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安全警示车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9363发布日期:2018-10-13 00:23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车圈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安全警示车圈。



背景技术:

自行车车轮是自行车的主要构件,而车圈是自行车车轮的主体,是自行车的支承部件。车圈上安装有外胎和内胎,骑行过程中一旦轮胎与车圈彼此分离,不仅会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麻烦,而且车轮的车圈会直接承载自行车的整体重量并与地面接触滚动,在这种情况下,车圈外周会受损且车圈变形,影响自行车的使用性能。

针对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07028703U的一种自行车用单层车圈,包括由顶板和两侧板构成的横断面为U字形的圈形结构,U形空间内用于设置轮胎,每个侧板的外端边缘向内延伸而形成一个卡环。该实用新型是通过在侧板上设置向内延伸的卡环来约束轮胎,因而能有效防止车圈与轮胎彼此分离。

但是该方案在实际骑行过程中,还会遇到刹车磨损车圈的情况,使得刹车面的车圈壁厚变薄强度降低,进而影响到自行车车圈的安全使用,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安全警示车圈,能更加直观地看出自行车车圈刹车面的磨损情况,从而便于更换或维护,为使用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出行保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自行车安全警示车圈,包括由顶板和两侧板构成的横截面为U字形的环状结构,任意所述侧板的外端边缘向内延伸有卡环,所述侧板的刹车面上设有至少一条凹槽,所述凹槽呈圆环状并与车圈同心设置,所述凹槽槽底的侧板壁厚为车圈最薄安全使用厚度。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侧板的刹车面上开设至少一条具有适当宽度和深度的凹槽,能增大刹车时的摩擦力,提高骑行安全性,同时由于车圈的刹车面磨损,壁厚会不断变薄,凹槽的深度也随之变浅,所以将凹槽槽底的侧板壁厚设置成车圈最薄的安全使用厚度,确保使用者能凭借凹槽深度直观地看出刹车面的磨损情况,即刹车面磨损到凹槽槽底,表示该自行车车圈已不能安全使用,从而给予使用者安全警示,以便于车圈的更换或维护,保证自行车的安全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内壁覆有沿槽深度方向设置的颜色渐变层。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凹槽内壁涂覆一层颜色渐变层,其颜色的变化朝着凹槽深度方向设置,可更加明了地查看凹槽的深度,对刹车面的磨损情况有更具体无误的了解。

进一步地,所述颜色渐变层包括至少两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区首尾连接而成,相邻所述单色区的连接处颜色渐变过渡。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利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区首尾连接,即以红黄蓝三种颜色依序排列,可形成相互规则有序的视觉效果,便于区分车圈的使用状态,加强安全警示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的刹车面上设有耐摩擦层,所述耐摩擦层为复合碳纤维材料层。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复合碳纤维材料层作为耐摩擦层设置在侧板的刹车面上,依靠碳纤维材料的耐腐蚀、耐高温、耐摩擦特性,来提高刹车性能,并且防止车圈过度磨损以延长整体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和侧板之间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呈螺旋状圆弧型。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侧板和顶板之间穿设呈螺旋状圆弧型的加强筋,可取代加厚车圈,从而在减轻自行车车圈重量的基础上,提高车圈的整体强度,并有效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上开有安装辐条的辐孔,所述辐孔均匀分布于两个不同的圆周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辐孔均匀分布在顶板的两个不同基圆上,使得辐孔倾斜设置,一方面可便于辐条安装,另一方面能更好地承受荷载,达到抗拉伸、抗弯曲、抗疲劳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内侧设有完全贴合于辐孔周边区域的垫片。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顶板内侧设置垫片,使之完全贴合在辐孔周边区域,可增加辐孔部位的厚度和强度,保证辐条和车圈的连接牢靠程度,进而可将该部位的厚度尽可能减少,减轻车圈的整体重量,使自行车的综合性能得到提高。

进一步地,所述垫片通过粘接剂固定在所述顶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利用粘接剂将垫片固定在顶板上,以可拆卸的方式实现垫片和车圈的固定连接,从而便于随时维修更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侧板的刹车面上开设凹槽,可根据凹槽内壁上涂覆的颜色渐变层的变化,对刹车面的磨损情况有更具体无误的了解,从而轻易地区分出车圈的使用状态,给予使用者安全警示;

2、通过在顶板和侧板之间穿设加强筋来提高车圈的整体强度,并且在刹车面涂覆耐摩擦层来缓解车圈磨损度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3、通过设置辐孔并利用粘接剂将垫片固定在辐孔的周边区域,可保证辐条和车圈的连接牢靠程度,使自行车的综合性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一种自行车安全警示车圈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一种自行车安全警示车圈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顶板;11、侧板;12、卡环;2、凹槽;21、颜色渐变层;22、单色区;23、耐摩擦层;3、加强筋;4、辐孔;41、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自行车安全警示车圈,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由顶板1和两侧板11构成的横截面为U字形的环状结构,其轮胎靠强力胶水将实心或充气橡胶轮胎黏附在车圈的U型空间内,为了防止轮胎车圈与橡胶轮胎彼此分离,可在任意侧板11的外端边缘向内延伸卡环12,以有效约束住橡胶轮胎,避免出现脱圈现象。

如图2所示,在侧板11的刹车面上开设至少一条具有适当宽度和深度的凹槽2,该凹槽2呈圆环状并与车圈同心设置,一方面能增强急刹车时的摩擦力,提高骑行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凹槽2槽底的侧板11壁厚为车圈最薄安全使用厚度,则当车圈的刹车面磨损时,其壁厚会不断变薄,凹槽2的深度也随之变浅,因此使用者能从凹槽2的深度直观明了地看出刹车面的磨损情况,即刹车面磨损到凹槽2槽底,表示该自行车车圈已不能正常使用,给予使用者安全警示,从而便于更换或维护,保证自行车的安全使用。

如图3所示,凹槽2内壁覆有一层沿槽深度方向设置的颜色渐变层21,用以更加明了地查看凹槽2的深度,可对刹车面的磨损情况有更具体无误的了解,而且如果凹槽2太宽会降低车圈的强度,太窄不利于把握凹槽2的深度,因此涂覆一层鲜明的颜色渐变层21能进一步缩小凹槽2的宽度,使之宽度设置在0.3-0.8mm之间。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此实施例中,颜色渐变层21包括至少两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区22首尾连接而成,相邻单色区22的连接处颜色渐变过渡,并且其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单色区22的颜色分别为红黄蓝三种依序排列,从而形成相互规则有序的视觉效果,可轻易地区分车圈的使用状态,加强安全警示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颜色渐变层21亦可以选择设置深色区及浅色区,以达到同样直观明了的警示效果。

如图2所示,侧板11的刹车面上设置有耐摩擦层23,用以提高刹车时的安全性能,并且该耐摩擦层23为复合碳纤维材料层,凭借其耐腐蚀、耐高温、耐摩擦的特性,进一步提高刹车性能的同时,防止车圈磨损从而延长了整体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顶板1和侧板11之间穿设有一圈加强筋3,该加强筋3呈螺旋状圆弧型,可取代加厚车圈以降低成本,从而在减轻自行车车圈重量的基础上,提高车圈的整体强度。

如图2所示,顶板1上开有安装辐条的辐孔4,其辐孔4均匀分布在顶板1的两个不同的圆周上,并且顶板1为有弧度的铝合金板材,因此辐孔4倾斜设置,一方面可便于辐条安装,另一方面能更好地承受荷载,达到抗拉伸、抗弯曲、抗疲劳的效果。

因为车圈上辐孔4的受力强度最大,且辐孔4周边区域是相对薄弱的区域,因此如图2所示,顶板1内侧设置有完全贴合在辐孔4周边区域的垫片41,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单层车圈来说,垫片41设置在车圈朝向车圈中心一侧和远离车圈中心一侧的两者位置之一,从而增加了辐孔4部位的厚度,有效提升辐孔4部位的强度,保证辐条和车圈的连接牢靠程度,进而可将该部位的厚度尽可能减少,减轻车圈的整体重量,使自行车的综合性能得到提高。

如图2所示,垫片41通过粘接剂固定在顶板1上,以可拆卸的方式实现垫片41和车圈的固定连接,从而便于随时维修更换。

本自行车安全警示车圈的工作原理:首先通过穿设在顶板1和侧板11之间的加强筋3来提高车圈的整体强度;其次在侧板11的刹车面上涂覆耐摩擦层23来缓解车圈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随之开设辐孔4并利用粘接剂将垫片41固定在辐孔4周边区域,保证辐条和车圈的连接牢靠程度,使自行车的综合性能得到提高;最后,在自行车的使用过程中,观察开设在侧板11刹车面上的凹槽2,根据凹槽2中颜色渐变层21的变化,对刹车面的磨损情况有更具体无误的了解,从而轻易地区分车圈的使用状态,给予使用者安全警示,以便于更换或维护车圈,保证自行车的安全使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