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及其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70860发布日期:2019-03-08 23:18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车辆及其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部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车辆及其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全地形轮胎,要求在铺装路面及非铺装路面上都能适用。非铺装路面上通常比较注重行驶稳定性,铺装路面上通常比较注重舒适性。现有的全地形轮胎为提升胎面刚性与耐用度,常规做法,除了结构方面提升胎面钢带等材料的强度,在花纹方面,主要就是通过设计更大的胎面花纹块来获得较强的刚性,但随着城市路况的改良,现有加大胎面花纹块提升刚性的做法,会大大降低驾乘者的舒适体验。换言之,现有充气轮胎,很难在保证足够胎面刚性的同时,获得较好的舒适性。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使充气轮胎在保证胎面刚性的同时,获得较好的舒适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的胎面沟槽设计可以有效地使充气轮胎在保证胎面刚性的同时,获得较好的舒适性,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充气轮胎的车辆。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气轮胎,所述充气轮胎赤道将所述充气轮胎分为沿着宽度方向依次排布两区域,且上述两区域分别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均设置有沿着所述充气轮胎宽度方向排布的第一主沟和第二主沟,所述第一主沟和第二主沟均沿着所述充气轮胎的周向延伸且所述第二主沟位于所述第一主沟的远离所述充气轮胎赤道的一侧;同一区域内所述第一主沟和第二主沟之间设置有沿着所述充气轮胎周向延伸的中间花纹条;所述第二主沟远离第一主沟的一侧设置有沿着所述充气轮胎周向延伸的胎肩花纹条;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主沟和第二区域的第一主沟之间设置有沿着所述充气轮胎赤道延伸的中央花纹条;

所述中央花纹条上设置有多个周向分布的第一横沟槽,所述第一横沟槽的两端沿着所述充气轮胎的周向相错设置,所述中间花纹条上设置有多个周向分布的第二横沟槽,所述第二横沟槽的两端沿着所述充气轮胎的周向相错设置;所述第一横沟槽靠近第一区域内的第一主沟的端部为第一端且另一端为第二端,第一区域内的所述第二横沟槽靠近第一区域内的第一主沟的端部为第一端且另一端为第二端;由所述第一横沟槽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沿着充气轮胎的顺时针方向的延伸距离大于零且由所述第二横沟槽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沿着充气轮胎的顺时针方向的延伸距离大于零,或者,由所述第一横沟槽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沿着充气轮胎的逆时针方向的延伸距离大于零且由所述第二横沟槽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沿着充气轮胎的逆时针方向的延伸距离大于零。

优选地,上述充气轮胎中,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所述胎肩花纹条上设置有周向分布的多个第三横沟槽,所述第三横沟槽的两端沿着所述充气轮胎的周向相错设置;

所述第三横沟槽的靠近所述第二主沟的端部为第一端且另一端为第二端,由所述第二横沟槽的第二端至第一端沿着充气轮胎的顺时针方向的延伸距离大于零且由所述第三横沟槽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沿着充气轮胎的顺时针方向的延伸距离大于零,或者,由所述第二横沟槽的第二端至第一端沿着充气轮胎的逆时针方向的延伸距离大于零且由所述第三横沟槽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沿着充气轮胎的逆时针方向的延伸距离大于零。

优选地,上述充气轮胎中,所述第一横沟槽与所述充气轮胎宽度方向的夹角为25°-35°;所述第二横沟槽与所述充气轮胎宽度方向的夹角为35°-45°;所述第三横沟槽与所述充气轮胎宽度方向的夹角为25°-35°;

所述第一横沟槽和第二横沟槽之间的角度为90°-110°。

优选地,上述充气轮胎中,所述第一横沟槽贯通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主沟和第二区域的第一主沟之间的区域,相邻的所述第一横沟槽之间形成第一花纹块,每个所述第一花纹块的上设置有两列第一细沟纹,每列第一细沟纹的多个第一细沟纹沿着该充气轮胎的周向排布,且每个所述第一花纹块的上的两列第一细沟纹相错设置;

所述第一细沟纹与所述第一横沟槽的延伸方向相同。

优选地,上述充气轮胎中,所述第一花纹块上的第一细沟纹面积为sa,所述第一花纹块的面积为sb,12%≤sa/sb≤20%。

优选地,上述充气轮胎中,所述第一横沟槽和所述第一细沟纹均为弯折槽,所述第一横沟槽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细沟纹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细沟纹的第二段与所述第一横沟槽的第一段和第三段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细沟纹的第一段和第三段与所述第一横沟槽的第二段延伸方向相同。

优选地,上述充气轮胎中,所述第一花纹块与第一主沟相邻的边缘为向该充气轮胎的赤道靠近的凹陷弧面。

优选地,上述充气轮胎中,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所述第二横沟槽贯通所述第一主沟和第二主沟之间的区域,相邻的所述第二横沟槽之间形成第二花纹块;

所述第二花纹块上设置有贯通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横沟槽的分隔槽,所述分隔槽将所述第二花纹块分隔为中心对称的两个分花纹块,每个所述分花纹块上设置有第二细沟纹,所述第二细沟纹与所述第二横沟槽的延伸方向相同。

优选地,上述充气轮胎中,所述第二花纹块上的沟槽面积为sc,所述第二花纹块的面积为sd,18%≤sc/sd≤25%。

优选地,上述充气轮胎中,所述分隔槽与该充气轮胎的周向的夹角为24°-35°。

优选地,上述充气轮胎中,每个所述分花纹块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细沟纹,其中至少一个第二细沟纹为直细沟,至少一个第二细沟纹为弯折槽且与所述第二横沟槽的弯折度相同。

优选地,上述充气轮胎中,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所述第二花纹块与第一主沟相邻的边缘包括向远离第二主沟的方向凸起的凸起面且其与所述凹陷弧面互补,所述第二花纹块与第二主沟相邻的边缘包括向远离第一主沟的方向凸起的凸起面。

优选地,上述充气轮胎中,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还设置有沿该充气轮胎周向延伸的阶梯槽,所述第三横沟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主沟连通;

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横沟槽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三细沟纹,所述第三细沟纹与所述第三横沟槽的延伸方向相同。

优选地,上述充气轮胎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横沟槽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三细沟纹,且其中一个第三细沟纹贯通所述阶梯槽和第二主沟之间的区域且与靠近其的所述第三横沟槽之间设置有第一连通槽;两个所述第三细沟纹之间设置有第二连通槽。

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充气轮胎中,第一横沟槽和第二横沟槽的延伸方向相反,这样在轮胎转向时,总有相反方向的花纹块作用力来补充花纹块刚性,牵制胎面花纹块的蠕动变形,从而保证胎面刚性及舒适性。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任一种充气轮胎。由于上述的充气轮胎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充气轮胎的车辆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气轮胎的胎面展开图;

图2为图1中虚线方框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花纹块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第二花纹块的示意图;

图5为沿图4中m-n的剖视图;

图6为沿图4中o-p的剖视图。

在图1-6中:

a-中央花纹条、b-中间花纹条、c-胎肩花纹条、1-第一主沟、2-第二主沟、a1-第一横沟槽、a2-第一细沟纹、a3-第一花纹块、b1-第二横沟槽、b2-分隔槽、b3-分花纹块、b4-第二细沟纹、c1-第三横沟槽、c2-第三细沟纹、c3-第二连通槽、c4-第一连通槽、c5-阶梯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的胎面沟槽设计可以有效地使充气轮胎在保证胎面刚性的同时,获得较好的舒适性,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充气轮胎的车辆。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和“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成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阅图1-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气轮胎的胎面上,充气轮胎的赤道将该充气轮胎的胎面分为沿着宽度方向依次排布两区域,且上述两区域分别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即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沿着充气轮胎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布。优选地,第一区域内的轮胎花纹与第二区域内的轮胎花纹可以中心对称设置,即第一区域内的轮胎花纹围绕充气轮胎的赤道上的点转动180°即可得到第二区域内的轮胎花纹。其中充气轮胎的宽度方向与该充气轮胎的旋转轴平行。当然第一区域内的轮胎花纹与第二区域内的轮胎花纹也可以非中心对称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其中,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均设置有第一主沟1和第二主沟2,第一主沟1和第二主沟2沿着充气轮胎宽度方向排布,第二主沟2位于第一主沟1的远离充气轮胎赤道的一侧,即第一主沟1位于充气轮胎赤道和第二主沟2之间。并且第一主沟1和第二主沟2均沿着充气轮胎的周向延伸一周。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第一主沟1和第二主沟2之间设置有沿着充气轮胎周向延伸的中间花纹条b,中间花纹条b沿着充气轮胎的周向延伸一周。在第一区域内,第二主沟2远离第一主沟1的一侧设置有沿着充气轮胎周向延伸的胎肩花纹条c,胎肩花纹条c沿着充气轮胎的周向延伸一周。另外,第一区域的第一主沟1和第二区域的第一主沟1之间设置有沿着充气轮胎赤道延伸的中央花纹条a,中央花纹条a沿着充气轮胎的周向延伸一周。

其中,中央花纹条a上设置有多个周向分布的第一横沟槽a1,即多个第一横沟槽a1沿着充气轮胎的周向分布。第一横沟槽a1的两端沿着充气轮胎的周向相错设置,即第一横沟槽a1沿着充气轮胎的周向的延伸距离大于零。且第一横沟槽a1沿着充气轮胎的宽度方向的延伸距离大于零。中间花纹条b上设置有多个周向分布的第二横沟槽b1,即多个第二横沟槽b1沿着充气轮胎的周向分布。第二横沟槽b1的两端沿着充气轮胎的周向相错设置,即第二横沟槽b1沿着充气轮胎的周向的延伸距离大于零。且第二横沟槽b1沿着充气轮胎的宽度方向的延伸距离大于零。

由第一横沟槽a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沿着充气轮胎的顺时针方向的延伸距离大于零且由第二横沟槽b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沿着充气轮胎的顺时针方向的延伸距离大于零,或者,由所述第一横沟槽a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沿着充气轮胎的逆时针方向的延伸距离大于零且由所述第二横沟槽b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沿着充气轮胎的逆时针方向的延伸距离大于零。即由第一横沟槽a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同时沿着充气轮胎的周向顺时针方向和充气轮胎的宽度方向延伸且由第二横沟槽b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同时沿着充气轮胎的周向顺时针方向和充气轮胎的宽度方向延伸,或者由第一横沟槽a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同时沿着充气轮胎的周向逆时针方向和充气轮胎的宽度方向延伸且由第二横沟槽b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同时沿着充气轮胎的周向逆时针方向和充气轮胎的宽度方向延伸。

由第一横沟槽a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沿着充气轮胎的顺时针方向的延伸距离大于零且由第二横沟槽b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沿着充气轮胎的顺时针方向的延伸距离大于零,或者,由所述第一横沟槽a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沿着充气轮胎的逆时针方向的延伸距离大于零且由所述第二横沟槽b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沿着充气轮胎的逆时针方向的延伸距离大于零。即过充气轮胎赤道上的任意点且沿着充气轮胎宽度方向的直线为基准线,将第一横沟槽a1的第一端和第一区域内第二横沟槽b1的第一端均沿着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移动至上述基准线上后,第一横沟槽a1和第二横沟槽b1成“八”字或倒“八”字分布。上述将第一横沟槽a1的第一端和第一区域内第二横沟槽b1的第一端均沿着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移动至上述基准线上后,第一横沟槽a1的第一端和第一区域内第二横沟槽b1的第一端位于上述基准线上,同时第一横沟槽a1和第二横沟槽b1位于上述基准线的同一侧且由第一端至第二端第一横沟槽a1和第二横沟槽b1相互远离。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充气轮胎中,第一横沟槽a1和第二横沟槽b1的延伸方向相反,这样在轮胎转向时,总有相反方向的花纹块作用力来补充花纹块刚性,牵制胎面花纹块的蠕动变形,从而保证胎面刚性及舒适性。

进一步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胎肩花纹条c上设置有周向分布的多个第三横沟槽c1,即多个第三横沟槽c1沿着充气轮胎的周向均匀分布。第三横沟槽c1的两端沿着充气轮胎的周向相错设置,即第三横沟槽c1沿着充气轮胎的周向的延伸距离大于零。第三横沟槽c1的靠近第二主沟2的端部为第一端且另一端为第二端,第二横沟槽b1的第一端靠近第一主沟1且第二端靠近第二主沟2。由第二横沟槽b1的第二端至第一端沿着充气轮胎的顺时针方向的延伸距离大于零且由第三横沟槽c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沿着充气轮胎的顺时针方向的延伸距离大于零,或者,由所述第二横沟槽b1的第二端至第一端沿着充气轮胎的逆时针方向的延伸距离大于零且由第三横沟槽c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沿着充气轮胎的逆时针方向的延伸距离大于零。

即将第一横沟槽a1的第一端、第一区域内第二横沟槽b1的第一端和第一区域内第三横沟槽c1的第二端均沿着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移动至上述基准线上后,第一横沟槽a1和第二横沟槽b1成“八”字分布且第二横沟槽b1和第三横沟槽c1成倒“八”字分布,或者第一横沟槽a1和第二横沟槽b1成倒“八”字分布且第二横沟槽b1和第三横沟槽c1成“八”字分布。上述将第一横沟槽a1的第一端、第一区域内第二横沟槽b1的第一端和第一区域内第三横沟槽c1的第二端均沿着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移动至上述基准线上后,第一横沟槽a1的第一端、第一区域内第二横沟槽b1的第一端和第一区域内第三横沟槽c1的第二端位于上述基准线上,同时第一横沟槽a1、第二横沟槽b1和第三横沟槽c1位于上述基准线的同一侧,并且由基准线开始沿着周向方向第一横沟槽a1和第二横沟槽b1相互远离,第二横沟槽b1和第三横沟槽c1相互靠近。

第一横沟槽a1和第二横沟槽b1的延伸方向相反,同时第二横沟槽b1和第三横沟槽c1的延伸方向相反,即中央花纹条a延伸方向与中间花纹条b延伸方向相反,中间花纹条b与胎肩花纹条c延伸方向相反,从而整个胎面花纹块延伸方向形成山峰山谷状,如此可确保在花纹块的任意角度转向时,总有相反方向的花纹块作用力来补充花纹块刚性,牵制胎面花纹块的蠕动变形,从而保证胎面刚性及舒适性。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横沟槽a1与充气轮胎宽度方向的夹角为25°-35°,当然根据实际情况第一横沟槽a1与充气轮胎宽度方向的夹角还可以为其它数值,在此不作限定。

第二横沟槽b1与充气轮胎宽度方向的夹角为35°-45°,当然根据实际情况第二横沟槽b1与充气轮胎宽度方向的夹角还可以为其它数值。

第三横沟槽c1与充气轮胎宽度方向的夹角为25°-35°,当然根据实际情况第三横沟槽c1与充气轮胎宽度方向的夹角还可以为其它数值。如此可确保在花纹块的任意角度转向时,总有相反方向的花纹块来补充花纹块刚性,牵制胎面花纹块的蠕动变形,从而保证胎面刚性及舒适性。

另外,第一横沟槽a1和第二横沟槽b1之间的角度为90°-110°。即第一区域内,由第一横沟槽a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形成的向量与由第二横沟槽b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形成的向量之间的角度为90°-110°。当然,第一横沟槽a1和第二横沟槽b1之间的角度还可以为其它数值,在此不作限定。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横沟槽a1贯通第一区域的第一主沟1和第二区域的第一主沟1之间的区域,即第一横沟槽a1的一端与第一区域的第一主沟1连通且另一端与第二区域内的第二主沟2连通。相邻的第一横沟槽a1之间形成第一花纹块a3,即第一区域的第一主沟1、第二区域的第一主沟1以及相邻的两个第一横沟槽a1之间的区域为第一花纹块a3。每个第一花纹块a3的上均设置有第一细沟纹a2。

具体地,每个第一花纹块a3的上设置有两列第一细沟纹a2,每列第一细沟纹a2的多个第一细沟纹a2沿着该充气轮胎的周向排布,且每个第一花纹块a3的上的两列第一细沟纹a2相错设置。即其中一列的多个第一细沟纹a2分别与另一列多个第一细沟纹a2之间的间隙相对。

进一步地,第一细沟纹a2与第一横沟槽a1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细沟纹a2的第一端靠近第一区域的第一主沟1且另一端为第二端,由第一细沟纹a2的第一端至第二端形成的向量与由第一横沟槽a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形成的向量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较好平衡第一花纹块a3刚性,提升舒适性。另一方面,与第一横沟槽a1走向相同的第一细沟纹a2,其在轮胎转向时,不管是向左还是向右转,其均有另一端可弥补花纹刚性。且多个细沟槽可进一步提升雨天路面行驶时胎面排水性。

其中,第一花纹块a3上的第一细沟纹面积为sa,第一花纹块a3的面积为sb,则12%≤sa/sb≤20%。如此保证了第一花纹块a3上刀槽花纹的配置密度在12%~20%之间。上述第一花纹块a3上的第一细沟纹面积sa具体为第一花纹块a3上的多个第一细沟纹a2的槽口的总面积。当然,sa/sb还可以为其它数值,在此不作限定。但是当刀槽花纹的配置密度<12%时,则中央花纹块胎面刚性过强,影响乘坐舒适性,如刀槽花纹的配置密度>20%,则中央花纹块胎面舒适性虽有提高,但胎面刚性不足,则会加快轮胎胎面的磨损速率。

另外,第一横沟槽a1和第一细沟纹a2均为弯折槽,第一横沟槽a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一细沟纹a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并且第一横沟槽a1的第二段与第一段之间具有夹角,且第一横沟槽a1的第二段与第三段之间具有夹角,第一横沟槽a1的第一段和第三段分别位于第二段的中心线的两侧。第一细沟纹a2的第二段与第一段之间具有夹角,且第一细沟纹a2的第二段与第三段之间具有夹角,第一细沟纹a2的第一段和第三段分别位于第二段的中心线的两侧。即第一横沟槽a1和第一细沟纹a2均为“z”字形,不仅可以减少第一花纹块a3的蠕动,确保中央花纹条a的刚性,第一细沟槽还有利于分散中央花纹条a的刚性,提升舒适性。

优选地,第一细沟纹a2的第二段与第一横沟槽a1的第一段和第三段延伸方向相同,第一细沟纹a2的第一段和第三段与第一横沟槽a1的第二段延伸方向相同。

另外,第一花纹块a3与第一主沟1相邻的边缘为向该充气轮胎的赤道靠近的凹陷弧面。即第一花纹块a3沿着充气轮胎宽度方向的两侧侧壁为向该充气轮胎的赤道靠近的凹陷弧面。具体地,上述凹陷弧面包括依次连接的三段弧面,且三段弧面两两之间的角度≥90°,三段弧面的弧度接近。从而使中央花纹条a整体呈现“竹节”状。凹陷部位不仅可平衡中央花纹条a刚性,且可以发挥边缘效应,增加胎面花纹与路面的摩擦力,缩短刹车距离,提升安全性。

进一步地,第一花纹块a3在第一横沟槽a1两端开口处设置倒角部,如此可以抑制第一花纹块a3的偏磨损。第一花纹块a3对角线位置设置倒角部,使第一花纹块a3转换为多边形,从载重方面,多数量的棱角边,有利于胎面抵抗非铺装(沙石)路面行驶时多个方向的入力,从而保持车辆行驶稳定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第二横沟槽b1贯通第一主沟1和第二主沟2之间的区域,即第二横沟槽b1的一端与第一主沟1连通且另一端与第二主沟2连通。相邻的第二横沟槽b1之间形成第二花纹块。即第一主沟1、第二主沟2以及相邻的第二横沟槽b1之间的区域为第二花纹块。

进一步地,第二花纹块上设置有贯通相邻的两个第二横沟槽b1的分隔槽b2,即分隔槽b2的一端与相邻的两个第二横沟槽b1中的一个第二横沟槽b1连通,分隔槽b2的另一端与相邻的两个第二横沟槽b1中的另一个第二横沟槽b1连通。即分隔槽b2将第二花纹块分隔为两部分。

进一步的,分隔槽b2将第二花纹块分隔为中心对称的两个分花纹块b3。分隔槽b2与第二横沟槽b1延伸方向相反,即沿着充气轮胎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分隔槽b2逐渐靠近第一主沟1且第二横沟槽b1逐渐远离第一主沟1。如此使得分隔槽b2与第二横沟槽b1形成类似于y字结构。并且,每个分花纹块b3上设置有第二细沟纹b4,第二细沟纹b4与第二横沟槽b1的延伸方向相同。即第二细沟纹b4的第一端靠近第一区域的第一主沟1且另一端为第二端,由第二细沟纹b4的第一端至第二端形成的向量与由第二横沟槽b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形成的向量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中间花纹条b包括多个第二花纹块,适度大小的单个第二花纹块由方向相反的两个分花纹块b3组成,两个分花纹块b3之间为分隔槽b2,分隔槽b2可以为弯折槽。

另外,第二花纹块上的沟槽面积为sc,第二花纹块a3的面积为sd,则18%≤sc/sd≤25%。第二花纹块上的沟槽面积sc即为第二花纹块上的分隔槽b2和两个分花纹块上的第二细沟纹b4的槽口面积总和。

其中,分隔槽b2与该充气轮胎的周向的夹角为β,则24°<β<35°。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分隔槽b2与该充气轮胎的周向的夹角还可以为其它数值,在此不作限定。

优选地,每个分花纹块b3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细沟纹b4,其中至少一个第二细沟纹b4为直细沟,至少一个第二细沟纹b4为弯折槽。当然,每个分花纹块b3上可以仅设置两个第二细沟纹b4,其中一个为直细沟且另一个为弯折槽。第二横沟槽b1也可以为弯折槽,并且上述为弯折槽的第二细沟纹b4与第二横沟槽b1的弯折度相同。即上述为弯折槽的第二细沟纹b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二横沟槽b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并且上述为弯折槽的第二细沟纹b4的第二段与第一段之间具有夹角,且上述为弯折槽的第二细沟纹b4的第二段与第三段之间具有夹角,上述为弯折槽的第二细沟纹b4的第一段和第三段分别位于第二段的中心线的两侧。第二横沟槽b1的第二段与第一段之间具有夹角,且第二横沟槽b1的第二段与第三段之间具有夹角,第二横沟槽b1的第一段和第三段分别位于第二段的中心线的两侧。上述为弯折槽的第二细沟纹b4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别与第二横沟槽b1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相互平行。

优选地,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第二花纹块与第一主沟1相邻的边缘包括向远离第二主沟2的方向凸起的凸起面,且该凸起面与上述凹陷弧面互补。第二花纹块与第二主沟2相邻的边缘包括向远离第一主沟1的方向凸起的凸起面。

如图3所示,第二花纹块的长度为l,分花纹块b3的沿着第二花纹块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宽度分别为w1和w,其中分花纹块b3的靠近分隔槽b2的端部的宽度为w,远离分隔槽b2的端部的宽度为w1,w1<w。如此使第二花纹块的两个分花纹块b3形成类似于螺旋桨形状的结构,行驶于铺装路面,路面雨水状况下,该第二花纹块形成一种类似于船在行驶时船桨的360°排水作用的效果,干燥路面状况下,也可以大大提升驾乘的舒适性。而即使行驶在干燥非铺装路面,该轮胎花纹的边缘可提升多个方向的牵引力,保持轮胎行驶方向稳定。优选地,20%<w1/w<35%,30%<w/l<55%。当w1/w<20%,w/l<30%时,会加快花纹块的磨损。当w1/w>35%,w/l>55%时,不利于舒适性。

如图4-6所示,图5为第二横沟槽b1的剖视图,可以以第二横沟槽b1的中心为界设置中心对称加强块结构,第二横沟槽b1具有加强块的位置的深度为d1,第二横沟槽b1其余位置的深度为d2,第二主沟2的深度为d。其中,d1<d2,50%<d1/d,d2/d<70%。当d1/d,d2/d<50%,则胎面刚性过强,舒适性下降,当d1/d,d2/d<70%,则胎面强度过弱,胎面易磨损过快。

图6为沿分隔槽b2的剖视图,分隔槽b2的深度为d3,d3<3mm,且分隔槽b2与圆周方向角度β控制在:24°<β<35°,如此设置第二横沟槽b1和分隔槽b2共同可以做到在保证中间花纹条b刚性的基础上,又可进一步使花纹块刚性更均匀,从而确保乘坐舒适性。且带来的有益效果还有,排水性也进一步提升。弯折部分的设计可以起到支撑,锁定作用,抑制轮胎在滚动时分花纹块b3较大的蠕动变形。分花纹块b3上的第二细沟纹b4相错设置且设置倒角部,其作用与中央花纹块上的第一细沟纹a2及倒角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还设置有沿该充气轮胎周向延伸的阶梯槽c5,第三横沟槽c1的一端与第二主沟2连通,第三横沟槽c1的另一端封闭。胎肩周向设置阶梯槽c5,使其在非铺装路面行驶时,提供适当的牵引力,提升驾驶稳定性。

相邻的两个第三横沟槽c1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三细沟纹c2,第三细沟纹c2与第三横沟槽c1的延伸方向相同。即第三细沟纹c2靠近第二主沟2的一端为第一端且另一端为第二端,由第三细沟纹c2的第一端至第二端形成向量与由第三横沟槽c1的第一端至第二端形成向量之间的角度为锐角。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第三横沟槽c1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三细沟纹c2,且其中一个第三细沟纹c2贯通阶梯槽c5和第二主沟2之间的区域,即其中一个第三细沟纹c2的一端与阶梯槽c5连通另一端与第二主沟2连通。且贯通阶梯槽c5和第二主沟2之间的区域的第三细沟纹c2与靠近其的第三横沟槽c1之间设置有第一连通槽c4。两个第三细沟纹c2之间设置有第二连通槽c3。上述贯通阶梯槽c5和第二主沟2之间的区域的第三细沟纹c2两端的宽度大于其中部的宽度。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充气轮胎,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种充气轮胎。由于该车辆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充气轮胎,所以该车辆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