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线束安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0702发布日期:2019-03-30 09:03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动力电池线束安装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线束安装架。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包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其装配便捷形、安全性、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动力电池包内部通过高压线束进行能量的流通,通过低压线束进行信息传递,需要对线束进行有效的固定和安装。

现阶段,电池包内线束的安装多采用扎带和c形扣,使用轧带进行线束固定时,需要人工对线束进行捆绑,然后对轧带进行定位,定位完毕后拉紧轧带并修剪多余的末端,然后才能进行固定,采用此种方式不仅操作复杂,安装效率低,而且很容易出现定位不准,安装不上等情况。

使用c形扣安装线束时,由于规格限制,一种c形扣只能对应一种线束直径,如若固定低压线束这种线经多变的线束,需要多种c形扣,容易出现错装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动力电池线束安装架,以能够安装不同直径的线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动力电池线束安装架,其包括:

支架主体,连接于动力电池上;

第一夹紧部,所述第一夹紧部包括成对设置的两个可弹性形变的第一夹紧臂;两个所述第一夹紧臂因由所述支架主体引出后的间隔设置,而形成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夹紧臂之间的主收容腔,并于两个所述第一夹紧臂的自由端之间形成有与所述主收容腔连通的、供线束通过并嵌入到所述主收容腔内的第一豁口;

第二夹紧部,所述第二夹紧部包括成对且间隔的设置在所述主收容腔内的两个可弹性形变的第二夹紧臂,各所述第二夹紧臂分别对应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夹紧臂的自由端并向所述主收容腔内延伸设置;

支撑部,与所述第一豁口相对的设置在所述主收容腔内;

因小线径的所述线束由所述第一豁口进入并经过两个所述第二夹紧臂之间的间隙时,两个所述第二夹紧臂具有因所述线束的撑扩而弹性变形、并与所述支撑部共同构成对所述线束周向夹持的第一状态;因大线径的所述线束由所述第一豁口进入并经过两个所述第二夹紧臂之间的间隙时,两个所述第二夹紧臂)具有因所述线束的撑扩而形变、并驱使两个所述第一夹紧臂外扩、以与所述支撑部共同构成对所述线束周向夹持的第二状态。

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一豁口处的两个第一夹紧臂的自由端处分别连接有向外延伸以引导所述线束进入所述第一豁口内的引导臂。

进一步的,于所述支架主体上形成有向至少其一的两个所述第一夹紧臂的外表面延伸的辅助臂,于两个所述第二夹紧臂的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辅助臂构成对所述第一夹紧臂的外表面的弹性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为形成于所述主收容室的底部并向所述第一豁口方向倾斜延伸的、可弹性形变的支撑板。

进一步的,各所述第二夹紧臂具有连接于所述第一夹紧臂自由端并向所述主收容腔内延伸设置的连接臂,以及连接于所述连接臂上的夹持臂;所述夹持臂与所述连接臂成夹角设置,以使两个所述夹持臂相对于两个所述连接臂呈外扩状。

进一步的,沿所述第一豁口至所述夹持臂方向,两个所述连接臂之间的间隙逐渐变小。

进一步的,于所述连接臂和所述第一夹紧臂之间连接有引导所述连接臂相对于所述第一夹紧臂形变的第一薄弱连接部。

进一步的,于所述夹持臂和所述连接臂之间连接有引导所述夹持臂相对于所述连接臂形变的第二薄弱连接部。

进一步的,于所述支架主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夹紧部,所述第三夹紧部包括成对设置的两个可弹性形变的第三夹紧臂;两个所述第三夹紧臂因由所述支架主体引出后的间隔设置,而形成位于两个所述第三夹紧臂之间的容纳腔,并于两个所述第三夹紧臂的自由端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供线束通过的第二豁口;所述第二豁口的间隙小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径。

进一步的,于两个所述第三夹紧臂的自由端设有向外延伸以引导所述线束进入所述第二豁口的外翻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所述的动力电池线束时安装架通过分别设置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以及支撑部,可方便的由第一夹紧部与支撑部构成对小线经线束的固定,并由第二夹紧部与支撑部构成对大线径线束的固定,通用性强,方便安装。

(2)引导臂的设置方便线束由第一豁口进入主收容腔内。

(3)辅助臂的设置可较好的构成对大线径线束的固定。

(4)支撑部由可弹性形变的支撑板构成,可较好的构成对线束的固定。

(5)连接臂和夹持臂的设置便于第二夹紧臂形变至第二状态。

(6)第一薄弱连接部及第二薄弱连接部的设置均可便于第二夹紧臂形变至第二状态。

(7)第三夹紧部的设置可方便的使用该动力电池线束安装架对多跟线束的固定。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动力电池线束安装架的轴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夹紧臂处于第一状态时动力电池线束安装架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夹紧臂处于第二状态时动力电池线束安装架的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动力电池线束安装架在动力电池上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架主体,11-隔板,12-加强部,121-辅助臂,2-第一夹紧部,21-第一夹紧臂,22-引导臂,201-主收容腔,202-第一豁口,3-第二夹紧部,31-第二夹紧臂,311-连接臂,312-夹持臂,313-第一薄弱连接部,314-第二薄弱连接部,4-支撑部,5-安装部,6-第三夹紧部,61-第三夹紧臂,62-外翻板,601-第二豁口,7-动力电池,8-连接板,9-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线束安装架,用以构成对与动力电池7相连接的线束9的固定。如图1至图4所示,该动力电池线束安装架具体包括连接在动力电池7上的支架主体1,以及设置在支架主体1上的第一夹紧部2,该第一夹紧部2具体包括成对设置的两个可弹性形变的第一夹紧臂21,且两第一夹紧臂21因由支架主体1引出后的间隔设置而形成位于两第一夹紧臂21之间的主收容腔201,在两第一夹紧臂21的自由端之间形成有与主收容腔201相连通的、供线束9通过并嵌入到主收容腔201内的第一豁口202。

此外,该动力电池线束安装架还包括第二夹紧部3,该第二夹紧部3包括成对且间隔的设置在主收容腔201内的两个可弹性形变的第二夹紧臂31,各第二夹紧臂31分别对应连接在两个第一夹紧臂21的自由端并向主收容腔201内延伸设置。除了上述结构以外,该动力电池线束安装架还包括支撑部4,该支撑部4与第一豁口202相对的设置在主收容腔201内。

小线径的线束9由第一豁口202进入并经过两个第二夹紧臂31之间的间隙时,两个第二夹紧臂31具有因线束9的撑扩而弹性变形、并与支撑部4共同构成对周向的夹持的如图2所示的第一状态;因大线径的线束9由第一豁口202进入并经过两个第二夹紧臂31之间的间隙时,两个第二夹紧臂31具有因线束9的撑扩而失效形变、并驱使两个第一夹紧臂21外扩、以由两个第一夹紧臂21与支撑部4共同构成对线束9周向夹持的如图3所示的第二状态。

本实施例中,支架主体1的具体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其包括隔板11,以及设置在隔板11下方的安装部5,该安装部5用以构成主体支架与动力电池7的固连。通常的,如图4所示,为了提高动力电池7的模态,各动力电池7会之间通过长度方向的截面为方形的连接板8连接在一起,支架主体1具体通过安装部5固定在该连接板8上。该安装部5可以由设于隔板11上的过孔构成,对应的在连接板8上设置螺纹孔,以通过螺栓等连接件的方式构成主体支架与连接板8的固连。不过,安装螺栓需要借助工具,因此会降低该动力电池线束安装架的安装效率。作为安装部5的一个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该安装部5具体包括布置在隔板11的两相对侧,且由隔板11向下延伸的楔形齿构成。

安装部5向下卡入连接条的过程中,两侧的楔形齿的斜面首先与连接条相接触,并会因连接条的顶推而向外弹性变形。两楔形齿滑过连接条后会恢复,使得两楔形齿的直面与连接条的底面相抵接,从而构成了安装部5在连接条上的固定。为了在保证连接强度的同时,降低该动力电池线束安装架的质量,并节省材料成本,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两侧的楔形齿均为沿隔板11的长度方向的断续布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夹紧部2的具体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两第一夹紧臂21由隔板11的上表面向上经弧形延伸,并围构形成了近似圆形的主收容腔201。两第一夹紧臂21背离隔板11的一端也即自由端间隔设置,形成了与主收容腔201相连通的第一豁口202,且该第一豁口202的间隙小于该动力电池线束安装架所需安装的最细线束9的直径。由于线束9需要由该第一豁口202嵌入主收容腔201内,为了便于线束9的嵌装,如图1至图3所示,在形成第一豁口202处的两个第一夹紧臂21的自由端还分别连接由向外倾斜延伸以引导线束9进入第一豁口202内的引导臂22。通过两第一引导臂22的设置,线束9的下压可自动撑开第一豁口202并进入主收容腔201。由两第一夹紧臂21所围构成的主收容腔201除了可以为近圆形外,也可为近似等腰三角形。

本实施例中,第二夹紧部3的优选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两第二夹紧臂31具体包括连接于第一夹紧臂21自由端并向主收容腔201内延伸设置的连接臂311,以及与分别与两连接臂311相连接的夹持臂312,且夹持臂312与连接臂311成夹角设置,以使两夹持臂312相对于于两个连接臂311呈外扩状。如图2所示,上述两第二夹紧臂31处于第一状态时,构成对线束9圆周夹持的具体为该两个夹持臂312。除了本实施例的优选结构外,两第二夹紧臂31也可由

第一夹紧臂21的自由端向下倾斜延伸而呈“八”字状。采用此种结构时,安装大线径的线束9时,使第二夹紧臂31转换为第二状态则较为困难。

为了在需要时能使第二夹紧臂31转换至第二状态,如图2和图3所示,在连接臂311和第一夹紧臂21之间连接有引导连接臂311相对于第一夹紧臂21形变的第一薄弱连接部313,并在夹紧臂和连接臂311之间连接有引导夹持臂312相对于连接臂311形变的第二薄弱连接部314。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薄弱连接部313及第二薄弱连接部314具体由厚度小于连接臂311及夹持臂312的连接板8构成。

当大线径的线束9由第一豁口202处进入两连接臂311之间时,连接臂311会被大直径的线束9撑扩,在夹持臂312随动于连接臂311而向第一辅助臂121的方向扩张时,夹持臂312的自由端首先与第一辅助臂121抵接,夹持臂312继续随连接臂311扩张时,直至第二夹紧臂31形成如图3所示的状态,该第二夹紧臂31形变至第二状态,可以为弹性形变,也可以失效形变。如图3所示,处于第二状态的连接臂311与夹持臂312会与第一辅助臂121的内部相贴合,此时,第一辅助臂121会因受到线束9的顶推而弹性形变,并与支撑部4构成对线束9周向的夹持。当然,不设置第一薄弱连接处313与第二薄弱连接处314仍是可行的,只是此时使连接臂311及夹持臂312形变至第二状态需要较大的压力,线束9的安装不方便。

为了进一步方便大线径的线束9插入连接臂311之间时,使第二夹紧臂31形变至第二状态,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沿第一豁口202至夹持臂312的方向,两连接臂311之间的间隙逐渐变小。

支撑部4可以由隔板11的上表面构成,不过采用此方案时,对线束9底部的支撑为刚性支撑,固定效果较差,线束9可能会发生晃动。作为支撑部4的一个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支撑部4具体由隔板11的上表面斜向上延伸、以可在竖直方向上弹性形变的支撑板构成,通过设置该可弹性形变的支撑板,在第二夹紧臂31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时,构成对线束9周向夹持的三个点位均为弹性夹持,因而可对线束9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

第二夹紧臂31形变至第二状态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对线束9的固定效果,于支架主体1上形成有向至少其一的第一夹紧臂21的外表面延伸的辅助臂121,辅助臂121可构成对第一夹紧臂21外表面的弹性支撑。更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在隔板11上、且位于两第一夹紧臂21的外侧设有垂直于隔板11的加强板12,两辅助臂121分别由加强板12靠近第一夹紧臂21一侧的表面向第一辅助臂121延伸设置。

本实施例中,上述的主收容腔201用以构成对线径多变的低压线束9的固定,为了构成对线径保持较为一致的高压线束9的固定,在该动力电池线束安装架上还至少一个第三夹紧部6,第三夹紧部6包括成对设置的两个可弹性形变的第三夹紧臂61;两个第三夹紧臂61因由支架主体1引出后的间隔设置,而形成位于两个第三夹紧臂61之间的容纳腔,并于两个第三夹紧臂61的自由端之间形成有与容纳腔连通的、供线束9通过的第二豁口601,第二豁口601的间隙小于容纳腔的内径。本实施例中,该第三夹紧部6具体为布置在支架主体1上的两个。

为了便于线束9在第三夹紧部6的安装,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两个第三夹紧臂61的自由端设有向外延伸以引导线束9进入所述第二豁口601的外翻板62。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线束安装架可方便的构成对不同直径的线束9的固定,并将高压线束9与低压线束9集成安装在同一个安装架上,可提高各线束9的安装效率,降低装错率,而且该动力安装支架通过卡扣安装,使得该动力安装支架的安装也较为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