,且所述第一电机2正转或反转,以建立所述第二混合驱动模式。

第四实施例

另外,如图12所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1000,其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1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