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建筑车辆用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36153发布日期:2018-12-11 22:00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建筑车辆用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建筑车辆用悬挂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机械化的发展,各种建筑机械车辆越来越多,在位建筑从业人员提供方便的同时提高了建筑生产的效率,降低了时间成本。而建筑车辆工作的底面普遍有着不平整、坑坑洼洼较多的特点,普通的后悬挂装置会产生共振,对建筑车辆本身造成损害,而且会导致后悬挂寿命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建筑车辆用悬挂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新型建筑车辆用悬挂装置,包括挤压润滑辊和安装连接件,所述挤压润滑辊上方安装有固定支撑钢板,所述固定支撑钢板通过支撑臂与支撑座相连接,所述固定支撑钢板上方设置有弧形弹性钢板,所述安装连接件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撑钢板和所述弧形弹性钢板之间,所述安装连接件的外侧安装有扭矩弹簧件,所述支撑臂与承重梁相连接;所述支撑座两端固定连接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上设置有弹性支撑柱,所述弹性支撑柱的顶端与承重梁底面相连接,所述挤压润滑辊与所述支撑座通过卡槽固定装配在一起,所述支撑臂与所述支撑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臂与所述承重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支撑钢板与所述支撑臂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弹性钢板与所述支撑臂固定连接,所述安装连接件与所述弧形弹性钢板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扭矩弹簧件与所述固定支撑钢板固定连接,所述扭矩弹簧件与所述承重梁通过螺栓固定装配。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通过双向减震弹簧的不同频率的震动,对建筑车辆进行减震,使其更适应在凹凸不平的地面驱动,同时具备润滑作用,另外还通过支撑座两端的支撑板上设置弹性支撑柱来与承重梁支撑连接;可以延长后悬挂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建筑车辆用悬挂装置,包括挤压润滑辊1和安装连接件4,所述挤压润滑辊1上方安装有固定支撑钢板3,所述固定支撑钢板3通过支撑臂2与支撑座8相连接,所述固定支撑钢板3上方设置有弧形弹性钢板7,所述安装连接件4安装在固定支撑钢板3和弧形弹性钢板7之间,所述安装连接件4的外侧安装有扭矩弹簧件5,所述支撑臂2与承重梁6相连接;所述支撑座8两端固定连接设置有支撑板9,所述支撑板9的顶端上设置有弹性支撑柱10,所述弹性支撑柱10的顶端与承重梁6底面相连接,挤压润滑辊1与支撑座8通过卡槽固定装配在一起,挤压润滑辊1可以在受到挤压时渗出润滑油,为上层的部件提供润滑作用,支撑臂2与支撑座8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支撑座8和支撑臂2可以为上层结构提供支撑,支撑臂2与承重梁6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承重梁6可以为固定支撑钢板3和弧形弹性钢板7提供结构支撑,为与建筑车辆的连接提供连接强度,避免断裂。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固定支撑钢板3与支撑臂2固定连接,弧形弹性钢板7与支撑臂2固定连接,固定支撑钢板3与弧形弹性钢板7的不同震动频率,可以降低建筑车辆的共振,安装连接件4与弧形弹性钢板7固定连接,安装连接件4可以用于本实用新型与建筑车辆部件的连接。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扭矩弹簧件5与固定支撑钢板3固定连接,扭矩弹簧件5与承重梁6通过螺栓固定装配,扭矩弹簧件5可以为固定支撑钢板3提供矫正位置的作用,避免倾斜。

上述结构中,通过支撑座8与安装连接件4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建筑车辆的所需位置,当建筑车辆上下晃动时,通过固定支撑钢板3与弧形弹性钢板7对其进行减震,避免形成共振效应,同时通过震动时挤压支撑座8,使其渗出润滑油,对本实用新型提供润滑作用。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