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汽车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0290发布日期:2019-01-05 00:15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量化汽车车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量化汽车车轮。



背景技术:

汽车的车轮是介于轮胎与车轴之间,用于承受负荷的旋转组件,主要由轮辋、轮辐和轮毂组成。轮辋用于安装轮胎,轮辐是介于轮毂与轮辋之间的支承部分,轮毂是车轮中心安装车轴的部分,是连接制动鼓(制动盘),轮盘和半轴的重要零部件。

在汽车工业中,如果能够降低汽车车轮的重量,将能够提高汽车的操控性能并且节约用油,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铝合金材质相比于钢质材料具有密度小的优点,这意味着采用相同体积的铝合金材质作为车轮材料将比钢质材料轻,这对于提高燃油效率,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铝合金材质的车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如何在铝合金材质车轮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优化车轮结构,降低铝合金车轮的重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不断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量化汽车车轮,进一步的降低车轮的重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轻量化汽车车轮,包括轮盘及固定连接在轮盘上的圆筒形轮辋,所述轮盘的内侧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腔走向为圆形,并以轮盘的中心为圆心;所述轮辋的内壁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凹腔,所述凹腔的宽度为3~8mm,深度为1~3mm。

作为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槽宽为5~15mm,槽深为1~3mm。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凹槽设置有多个,自轮盘的中心处向轮辋的内壁处间隔布置。

作为优选的,多个凹槽之间的间距为3~8mm。

作为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圆角矩形、圆角梯形。

作为优选的,所述凹腔的间距为10~2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车轮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汽车轮盘的内侧面设置凹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降低了车轮的自身重量,从而直接的提高了燃油的效率,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此外,通过这种结构的设计,在车轮转动的过程中,凹槽的槽壁实现了车轮内侧气流的扰动,从而提高了车轮的散热性能;另外,该凹槽结构加工简单,在汽车车轮的成型模具中加设环状凸条即可,易于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轻量化汽车车轮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轻量化汽车车轮的正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10-轮盘,11-凹槽,20-轮辋,21-凹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附图,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结合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量化汽车车轮,包括轮盘10及固定连接在轮盘10上的圆筒形轮辋20,所述轮盘10的内侧面上设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槽腔走向为圆形,并以轮盘10的中心为圆心;所述轮辋20的内壁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凹腔21,所述凹腔21的宽度为3~8mm,深度为1~3mm。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轮盘10的内侧面设置凹槽11,从而直接的降低了汽车车轮的自身重量,减轻了自身负载,提高了车辆的燃油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另一方面,该凹槽11的设计,在车轮高速运转的过程中,凹槽11的槽壁起到了强烈的扰动气流的目的,提高了车轮内外的空气流动效率,从而增大了车轮的散热性能;本实用新型中的轮辋20的内壁上也设有间隔布置的凹腔21,该凹腔21在车轮高速运转的时候也能起到扰动气流的目的,从而提高车轮内外的空气流动效率,增大车轮的散热性能,并有效的减轻车轮的自身重量。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凹槽11及凹腔21的成型方式为,在现有的车轮模具的相应位置增加环状凸条或凸筋,在铝合金液体浇筑成型时即可一次性成型,得到在轮盘10上形成的凹槽11的结构,和在轮辋20的内壁上形成的凹腔21的结构。上述结构的加工简单方便,易于实现。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凹槽11的槽宽以及槽深可以在较宽的范围内选择,为了确保良好的散热效果以及确保车轮的轮盘10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所述凹槽11的槽宽为5~15mm,槽深为1~3mm。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为了提高车轮的散热性能和进一步的减轻车轮的自身重量,所述的凹槽11设置有多个,自轮盘10的中心处向轮辋20的内壁处间隔布置。

进一步的,多个凹槽11之间的间距为3~8mm。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凹槽11的横截面可以为圆角矩形、圆角梯形。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为了提高车轮的散热性能和进一步的减轻车轮的自身重量,设置在轮辋20内壁上的凹腔21的间距为10~25mm。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