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吸能泡沫与防空气再循环上隔板集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3440发布日期:2018-09-14 23:04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件,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吸能泡沫与防空气再循环上隔板集成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安全意识的提高,汽车的保护不再局限于车内的乘客,而是扩大到汽车发生碰撞的行人。当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吸能泡沫能起到吸能及缓冲作用,降低对行人的伤害。与此同时,为改善散热器的散热效果,需要前舱分段密封处理,即散热器与保杠之间形成封闭腔体,增加防空气再循环上隔板,防空气再循环上隔板装配在防撞梁与散热器上端,与两侧防空气再循环隔板及下端导风板形成封闭腔体,隔绝散热器后端热空气重新循环进入散热器。

为满足当前汽车的轻量化设计,低成本开发及线上装配的高效性,需要提供一种吸能泡沫与防空气再循环上隔板的集成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吸能泡沫与防空气再循环上隔板集成结构,成本较低,装配简便,吸能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为:该集成结构包括防空气再循环上隔板和吸能组件,所述防空气再循环上隔板位于吸能组件后部中间,通过发泡成型工艺一体成型;所述防空气再循环上隔板下部设有卡槽,所述吸能组件为弧形结构,设有贯通的圆销孔。

该集成结构将原来的两个零件集成为一个零件,减少了零件数量,装配更佳简便;通过发泡成型工艺一体成型,无需注塑成型,减少了工序;发泡成型比注塑成型所得结构重量轻,减少了重量,降低成本;吸能组件为弧形结构,与防撞梁的形状吻合,能够直接卡入,并且不会晃动,无需开多个孔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防空气再循环上隔板表面设有数个对称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吸能组件内部设有数个对称凹槽。

凹槽不仅能够减少材料用量,降低成本,还能在保证一定支撑力的同时,留有形变空间,令吸能泡沫的缓冲作用发挥到最大。

作为优选,所述吸能组件上表面设有两个对称的扇形槽。

作为优选,该集成结构是由发泡聚合物材料通过发泡成型工艺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该集成结构是装配在保险杠和防撞梁之间,通过卡槽和圆销结构固定在防撞梁上。

防撞梁开孔越多,对防撞梁的刚度及吸能效果越不利,集成结构通过卡槽和一个圆销结构即可固定在防撞梁上,减少了防撞梁的开孔数量,有效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将原来的两个零件集成为一个零件,满足所需功能的同时,成本较低,安装便捷,有效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能够满足当前汽车的轻量化设计,低成本开发及线上装配的高效性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一种汽车吸能泡沫与防空气再循环上隔板集成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一种汽车吸能泡沫与防空气再循环上隔板集成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一种汽车吸能泡沫与防空气再循环上隔板集成结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防空气再循环上隔板1、吸能组件2、卡槽3、圆销孔4、凹槽5、凹槽6、扇形槽7、保险杠8、防撞梁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该集成结构包括防空气再循环上隔板1和吸能组件2,所述防空气再循环上隔板1位于吸能组件2后部中间,通过发泡成型工艺一体成型;所述防空气再循环上隔板1表面设有数个对称凹槽5;所述吸能组件2为弧形结构,设有贯通的圆销孔4,上表面设有两个对称的扇形槽7。

如图2所示,所述防空气再循环上隔板1下部设有卡槽3,所述吸能组件2内部设有数个对称凹槽6。

如图3所示,该集成结构是装配在保险杠8和防撞梁9之间,通过卡槽3和圆销结构固定在防撞梁9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用原料、设备,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用原料、设备;本实用新型中所用方法,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